待访对象论文-吴增礼

待访对象论文-吴增礼

导读:本文包含了待访对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待访对象

待访对象论文文献综述

吴增礼[1](2015)在《《明夷待访录》待访对象新论——兼与孙宝山先生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夷待访录》集中体现了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学界对其待访对象的研究尚无定论,值得再思考。我们首先就学界讨论《明夷待访录》待访对象的论证过程和所持依据从叁个方面进行了反驳,进而从比较《留书》和《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对待清朝态度的变化、黄宗羲对社会二十年后进入盛世的预测、黄宗羲的朋友门人等对其人其书的评价、黄宗羲"天命观"以及对清朝的政治与文化认同等个方面深入分析,得出结论——黄宗羲待访的"后王"是清朝君主。黄宗羲之所以异常隐晦表达自我的政治立场,主要是其"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发生着激烈尖锐的冲突。(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吴增礼[2](2008)在《《明夷待访录》的待访对象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夷待访录》集中体现了黄宗羲的政治哲学。然而,学术界对《明夷待访录》是等待清王朝的君主还是汉族君王来访,尚无定论。学术界讨论《明夷待访录》的待访对象尽管得出了不同结论,但观其论证过程和所持依据,主要有叁种,笔者对此要一一辨析:一是把《明夷待访录》书名中的“明夷”和《题辞》中“夷之初旦,明而未融”的“明”简单理解为“明朝”,“夷”等同为满清政权,并由此推断黄宗羲是在强调华夷之辨。实际上,“明夷卦”和“夷之初旦,明而未融”是指若处于一个险恶的境遇,人不仅要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也需要善于避其锋芒,明哲保身。因此,二者的原意是指导人在特殊条件下如何为人处事,与“夷夏之辨”没有直接的关联。二是根据“箕子之见访”一语判断黄宗羲是等待清朝君主的访问。箕子待访的是通过革命推翻其宗国,弑其国君的“西夷”周武王。王冕待访的是推翻蒙元政权的汉人朱元璋。就种族而言,二人待访的指向截然相反。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同时运用这两个典故,说明他不是刻意通过这两个典故来隐喻他的待访指向。实际上,箕子和王冕待访的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以“万民”为重;二者的处境遭遇也相同,都怀才不遇。黄宗羲与二人的处境、遭遇及志向、理想十分相似。黄宗羲开门见山地运用这两个典故,并用“明夷”卦来给《待访录》命名,应该只是表明黄宗羲希望他人了解他之艰难处境的良苦用心,并非刻意用此表达他的待访对象。叁是有些学者认为,在黄宗羲看来,明朝还有复兴之可能。甲申之后,黄宗羲义无反顾地追随南明鲁王,参加抗清复明的斗争。但被奸党把持的南明朝廷毫无匡复之意。至康熙初年,南明诸政权都遭受到了毁灭性地打击,因此黄宗羲认为复明无望,这从他在《明夷待访录》中屡次表现对代明而兴的清朝这种既成事实的承认,也可以看出来。黄宗羲待访的“后王”是清朝君主。从黄宗羲在《留书》和《明夷待访录》中对清廷的称谓之变化,从他同时代及后世的人对其书和其人的指责,从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人主受命于天”的天命观和统治的合理性——“后之圣王安富天下”的帝王使命感,从他最初强调夷夏之辨到从文化上认同清朝,从他对二十年后进入盛世时期的预测与印证,可以看出黄宗羲的待清访问是无疑的。虽然黄宗羲待访的是清朝君主,他也有极强的“传道”“济民”之“职志”,但是他不能直接出仕清室,也不能公开直言他是等待清君的访问,因为他还有很深厚的故国之情,对父、母的孝道,与师、友的情义和对气节之荣的向往等情感负担。黄宗羲没有彻底摆脱这些情感的束缚,实现对清朝的“情感认同”。此时,情感成为一种既定的力量和限制的给定,与“理性认同”发生着激烈尖锐的冲突,使黄宗羲的每一次抉择不但不能随心所欲,相反是非常艰难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5-01)

待访对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夷待访录》集中体现了黄宗羲的政治哲学。然而,学术界对《明夷待访录》是等待清王朝的君主还是汉族君王来访,尚无定论。学术界讨论《明夷待访录》的待访对象尽管得出了不同结论,但观其论证过程和所持依据,主要有叁种,笔者对此要一一辨析:一是把《明夷待访录》书名中的“明夷”和《题辞》中“夷之初旦,明而未融”的“明”简单理解为“明朝”,“夷”等同为满清政权,并由此推断黄宗羲是在强调华夷之辨。实际上,“明夷卦”和“夷之初旦,明而未融”是指若处于一个险恶的境遇,人不仅要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也需要善于避其锋芒,明哲保身。因此,二者的原意是指导人在特殊条件下如何为人处事,与“夷夏之辨”没有直接的关联。二是根据“箕子之见访”一语判断黄宗羲是等待清朝君主的访问。箕子待访的是通过革命推翻其宗国,弑其国君的“西夷”周武王。王冕待访的是推翻蒙元政权的汉人朱元璋。就种族而言,二人待访的指向截然相反。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同时运用这两个典故,说明他不是刻意通过这两个典故来隐喻他的待访指向。实际上,箕子和王冕待访的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以“万民”为重;二者的处境遭遇也相同,都怀才不遇。黄宗羲与二人的处境、遭遇及志向、理想十分相似。黄宗羲开门见山地运用这两个典故,并用“明夷”卦来给《待访录》命名,应该只是表明黄宗羲希望他人了解他之艰难处境的良苦用心,并非刻意用此表达他的待访对象。叁是有些学者认为,在黄宗羲看来,明朝还有复兴之可能。甲申之后,黄宗羲义无反顾地追随南明鲁王,参加抗清复明的斗争。但被奸党把持的南明朝廷毫无匡复之意。至康熙初年,南明诸政权都遭受到了毁灭性地打击,因此黄宗羲认为复明无望,这从他在《明夷待访录》中屡次表现对代明而兴的清朝这种既成事实的承认,也可以看出来。黄宗羲待访的“后王”是清朝君主。从黄宗羲在《留书》和《明夷待访录》中对清廷的称谓之变化,从他同时代及后世的人对其书和其人的指责,从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人主受命于天”的天命观和统治的合理性——“后之圣王安富天下”的帝王使命感,从他最初强调夷夏之辨到从文化上认同清朝,从他对二十年后进入盛世时期的预测与印证,可以看出黄宗羲的待清访问是无疑的。虽然黄宗羲待访的是清朝君主,他也有极强的“传道”“济民”之“职志”,但是他不能直接出仕清室,也不能公开直言他是等待清君的访问,因为他还有很深厚的故国之情,对父、母的孝道,与师、友的情义和对气节之荣的向往等情感负担。黄宗羲没有彻底摆脱这些情感的束缚,实现对清朝的“情感认同”。此时,情感成为一种既定的力量和限制的给定,与“理性认同”发生着激烈尖锐的冲突,使黄宗羲的每一次抉择不但不能随心所欲,相反是非常艰难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待访对象论文参考文献

[1].吴增礼.《明夷待访录》待访对象新论——兼与孙宝山先生商榷[J].中国文化研究.2015

[2].吴增礼.《明夷待访录》的待访对象辨析[D].湖南大学.2008

标签:;  ;  ;  

待访对象论文-吴增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