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胰蛋白酶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黏多糖病,α1-抗胰蛋白酶,尿液
抗胰蛋白酶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苑晓舟,孟岩,梁爽,姜文灿,葛素君[1](2016)在《黏多糖病患者尿液α1-抗胰蛋白酶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黏多糖病(MPS)患者尿液中α1-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探讨尿液α1-AT含量与MP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确诊的MPSⅠ型患者18例(MPSⅠ组),MPSⅡ型患者11例(MPSⅡ组)和本院查体人员30例(健康对照组),收集晨尿,运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尿液中α1-AT含量。结果用ELISA方法检测MPSⅠ组尿液α1-AT/Cr比值为(57.65±10.43)mg/mmol,MPSⅡ组为(55.89±7.43)mg/mmol,健康对照组为(33.32±3.59)mg/mmol,MPSⅠ组、Ⅱ组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用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与ELISA方法相一致。结论α1-AT含量在MPS患者尿液中升高,可作为MPS辅助诊断指标。(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6年Z2期)
刘贤兵,陈传辉,张伟[2](2010)在《低气温条件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气温条件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从而明确低温环境、α1-AT与COPD叁者的关系,为COPD的防治寻求新的途径。方法选取60例中重度COPD患者(COPD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在基线点(取2009年5-10月间,平均日气温在22℃以上)及低气温点(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间,平均日气温在8℃以下)检测其血清α1-AT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COPD组患者的血清α1-AT含量,无论在基线点还是在低气温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COPD组在低气温点血清α1-AT量较基线点减少(P<0.05)。③对照组在低气温点,血清α1-AT含量稍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COPD患者来说,其气道炎症是持续存在的,而且气温下降后其血清α1-AT含量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COPD患者为何在寒冬季节病情会加重,发病率会增高。(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0年06期)
杨富强,王平,朱磊[3](2009)在《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及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α1-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的变化与肝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2例乙肝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合并乙肝),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PA及α1-AT浓度,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PA分别为(166.7±56.8)g/L、(186.7±65.2)g/L、(98.6±33.1)g/L、(193.5±56.2)g/L,对照组为(288.2±62.1)g/L,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病例组α1-AT分别为(1.82±0.42)g/L、(1.59±0.34)g/L、(1.63±0.51)g/L、(1.94±0.59)g/L,对照组为(1.47±0.32)g/L,急性肝炎组、肝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A、α1-AT含量,对监测患者肝脏损伤的程度和肝炎的进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09年12期)
霍建民,于世寰,徐子平,杨光[4](200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BO血型分布及α1-抗胰蛋白酶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COPD患者ABO血型分布α1-AT含量 ,以及ABO血型与COPD、α1-AT含量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玻片法测定 6 11名汉族健康者及 2 0 0名COPD患者的ABO血型 ;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了其中 180名COPD患者的α1-AT含量。用Bernstein法及其较正公式计算ABO血型基因频率 ,woolf统计法计算相对发病率。结果 :健康者与COPD组间ABO血型构成特征均为B >O >A >AB ,两组的基因频率分别为P =0 .1912 ;0 .1886 q =0 .2 371;0 .2 6 99r =0 .5 717;0 .5 4 15 ;两组ABO血型分布均符合Hardy -Wemberg平衡法则。A/O和B/O的相对发病率分别为 1.0 993和 1.2 897(P >0 .0 5 ) ;A、B、O、AB四种血型COPD的相对危险率分别为 0 .95 5 7、1.2 14 9、0 .8314、1.0 4 13(P均 >0 .0 5 ) ;不同血型的COPD患者的α1-AT含量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组COPD患者中ABO血型抗原与COPD的发病无明显关联 ,这与国外某些学者报道的COPD患者以A型血为多的结果不同 ,其原因可能为 :种族差异 ;样本量少所致。本组COPD不同血型间的α1-AT含量无差异。因此 ,在我国ABO抗原与COPD发病及ABO血型与α1-AT含量的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2年22期)
霍建民,于世辉,孙慧明,石玉枝[5](2001)在《哈尔滨地区肺癌患者α_1-抗胰蛋白酶遗传多态性及其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哈尔滨地区汉族肺癌患者α1 抗胰蛋白酶 (α1 AT)遗传多态性和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法对 99例肺癌及 749例正常人血清α1 AT的基因表型进行测定 ,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治疗前后的α1 AT含量。结果 肺癌和对照组均能检测到α1 AT的M1 M1 、M1 M2 、M2 M3 等常见亚型 ,两组均未发现α1 AT缺失型。两组间各表型及基因频率均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肺癌组α1 A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经抗炎或 /和化疗后α1 AT显着升高 (P <0 .0 5 )。结论 肺癌患者α1 AT的遗传多态性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但动态观察α1 AT含量对炎症与肿瘤的鉴别、评估肿瘤的化疗效果及对化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肺癌杂志》期刊2001年05期)
胡慧仙,何定珠,王福根,陈安心[6](1997)在《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血管意外为老年常见病,它的死亡率和病残率都很高。我们对6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测定了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的变化,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脑血管意外组:为发病24小时内的内科住院患者,均经CT证实。其中脑梗塞30例,男性19例,女性11(本文来源于《中华血液学杂志》期刊1997年09期)
唐璃,汪秀英[7](1995)在《肝癌患者血中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变化的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癌患者血中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变化的初步观察昆山市红十字中医医院(215300)唐璃,汪秀英血中甲胎蛋白(AFP)增高常作为肝癌的一项诊断指标。近年来发现不少原发性肝癌AFP含量不增高;而有些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FP可有一定程度增高,Chio?..(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检验杂志》期刊1995年03期)
施理,张锦坤[8](1994)在《胃癌患者胃液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异常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_1-抗胰蛋白酶(α_1-antitrypsin,α-AT)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精蛋白,释放入血液后成为α_1球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酶抑制剂,具有保护正常细胞和组织不受损害的功能.α_1-AT的合成基因Pi是位于14号染色体长臂的一对等位基因,不同基因型决定不同人血清.α_1-AT含量不同.Bernier JJ等发现胃癌患者胃液α_1-A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胃液α_1-AT含量.我们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胃癌患者及正常人的胃液、血清α_1-AT含量.(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1994年04期)
唐盛孟,邢昂,李红云,明凤存,韩仲岩[9](1990)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变化(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00例α1-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变化。短暂脑缺血发作19例α1-AT含量降低;脑血栓、脑栓塞81例α1-AT含量于急性期一周内测定其值低予对照组,10天后测定其值则高于对照组,α1-AT含量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病程呈正相关趋势,r=3.088,P<0.01。作者对20例于急诊科及神经科住院期间先后测定α1—AT含量,第一次为250.1±73.2mg%,第二次为367.4±87.4mg%, t=4.5975,P<0.01,有极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第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1990-11-01)
霍建民,石玉枝,刘兴汉,于世辉,张贵寅[10](199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表型及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和单相免疫扩散法分别检测了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清α_1-AT的表型及含量。除常见的6种表型外,还观察到了11种22例α_1-AT的变异类型。急性发作期COPD病人α_1-A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人杂合子PiM亚型含量显着高于纯合子PiM亚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04期)
抗胰蛋白酶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低气温条件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从而明确低温环境、α1-AT与COPD叁者的关系,为COPD的防治寻求新的途径。方法选取60例中重度COPD患者(COPD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在基线点(取2009年5-10月间,平均日气温在22℃以上)及低气温点(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间,平均日气温在8℃以下)检测其血清α1-AT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COPD组患者的血清α1-AT含量,无论在基线点还是在低气温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COPD组在低气温点血清α1-AT量较基线点减少(P<0.05)。③对照组在低气温点,血清α1-AT含量稍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COPD患者来说,其气道炎症是持续存在的,而且气温下降后其血清α1-AT含量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COPD患者为何在寒冬季节病情会加重,发病率会增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胰蛋白酶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苑晓舟,孟岩,梁爽,姜文灿,葛素君.黏多糖病患者尿液α1-抗胰蛋白酶含量的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16
[2].刘贤兵,陈传辉,张伟.低气温条件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10
[3].杨富强,王平,朱磊.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及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的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09
[4].霍建民,于世寰,徐子平,杨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BO血型分布及α1-抗胰蛋白酶含量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
[5].霍建民,于世辉,孙慧明,石玉枝.哈尔滨地区肺癌患者α_1-抗胰蛋白酶遗传多态性及其含量的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1
[6].胡慧仙,何定珠,王福根,陈安心.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
[7].唐璃,汪秀英.肝癌患者血中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变化的初步观察[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
[8].施理,张锦坤.胃癌患者胃液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异常的初步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1994
[9].唐盛孟,邢昂,李红云,明凤存,韩仲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α_1-抗胰蛋白酶含量变化(摘要)[C].第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90
[10].霍建民,石玉枝,刘兴汉,于世辉,张贵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表型及含量的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