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出游意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邮轮游客,出游限制,自我协商,出游意向
出游意向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东,徐美华,侯雅婷[1](2019)在《中国邮轮游客的出游限制与行为意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邮轮旅游市场不断东移,中国邮轮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客源市场。然而当前中国邮轮市场渗透率较低,邮轮旅游发展遇到市场规模难以做大的瓶颈问题。深刻理解我国游客参与邮轮旅游的限制因素,并有效触发其自我协商和出游意向是做大客源市场的关键。基于经典休闲限制理论,本文识别出了中国邮轮游客的四大出游限制因素,即个人限制、结构限制、人际限制和认知限制,其中认知限制反映了我国新兴邮轮市场的游客特点。进一步地,本文深入探讨了不同维度的出游限制与自我协商和出游意向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对现实游客和潜在游客的多群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邮轮旅游经历在"出游限制-自我协商-出游意向"结构上具有调节作用。依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若干针对我国邮轮市场开发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旅游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薇,史坤博,杨永春,秦兆祥,邵蕊[2](2019)在《网络舆情危机下旅游形象感知的变化及对出游意向的影响——以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和维护旅游形象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关键任务之一。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事件正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带来新的威胁,值得引起学界关注。文章以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潜在游客视角尝试回答:网络舆情危机下,潜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是否发生变化,形象感知的变化能否引起其出游意向的变化?结果表明:(1)网络舆情危机下,潜在游客的认知形象变差会直接导致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变差;同时,情感形象变差也会对直接引起整体形象变差。(2)网络舆情危机下,受认知形象变化和情感形象变化的影响,潜在游客的出游意向受到明显抑制;其中,情感形象起直接作用,认知形象起间接作用。(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9年04期)
郭向东[3](2019)在《旅游景区网站服务质量对游客出游意向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旅游景区网站服务质量与游客出游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旅游景区网站服务质量对顾客信任和出游意向有显着的正向影响;顾客信任对出游意向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景区网站设计质量和运营质量对顾客信任和出游意向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因此,旅游景区应提高网站设计质量和运营质量,赢得游客的信任,从而提高游客的出游意向。(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郑倩君[4](2018)在《我国中部地区乡镇居民出游意向及市场开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内部的旅游客源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旅游市场的开发开始逐渐向城市外围扩展,不少目光注意到我国人口众多的农村居民,但因为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区别,农村旅游市场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整体发展速度缓慢。此时若将目光集中于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由农村迁往附近镇聚居形成的乡镇居民上,情况将大有不同。乡镇居民较之农村居民有了更为殷实的经济基础,更容易产生出游意向,是目前旅游业容量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也是未来农村地区旅游市场发展的先导力量,所以研究乡镇旅游市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常德市大湖口镇为例对中部地区乡镇旅游市场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借鉴心理学、营销学、统计学等的理论与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方式,探究大湖口镇居民在旅游消费上所具有的特点,获得相关原始数据后,经过SPSS软件的分析得出大湖口镇居民旅游欲望比较强烈,极具挖掘潜力的结论,通过调查具体的旅游偏好,可知大湖口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总体处于中低档水平,且多偏好自然景观和现代化大都市等景观,由此给旅游企业提供相关参考,设计性价比高的符合乡镇居民需求的旅游产品。同时,围绕大湖口镇居民经济状况、旅游动机、旅游行为特征等分析并提出对于中部地区乡镇旅游市场开发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正确引导,其次需要政府在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构建上提供辅助政策支持,最后以7Ps服务营销理念为核心对旅游企业提出做好市场细分及定位、完善相关产品线、提高服务人员素质等相关服务营销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我国中部乡镇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给乡镇居民的出游便利提供相应的参考,并为丰富国内旅游学术界关于乡镇旅游市场开发研究做出些许贡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石晓波[5](2019)在《城市居民社区支持农业(CSA)型乡村旅游地出游意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景一直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安徽省的西递宏村、浙江杭州龙井村、金华诸葛八卦村、江西婺源等是中国乡村旅游成功开发的典型,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或独特的自然景观取得了巨大成功。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7年末,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保障。然而,对于一般的乡村旅游地,尤其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无垄断型资源的乡村旅游地,旅游资源相对雷同,很容易造成盲目开发、旅游产品同质、乡村原生性及生态性破坏等问题。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CSA)模式在国外已经推行了二叁十年,发展较为成熟,目前CSA已经成为美国消费者向农场主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方式之一,关于CSA的理论研究也较为丰富。CSA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的一种相互扶持的关系,消费者愿意为支持当地的生产者预付一部分定金,生产者则尽量提供消费者足量的、优质的食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期望,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然而,在国内的发展过程中,CSA由于受到一定限制并未普及,其中居民缺乏对CSA的信任感是主要的原因。目前已有的一部分学术成果显示了 CSA与旅游存在一定的关联,旅游活动能够为社区农业和城市居民提供信任机制建立的渠道,也是乡村旅游深化发展、居民食品安全的融合途径,反之CSA也可作新兴的旅游吸引物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提出社区支持农业型型乡村旅游地(即CSA型乡村旅游地)的概念,以杭州市为例研究城市居民对CSA型乡村旅游地的出游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模型,结合CSA、乡村旅游及出游意向相关文献,确立指标体系,构建CSA型乡村旅游地出游意向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一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验证。本研究的数据分析主要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等方法来探知CSA型乡村旅游地出游意向及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杭州城市居民的实际调查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CSA型乡村旅游地出游意向。目前城市居民对CSA及CSA型乡村旅游地这方面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居民没有参与CSA及CSA型乡村旅游地的经验。但多数居民表现出一定的对参与CSA及出游CSA型乡村旅游地的意向,数据显示居民在将来有出游CSA型乡村旅游地的意向,但近期没有特别积极的欲望,近一年内的出游几率较低,愿意频繁出游此类目的地的人数相对较少。居民大多选择双休日及节假日选择自驾车与亲友出游,在饮食住宿上偏向当地特色餐馆与当地特色的农家旅馆。第二,CSA型乡村旅游地出游意向的影响因素。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的CSA型乡村旅游地理论模型基本得到验证,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对居民出游CSA型乡村旅游地的意向均造成显着影响,但影响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主观规范对CSA型乡村旅游地出游意向影响最为显着,其次是行为态度中的个人动机、认知、过去的经历维度,然后是感知行为控制中的目的地特性维度,行为态度中的社会动机维度对居民出游意向的影响程度最小。其中,行为态度中的情感维度、感知行为控制中的出游便利条件维度对城市居民出游CSA型乡村旅游地没有显着影响。第叁,人口统计学特征对CSA型乡村旅游地出游意向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其CSA型乡村旅游地出游意向造成影响。数据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都对出游CSA型乡村旅游地存在显着影响,而家庭平均月收入的影响不显着,说明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居民出游社区支持农业型旅游地不受经济条件限制,侧面表现了 CSA型乡村旅游地的强大市场潜力。最后,本文对社区支持农业型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引导并提升公众对CSA及CSA型乡村旅游地的认知;形成并促进有关CSA及CSA型乡村旅游地的社会舆论;开发并打造特色CSA型乡村旅游地。目前国内关于CSA与旅游的相关研究较少,理论基础尚显薄弱。本研究表明一部分人群有出游CSA型乡村旅游地的意向,且通过对CSA型乡村旅游地相关认知、个人动机、主观规范等影响因素进行正面干预可以提高居民的出游意向,因此CSA型乡村旅游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发展潜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乡村旅游与CSA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丰富了游客出游意向研究理论,为乡村旅游及CSA在中国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后续的学者可以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例如针对乡村地区展开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9-01-01)
刘正华[6](2018)在《TPB视角下的高铁旅游者出游意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快旅慢游"时代到来。旅游交通已成为影响游客的出游意向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以济南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游客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叁要素,得出其与游客出游意向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以此分析提出了发展高铁旅游的叁条建议。(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期刊2018年10期)
胡榕,王光伟[7](2018)在《移动短视频对旅游者出游意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短视频对于旅游目的地的传播主要通过视频、直播、攻略、互动等形式实现,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体验性和刺激性、精准性和针对性、广泛性和大众性、真实性和广域性、营造性和引导性等特征,旅游目的地要从提升品质、打造特色、创新营销等角度充分利用移动短视频的传播效果,使旅游者的旅游意向变成旅游行为,打造成为高品质的热门旅游地。(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8年10期)
张军,赵梦雅,时朋飞[8](2018)在《什么样的好评让你更心动?多维度网络评论效价与出游意向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评论是潜在游客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游客做出旅游决策参考的主要因素。网络评论中有些是只有正面评论或只有负面评论的单一属性评论,有些是同时包含正面评论和负面评论的多维度评论。那么,什么样的好评能让消费者更加心动?全是好评一定就是好事吗?差评就一定只有负面作用吗?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是关于网络评论对出游意向影响研究的进一步延伸与突破。本文通过两个实验研究评论效价(正面评论/负面评论)、评论内容属性对出游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评论内容只涉及单一属性时,评论内容属性显着调节评论效价与出游意向之间的关系,即当评论效价为正面时,评论内容属性为核心吸引物的出游意向显着高于评论内容为服务配套的出游意向;当评论内容涉及两个属性时,核心吸引物为正面评论,服务配套为负面评论所激发的出游意向显着高于核心吸引物和服务配套的评论内容均为正面时的出游意向。(本文来源于《旅游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刘文娟[9](2018)在《不同类型旅游形象口号对游客出游行为意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第叁产业中作为支柱产业。受旅游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现了由传统的资源竞争向城市竞争转变的景象。旅游城市通过各种形式,吸引更多游客,保证旅游客源市场,从而实现旅游城市经济的上升发展。旅游城市通过精准高效的营销方式,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营销是提高旅游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营销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是多种多样的,如旅游形象口号、旅游宣传视频等,宣传视频固然生动形象,但需要提炼归纳,明确主题,而旅游形象口号是对城市旅游品牌形象最精简的表达,是对视频的总结,简洁、有效。从近年来城市在征集优秀旅游形象口号时投入的精力和财力等,均可看出口号是城市旅游营销过程中的有效方式。不少文献中也以旅游形象口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有效性、作用机理等。本文考虑到社会政府对旅游形象口号的重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作为基础,通过ERP实验的形式探讨不同旅游形象口号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本文通过网络搜集及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实验材料,结合心理学上“学习——再认”的实验研究范式设计实验程序,借助ERP实验设备,获取相应的客观真实的脑电数据和行为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从而得出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结论如下:(1)旅游形象口号与旅游城市相结合,可以让游客对城市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有利于城市品牌形象的营销,城市品牌知名度的提升。(2)对于游客借助旅游形象口号对城市的记忆效果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来看,记忆效果与旅游形象口号的类型没有大的关系。即无论旅游形象口号中有地名信息或者无地名信息,游客对城市的记忆效果均没有明显差异。因此,旅游形象口号只要足够精准的体现旅游城市形象特色,口号中是否包含地名信息不重要。(3)从游客出游行为意向来看,旅游形象口号对潜在游客的出游意向具有显着的影响效果。对潜在游客,即想去旅游但未去旅游过的游客而言,在学习过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之后,城市信息了解更多,选择出游行为意向更明显。旅游形象口号对非游客而言没有显着影响,此类游客需在城市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够,进行市场培育,逐步转变为旅游城市的游客。(4)潜在游客对学习了旅游形象口号的城市刺激出现时,产生的ERP成分P2的峰值更正,波幅更大,说明潜在游客更加倾向于选择有明确的旅游形象口号的地方出游。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获取到更加客观真实数据,说明旅游形象口号对游客出游行为意向影响的因果联系,旅游城市品牌营销建设中,旅游形象口号的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另外,也是为研究问题提供多样化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5-28)
唐雪薇[10](2017)在《旅游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出游意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消费者个体选择和行为决策提供了广泛参考,也使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愈发重要。对旅游业而言,随着“互联网+旅游”的推进,网络口碑的便捷性和可查询性更能符合潜在旅游者游前信息查询和选择决策的现实需求。因此,旅游学界也逐步展开了对于网络口碑的研究和行业实践。本文以网络口碑的信息特征作为研究视角,在对旅游网络口碑信息特征、目的地信任和出游意向叁个变量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之上,以“霍华德-谢思”模型为理论基础,试图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网络口碑信息特征、目的地信任和游客行为意向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关注到近年来负面消息对游客信任和行为的影响,本文将目的地信任视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在旅游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游客行为意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从而构建旅游网络口碑信息特征、目的地信任和潜在游客出游意向叁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丰富了网络口碑在旅游业的营销实践。为使调研问卷的题项设置更具针对性,本文将目的地具体化,选取丽江作为网络口碑信息来源的取样点,并介绍了选择其的原因。通过对401份线上有效问卷的统计,采用SPSS21.0和Amos21.0对数据的信效度、结构方程模型等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发现,旅游网络口碑语调特征、旅游网络口碑质量特征和旅游网络口碑数量特征均对目的地信任存在显着正向影响;而在旅游网络口碑信息特征与潜在游客出游意向的关系当中,旅游网络口碑语调特征和旅游网络口碑数量特征均对游客出游意向有显着正向影响;旅游网络口碑质量特征对出游意向的影响不显着。同时,在旅游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出游意向的关系当中,目的地信任的中介效应也得以检验。目的地信任在旅游网络口碑语调、网络口碑质量和网络口碑数量特征维度上对出游意向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最后,针对假设检验的结果,文章以目的地的宏观管理视角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从重视互联网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言论自由空间、科学应对正面和负面口碑、培养网民中的意见领袖、增强目的地自身建设方面为“全域旅游”发展下目的地建设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4-01)
出游意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和维护旅游形象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关键任务之一。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事件正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带来新的威胁,值得引起学界关注。文章以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潜在游客视角尝试回答:网络舆情危机下,潜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是否发生变化,形象感知的变化能否引起其出游意向的变化?结果表明:(1)网络舆情危机下,潜在游客的认知形象变差会直接导致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变差;同时,情感形象变差也会对直接引起整体形象变差。(2)网络舆情危机下,受认知形象变化和情感形象变化的影响,潜在游客的出游意向受到明显抑制;其中,情感形象起直接作用,认知形象起间接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游意向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晓东,徐美华,侯雅婷.中国邮轮游客的出游限制与行为意向研究[J].旅游科学.2019
[2].张薇,史坤博,杨永春,秦兆祥,邵蕊.网络舆情危机下旅游形象感知的变化及对出游意向的影响——以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例[J].人文地理.2019
[3].郭向东.旅游景区网站服务质量对游客出游意向的影响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9
[4].郑倩君.我国中部地区乡镇居民出游意向及市场开发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18
[5].石晓波.城市居民社区支持农业(CSA)型乡村旅游地出游意向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9
[6].刘正华.TPB视角下的高铁旅游者出游意向研究[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
[7].胡榕,王光伟.移动短视频对旅游者出游意向的影响[J].今传媒.2018
[8].张军,赵梦雅,时朋飞.什么样的好评让你更心动?多维度网络评论效价与出游意向影响研究[J].旅游科学.2018
[9].刘文娟.不同类型旅游形象口号对游客出游行为意向的影响[D].华侨大学.2018
[10].唐雪薇.旅游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出游意向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