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裂配合比设计方法论文-朱荣军

抗裂配合比设计方法论文-朱荣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裂配合比设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泥石粉,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最少浆体理论

抗裂配合比设计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朱荣军[1](2011)在《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抗裂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和可用自然砂资源的日益匮乏,人工砂将是混凝土细骨料的必然选择。然而,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其抗裂性能的研究较少。经过一系列人工砂骨料试验,确定了骨料比表面积和密实度的试验和计算方法。基于最少浆体理论,建立起将泥石粉作为掺合料的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试验,研究泥石粉对人工砂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自收缩、拉伸徐变和抗裂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利用自制的砂比表面积测定仪可以测定人工砂的比表面积。Toufar骨料模型可以用于人工砂和碎石混合体密实度的计算。2.采用最少浆体理论能合理设计出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前提下,使混凝土浆体量最少。3.当泥石粉掺量小于6%时,人工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未有明显变化;当掺量为6%~30%时,随着泥石粉掺量的增大,坍落度逐渐减少。4.当掺量为0%~30%时,随着泥石粉掺量增加,人工砂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劈拉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泥石粉掺量为24%时,人工砂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5.随着泥石粉掺量的增加,人工砂混凝土水化产生的总水化热逐渐减少,人工砂混凝土内部的湿度场却未发生明显变化,人工砂混凝土的自收缩逐渐减少。6.当掺量小于18%时,随着泥石粉掺量的增大,人工砂混凝土的拉伸徐变值逐渐降低,抗裂能力逐渐变差;然而当泥石粉掺量为24%时,人工砂混凝土的拉伸徐变值较大,抗裂性能较好。7.在人工砂混凝土中,建议的泥石粉最佳掺量为24%。(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1-03-01)

谢咸颂[2](2010)在《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混凝土早期开裂试验的研究结果,对混凝土组成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提出了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项弼[3](2005)在《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抗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材料抗裂性能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大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高级公路路面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最后通过试验路研究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沥青路面具有良好使用品质和耐久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05年09期)

张毅[4](2004)在《多年冻土地区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是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的关键路用性能之一,老化对其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对此的研究和评价方法还较少,本文对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后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O℃弯曲蠕变试验和-10℃弯曲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老化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结果表明,老化过程大大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0℃弯曲蠕变试验比-10℃弯曲试验对不同的试验条件的区分度更大,试验误差更小,稳定性更好,可较好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依据试验研究结果,结合多年冻土地区低温抗裂性、抗老化性和抗冻性等关键性能,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与规范马歇尔方法相比,减小了混合料空隙率,舍弃了流值指标,加入了短期老化后0℃弯曲蠕变速率作为沥青混合料老化和低温抗裂性能控制指标,增加了抗冻性检验指标,调整了高温车辙检验的温度。(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4-05-01)

张嘎吱,沙爱民[5](2003)在《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级配条件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抗裂性和抗压强度的试验分析,在规范推荐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级配范围内,选择出抗裂性和抗压强度俱佳的级配范围。据此提出通过温缩和干缩试验确定抗裂性最佳的水泥剂量,最后用抗压强度进行校核的考虑抗裂性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2003年S2期)

蒋应军,陈忠达,彭波,戴经梁[6](2002)在《密实骨架结构水泥稳定碎石路面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抗裂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研究了材料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 ,提出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设计方法 ,并进行了大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最后通过试验路研究表明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沥青路面具有良好使用品质和耐久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张嗄吱[7](2001)在《考虑抗裂性的水泥稳定类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为了提高基层工作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必须在配合比设计时将抗裂性考虑在内。本课题在对水泥稳定类材料温缩、干缩性能以及强度和模量等指标的测试分析前提下,以规范原有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范围为基础,选择出抗裂性和抗压强度两项指标俱佳的级配范围。因为最佳级配范围是与粒料的粒径大小有关的,所以在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时可首先将材料级配限制在最佳级配范围以内,然后通过系统的温缩、干缩性能试验以及抗压强度校核试验,最终确定抗裂性较好的合理水泥剂量。据此提出了考虑抗裂性的水泥稳定类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1-06-14)

抗裂配合比设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据混凝土早期开裂试验的研究结果,对混凝土组成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提出了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裂配合比设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朱荣军.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抗裂性能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1

[2].谢咸颂.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项弼.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抗裂性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

[4].张毅.多年冻土地区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

[5].张嘎吱,沙爱民.抗裂性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03

[6].蒋应军,陈忠达,彭波,戴经梁.密实骨架结构水泥稳定碎石路面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抗裂性能[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7].张嗄吱.考虑抗裂性的水泥稳定类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1

标签:;  ;  ;  ;  

抗裂配合比设计方法论文-朱荣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