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软件可信性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信软件,评估方法,高冲突证据,证据理论
软件可信性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倩,许丽星,龚彬[1](2019)在《高冲突性证据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基于DS理论的融合算法在处理高冲突证据时,存在将所有证据都视为高冲突证据统一进行修正的问题,提出一种处理证据高冲突性的改进算法。判断证据的冲突程度,只对冲突性较大的证据进行修正,在保证原始证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对高冲突证据源进行修正,用DS合成法则进行融合,并通过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可行性,与其他算法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合成过程中证据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02期)
张鼎周[2](2016)在《基于属性质量库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质量库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通过构建属性质量库,包括软件属性可信性度量模型、标准属性测试模式和属性模式测试信度指标,使之成为标准统一,开放,可重用和通用化的评估工具,相关属性的可信评估信息利用Dempster证据合成规则得到可信特征值,不同可信特征值利用加权法计算得出所评测软件的可信性评估结果。并给出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16年08期)
王义龙[3](2016)在《面向复杂软件系统动态可信性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复杂软件系统成为未来重要的软件形态之一。在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环境下,如何确保复杂软件系统为人们提供可信赖的服务,是国内外软件产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准确实现对复杂软件系统进行动态可信性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针对传统软件系统可信性评估方面,国内外有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对复杂软件系统进行动态可信性评估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复杂软件系统所处环境开放、动态、复杂,系统本身也不断持续演化,评估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现有理论很难应用到复杂软件系统中去。针对上述问题,以复杂软件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动态可信性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软件缺陷的可信证据度量模型,利用软件系统中存在的缺陷类型、数目以及缺陷严重程度等因素,从侧面实现可信证据度量。随后,从不同用户的角度出发,结合统计学原理确定指标因素并分类处理,运用主客观方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模糊综合评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统计的复杂软件系统软件单元模糊综合评估方法。最后,综合考虑可信影响因素,选取动态可信性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系统功能依赖关系构建系统功能相依性图,以动态贝叶斯网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复杂软件系统动态可信性集成评估方法,实现对某时刻的复杂软件系统的动态可信性评估。通过对提出的度量模型和评估方法分别做了应用案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复杂软件系统的动态可信性评估中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较为全面而准确的在动态多变的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对复杂软件系统的动态可信性评估。同时,对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6-01)
孙国利,王逊[4](2015)在《网构软件选择的可信性评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网构软件可以加快软件开发的速度和降低成本。然而,随着网构软件数量的增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构件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工作,有的只给出了可信性评估模型,没有具体的实现方案;有的只是考虑了的可靠性一个可信属性。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可信性评估模型:首先对构件进行结构分析,根据其模块划分和结构层次等建立相应的可信性评估体系;其次,采用自底向上的计算方法确定各个软件实体的可信性评估值;最后,利用客观数据对评估指标进行修正,得到统一的可信性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以客观、明确的对网构软件进行评估,能够科学、有效的指导网构软件的选择。(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孙国利[5](2015)在《可信性评估在网构软件选择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软件规模不断变大,复杂度随着规模的扩大呈指数级上升。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更加难以控制,软件质量越来越不可靠,软件危机也随之而来。为了解决这一危机,M.D.Mcllroy提出了软件复用、软件构件、构件工厂等概念,通过构件组合和演化来构造软件系统。然而,随着网构软件数量的增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构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研究工作,有的只给出了可信性评估模型,没有具体的实现方案;有的只是考虑了可靠性一个属性,而没有考虑其他方面。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一个可信性评估模型,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针对模型对于其先验条件概率的获取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获取相关属性的可靠性,为可信性评估模型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以此来提高评估的可信度,使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网构软件的选择。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工作:(1)针对先验条件概率存在的问题,使用风险评估方法对其进行修正。首先利用MMHC算法结合贝叶斯网络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初步处理,得到风险源概率和风险条件概率;其次使用贝叶斯网络的算法计算出风险概率,再使用层次模型分析法,构建相关的层次结构图,以此来生成相关的关联矩阵,经过对关联矩阵的处理,得到各个属性值相应的可靠性以及系统模块整体上的可靠性,为可信性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依据;(2)针对如何更好的选择网构软件的问题,提出基于贝叶斯算法的可信性评估模型。该模型首先对构件系统进行结构分析,然后对其进行模块划分和结构层次划分,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相应的可信性评估体系;其次,采用自底向上的计算方法确定各个子实体的可信性评估值;最后,对评估指标进行修正得到统一的可信性评估结果,以此来指导网构软件的选择。实验说明:基于贝叶斯算法的可信性评估模型使用被风险评估模型修正过的先验概率做出的可信性评估可以更加客观、明确地对网构软件进行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网构软件的选择。(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5-03-25)
石莉,黄克,李敏[6](2014)在《基于软件质量模型构建软件可信性评估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软件质量模型的研究成果,分别从认知软件可信性的角度、量化可信性指标的角度以及如何评估软件可信性的角度对软件可信性进行阐述.为了对软件可信性实现量化评估,提出由指标模型层、评估过程和信息层3部分组成的软件可信性评估系统.(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王振,张超永,姜婷婷[7](2014)在《基于用户需求的软件可信性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需求方面对软件可信性评估进行研究,对需求的可信指标,需求稳定时和需求变化时软件可信性评估,3个方面进行相应研究,对软件可信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不足。(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4年20期)
仲晓敏,赵雪峰[8](2014)在《基于模糊灰色关联分析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软件可信性评估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灰色关联分析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该方法使用梯度模糊数计算各个可信指标的权重.首先计算出软件可信指标的正、负理想值,然后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出可信指标度量值对正、负理想值的灰色关联度,依次计算出软件可信性评估值.其中,通过模糊梯形数对可信评估指标的权重值进行处理.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于软件可信性的评估是有效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戎玫[9](2013)在《一种基于多维属性的CPS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是一种融合了物理过程和计算进程的新型系统,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存在多种软件且每个软件的运行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如何有效保证软件在动态环境下的正确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属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可信评估可为软件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提供有力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属性的CPS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属性的可信指标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时效性的可信属性评价方法,用以评价CPS软件的可信性;然后,设计可信性结果决策规则集,根据软件间的交互结构,计算出软件系统的可信性,并根据决策规则集评价软件系统可信性;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进一步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张广泉,张侃,祝义,周航[10](2013)在《基于体系结构能耗建模的CPS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s,CPS)是一种计算系统和物理环境紧密结合的网络化嵌入式系统,软件作为其重要的使能部件,如果在其设计阶段能够考虑能耗影响等问题,则能有效提高软件及系统的可信性.软件体系结构在设计阶段为构造软件的结构、行为和关键属性提供设计模型和指导,对CPS软件体系结构能耗进行建模,分析和评估能耗对CPS软件可信性的影响,可以在设计阶段发现其体系结构能耗设计缺陷,并重新设计软件体系结构,从而有效提高CPS软件可信性.基于此,首先基于能耗时间Petri网建立了CPS软件体系结构能耗模型,并分析了影响CPS软件可信性的能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分析得到的能耗数据作为建立可信性指标模型的基础,提出了基于能耗指标模型的CPS可信性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建模和分析,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软件可信性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质量库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通过构建属性质量库,包括软件属性可信性度量模型、标准属性测试模式和属性模式测试信度指标,使之成为标准统一,开放,可重用和通用化的评估工具,相关属性的可信评估信息利用Dempster证据合成规则得到可信特征值,不同可信特征值利用加权法计算得出所评测软件的可信性评估结果。并给出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件可信性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陈倩倩,许丽星,龚彬.高冲突性证据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J].兵工自动化.2019
[2].张鼎周.基于属性质量库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J].电子质量.2016
[3].王义龙.面向复杂软件系统动态可信性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4].孙国利,王逊.网构软件选择的可信性评估算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5
[5].孙国利.可信性评估在网构软件选择中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5
[6].石莉,黄克,李敏.基于软件质量模型构建软件可信性评估系统[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王振,张超永,姜婷婷.基于用户需求的软件可信性评估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
[8].仲晓敏,赵雪峰.基于模糊灰色关联分析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戎玫.一种基于多维属性的CPS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3
[10].张广泉,张侃,祝义,周航.基于体系结构能耗建模的CPS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J].电子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