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艺术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画电影,电影艺术,美学,当代
中国艺术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彭勃[1](2019)在《当代中国动画电影艺术的审美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动画电影自从出现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动画电影是一种非真实活动的,建立在虚拟的环境基础之上。它兼具传统手绘动画形神兼备的艺术美感和具有超现实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形式美、意境美和内涵美的表现方面都别具一格。当代的中国动画电影的美感分为创意美和造型美两大主要方面,其在当代的发展必然要注重将优秀民族文化和当下时代精神相结合。(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2期)
丁晋[2](2019)在《基于量化分析的中国艺术电影作者意志与作品形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通过结构主义叙述学与电影文本量化统计的结合,可以对电影创作实践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理性的认知,如果进一步对量化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处理与思考,如通过计算叙述倾向比值和零视觉听觉聚焦比例,或许可以揭示出更多潜藏的、单纯依靠观影过程难以发现的、甚至创作者并未明显意识到的深层结构上的创作发展变化。由此使结构风格变化的探究理性推进,明晰电影创作序列中的作者意志与作品形态拐点,对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电影创作实践发展有更加深入准确的认知和把握。(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11期)
邱振刚[3](2019)在《如何在光影世界里守正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承办的“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项目专家论证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共同探讨“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项目成果的严谨性、创新性及学科贡献,以实现完善电影学人才培养体系和中国电(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11-01)
张悦[4](2019)在《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为“网络电影”正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四川成都讯( 张悦)10月23日,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影协、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触点未来·影动中国”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在四川成都大邑县安仁古镇开幕。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电影应运而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极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10-25)
陆斌[5](2019)在《电影艺术与中国元素精神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反映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即中国元素精神。电影艺术作为当代传媒艺术族群中的代表,是传播中国元素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电影艺术中怎样更好地构建中国元素精神进行一些思考。首先,要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其次,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再现、重构、发展中国元素,让中国元素走向世界。(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9年18期)
高子棋[6](2019)在《中国公路电影(2001-2018)的空间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施润玖导演的《走到底》被视为中国第一部公路电影,但票房却"惨到底"。2006年,中国公路电影迎来首次创作小高潮。同年,韩杰导演的《赖小子》获第35届鹿特丹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1);贾樟柯编剧、导演的《叁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2)。尽管这些国际殊荣并未给当时的中国公路电影带来票房优势,但仍然引领了一股创作热潮,(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8期)
计敏[7](2019)在《论现代中国话剧与电影在导演艺术上的互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自西方引进的话剧与电影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实践中,有许多艺术家兼任着两方面的工作,因此剧影之间在艺术观念、创作方法与技巧方面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不可避免。就导演艺术而言,因话剧与电影的媒介及其特性不同,导演在两种艺术中的功能和创作方法存在着差异,但交流互鉴的情况也很普遍。中国电影中的场面调度,常出于对话剧导演的某种借鉴,并达到了巴赞所要求的影像的客观性和多义性;反之,大批话剧导演进入电影界,也经历了学习、研究电影特性的过程。当这些导演再投入话剧创作时,自然将电影导演思维融入自己的作品。历史上这种既探索自身特质,又相互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对当下的话剧与电影创作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9年04期)
吴昆[8](2019)在《脸谱艺术的植入对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脸谱艺术"作为一种程式化表达的视觉符号与作为文化基因戏曲性建构,其抽象性美学特征的背后潜藏着丰富的隐喻与象征意识。脸谱非人化与反自然的超现实想象,实际上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美术的思辨意识。其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满足了观众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对中华艺术文化传统的寻根情结。中国动画电影中的脸谱作为"情感影像"的重要呈现形式,在动画电影中所传达的文化意象体现出了传统戏曲美学中性格外化、身份固化、情绪简化等特色,使得观众在对形象解读的过程中,产生"去语境化"的审美意味。(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08期)
迟宁,赵正阳[9](2019)在《面向新时代的电影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王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电影是(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影报》期刊2019-07-24)
李大伟,施昕怡[10](2019)在《探讨中国艺术电影市场的发展策略——以《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艺术电影市场并存着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地球最后的夜晚》为切入点,剖析当下中国艺术电影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借鉴海外艺术电影市场发展模式中的成熟经验,从宏观调控和微观主体两方面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电影市场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影市场》期刊2019年07期)
中国艺术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认为通过结构主义叙述学与电影文本量化统计的结合,可以对电影创作实践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理性的认知,如果进一步对量化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处理与思考,如通过计算叙述倾向比值和零视觉听觉聚焦比例,或许可以揭示出更多潜藏的、单纯依靠观影过程难以发现的、甚至创作者并未明显意识到的深层结构上的创作发展变化。由此使结构风格变化的探究理性推进,明晰电影创作序列中的作者意志与作品形态拐点,对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电影创作实践发展有更加深入准确的认知和把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艺术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彭勃.当代中国动画电影艺术的审美表现研究[J].艺术品鉴.2019
[2].丁晋.基于量化分析的中国艺术电影作者意志与作品形态考察[J].当代电影.2019
[3].邱振刚.如何在光影世界里守正创新?[N].中国艺术报.2019
[4].张悦.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为“网络电影”正名[N].中国艺术报.2019
[5].陆斌.电影艺术与中国元素精神构建[J].中国报业.2019
[6].高子棋.中国公路电影(2001-2018)的空间叙事艺术[J].文艺争鸣.2019
[7].计敏.论现代中国话剧与电影在导演艺术上的互鉴关系[J].戏剧艺术.2019
[8].吴昆.脸谱艺术的植入对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启发[J].当代电影.2019
[9].迟宁,赵正阳.面向新时代的电影教育[N].中国电影报.2019
[10].李大伟,施昕怡.探讨中国艺术电影市场的发展策略——以《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例[J].中国电影市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