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县论文-白雅力克

广西靖西县论文-白雅力克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西靖西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龙腾村,民窑,作坊,技艺

广西靖西县论文文献综述

白雅力克[1](2019)在《原始堆烧:广西靖西县地州镇龙腾村民窑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自古以来有丰富而独特的多民族传统民间制陶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目前广西地区传统手工制陶的家庭作坊日益减少。百色市靖西县地州镇龙腾村有一家用原始堆烧方法制陶的一位工匠,他传承了广西中越边疆地区最古老的原始手工制陶技艺。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方法解释龙腾村民窑传统制陶工艺环节以及分析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如何保护与发展民窑文化的一些建设性方案和措施,希望能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陶瓷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永坤[2](2018)在《广西靖西县抛绣球运动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15)中,很明确的规定了为了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体育文化,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认可,应该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蓬勃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便谋求更好的发展。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能在中华体育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有着独特的民族性。民族传统体育项日反映着该民族的自然观、文化观、宗教观、价值观等,形成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体育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风韵。在注重中华传统民俗活动、文化的今天,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特色一项传统运动项目——抛绣球,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当今这种大趋势下,为保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本文以广西靖西县抛绣球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从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和互动论的两大角度出发,对靖西抛绣球运动与社会互动、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群体、社会环境、社会变迁、社会分层、社会问题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这些社会学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广西靖西县的抛绣球运动具备一般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同时兼备其自身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2)抛绣球运动中发生的社会互动是促进发展的、有正能量的互动,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靖西县的抛绣球运动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而抛绣球运动得以传承多年的基础就是因为有特定的社会结构。(4)抛绣球运动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不仅能培养人们英勇、顽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传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发挥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地、健康地能量。(5)抛绣球运动在靖西市的城区以及各乡镇的中小学开展的不好,在小区,乡村的开展工作缺少组织者。(6)靖西县当地的特色环境、社会的变迁以及地区的迁移是推动抛绣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7)抛绣球运动的广泛性以及社会适应性很强,它不但能满足社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的需求,而且集娱乐、锻炼、观赏、竞技于一身,增进了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为社会各层次交流提供了媒介。(8)环境污染、人身安全、技艺传承等社会问题,参与该项运动已经开始老龄化,年轻人更倾向于篮球、足球等现代体育。针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推动靖西与其他地区抛绣球群体间的社会互动,增加人们的交流,扩大抛绣球运动的社会影响范围。(2)大力吸引和组建抛绣球活动的社会基础群体,比如学校和社区,同时也要兼顾到社会的稳定,大力推动抛绣球运动的发展,使抛绣球运动的社会群体多样化、广泛化,从而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3)通过制度化的政策引导以及社会舆论,如政府政策的出台和社会媒体的正向支持以及资金注入,为抛绣球运动的展开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项运动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如安全与传承问题,通过严格的比赛规则、健全的安保措施、高科技产品的运用以及商业化的运作,为抛绣球运动的发展制定规划。(5)合理利用靖西地区多姿多彩的的文化气氛、独特的多民族聚居的生活习性,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促使该运动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增加经济收入,促使年轻人更加喜欢抛绣球运动。(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秀华[3](2017)在《壮语谚语的结构、修辞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析——以广西靖西县果乐乡壮语谚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靖西县果乐乡壮语谚语为例,简要描述壮语谚语的结构、修辞特征,探讨其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文化意蕴。在结构上,壮语谚语有单句式和多句式两种,它们结构简单,句式简洁,以通俗易懂的词语表达深刻的道理。在修辞上,壮语谚语善押韵,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因而具有独特的韵律美,便于诵读、易于流传。作为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壮语谚语是壮族人民劳动经验、处世之道、社会生活及审美价值的生动体现。(本文来源于《文山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陈锦均[4](2017)在《广西靖西县大邦屯壮族民间信仰现状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当前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研究视角涉及到了众多学科,考察视野也比较开阔。文章主要运用民族学调查方法对广西靖西县一个壮族村落进行调查,通过深度访谈对该村落的民间信仰现象进行探析,以反映当地民间信仰的真实图景,从中窥探民间信仰背后的当代价值。(本文来源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吴冠美,覃雪梅,刘云霞,李素霞,林雪莲[5](2017)在《广西靖西县田七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靖西县被誉为"田七之乡",为确保田七的生态安全,保证田七的药用价值和药材质量,对靖西县田七种植区土壤5种重金属(As、Hg、Cr、Pb、Cd)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靖西县田七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靖西县9个不同的种植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所调查的田七种植区3个乡9个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与国家土壤质量标准(GB15608-1995)对照分析,所调查的靖西县的新甲乡、武平乡、化垌乡种植田七的土壤重金属As、Pb、Hg未超过国家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而所调查的靖西县田七种植区Cr、Cd超标率分别为66.7%和33.3%,总体上化垌乡的重金属含量较高,武平乡最低。(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罗斌圣,郭志永,陈贤毅,谷荣辉,刘博[6](2016)在《药用植物数据库信息查询系统的初步探究——广西靖西县端午节药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获得的传统药用植物信息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有利于民族药物学研究。我们充分运用植物学、植物资源学和植物区系地理学等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在项层设计的基础上,依靠植物学专家(参考型数据库)对广西靖西县端午节药市实地调查时采集的药用植物标本和照片进行形态学信息、药用价值、民族传统利用方法等信息的整理,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和建立开放的数据库查询系统。主要应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和java编程,对数据进行管理、查询和统计,并且通过提取药用植物特征的不同权值来计算不同科属和类别之间的相似度。该数据库系统以柱状图或饼状图的形式将数据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反映出各种植物特征和各种功能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功能属性和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数据的管理、检索和查询相关民族药用植物的背景资料、药用价值等信息,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提高发现新线索的可能性。最后对该数据库系统的不足和进一步改进方案进行了讨论。该研究对未来传统知识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会议文集》期刊2016-07-16)

林雪莲,李素霞,卢亮帆,吴冠美[7](2016)在《广西靖西县新甲乡田七土壤肥力及重金属含量的调查与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西靖西县新甲乡田七土壤肥力及重金属(As、Hg、Cr、Pb、Cd)污染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范围内,新甲乡田七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钾养分达到I级、II级,但区域2中速效钾是III级,但3个区域土壤速效氮均为IV级,处于缺乏状态。土壤重金属含量除Cr达到轻微污染外,其他均未超出警戒范围。从综合污染指数结果可知,3个区域土样重金属含量已达到警戒线,土壤污染水平还处于尚清洁。(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6年05期)

高烈波,张娟[8](2016)在《满月仪式中的孝文化探析——以广西靖西县其龙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其龙村壮族人举行的满月仪式是巫婆为婴孩招魂的仪式,巫婆要请各路神明和主家人的先祖亡灵下来保佑做法事灵验。招魂旨在佑护婴孩健康长寿,这样一种仪式蕴含了祭祀祖先和延续后代的双重意义,是中国孝文化的核心内涵。满月仪式演绎了孝文化,孝文化也通过满月仪式得以延续承传下来。(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6年03期)

杜树海[9](2016)在《清代边疆地区社会阶层的变动与文化面貌的转变 以广西靖西县墓碑、石刻等历史资料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利用广西靖西县几个村庄的墓碑、石刻资料,揭示清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阶层的变动与文化面貌的转变。清初,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实行"改土归流",帝国统一的文教制度——科举制度——随之推行,基层权势阶层逐渐实现由土司头目向功名人士的递嬗。新兴功名人士阶层不仅参与兴建庙宇等公共事务,还在家族内部创造出书写祖先谱系的新传统;发展壮大后的他们进而还重构了地方历史。地方社会的阶层变动与文化建构促进了传统中国的边疆建构与国家整合。(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2016年01期)

王福春[10](2015)在《2014年广西靖西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14年靖西县手足患病(HFMD)暴发流行的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发病时间、地点、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靖西县共报告手足口病3 859例,发病率为582.94/10万。患者分布于全县19个乡镇,全年4季均有患者发生,3—7月为春夏发病高峰季节,9—12月为秋冬季发病小高峰,患病例数分别占69.99%、20.01%;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1岁年龄组儿童发病人数占38.12%;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多于托幼儿童。主要由EV71和CoxA16感染引起。结论靖西县HFMD发病有明显季节性,5岁以下儿童患者较多,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暴发流行。(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5年23期)

广西靖西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15)中,很明确的规定了为了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体育文化,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认可,应该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蓬勃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便谋求更好的发展。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能在中华体育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有着独特的民族性。民族传统体育项日反映着该民族的自然观、文化观、宗教观、价值观等,形成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体育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风韵。在注重中华传统民俗活动、文化的今天,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特色一项传统运动项目——抛绣球,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当今这种大趋势下,为保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本文以广西靖西县抛绣球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从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和互动论的两大角度出发,对靖西抛绣球运动与社会互动、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群体、社会环境、社会变迁、社会分层、社会问题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这些社会学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广西靖西县的抛绣球运动具备一般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同时兼备其自身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2)抛绣球运动中发生的社会互动是促进发展的、有正能量的互动,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靖西县的抛绣球运动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而抛绣球运动得以传承多年的基础就是因为有特定的社会结构。(4)抛绣球运动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不仅能培养人们英勇、顽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传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发挥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地、健康地能量。(5)抛绣球运动在靖西市的城区以及各乡镇的中小学开展的不好,在小区,乡村的开展工作缺少组织者。(6)靖西县当地的特色环境、社会的变迁以及地区的迁移是推动抛绣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7)抛绣球运动的广泛性以及社会适应性很强,它不但能满足社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的需求,而且集娱乐、锻炼、观赏、竞技于一身,增进了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为社会各层次交流提供了媒介。(8)环境污染、人身安全、技艺传承等社会问题,参与该项运动已经开始老龄化,年轻人更倾向于篮球、足球等现代体育。针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推动靖西与其他地区抛绣球群体间的社会互动,增加人们的交流,扩大抛绣球运动的社会影响范围。(2)大力吸引和组建抛绣球活动的社会基础群体,比如学校和社区,同时也要兼顾到社会的稳定,大力推动抛绣球运动的发展,使抛绣球运动的社会群体多样化、广泛化,从而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3)通过制度化的政策引导以及社会舆论,如政府政策的出台和社会媒体的正向支持以及资金注入,为抛绣球运动的展开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项运动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如安全与传承问题,通过严格的比赛规则、健全的安保措施、高科技产品的运用以及商业化的运作,为抛绣球运动的发展制定规划。(5)合理利用靖西地区多姿多彩的的文化气氛、独特的多民族聚居的生活习性,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促使该运动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增加经济收入,促使年轻人更加喜欢抛绣球运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西靖西县论文参考文献

[1].白雅力克.原始堆烧:广西靖西县地州镇龙腾村民窑调查[J].陶瓷研究.2019

[2].李永坤.广西靖西县抛绣球运动的社会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李秀华.壮语谚语的结构、修辞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析——以广西靖西县果乐乡壮语谚语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7

[4].陈锦均.广西靖西县大邦屯壮族民间信仰现状及其当代价值[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

[5].吴冠美,覃雪梅,刘云霞,李素霞,林雪莲.广西靖西县田七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的调查与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7

[6].罗斌圣,郭志永,陈贤毅,谷荣辉,刘博.药用植物数据库信息查询系统的初步探究——广西靖西县端午节药市为例[C].第八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会议文集.2016

[7].林雪莲,李素霞,卢亮帆,吴冠美.广西靖西县新甲乡田七土壤肥力及重金属含量的调查与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6

[8].高烈波,张娟.满月仪式中的孝文化探析——以广西靖西县其龙村为例[J].民族论坛.2016

[9].杜树海.清代边疆地区社会阶层的变动与文化面貌的转变以广西靖西县墓碑、石刻等历史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社会.2016

[10].王福春.2014年广西靖西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5

标签:;  ;  ;  ;  

广西靖西县论文-白雅力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