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地球科学与遥感国际研讨会(IGARSS)将在悉尼举行

2001年地球科学与遥感国际研讨会(IGARSS)将在悉尼举行

一、2001年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术会议(IGARSS)将于悉尼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王妍[1](2021)在《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 ——以三江源杂多县昂赛乡为例》文中指出

刘方馨[2](2020)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文化思潮视角下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20世纪80年代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作为前承“毛时代”革命叙事,后启90年代商品叙事的过渡阶段,80年代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同时也是各类社会文化思潮空前活跃、学术理论启蒙的时期,大量意识形态在此过程中博弈。而正是这种特殊的时代环境,造就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由单一模式走向多元互渗的新阶段。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聚焦80年代,在历史文献与实践案例构筑的语境下对该时期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内容及其转变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有异于之前时期政治体制、方针政策对于园林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进入80年代之后,改革的思想成为主流,围绕国家的改革发展大思路,文化地位空前提高、民族主义回归、全民科技浪潮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各学科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而社会文化思潮在这种变革、转型时期集中爆发,各类新思想、观念相互碰撞,反映客观现实的要求和人们的生活需要。换言之,该时期诸多行业和学科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文化思潮产生和推进的。因此,从社会文化思潮视角解读风景园林学术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内容可谓契合时代特点。具体而言,选取80年代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关联密切的典型社会文化思潮:“美学热”“文化热”“旅游热”“生态观”,结合当时学科较为瞩目4个领域:园林美与园林艺术理论研究、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与现代实践、风景名胜区理论与实践、城市绿地建设理论与实践分别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文章简要概述了上述社会文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如何影响风景园林相应领域进行具体阐释。其次,文章主体结构分为4大内容并行:1、对“美学热”影响下的园林美与园林艺术相关理论研究内容进行详细梳理与分析。其中包括“园林美”与“园林艺术”概念的厘清、传统园林艺术审美观念的认识、现代园林艺术创作理论体系构建、山水美学及景观美学的初步探索等内容的具体分析;2、对“文化热”浪潮的冲击下,学界掀起对于传统园林的复归与反思内容详细论述。其中理论层面,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对象3个维度对传统园林理论的研究及传统园林如何“古为今用”的思考进行全面考察。实践层面,选取松江方塔园、宾馆庭园、境外中国园、古园修复与重建4类典型园林营建现象为代表,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传统园林的现代转译途径;3、对“旅游热”背景下,业内围绕的关于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主要论述。其中包括美国国家公园理论的引入、风景资源评价方法的探索、保护规划的特点、结构体系的产生及其在具体实践的运用、风景设计理念的特点等内容分别展开;4、对“生态观”引领下我国城市绿地分类的调整、城市绿地定额及计算方法的更新、绿地系统布局的优化及人工植物群落与多元绿化形式的探索等内容分别论述,以揭示“生态观”是如何影响到城市绿地各相关理论发展与实践建设。最后,综合上述视角,系统性地对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下我国风景园林理论及实践呈现的变革特点作出凝练总结。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国家方针大政下,“现代化”成为引领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对于科学的崇尚与弘扬也成为启迪风景园林学科“现代化”实现的主要途径。在学术理论方面,呈现出由“政治意志”主导转变为“科学话语”引领的新趋势。随着旧有思维模式的革新、现代学科的交叉融合,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等,使得之前已有的学术理论面临着科学解释,同时也衍生出诸多新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建设方面,呈现出由“中西之争”转向“古今之争”的新趋势。挣扎于摆脱“因袭的重担”仍是实践变革的主流,在面临西方设计思潮的冲击下,回归于本土民族文化的学习及对社会生活需要的重新审视是该时期实践的典型特点。总体而言,虽说该时期风景园林学术理论及实践内容在现今看来尚不成熟与完善,有着新旧杂陈的时代局限性,存在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但其中不乏对于学科发展思考的真知灼见,摆脱之前照搬苏联的单一模式,并能够立足更为宽宏的全球视野,展现出多领域交融、自主性探索、科学性引领等诸多时代特征,取得了划时代意义的进步,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

唐琳[3](2018)在《深化国际合作 携手探索宇宙》文中提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开辟"空间时代"的新纪元以来,人类的活动不断向深空延伸,太空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四疆域。如今,空间科学已然成为世界强国争相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学科,同时也是各国竞相展示科技实力的舞台,更是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驱动力,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国际合作成为空间科学项目的必然趋势。从开先河的"双星计划",到

帕特里克·曼宁,陈欣言[4](2012)在《世界史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研究机构的未来》文中研究说明世界史和全球史研究因其全球性视角而有望在全球层面的学术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性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展开的,该组织框架囊括所有主要的学科和学术机构。2010年,世界史和全球史学家通过世界全球史学会(NOGWHISTO)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席位,该学会已获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附属的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CISH)。世界全球史学会是基于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五大洲的世界史学会而组成的一个联合会。通过世界全球史学会,世界史和全球史学家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合作,并研究不断变化的科学世界的结构和动态变迁。本文将详细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和世界全球史学会的结构、活力和可能的变革。世界全球史学会和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的下届会议将于2015年在山东济南召开。

李联明[5](2012)在《后“9·11”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深知识在国与国之间的越境流动,它以国家政策为重要导向,以人员流动、课程教学、科研合作、境外办学等活动为主要方式,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能力的人才。国际化不仅己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向,而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进入“后9·11时代”(Post-9/11 Era),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也相应地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向:第一,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带来的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和挑战。新保守主义狂热的美国中心主义思想和奉行的单边主义政策,使高等教育政治论统领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各要素之中。《爱国者法案》、《高等教育法》等主要法律及其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对人员流动、学科等加以限制,使高深知识的越境流动呈现出“逆水行舟”的局面。第二,前往美国的外国学生人数连续四年保持下降态势,美国高等教育吸纳外国学生跌入一个低潮,外国学生在美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变得较以往更加困难。联邦政府把外派学生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非传统国家正在成为美国学生前往的“热点地区”,国务院、国防部、情报部门等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外国师资进入美国的数量一度下跌,但在一些政府主导的师资交流项目中,一些对于美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项目却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校不断加大派遣教师出国交流的力度,并在学校规划、提升教师全球能力、教师资格证书发放、师资交流协议签署等众多方面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第四,高校课程国际化被赋予服务于国家目标、服从于国家安全战略、培养具有全球能力的公民和劳动力等使命。课程国际化的实施方式呈现综合化,体现出课程的功利性与不稳定性,呈现出输出与引入双向度、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多类型、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多维度,揭示出政府与大学、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交织争锋的复杂画面。第五,美国国家主要安全部门对于外语人才需求量大增,服务于反恐战争和加强国土安全变成了美国大学外语教学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事关美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关键语言”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波斯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汉语、普什图语等“敏感地区”的语言学习人数比例大幅度增长。第六,外来移民和外籍人员的学术活动设置了各种严厉的限制措施,使美国高校的科研环境面临新的挑战。“视同出口”规定严重危害理工科师生科研活动。在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教师的言论自由受到强大冲击。一些敢于突破控制的教师和学生则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第七,美国高校依托“压力”、“推力”、“拉力”三种力量形成的合力,加快海外办学空间拓展的步伐,纷纷前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东地区和亚洲地区举办境外分校,在取得重大成功的同时也遭遇国际政治关系、国家政治制度、文化冲突、资金运作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在后“9·11”时代,美国颁布的系列法案和出台的相关政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带来新的趋向,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既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又拓展和交流高深知识的相悖而又并行前进的复杂景象。在美国的高校,开放与控制、引进与输出、得到与失去等多种现象并存,折射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固有的“双刃剑”效应。

杨从科[6](2007)在《中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学数据资源是科学数据共享的物质基础;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是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家科技部2001年启动的“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其实质是在具备网络化共享基础设施条件和选定政策取向的基础上,开始的一项大规模的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工程。本项研究是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试点)”项目的一个研究专题。研究目的是根据农业科学数据共享的需要,针对我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有关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思想,为我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思路。研究对国内外科学数据共享实践、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理;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任务框架、微观整序方法、宏观整合策略,以及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公共政策问题等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讨论;在界定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基础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分类与整合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1.给出了基于网络的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内涵基于网络的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是指:根据农业科学数据共享的需求,通过微观分类组织和宏观整合集成,形成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物理上适度分布、逻辑上高度统一的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系统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活动。2.提出了“24大类”农业科学数据分类大纲基于等级分类、分面分类、主题划分等分类思想的指导,借鉴现有网络信息分类、农业信息分类、科学数据分类等分类方法的有益做法,结合对现行农业科学数据分类方案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包含24大类的农业科学数据分类大纲。大纲体现了充分涵盖原则,合理划分原则,方便归类与方便查检原则,学科集中数据与地域集中数据相结合的原则。3.提出了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的四种基本手段及其运用策略四种基本手段包括:(1)政策整合手段;(2)经济整合手段;(3)技术整合手段;(4)合作整合手段。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策略运用要点:一是构建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农业科学数据中心;二是依据部门管理原则和自然地域原则设立农业科学数据分中心,依据学科管理原则和行政区域原则设立农业科学数据工作站;三是综合运用政策、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实现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系统布局,以及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紧密结合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实际需要,形成的一些观点、思路对我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具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上的应用价值。

陈楚江[7](2004)在《基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新型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以西藏墨脱公路勘察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东部及部分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的路网已完成。公路建设现正在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当今公路建设主要集中在崇山峻岭地区,面临的地形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大多数地区基础资料空白,公路建设要求的技术含量高、周期短、任务重,并且对土地利用,生态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建设的这些发展形势和特点,给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公路勘察设计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 近年来,以3S(GPS、RS、GIS)技术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人们对地球的探测和研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地。3S技术与其它技术融合、渗透、集成,极大的促进了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研究应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在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改进传统的公路勘察设计与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公路建设发展的特点,满足当今公路建设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公路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新型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并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论文针对当代公路建设的特点,研究了1m高分辨率的Ikonos卫星图像高精度三维测量、地质活跃地区多时相地表变迁分析、工程精化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等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高新空间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新公路勘察设计技术体系。论文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世界公路建设的极限地区、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县的墨脱公路建设项目,改变了我国公路勘察设计模式,实现了公路勘察设计手段与方法的重大突破与创新。 论文深入研究了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图像的高精度立体测量的理论与方法。Ikonos是世界上首颗分辨率小于1m的商业卫星。不同于其它遥感卫星图像,Ikonos卫星图像具有可应用的量测精度。Ikonos卫星传感器采用线扫描成像,其立体图像为同轨立体。1m分辨率的Ikonos全色黑白图像等价于1:20,000的航空摄影。出于商家利益及应用的方便,严密的Ikonos传感器模型得不到,商家提供有理函数模型系数(RPC)作为替代。 目前,高分辨率Ikonos立体卫星图像空间变换最合适的通用模型是有理函数模型,DLT变换、仿射变换、多项式变换等空间变换均为有理函数模型的不同形式。Ikonos卫星图像的有理函数模型空间变换在两藏墨脱的应用研究表明: (1) 在得不到商家RPC参数时,采用一次有理函数对Ikonos卫星图像进行空间变换,点位精度达到了±0.800m。 (2) 利用商家提供的RPC参数,无控制点时,Ikonos立体图像定位的平面误差在10m左右,高程误差小于10m。 Ikonos卫星图像受轨道误差、姿态角误差、星历误差及坐标基准的影响,图像坐标存在误差。基于商家有理函数系数(RPC),加入附加参数,能够显着提高Ikonos立体卫星图像的定位精度。Ikonos卫星图像的附加参数区域网平差能减少野外控制点的数量。西藏墨脱的应用研究表明: (1) 各景Ikonos卫星图像均存在偏移和飘移误差,且各不相同。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偏移误差。 (2) 区域内加入一个控制点,可以极大地提高成果的精度:用于加密的控制点位置分布可

肖汝诚,郭陕云,万姜林,贺少辉,刘维宁,刘济舟,麦远俭,吴澎,李广信,陶学康,吴佩刚,李金玉,冯大斌,黄承逵,张仁瑜,钱稼茹,赵基达,郑兴灿,曹开朗,李猷嘉,李颜强,徐良,沈余生,袁建光,赵家琳,郭陕云,杜文库,万姜林,陈引川,吕善功,王怀清,王道堂[8](2004)在《2020年中国土木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一、桥梁工程(一)国内外桥梁学科发展概况1.国内桥梁建设事业发展现状(1)工程发展概况。20余年来,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经历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建成了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现代化品位和科技含量高的大跨径桥梁,积累了丰富的桥梁设计和施工经验。总体而言,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斜拉桥作为一种缆索承重体系,比梁式桥有更大的跨越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

冯筠[9](2000)在《2001年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术会议(IGARSS)将于悉尼召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颖[10](1994)在《海洋地理学的当代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国际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及其活动,综述我国海洋地理的研究现状,分析海洋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

二、2001年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术会议(IGARSS)将于悉尼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术会议(IGARSS)将于悉尼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2)20世纪80年代社会文化思潮视角下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及资料来源
    1.3 研究意义
    1.4 已有研究及评述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社会文化思潮视角下的20世纪80年代风景园林
    2.1 “美学热”的发展及园林美学与艺术研究热潮
    2.2 “文化热”的兴起及传统园林重新探讨的动因
    2.3 “旅游热”的产生及风景名胜区事业的起步
    2.4 “生态观”的确立及城市绿地建设思路的转型
3 美学与艺术的求索:“美学热”浪潮下的园林美与园林艺术理论研究
    3.1 园林美与园林艺术内涵的阐释
    3.2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审美观念的认识
    3.3 现代园林艺术创作理论体系的建构
    3.4 山水美学与景观美学的初步探索
    3.5 小结
4 传统的复归与反思:“文化热”兴起下的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与现代实践
    4.1 传统园林理论及方法研究的拓新
    4.2 现代公园中的传统转译:以松江方塔园为例
    4.3 宾馆庭园中的园林传统与现代建筑理念的交织
    4.4 境外“中国园”中的传统园林文化输出与再现
    4.5 遗产保护视野下古园修复与重建中的物质及精神传承
    4.6 小结
5 保护与开发的博弈:“旅游热”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5.1 美国国家公园理论的引入
    5.2 风景资源评价方法的阶段性求索
    5.3 分级保护思想与结构体系的建立
    5.4 融人工于自然,融文脉于场所:风景设计理念求新
    5.5 小结
6 整体与系统的理念:“生态观”引领下的城市绿地建设理论与实践
    6.1 城市绿地分类的调整
    6.2 城市绿地定额及计算方法的更新
    6.3 生态平衡主导下绿地系统布局优化
    6.4 人工植物群落及立体绿化形式探索
    6.5 小结
7 结论与不足
    7.1 论文创新点
    7.2 研究结论:改革开放浪潮下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转型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附录1 风景园林专家口述史访谈录
附录2 20世纪80年代风景园林大事记表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3)深化国际合作 携手探索宇宙(论文提纲范文)

“双星”为桥连通世界
中欧携手实现共赢
全面合作遍地开花
国际子午辐射全球
中国声音响彻国际

(5)后“9·11”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基本概念
        四、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与评价
        二、国内文献综述与评价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特色
        五、研究限制
第二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政策
    第一节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法律与政策
        一、《国防教育法》正式启动外语教学和区域研究
        二、《文化教育相互交流法案》把外语教育和区域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三、《高等教育法》对构成国际化的诸多要素提供系统性支持
        四、《国际教育法》强调联邦政府资助和管理国际教育的责任
        五、《国际教育备忘录》确定国际教育要服务于美国的世界领袖战略
    第二节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政策的出台与修订
        一、“9·11事件”使美国再次处于"斯普特尼克"时刻
        二、新保守主义势力抬头并对美国政治带来巨大影响
        三、《爱国者法案》相关条款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造成严重冲击
        四、《高等教育法》修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严格监控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出现“钟摆现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学生国际流动的新方向
    第一节 美国高校学生国际流动的数量与流向
        一、美国接受外国学生人数稳定增长
        二、美国派出学生主要前往欧洲国家
    第二节 美国高校学生国际流动的下降与转向
        一、美国接受外国学生人数持续下降
        二、在美外国学生学习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三、美国派出学生开始转向亚非拉国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师资国际流动的新特点
    第一节 美国高校师资国际流动的广泛性
        一、美国高校广泛接纳外国师资
        二、美国高校不断向国外派出师资
    第二节 美国高校师资国际流动的异常性
        一、美国高校接纳外国师资开始变得艰难
        二、联邦政府联合高校向国外派出师资的策略与效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新方式
    第一节 美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自发和系统性发展
        一、课程国际化呈现出零星发展状态
        二、课程国际化获得系统性发展
    第二节 美国高校课程国际化服务于国家利益
        一、课程国际化上升至与国家安全休戚相关高度
        二、课程国际化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反应存在差异
        三、课程国际化实施方式呈现综合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外语教学的新地位
    第一节 美国高校外语教学的语种与质量
        一、外语教学科目中盛行欧洲语言
        二、学生学习外语的总比例逐渐降低
        三、学生学习外语的水平和质量总体偏低
    第二节 美国高校外语教学的移位现象
        一、美国对外语人才需求大量增加
        二、联邦政府大力资助外语教学
        三、高校采取措施加强外语教学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科学研究的新环境
    第一节 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历史传统与价值
        一、西方大学自由研究和探索的历史源远流长
        二、美国大学提出并奉行保障学术自由的"三A原则"
    第二节 美国大学校园学术自由受到侵害的主要表现
        一、"视同出口"规定严重危害理工科师生科研活动
        二、"黑名单"冲击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的言论自由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后“9·11”时代美国高校举办境外分校的新境遇
    第一节 美国在19-20世纪举办的境外分校
        一、境外分校主要为满足到国外传教的需要
        二、境外分校及合作项目集中在国外的历史和文化名城
        三、境外分校的教学模式以美国本土高校为蓝本
    第二节 美国高校境外分校渗入政治与经济因素
        一、高校举办境外分校受地缘政治影响
        二、美国高校举办境外分校的总体发展形势
        三、美国高校举办境外分校遭遇的困境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思考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与获奖荣誉

(6)中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国际CODATA研究现状
        1.2.2 中国科学数据研究现状
        1.2.3 研究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理论和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第二章 科学数据资源共享实践
    2.1 科学数据共享发展状况
    2.2 国际组织数据共享实践
    2.3 美国科学数据共享实践
    2.4 欧洲科学数据共享实践
    2.5 中国科学数据共享实践
第三章 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基本原理
    3.1 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基础概念
        3.1.1 数据(data)
        3.1.2 资源(resources)
        3.1.3 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
        3.1.4 科学数据资源(scientific data resources)
    3.2 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基本原理
        3.2.1 资源管理原理
        3.2.2 目标管理原理
        3.2.3 顶层设计原理
        3.2.4 系统整合原理
        3.2.5 分类组织原理
        3.2.6 共建共享原理
    3.3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基本含义
第四章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任务框架
    4.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任务来源
        4.1.1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目标
        4.1.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特点分析
    4.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任务重点
        4.2.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基本任务
        4.2.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任务重点
    4.3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保障条件
        4.3.1 技术条件
        4.3.2 经费条件
        4.3.3 人员条件
        4.3.4 机构条件
        4.3.5 政策条件
第五章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微观整序方法
    5.1 信息分类思想借鉴
    5.2 信息分类方法借鉴
        5.2.1 文献信息分类方法
        5.2.2 网络信息分类方法
        5.2.3 农业信息分类方法
    5.3 农业科学数据分类方案设计
        5.3.1 现有农业科学数据分类方案比较
        5.3.2 实用农业科学数据分类方案设计
第六章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宏观整合策略
    6.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的内容和范围
        6.1.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跨部门整合
        6.1.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跨学科整合
        6.1.3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跨地域整合
    6.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的策略与运用
        6.2.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的手段和方式
        6.2.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的策略与运用
第七章 科学数据资源建设政策问题讨论
    7.1 科学数据管理的信息政策背景
    7.2 科学数据管理的政策层次结构
    7.3 科学数据共享的公共政策问题
        7.3.1 科学数据共享的知识产权问题
        7.3.2 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责任问题
        7.3.3 科学数据共享可持续运行问题
        7.3.4 科学数据资源共享的安全问题
    7.4 科学数据共享的政策模式选择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和基本结论
    8.2 主要问题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基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新型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以西藏墨脱公路勘察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应用情况
        1.2.1 3S(GPS,RS,GIS)技术概况
        1.2.2 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
    1.3 基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新型公路勘察设计体系
        1.3.1 全新的公路勘察设计体系的形成
        1.3.2 新型公路勘察设计体系的技术特点
        1.3.3 新体系的技术关键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困难地区IKONOS卫星图像高精度立体测量方法
    2.1 综述
    2.2 IKONOS图像空间几何
        2.2.1 IKONOS图像的内方位
        2.2.2 IKONOS图像的外方位
        2.2.3 IKONOS图像的立体图像几何
        2.2.4 IKONOS图像与航空摄影的比较
    2.3 IKONOS图像空间变换模型
        2.3.1 严密传感器模型
        2.3.2 DLT变换
        2.3.3 仿射变换模型
        2.3.4 多项式变换模型
        2.3.5 有理函数模型
    2.4 IKONOS图像的有理函数模型
        2.4.1 有理函数
        2.4.2 有理函数的性质
        2.4.3 Ikonos图像有理函数模型
        2.4.4 有理函数系数(RPC)
        2.4.5 有理函数模型有理系数的计算
        2.4.6 有理函数模型像方坐标到物方坐标的转换
        2.4.7 物方坐标的空间变换
    2.5 IKONOS图像的附加参数区域网平差
        2.5.1 附加参数
        2.5.2 附加参数区域网平差模型
    2.6 实验分析
        2.6.1 有理函数模型空间变换
        2.6.2 Ikonos附加参数区域网平差试验
    2.7 小结
第3章 多源多时相数据的地表变迁分析
    3.1 综述
    3.2 引起地表变迁的重大地学现象
        3.2.1 泥石流
        3.2.2 滑坡与崩塌
        3.2.3 雪崩
        3.2.4 地震
    3.3 多源多时相数据的地表变迁分析方法
        3.3.1 多源多时相数据的配准纠正
        3.3.2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形变化分析
        3.3.3 基于数字正射影像的地表变化分析
        3.3.4 DEM变化与DOM变化的协同分析
    3.4 实验分析
        3.4.1 实验区域
        3.4.2 试验数据及处理
        3.4.3 地表变迁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困难地区工程精化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4.1 综述
    4.2 高程基准与似大地水准面基准
        4.2.1 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4.2.2 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3 1954年似大地水准面基准
        4.2.4 1980高程异常基准
        4.2.5 GPS似大地水准面基准
        4.2.6 基准的转换
    4.3 工程精化似大地水准面
        4.3.1 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
        4.3.2 对工程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的理解
        4.3.3 西藏墨脱地区1'×1’工程精化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4.4 实验分析
        4.4.1 实验区域
        4.4.2 采用的数据
        4.4.3 工程精化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新型公路勘察设计体系的应用
    5.1 应用研究项目概述
    5.2 主要研究成果
        5.2.1 Ikonos卫星图像高精度三维测量
        5.2.2 多时相地表空间变迁分析
        5.2.3 高精度平面与高程整体空间定位
        5.2.4 多级工程地质遥感勘察
        5.2.5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公路CAD的集成
    5.3 技术经济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发表的论文
    编写的论着
    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获奖情况
    主持的科研项目及鉴定意见
致谢

四、2001年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术会议(IGARSS)将于悉尼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 ——以三江源杂多县昂赛乡为例[D]. 王妍.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2]20世纪80年代社会文化思潮视角下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研究[D]. 刘方馨.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3]深化国际合作 携手探索宇宙[J]. 唐琳. 科学新闻, 2018(09)
  • [4]世界史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研究机构的未来[J]. 帕特里克·曼宁,陈欣言. 全球史评论, 2012(00)
  • [5]后“9·11”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发展研究[D]. 李联明. 南京大学, 2012(07)
  • [6]中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研究[D]. 杨从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7]基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新型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以西藏墨脱公路勘察设计为例[D]. 陈楚江. 武汉大学, 2004(11)
  • [8]2020年中国土木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 肖汝诚,郭陕云,万姜林,贺少辉,刘维宁,刘济舟,麦远俭,吴澎,李广信,陶学康,吴佩刚,李金玉,冯大斌,黄承逵,张仁瑜,钱稼茹,赵基达,郑兴灿,曹开朗,李猷嘉,李颜强,徐良,沈余生,袁建光,赵家琳,郭陕云,杜文库,万姜林,陈引川,吕善功,王怀清,王道堂.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 2004
  • [9]2001年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术会议(IGARSS)将于悉尼召开[J]. 冯筠.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0(04)
  • [10]海洋地理学的当代发展[J]. 王颖. 地理学报, 1994(S1)

标签:;  ;  ;  ;  ;  

2001年地球科学与遥感国际研讨会(IGARSS)将在悉尼举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