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胃癌论文-张云

分化型胃癌论文-张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化型胃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早期胃癌,分化程度,危险因素

分化型胃癌论文文献综述

张云[1](2019)在《内镜下分化型早期胃癌的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临床及内镜下特点探讨分化型早期胃癌(EGC)预测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价该模型对于判断分化型EG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184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镜下形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萎缩、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分化型EGC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Logit P预测分化型EGC的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对于判断分化型EGC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4岁、胃体上部病变、大小≤2cm是分化型EGC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以上独立预测因素及其各回归系数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Logit P=-5.715-0.112×年龄(岁)+0.307×肿瘤部位(胃上部=1,胃中部=2,胃下部=3)+0.272×肿瘤大小(≤2cm=1,>2cm=0)+0.173×淋巴结转移(是=0,否=1),Logit P的临界值为-1.26,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65,准确度为76.6%。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提出了临床以及内镜下判断分化型EGC的预测模型以及预测值,并评价了该模型的预测价值,判断分化型EGC的准确度较高,为临床上早期判断分化型EGC以及及时选择合理的方法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Bang,CS,陈昌明[2](2019)在《韩国ESD登记数据库中组织学未分化型的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组织学未分化型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的疗效,调取韩国ESD登记数据库中2006—2015年间275名未分化型EGC患者的资料,入选人群的中位年龄为69岁,其中男性165人,占60%。病变以胃窦最多,占47. 6%,其次是胃体下部(30. 2%)、胃体上部、贲门(12%)和胃体中部(10. 2%)。大体隆起型占36. 7%,扁平型35. 6%,而凹陷型为27. 6%。186例镜下呈低分化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PDC),占67. 6%;89例为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占32. 4%。二者独特的生长方式,以往行ER术仅作为一种研究性治疗。(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高福平,魏谨,马平,薛松,夏莉花[3](2018)在《P53和Ki-67在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化型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53和Ki-67在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化型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和Ki-67在34例正常胃黏膜,25例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4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化型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在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化型早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2.35%,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0.00%)及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Ki-67在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化型早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8.24%,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8.82%)及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P53和Ki-67在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化型早期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肿瘤基础与临床》期刊2018年01期)

李华,刘登湘,霍志斌,李辉,任伟[4](2017)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与内镜下治疗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对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淋巴管癌栓和癌浸润深度对淋巴结转移具体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是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2 cm,淋巴管癌栓阳性和癌侵及黏膜下癌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危险因素的未分化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治疗是可行且安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研究型医院》期刊2017年06期)

李华[5](2017)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行性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探究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并建立相关的风险因素预测评估系统,从而对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ESD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比较,进行Meta分析,证明其有效性有相同的效果,且安全性和卫生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再次通过回顾性分析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共116例的病例记录,使用统计方法研究不同临床数据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联系,希望能够找到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风险因素;扩大样本量至192例,我们首先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利用这一模型评估风险因素,最后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验证该系统是否稳定有效。然后通过前瞻性临床验证研究证明模型的准确性。结果1.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当肿瘤直径>2cm时,对未分化型早期胃癌而言,淋巴管癌栓与黏膜下癌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叁个危险因素均有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81%。无危险因素、具有1个危险因素,具有2个危险因素的未分化型黏膜内患者,5年生存率为88. 9%, 72.4% and 33.3%; 通过Kaplan-Mer i er分析发现,叁组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 05)。2.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结果为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计算公式为:Z= - 7. 720 + 2. 063*(肿瘤直径)+ 1.403*(浸润深度)+ 1.858 (淋巴管癌栓)。当约登指数达到最大值时,我们得到的特异性为66. 2%,敏感性为94. 3%、风险预测分为34。通过计算,我们得到R0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85。最后我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验证该模型,最后计算出的AUC为0.888。3.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诊断试验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8.8%,符合率为80.4%。高危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5.5%,低危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低危组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肿瘤直径≤2 c m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及淋巴管癌栓阴性的患者。结论1.当肿瘤直径>2cm时,结果证实,淋巴管癌栓以及癌侵及黏膜下层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2.我们建立的系统能够有效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叁个预测因素经过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方程评分:≤34分为淋巴结转移低危组,>34分为淋巴结转移高危组,更好地实施个体化治疗。3.当肿瘤直径≤2cm,对未分化型黏膜内癌可考虑进行内镜下ESD手术,但此时仍存在一定的淋巴结转移风险,ESD术后标本应送冰冻病理明确是否存在淋巴管癌栓。叁个预测因素经过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方程评分:≤34分为淋巴结转移低危的患者,提示ESD切除足够,长期随访即可,>34分为淋巴结转移高危组,应追加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7-05-23)

陶元生,徐萍,徐凯,马睿锐[6](2016)在《回顾性分析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9月于我院经胃癌手术切除病理最终确诊的62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2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3.87%。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脉管肿瘤侵犯、是否合并溃疡与淋巴结转移呈显着性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肿瘤侵犯、是否合并溃疡是未分化型早癌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无脉管肿瘤侵犯及无合并溃疡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5%,而在同时存在脉管侵犯及合并溃疡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5%。结论当病灶最大直径≤2 cm,对无合并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可考虑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但应对切除标本行仔细的脉管浸润评估,一旦阳性应追加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6年23期)

李华,霍志斌,吴殿超,翟同善,肖琦海[7](2015)在《内镜下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对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90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2 cm,淋巴管癌栓和黏膜下癌对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危险因素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0;3个危险因素均有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7.1%。结论:肿瘤大小>2 cm,存在淋巴管癌栓和黏膜下癌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5年19期)

王征,周志祥,梁建伟,张兴茂,胡俊杰[8](2014)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EG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33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7.9%,其中黏膜内癌(M癌)和黏膜下层癌(SM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25.6%,直径≤2.0cm和>2.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0%和25.8%,脉管瘤栓阳性和脉管瘤栓阴性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0.0%和16.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cm、黏膜下层浸润和脉管瘤栓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cm、黏膜内癌、无脉管瘤栓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4年02期)

吴殿超,刘丽芳,霍志斌,李华,肖琦海[9](2013)在《低分化型黏膜内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与腹腔镜手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分化型黏膜内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对低分化型黏膜内胃癌患者,制定合理腹腔镜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低分化型黏膜内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多发肿瘤,肿瘤大小≥2 cm和淋巴管癌栓阳性对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危险因素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0;叁个危险因素均有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6.7%。结论:多发肿瘤,肿瘤大小≥2 cm和淋巴管癌栓阳性是低分化型分化型黏膜内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是可行的;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实施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3年04期)

霍志斌,吴殿超,李华,翟同善,栾尚峰[10](2012)在《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与腹腔镜局部切除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对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早期低分化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2cn,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对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危险因素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0;叁个危险因素都具有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2.9%。结论:肿瘤大小≥2 cm,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是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这叁项危险因素是判断是否进行附加手术的简单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2年19期)

分化型胃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评估组织学未分化型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的疗效,调取韩国ESD登记数据库中2006—2015年间275名未分化型EGC患者的资料,入选人群的中位年龄为69岁,其中男性165人,占60%。病变以胃窦最多,占47. 6%,其次是胃体下部(30. 2%)、胃体上部、贲门(12%)和胃体中部(10. 2%)。大体隆起型占36. 7%,扁平型35. 6%,而凹陷型为27. 6%。186例镜下呈低分化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PDC),占67. 6%;89例为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占32. 4%。二者独特的生长方式,以往行ER术仅作为一种研究性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化型胃癌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云.内镜下分化型早期胃癌的预测模型[D].新疆医科大学.2019

[2].Bang,CS,陈昌明.韩国ESD登记数据库中组织学未分化型的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疗效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3].高福平,魏谨,马平,薛松,夏莉花.P53和Ki-67在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化型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诊断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

[4].李华,刘登湘,霍志斌,李辉,任伟.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与内镜下治疗的探讨[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7

[5].李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行性初步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

[6].陶元生,徐萍,徐凯,马睿锐.回顾性分析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J].中国当代医药.2016

[7].李华,霍志斌,吴殿超,翟同善,肖琦海.内镜下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5

[8].王征,周志祥,梁建伟,张兴茂,胡俊杰.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

[9].吴殿超,刘丽芳,霍志斌,李华,肖琦海.低分化型黏膜内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与腹腔镜手术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13

[10].霍志斌,吴殿超,李华,翟同善,栾尚峰.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与腹腔镜局部切除术的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12

标签:;  ;  ;  

分化型胃癌论文-张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