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碑别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墓志铭,碑别字
碑别字论文文献综述
高树浩,陈君兰[1](2019)在《《元桢墓志》碑别字考辨——兼论其刻工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元桢墓志》是早期元氏墓志风格的反映,其风格独特,受到学书者的青睐。从文字学的角度切入去考察其在汉字演变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演变特点,以此窥探当时刻工水平,是抛开主观审美、做冷静思考的有效办法。本文拟从碑别字和刻工两个方面来探讨,更加辩证地认识《元桢墓志》的文字价值及艺术价值。《元桢墓志》是元魏宗子志石,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约北魏中期。据《魏书·高祖纪》载:"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在这样政策影响下,产生了(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5期)
苏士澍[2](2016)在《关于碑别字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记得1995年,文物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合作,组织了第叁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奖赛。终评阶段,一件作品引起了评委们的争执:有的说写得很好,既继承了传统,又展示了个性,应该得一等奖;有的人不同意,却从另一个角度发难,说有错字,是硬伤,应该枪毙。这样,一件作品面(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6-08-14)
马瑞,党怀兴[3](2015)在《碑别字全面整理精心研究的力作——《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简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字、异体字典及语料库"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毛远明先生新着《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中华书局2014年5月出版)对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进行全面搜集和科学整理,是新时期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具有开创意义的代表性着作,反映了我国目前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的最新成果。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5年20期)
王福生,马涛[4](2015)在《《瘗鹤铭》的宋代研究述评及其几点设想——以一新见碑别字为发端》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江西省抚州市出土了一方宋故承奉何君墓铭,考据铭文发现此方墓铭撰写者为南宋绍兴年间的进士黄兊,墓铭言辞流畅细腻,书法功底颇深,具有很高的史料、艺术价值。细致考究铭文,见其中有一"爽"字,写法甚为独特,当为碑别字无疑。又遍查文献发现,其竟与南朝着名石刻《瘗鹤铭》中"爽"字写法别无二致,忖度这一"巧合",或与宋代金石学界对《瘗鹤铭》深入研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故作此文做一简要回顾并附几点设想。(本文来源于《美术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贾义君[5](2012)在《两汉碑别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碑别字是异体字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既有一般异体字的特点,也有自身特有的属性。它伴随着碑刻文字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碑刻文字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演变。本文以两汉碑别字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汉碑别字的产生原因、基本类型和研究价值叁方面进行了比较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力求通过此研究,达到比较全面的了解两汉碑别字,并为后来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借鉴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4-01)
周岩[6](2009)在《陆明君《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明君着《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的,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石刻中的异形别字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梳理、研究,重点探析了碑别字的各种类型及生成途径,并通观变迁,注重考察解索碑别字字源,(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09年05期)
陆明君[7](2007)在《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异形别构文字最为盛行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石刻中的别字(统称之为“碑别字”)更为突出。在研究尚处于极为薄弱的情况下,本文以此为选题,在充分利用各类拓本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碑别字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梳理、研究。分别从魏晋南北朝碑别字泛滥的现象及原因和载体特征,书体演进对碑别字的影响,书写变异,偏旁讹混,构件的仿佛性代换与约取,偏旁及构件移位,返古形与隶定古文、篆文,简化、繁化、类化现象,依形声与会意而形成的碑别字,刻工与碑别字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探讨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的形成原因及各类生成途径,以形为主,通观变迁,注重考察解索碑别字字源,并力求克服囿于字形静态分析的弊端,立足于从(?)际书写与镌刻的视角对碑别字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01)
刘绍明[8](2001)在《“太和五铢”与魏碑上的“碑别字”》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和五铢”与魏碑上的“碑别字”@刘绍明$南阳市博物馆!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路121号邮编:473000(本文来源于《西安金融》期刊2001年03期)
程章灿[9](2000)在《六朝碑别字新考——读《六朝别字记新编》札记四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刻中的汉字字形研究,一直是石学和文字学的重要分支。从宋·洪适《隶释》、《隶续》,到今人秦公《碑别字新编》、《广碑别字》,这一方面代有其书,成果蔚为壮观。清末着名学者、书法家赵之谦(■叔)所着《六朝别字记》,专门收集、整理并研究六朝碑别字。1930年,商务印书馆据其手稿影印,由于年代较早,今已不易得;加上此书出版之时未经整理,头绪纷繁,不利于流传使用。1990年,马向欣先生将其作了一番整理,校定为《六朝别字记清本》;并作《六朝别字(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00年03期)
吕永进[10](1997)在《碑别字借笔结构分析──兼论汉字借笔构形的动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自甲骨文到小篆的各体系的古文字构形均有借笔现象。所谓借笔,是指汉字在构形时共用一个(或几个)笔画、部件或偏旁的构形方式。有的文字学家称之为“兼笔字”。古文字学家指出,金甲文在其独特的书写方式一合文中经常采用“借笔”这一形式。如白堤“五百”的合文,中间的(本文来源于《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7年03期)
碑别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记得1995年,文物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合作,组织了第叁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奖赛。终评阶段,一件作品引起了评委们的争执:有的说写得很好,既继承了传统,又展示了个性,应该得一等奖;有的人不同意,却从另一个角度发难,说有错字,是硬伤,应该枪毙。这样,一件作品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碑别字论文参考文献
[1].高树浩,陈君兰.《元桢墓志》碑别字考辨——兼论其刻工问题[J].牡丹.2019
[2].苏士澍.关于碑别字的认识[N].中国文化报.2016
[3].马瑞,党怀兴.碑别字全面整理精心研究的力作——《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简评[J].中国出版.2015
[4].王福生,马涛.《瘗鹤铭》的宋代研究述评及其几点设想——以一新见碑别字为发端[J].美术学报.2015
[5].贾义君.两汉碑别字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周岩.陆明君《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出版[J].中国书法.2009
[7].陆明君.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D].吉林大学.2007
[8].刘绍明.“太和五铢”与魏碑上的“碑别字”[J].西安金融.2001
[9].程章灿.六朝碑别字新考——读《六朝别字记新编》札记四则[J].中国语文.2000
[10].吕永进.碑别字借笔结构分析──兼论汉字借笔构形的动机[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