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药毒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药,家蚕,急性毒性,风险性
农药毒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沛明,沈艳,周凤艳,韩云静,高同春[1](2019)在《1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19种大田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作用,并根据田间推荐使用浓度进行初级风险性评价。[方法]参照《农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开展急性毒性试验。[结果]26%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家蚕表现为低毒,但属于高风险性;其余18种药剂对家蚕表现为低毒和中低风险性。[结论]26%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40%麦畏·草甘膦水剂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使用时多注意风向和喷药高度等因素,避免对附近桑园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李沛明,沈艳,周凤艳,韩云静,高同春[2](2019)在《13种大田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13种大田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参考各农药的田间推荐使用浓度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参照《农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开展急性毒性试验。[结果]50%氟环唑悬浮剂对赤眼蜂表现为高风险性,其余12种农药对赤眼蜂表现为中低风险性。[结论]50%氟环唑悬浮剂使用中应严格控制其用量和用药次数,避免对赤眼蜂造成区域性毁灭。(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周琳,潘晓燕[3](2019)在《不同农药对单细胞动物—草履虫毒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量分离法探究了3种农药对单细胞草履虫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影响.1h急性毒性研究表明,农药的浓度越高,死亡的数量就越多.其中养乐果的完全致死浓度为1.00mg/L,吡虫啉的全部致死浓度是200mg/L,高效氯氟氰菊酯完全致死剂量为20.00mg/L.从而可得出草履虫对养乐果的毒性敏感度高于吡虫啉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慢性毒性48h的研究显示,在低于最高完全致死浓度的情况下,随养乐果和吡虫啉浓度的减小,草履虫种群密度不断增大;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浓度越高,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反而越大.(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宁,李建华,谭文丽,王春燕,吴能义[4](2019)在《有机磷农药手性对映体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及环境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剂,在中国农药生产和使用中占有特殊地位。在常见的50多种有机磷农药中,具有手性结构的有26种,约占总数的52%。手性农药进入生态环境后,其同对映体对靶标生物的生物活性、非靶标生物的生态毒性及环境行为存在着显着差异。传统的手性农药安全风险评估往往不区分手性对映体之间的差异,导致对手性农药的风险评估结果不可靠,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安全隐患。本文在分析和归纳有机磷农药手性对映体研究的基础上,对有机磷农药手性对映体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及环境行为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该类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赵世文,赵鸿宇,董绪国,陈增良,历红达[5](2019)在《8种常用农药对柞蚕的毒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避免柞园及柞园周边喷施农药造成的柞蚕农药中毒事件发生,选择常用的8种农药供试,在柞园喷施正常进食的柞蚕3龄幼虫,测定8种农药对柞蚕的毒性。测试结果显示,供试8种杀虫剂对柞蚕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烯啶虫胺、敌百虫、敌敌畏,其对柞蚕3龄幼虫48 h的LC_(50)分别为0.004 mg/L、0.028 mg/L、0.056 mg/L、2.122 mg/L、4.131 mg/L、12.581 mg/L、15.357 mg/L、91.367 mg/L,毒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研究结果为柞园及柞园周边农田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金平[6](2019)在《手性单体新烟碱类农药可降低对蜜蜂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解决新烟碱类农药对蜜蜂的生态毒性?近日,科学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残留与环境行为研究组与昆虫功能基因研究组合作,阐明了新烟碱杀虫剂呋虫胺对意大利蜜(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6期)
曾莎莎,梁延鹏,覃礼堂,莫凌云,曾鸿鹄[7](2019)在《有机磷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中农药复合污染产生的毒性效应具有潜在风险。为系统考察有机磷农药(OPs)混合物对淡水生态系统中绿藻的联合毒性效应,以马拉硫磷(MIT)、敌敌畏(DDVP)、敌百虫(TRC)、乐果(DIT)和氧乐果(OMT)等5种OPs作为混合物组分,运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9组二元混合物体系共45条混合物射线。利用96孔微板测定5种OPs及其二元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C. pyrenoidosa)的生长抑制毒性,通过基于置信区间的组合指数法分析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及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以p EC50为毒性指标,5种OPs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RC>MIT>DDVP>OMT>DIT,OPs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受其中心磷原子的电正性影响;因混合组分的不同,部分OPs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联合毒性依赖于组分浓度比; OPs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相互作用以加和为主,部分发生拮抗作用,发生拮抗作用的混合体系具有低效应区域呈加和作用,高效应区域呈拮抗作用的规律;与MIT混合的体系均有发生拮抗作用,且依赖于MIT浓度,MIT浓度比例越高,拮抗作用越强,OPs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与组分浓度比相关; OPs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组分浓度比依赖性与其联合毒性的组分浓度比依赖性规律不相关。(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卞志强,张瑾,王滔,徐晨茗,陶梦婷[8](2019)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联合毒性作用特点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作用引起关注。以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包括残杀威、灭多威、抗蚜威、涕灭威和呋喃丹为研究对象,以蛋白核小球藻为受试生物,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测定每种农药及其五元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在不同暴露时间(12、24、48、72和96 h)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同步分析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理特性如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浓度-效应均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农药抗蚜威在中低浓度促进绿藻生长,呈现非单调J型浓度-效应曲线(CRC)特征,其余4种农药的CRC呈现经典S型;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 EC50)为毒性大小指标,5种农药在96 h时毒性大小为:呋喃丹(p EC50=3.43)>残杀威(p EC50=2.76)>抗蚜威(p EC50=2.12)>灭多威(p EC50=2.11)>涕灭威(p EC50=1.89)。浓度为EC50的5种农药处理后的蛋白核小球藻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但不同农药处理的绿藻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减少率随暴露时间延长变化趋势稍有不同; SOD酶活性随着暴露时间延长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这说明藻细胞受到破坏,脂质过氧化的损害程度超过细胞修复能力,SOD活性被抑制,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藻细胞内的H2O2不断积累,导致MDA含量升高。五元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也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并表现出刺激作用,即hormesis现象,且混合物毒性与组分浓度比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暴露于混合物的小球藻均在96 h出现了刺激效应,其叶绿素与蛋白质含量随暴露时间延长不断增加,SOD活性不断升高,MDA含量不断减少;五元混合物均在96 h呈现出拮抗作用,且与混合物的浓度和组分浓度比相关。(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桂玲,陈晨,王彦华,马朦朦,王天彩[9](2019)在《几种农药多元组合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联合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种农药残留经膳食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后,其联合毒性的潜在风险通常超过单一农药。为探明农药多残留的联合暴露毒性,采用经典MTT (噻唑蓝)比色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啶虫脒、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咪酰胺和叁唑磷8种农药多种组合方式联合暴露下对HepG2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联合暴露24 h后,不同种类农药组合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组合农药质量浓度升高,部分组合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分别呈现S型变化和线性变化。例如,二元组合(多菌灵+高效氯氟氰菊酯)在0~10.00 mg/L、叁元组合(多菌灵+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在0~24.12 mg/L、四元组合(叁唑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阿维菌素)在0~47.46 mg/L以及五元组合(毒死蜱+阿维菌素+啶虫咪+高效氯氟氰菊酯+叁唑磷)在0~62.80 mg/L暴露条件下其抑制效应表现为S型变化,即随着组合农药质量浓度增大,细胞存活率先迅速降低,之后则缓慢降低;二元组合(多菌灵+百菌清)在0~8.46 mg/L、叁元组合(毒死蜱+啶虫脒+多菌灵)在0~39.97 mg/L、四元组合(多菌灵+高效氯氟氰菊酯+百菌清+阿维菌素)在0~25.92 mg/L以及六元组合(啶虫脒+毒死蜱+叁唑磷+多菌灵+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在0~57.48 mg/L暴露条件下其抑制效应表现为线性变化,即随着组合农药质量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呈线性降低。本研究对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估,明确了不同农药多残留组合对HepG2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剂量-效应关系,可为进一步探索农药多残留的细胞毒性机制和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晨[10](2019)在《手性单体新烟碱类农药可降低对蜜蜂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如何解决新烟碱类农药对蜜蜂的生态毒性?近日,科学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残留与环境行为研究组与昆虫功能基因研究组合作,阐明了新烟碱杀虫剂呋虫胺对意大利蜜蜂的致毒机理及其立体选择性差异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7-09)
农药毒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13种大田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参考各农药的田间推荐使用浓度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参照《农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开展急性毒性试验。[结果]50%氟环唑悬浮剂对赤眼蜂表现为高风险性,其余12种农药对赤眼蜂表现为中低风险性。[结论]50%氟环唑悬浮剂使用中应严格控制其用量和用药次数,避免对赤眼蜂造成区域性毁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药毒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沛明,沈艳,周凤艳,韩云静,高同春.1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李沛明,沈艳,周凤艳,韩云静,高同春.13种大田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9
[3].周琳,潘晓燕.不同农药对单细胞动物—草履虫毒性的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
[4].王宁,李建华,谭文丽,王春燕,吴能义.有机磷农药手性对映体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及环境行为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19
[5].赵世文,赵鸿宇,董绪国,陈增良,历红达.8种常用农药对柞蚕的毒性比较[J].蚕业科学.2019
[6].张金平.手性单体新烟碱类农药可降低对蜜蜂毒性[J].农药市场信息.2019
[7].曾莎莎,梁延鹏,覃礼堂,莫凌云,曾鸿鹄.有机磷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相互作用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9
[8].卞志强,张瑾,王滔,徐晨茗,陶梦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联合毒性作用特点及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19
[9].杨桂玲,陈晨,王彦华,马朦朦,王天彩.几种农药多元组合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联合毒性效应[J].农药学学报.2019
[10].李晨.手性单体新烟碱类农药可降低对蜜蜂毒性[N].中国科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