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结构论文-李大虎,丁志峰,吴萍萍,梁明剑,吴朋

深部结构论文-李大虎,丁志峰,吴萍萍,梁明剑,吴朋

导读:本文包含了深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昭通,莲峰断裂带,鲁甸M_S6.5地震,速度结构,视密度,视磁化强度反演

深部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大虎,丁志峰,吴萍萍,梁明剑,吴朋[1](2019)在《川滇交界东段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与2014年鲁甸M_S6.5地震》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鲁甸M_S6.5地震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向东突出的过渡变形区大凉山次级块体南东缘的昭通、莲峰断裂带内部,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近十多年来,该断裂带及其周边中强地震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多,昭通、莲峰断裂带是否具备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及孕震背景,探求2014年鲁甸M_S6.5地震的成因的深部动力机制,本文充分收集了四川、云南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喜马拉雅"项目Ⅰ期)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应用区域震和远震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川滇地区叁维速度结构图像,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和研究了昭通、莲峰断裂带P波速度结构;再对昭通、莲峰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重力、航磁数据进行叁维视密度和视磁化强度反演,得到了壳内不同深度层视密度的横向变化特征和反映壳内磁性物质的分布范围以及结晶基底的视磁化强度异常分布情况,综合分析研究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及孕震动力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川滇交界东部昭通、莲峰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上地壳物质存在显着的横向介质差异,中下地壳深度范围大凉山次级块体西南缘存在低速异常分布,并呈现出近SN向的展布特征,2014年鲁甸M_S6.5地震位于该高低速异常的分界线附近略偏向高速体一侧.P波速度结构还揭示了鲁甸M_S6.5主震震源体下方中下地壳存在大范围低速异常分布,P波速度异常扰动与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梯度变化在深度和分区特征上均具有较好的联系和可比性,结合昭通、莲峰断裂带中下地壳范围内存在大范围的低密度弱磁性异常分布,综合表明了该区中下地壳物质相对较为软弱,这种特有的深部物性结构特征有利于应力在脆性的上地壳内积累和集中.研究结果还揭示了共轭断裂的深部构造形态,高低航磁异常边界与NW向的苞谷脑—小河断裂的深部展布形态相一致,苞谷脑—小河断裂处于航磁异常突变带附近,昭通断裂北段(昭通—鲁甸段)位于上地壳强磁性、高波速异常区内且具有深大断裂的深部地球物理场响应特征,因此该断裂段(昭通—鲁甸段)具备发生7级及以上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当大凉山次级块体内部的中下地壳低速管流层自NW向SE方向运动到昭通、莲峰断裂带附近时,受到华南块体的强烈阻挡,应力在昭通、莲峰断裂附近基底性质存在差异处集中,脆性上地壳中低强度区域在横向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易于破裂从而引发强震,这也正是昭通、莲峰断裂带内部鲁甸M_S6.5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于保国[2](2019)在《金矿复杂地层深部地质钻探的钻孔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钻探技术随同着地质探矿、勘察事业的开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金矿复杂地层深部地质钻探的钻孔结构设计。首先,从金矿复杂地层深部地质钻探的钻孔工艺技术研究钻探的钻孔结构。而后,为实现钻探的钻孔偏斜控制采用全角半距法可准确、方便地计算钻孔实际偏斜距离。(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8期)

杨芳,陈师逊[3](2019)在《深部地质钻探钻孔结构设计与施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长期深部钻探施工经验,分析了深部地质钻探钻孔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则,通过典型深孔钻孔结构设计与实施的案例,总结了几种钻孔结构实施程序:(1)在地质预测与实际相差不大的熟悉工区,根据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钻孔结构进行施工的按设计施工法;(2)在不能预测下部地层复杂情况的条件下,采用探索、扩孔并根据实际调整钻孔结构的探索施工法;(3)利用大口径尽可能向下钻进的充分施工法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为深孔、超深孔钻探钻孔结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本文来源于《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丁巍伟,李家彪[4](2019)在《九州-帕劳海脊南段的深部结构探测及对板块俯冲起始机制的可能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板块俯冲起始机制是板块构造理论发展的关键和新方向,九州-帕劳海脊是研究俯冲带起始机制的典型地区。在回顾板块俯冲起始机制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九州-帕劳海脊及邻区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对板块俯冲起始机制的指示进行了概述。计划通过在九州-帕劳海脊南段及邻区开展海底地震仪为主的深地震探测,获得研究区高分辨率的岩石圈固体-流体结构,以了解古太平洋板块向西菲律宾海盆俯冲不同阶段的板块深部行为,并在动力学模拟实验及与实际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九州-帕劳海脊及邻区从俯冲起始-岛弧裂离-弧后伸展的完整演化历史,揭示板块俯冲起始机制、动力学过程及其控制因素。(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熊小松,高锐,酆少英,李英康,黄兴富[5](2019)在《榆木山构造带深部结构及隆升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以来,欧亚与印度两大板块间的碰撞拼合及后续的汇聚挤压塑造了现今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形地貌和巨厚地壳。位于青藏高原最北缘的榆木山构造带,其内部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记录了地球最新演化历史过程中,构造、剥蚀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长期以来,其构造成因和属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最近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处理,其反射剖面初步揭示了榆木山构造带的深部地壳结构:榆木山构造带之下莫霍面深度为45~48 km,整体由北向南加深;同时,深部反射和地表层析速度成像结果显示榆木山下方存在明显的反射透明区、高速异常体,结合地表地质调查,推测其可能为花岗岩体,同早古生代祁连洋的闭合有关;在榆木山构造带之下存在明显的壳内滑脱面,推测其隆升受控于两条背向逆冲断裂带的控制。本文同时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提出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演化模型,为青藏高原北缘的向北扩展、盆山耦合及块体间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陈宣华,邵兆刚,熊小松,高锐,刘雪军[6](2019)在《祁连造山带断裂构造体系、深部结构与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祁连造山带处在特提斯构造域的北缘,经历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发育以来的构造演化,是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原隆升与扩展的关键构造带。本文依据区域地质调查与构造地质填图,结合前人地球物理场资料,阐述了中国西北和祁连造山带断裂构造体系特征。通过超宽频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浅、中—深层电性剖面反演与构造解释,分析了祁连造山带全地壳深部结构特征与盆山耦合关系,揭示了原特提斯洋构造域北祁连洋板块向南和向北进行双向俯冲的化石俯冲带深部结构特征;俯冲消减的北祁连洋板块的宽度约在600 km以上。其中,北祁连洋向南在柴达木—祁连地块之下的俯冲作用角度较缓,俯冲带向南延伸的距离较远,其俯冲断离的板片可以达到现今柴达木盆地的北缘;北祁连洋向北的俯冲作用产状较陡,其俯冲断离的板片具有向南陡倾的产状倒转特征,可能与中生代以来、特别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引起的挤压构造变形有关。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浅层反演与构造解释,验证了祁连山北缘断裂以北发育的榆木山逆冲推覆构造,榆木山构成飞来峰构造,将早白垩世酒泉盆地的一个分支掩盖在外来的逆冲推覆体之下;飞来峰之下具有油气勘查前景。根据早白垩世晚期普遍发育的伸展作用,限定榆木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的时间在早白垩世早期,从而提供了青藏高原北缘早白垩世早期高原隆升与扩展的证据。综合前人资料和本研究成果,建立了祁连造山带自新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概念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张士宽,刘婷,陈大平,兰立信[7](2019)在《上海深部原状黏性土微观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特征密切相关,研究土体微观结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针对上海中心城区深部黏性土层(第⑧层)原状土样,采用GDS应力路径叁轴试验、电镜扫描(SEM)试验和压汞试验,并结合Matlab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分析了土试样应力路径叁轴试验前后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通过对上海深部原状黏性土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以期为建立土体微观结构与宏观工程特性的联系,指导本地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3期)

王海,杨兆中,李岳,高海滨,张坤[8](2019)在《沁水盆地深部复杂结构煤储层钻完井及压裂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求适于深部复杂结构的煤储层中煤层气高效开发工艺,以沁水盆地柿庄北区块为例,基于水源钻机定向井组开发过程中,实施的PDC钻头+螺杆钻技术、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煤层段"低排量、低转速、低泵压"钻进、小井组同步水力波及压裂等工艺实践,探讨了构造复杂的深部煤层钻进过程中,引起井内煤壁段坍塌的主要因素,优化了钻完井、水力压裂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钻井液入侵与压力波动是影响煤壁垮塌的主要原因,分段钻井液性能和煤层段最佳钻进参数:钻压20~30 k N,转速25~30 r/min,排量16~18 L/s;采用小井组同步水力波及压裂工艺可以形成有效的裂缝延伸,有效裂缝长度为250~350 m。研究认为,施工至复杂煤体结构的煤层段时在调整好钻井液性能的基础上,采用"低转速、低泵压、低排量"平稳钻进,且可根据井距采用单井压裂+同步水力波及压裂的组合施工,以获得最佳的压裂效果。(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刚,方慧,仇根根,黄继民[9](2019)在《安庆——贵池矿集区及邻区深部电性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了多期次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对重要矿集区及其邻区的深部电性结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穿过安庆—贵池矿集区的一条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长剖面数据进行分频段以及分区反演,构建了覆盖大别造山带至下扬子地块东缘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发现矿集区的深部电性结构与邻区的构造单元具有显着差异,大别造山带和江南隆起带与浙赣凹陷之间的地壳整体表现为高阻特征,而下扬子坳陷和江南隆起带之间存在岩石圈上地幔尺度的高导电异常体并且与地壳浅部的高导体相连。安庆—贵池矿集区的成矿机制主要为燕山期陆内俯冲以及早白垩时期的伸展作用,矿集区下地壳加厚、拆沉和上地壳丰富的断裂系统起到了重要的控矿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姚志祥[10](2019)在《从密集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获得地球深部结构信息的重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密集地震台站观测是研究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有效途径,通过密集地震台站记录的大量观测资料结合多种成像方法可获得地球深部结构更高分辨率更可靠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助于认识深部构造环境和动力学演化过程,为相关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持。例如在红海区域动力学机制研究中,由于早期阿拉伯地区地震台站稀少,通过地震资料研究显示靠近红海地壳厚(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19)

深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钻探技术随同着地质探矿、勘察事业的开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金矿复杂地层深部地质钻探的钻孔结构设计。首先,从金矿复杂地层深部地质钻探的钻孔工艺技术研究钻探的钻孔结构。而后,为实现钻探的钻孔偏斜控制采用全角半距法可准确、方便地计算钻孔实际偏斜距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部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大虎,丁志峰,吴萍萍,梁明剑,吴朋.川滇交界东段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与2014年鲁甸M_S6.5地震[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于保国.金矿复杂地层深部地质钻探的钻孔结构设计[J].世界有色金属.2019

[3].杨芳,陈师逊.深部地质钻探钻孔结构设计与施工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9

[4].丁巍伟,李家彪.九州-帕劳海脊南段的深部结构探测及对板块俯冲起始机制的可能启示[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5].熊小松,高锐,酆少英,李英康,黄兴富.榆木山构造带深部结构及隆升成因[J].中国地质.2019

[6].陈宣华,邵兆刚,熊小松,高锐,刘雪军.祁连造山带断裂构造体系、深部结构与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19

[7].张士宽,刘婷,陈大平,兰立信.上海深部原状黏性土微观结构特征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9

[8].王海,杨兆中,李岳,高海滨,张坤.沁水盆地深部复杂结构煤储层钻完井及压裂工艺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9].王刚,方慧,仇根根,黄继民.安庆——贵池矿集区及邻区深部电性结构研究[J].中国地质.2019

[10].姚志祥.从密集地震台站观测资料获得地球深部结构信息的重要意义[C].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标签:;  ;  ;  ;  ;  ;  

深部结构论文-李大虎,丁志峰,吴萍萍,梁明剑,吴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