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论文-邓世峰,王先如,张安存,陈次娥,吴明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论文-邓世峰,王先如,张安存,陈次娥,吴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水稻,抗病性,研究进展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论文文献综述

邓世峰,王先如,张安存,陈次娥,吴明[1](2019)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我国水稻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阐述了分子标记及其辅助选择,进而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抗病性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最后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出现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22期)

田纪春,邓志英,陈建省[2](2019)在《与小麦常规育种全过程结合位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小麦常规育种全过程结合的多位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是作者根据40年常规育种和20年分子育种经验,发明的一种实用高效的小麦育种新技术,2016年获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289103.4),2018年获中国专利银奖和泰安市发明专利一等奖。该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为"常规育种全程标记选择"、"多位点分子标记选择"和"根据组合类型确定标记选择顺序"3个方面。"常规育种全程标记选择"即从种质资源鉴定、亲本选择、分离世代世代选育到形成品种的常规育全程,均利用分子标记跟踪选择,而且不同世代标记选择的性状和重点不同,例如,在用分子育种元件配制组合的基础上,早期世代主要标记选择抗病等早期稳定性状,中间世代主要标记选择产量等后期稳定性状。"多位点分子标记选择"包括多个标记位点选择同一目标性状(例:3个标记位点对抗白粉病进行选择)和多个标记选择多个目标性状(例:用13个标记位点对7个性状进行同时选择),以此将控制多个QTL/基因有利等位基因聚合在一个新品种中。"根据组合类型确定标记选择顺序",即重点组合群体:先基因型标记后表现型选择,两者结合选优淘劣。一般组合群体:先表现型选择后基因型标记,只对优良株系进行标记鉴定。核心技术的发明和实施,提高了分子标记育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用性"和"高效性",实现了"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育种"的真正结合。本发明为专利使用者提供的不仅只是方法,而且包括育种元件、含有的QTL/基因、跟踪标记及其作用大小等,任何育种企业均可据育种目标,选择育种元件配制组合,使用标记聚合有利基因,培育理想型新品种。发明人使用该专利技术育成了多基因聚合的抗病、高产新品种山农20,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又育成4个审定品种,其中山农102是抗赤霉病品种,山农111和山农糯麦1号分别是强筋和糯质等绿色优质品种。江苏大华、滨州泰裕、泰安丰田等省内外6家种业使用专利技术,育成的华麦118,裕田麦119和泰田麦118等5个新品种近年已获省和国家审定。因此,该专利技术应用价值很大,社会经济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付蓉[3](2019)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抗根肿病和高油酸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Brassica napus)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高油酸育种是当前品质改良的内容之一。近年来,油菜根肿病在我国蔓延迅速,对油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影响到高油酸油菜在病区种植。培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手段,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鉴定,可加速品种选育,缩短育种年限。本研究旨在利用MAS技术,将抗根肿病位点CRb和PbBa8.1导入到不含抗根肿病位点的高油酸材料中,通过回交选育得到农艺性状优良的抗根肿病高油酸新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来源的BC2F2群体中14个品系材料(华双5号、中双11、圣光77等来源)抗病位点进行标记鉴定,发现CRb位点分离比符合1:2:1分离;选择后获得14个纯合高油酸品系以及3个品系油酸位点发生分离的杂合品系(其油酸分离比符合1:2:1)。在BC2F3群体中鉴定到CRb位点纯合株系134个,得到稳定抗病高油酸(油酸含量大于75%)株系4个,97株抗病高油酸优良单株。从F4群体中获得5个含PbBa8.1抗病位点品系,抗病基因型分离比符合1:2:1。2.将经标记鉴定的品系在黄山和荆门病区进行抗病鉴定,得到抗病品系8个,抗感分离品系9个(其中4个杂合品系抗病基因型分离比符合3:1分离),感病品系4个。3.通过杂交分别将抗病CRb和PbBa8.1基因聚合:获得了同时含有CRb、PbBa8.1两个抗病位点且纯合的单株20株。4.利用甘蓝型油菜6KSNP芯片对抗病、抗病高油酸等类型材料进行基因分析,将3285 SNPs定位在了A01-C09染色体上,全基因组平均标记密度为196.17kb/SNP。在高油酸背景下,华双5号(华双5R)、圣光77(圣光R)、阳光2009以及中双11R背景来源的实际背景回复率平均值分别是88.93%、85.60%、88.70%、82.06%、91.10%、93.77%;对110份抗病高油酸材料进行PCA,四个不同背景来源(华双5号、阳光2009、圣光77、中双11)的材料均可按其来源聚类在同一组内。5.对叶片脂肪酸分析表明,同一时期相同来源高油酸背景下油酸含量均高于低油酸背景下油酸含量,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则刚好相反;但叶片中脂肪酸的变化幅度远远低于种子中脂肪酸含量变化。叶片中油酸含量小于3%,亚麻酸含量大于30%(油酸含量越低,亚麻酸含量越高),棕榈酸的含量大于12%;硬脂酸和亚油酸与种子中含量比较接近,分别在2%与10%左右。低温会导致部分高油酸材料油酸含量降低。(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降好宇,曾盖,郝明,黄湘桂,肖应辉[4](2019)在《广谱抗稻瘟病种质75-1-127的褐飞虱抗性基因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水稻品系75-1-127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改良。笔者育种实践发现75-1-127表现出较强的褐飞虱抗性,因此鉴定该品系中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并进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方法】根据水稻品系B5中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75-1-127的基因组DNA,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苗期集团法鉴定了75-1-127和B5的褐飞虱抗性表型。利用与Bph14与Bph15连锁的分子标记筛查了75-1-127为稻瘟病抗源回交转育的两系不育系后代,并鉴定了这些后代的稻瘟病抗性、褐飞虱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75-1-127中含有与B5完全一致的Bph14和Bph15序列。75-1-127和B5苗期褐飞虱抗性均为1级。在以75-1-127为抗源改良的两系不育系中,携带Bph14、Bph15的单基因系或双基因系的褐飞虱抗性均得以改良,其中双基因聚合系的死苗率为8.5%,与供体亲本75-1-127以及阳性对照B5差异不显着,进一步证实75-1-127含有褐飞虱抗性基因。【结论】水稻品系75-1-127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韩宇蕾[5](2019)在《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更适合的无核葡萄胚挽救亲本,创制一批无核葡萄新种质,本研究选用6个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品种作为母本,3个有核葡萄品种做父本,配置8个杂交组合,运用胚挽救技术,进行离体胚珠培养、胚培养、胚萌发、成苗、炼苗移栽,在胚挽救工作中一共取回的杂交果粒数5524个,离体接种的胚珠6632个,获得发育的离体幼胚1297个,获得357个胚挽救杂种株系。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使用无核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早期鉴定,取得以下结果:父母本的基因型对胚挽救均有影响。‘摩尔多瓦’做父本时,母本为‘红宝石无核’的杂交组合胚发育率(19.19%)和成苗率(9.58%)最高,‘无核白鸡心’(5.84%,3.28%)、‘火焰无核’(胚发育率:5.54%,成苗率:1.32%)、‘奇妙无核’(胚发育率:2.60%,成苗率:0.94%)做母本的杂交组合胚挽救效率依次递减。以‘阳光玫瑰’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火焰无核’(胚发育率:5.49%,成苗率:3.30%)做母本的组合胚发育率和成苗率高于‘赫什无核’(胚发育率:4.41%,成苗率:1.04%)做母本的组合。‘北冰红’做父本时,以‘波尔莱特’(胚发育率:7.11%,成苗率:3.56%)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胚发育率和成苗率均高于以‘赫什无核’(胚发育率:3.81%,成苗率:1.17%)为母本的组合。‘阳光玫瑰’做父本的杂交组合胚发育率较高但成苗率较低。母本基因型对胚挽救效率的影响显着,父本基因型对胚挽救效率影响较小。使用GSLP1无核标记快速检测火焰无核×摩尔多瓦、波尔莱特×北冰红、红宝石无核×摩尔多瓦叁个组合的子代株系,2-4、2-8、5-7、6-64、6-99这5个株系扩增出569bp特异性条带,初步确定为无核株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康恺[6](2019)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水稻富γ-氨基丁酸含量优良育种后代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以宁农黑粳和高粱稻-1的杂交F4代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前期已获得的稻米籽粒中控制γ-氨基丁酸含量的3个QTL位点基础上,利用SSR标记对F4代进行基因型检测,获得了不同基因类型,并进行基因组合类型分类,在此基础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4代不同基因组合类型子粒中γ-氨基丁酸含量,结合F2代,分析不同世代组合与其Y-氨基丁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检测F4代籽粒性状,分析其含量与籽粒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富Y-氨基丁酸的后代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F4群体中,籽粒的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为12.89mg/100g,含量最低为2.99mg/100g,平均含量为6.82mg/100g,处于双亲之间。2、对F4群体单株籽粒的γ-氨基丁酸含量做频率分析:γ-氨基丁酸含量呈连续性分布,有69个单株含量集中在5~10mg/100g,占总群体数109的63.3%;对F4代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发现:F4代单株籽粒的Y-氨基丁酸含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并且出现明显的超亲现象。3、在F2代和F4代的所有组合中,代表高含量纯合基因组合类型(BBA组合)中Y-氨基丁酸的检测结果均值最高,代表低含量纯合基因组合类型(AAB组合)中Y-氨基丁酸的检测结果均值最低,其检测结果与基因型表现一致,差异显着性分析表明,γ-氨基丁酸含量与基因组合类型之间存在极显着相关性。4、相比于F2代,F4代的BBA组合中γ-氨基丁酸的平均含量增高,而F4代的AAB组合中γ-氨基丁酸的平均含量降低,且组合内单株的γ-氨基丁酸含量变异范围减小。特别是低含量纯合基因型材料符合度从53%上升到75%,其结果显示低含量纯合材料有趋于稳定趋势。5、γ-氨基丁酸含量与籽粒相关性分析表明.γ-氨基丁酸含量与其相对胚重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着负相关,且与粒厚呈显着负相关,与粒色呈显着正相关;结果表明:选择相对胚重较大,粒厚、千粒重适中,粒色较深的材料,可为筛选Y-氨基丁酸含量高的后代材料提供基础。6、根据F4代籽粒中γ-氨基丁酸含量与其籽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合其基因型的分析结果,获得编号1、6、7、8且基因组合类型均为BBA类型的单株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后代材料。(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志瑛,骆强伟,王跃进[7](2019)在《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与杂种后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无核葡萄胚挽救影响因素与‘美丽无核’幼胚和胚乳的发育及败育过程进行研究,为提高胚挽救效率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杂交与胚挽救育种技术,从中选出无核杂种优株,为选育无核新品种提供材料。【方法】以8个杂交组合的杂种后代为材料,研究亲本基因型、取样时期和胚发育培养基相态对成苗率的影响,同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杂种后代进行无核性状检测;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美丽无核’的幼胚和胚乳的发育与败育进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利用胚挽救技术从8个杂交组合中获得杂种单株468株。其中‘昆香无核’ב新郁’杂交组合成苗率较高,为9.48%;‘火焰无核’ב昆香无核’、‘昆香无核’ב红宝石无核’、‘红宝石无核’ב克瑞森无核’杂交组合分别在授粉后41、47和55 d取样,进行胚挽救的成苗率最高;‘火焰无核’ב昆香无核’和‘红宝石无核’ב克瑞森无核’在固体培养基上成苗率较高;‘昆香无核’ב北醇’在固体或固液双相培养基上的成苗率无显着差异;利用无核基因探针GLSP1-569、SCAR标记SCF27-2000对4个杂交组合的326个杂交后代进行筛选,初步确定210个株系携带无核基因;‘美丽无核’幼胚发育至球形胚时期开始败育,时间为花后38 d。【结论】‘昆香无核’和‘红宝石无核’适宜作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的母本材料;以‘火焰无核’‘昆香无核’和‘红宝石无核’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最佳取样时期分别为授粉后41、47和55 d;不同母本的杂交组合对胚发育培养基的相态要求有差异;‘美丽无核’作母本材料时适宜取样时期为花后34~36 d。(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冯吉,张俊杰,孙光伟,李亚培,程君奇[8](2018)在《抗TMV烤烟育种高世代材料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烟草抗TMV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体系,加速抗TMV烤烟品种的培育,以优质但易感TMV的烤烟品种K326为受体亲本,以抗TMV烤烟育种材料CV87为供体亲本,通过多次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把来源于CV87抗TMV的N基因导入到优质易感TMV的烤烟品种K326中。结果表明,在293份BC_2S_3高世代材料(K326×CV87)中,有108份材料含有抗TMV的N基因。其中,107份材料抗感分离比的P值<0.05,即这107份材料的N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因此,烟草抗TMV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体系可靠性高,能提高烟草抗TMV的育种效率。(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张爽爽,王利波,陈莹,张金鹏,耿伟[9](2018)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甜瓜抗病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ant selection,MAS)是指在基因克隆或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群体中对含有目标性状的个体进行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已广泛的应用在作物育种研究中。本文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甜瓜抗病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培育具有综合抗性的甜瓜新品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蔬菜》期刊2018年10期)

关淑艳,费建博,刘智博,金栋梁,马义勇[10](2018)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玉米抗逆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对玉米产量和抗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杂交育种已无法满足要求。分子标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分子标记技术与传统育种的有机结合,为玉米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文中论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玉米抗病、抗虫、抗旱、抗涝、抗寒、抗盐碱、抗倒伏育种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对于传统育种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小麦常规育种全过程结合的多位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是作者根据40年常规育种和20年分子育种经验,发明的一种实用高效的小麦育种新技术,2016年获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289103.4),2018年获中国专利银奖和泰安市发明专利一等奖。该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为"常规育种全程标记选择"、"多位点分子标记选择"和"根据组合类型确定标记选择顺序"3个方面。"常规育种全程标记选择"即从种质资源鉴定、亲本选择、分离世代世代选育到形成品种的常规育全程,均利用分子标记跟踪选择,而且不同世代标记选择的性状和重点不同,例如,在用分子育种元件配制组合的基础上,早期世代主要标记选择抗病等早期稳定性状,中间世代主要标记选择产量等后期稳定性状。"多位点分子标记选择"包括多个标记位点选择同一目标性状(例:3个标记位点对抗白粉病进行选择)和多个标记选择多个目标性状(例:用13个标记位点对7个性状进行同时选择),以此将控制多个QTL/基因有利等位基因聚合在一个新品种中。"根据组合类型确定标记选择顺序",即重点组合群体:先基因型标记后表现型选择,两者结合选优淘劣。一般组合群体:先表现型选择后基因型标记,只对优良株系进行标记鉴定。核心技术的发明和实施,提高了分子标记育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用性"和"高效性",实现了"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育种"的真正结合。本发明为专利使用者提供的不仅只是方法,而且包括育种元件、含有的QTL/基因、跟踪标记及其作用大小等,任何育种企业均可据育种目标,选择育种元件配制组合,使用标记聚合有利基因,培育理想型新品种。发明人使用该专利技术育成了多基因聚合的抗病、高产新品种山农20,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又育成4个审定品种,其中山农102是抗赤霉病品种,山农111和山农糯麦1号分别是强筋和糯质等绿色优质品种。江苏大华、滨州泰裕、泰安丰田等省内外6家种业使用专利技术,育成的华麦118,裕田麦119和泰田麦118等5个新品种近年已获省和国家审定。因此,该专利技术应用价值很大,社会经济效益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论文参考文献

[1].邓世峰,王先如,张安存,陈次娥,吴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我国水稻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2019

[2].田纪春,邓志英,陈建省.与小麦常规育种全过程结合位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3].付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抗根肿病和高油酸育种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9

[4].降好宇,曾盖,郝明,黄湘桂,肖应辉.广谱抗稻瘟病种质75-1-127的褐飞虱抗性基因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J].中国水稻科学.2019

[5].韩宇蕾.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6].王康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水稻富γ-氨基丁酸含量优良育种后代材料[D].宁夏大学.2019

[7].李志瑛,骆强伟,王跃进.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与杂种后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果树学报.2019

[8].冯吉,张俊杰,孙光伟,李亚培,程君奇.抗TMV烤烟育种高世代材料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烟草科技.2018

[9].张爽爽,王利波,陈莹,张金鹏,耿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甜瓜抗病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吉林蔬菜.2018

[10].关淑艳,费建博,刘智博,金栋梁,马义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玉米抗逆育种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论文-邓世峰,王先如,张安存,陈次娥,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