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情结论文-张飞

遗民情结论文-张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遗民情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书法观念,孙过庭

遗民情结论文文献综述

张飞[1](2019)在《涧上高风 傲雪老梅——论清初徐枋的遗民情结与书法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枋(一六二二—一六九四)生活在时移世变的时代,他一生遁迹不出,不与统治者合作,有着强烈的故国情怀,为明清之际遗民书画家的代表人物。本文首先从徐枋的诗文、题画、书法等诸多层面探析其深厚的遗民情结,继而讨论遗民思想与书法之关系等相关问题,希冀在其仅见的书论中提挈(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9年10期)

边静[2](2019)在《遗民情结 冷逸画风——天津博物馆藏新安画派作品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继2015年"江南双盛——金陵画派、新安画派绘画作品联展"在天津博物馆成功举办,2019年7月,天博在调陈"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的同时,将17件以"新安画派"为主题的书画作品进行展出;其中,查士标的数幅精品力作值得关注,而集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于一身的萧云从的《山水图卷》为首次全卷展出。此次展出向观众清晰呈现出明清朝代更迭之际跃在安徽地区的部分遗民画家的绘画特点与成就。(本文来源于《艺术市场》期刊2019年10期)

胡盈[3](2019)在《张岱作品中的遗民情结——以《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易代,产生了大批的明朝遗民,他们不愿意遭受压迫,也不愿意屈从清朝政府,但也没有选择和清政府对抗,而是寻找一个世外桃源,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在这群明末的遗民中,张岱的经历具有极大的代表性,他通过散文作品《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表达了遗民心态的复杂无奈和生活的艰难困苦,展现了明末遗民对旧朝的忠诚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张岱真实经历和内心世界是当时整个遗民群体的一个缩影。(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3期)

冯海霞[4](2019)在《末世之音与遗民情结——以崇彝的诗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末世情绪是晚清文人面对西方入侵,异族文化涌入,传统文化崩塌的集体性情感反应。面对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断裂碰撞的文化语境、传统与现代更迭的情形,他们或激愤慷慨,为民族奔走呼号;或意志消沉,失检放纵;抑或不问世事,遗世独立。无论持何种出世态度,他们都承受着山河破落的国殇和前途未卜的私痛,相对于前两者,后者的行为安静,似是消极,但往往无言的伤痛才更加深入骨髓、久远深沉。晚清蒙古族诗人崇彝即属后者。(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宁夏江[5](2019)在《论澹归的遗民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澹归通过对晚明王朝的反思,对清代政权的体认,以及对康熙皇帝的审视,突破了自古以来君臣之义及华夷之辨思想的藩篱。他矜持气节,却没有叛逆之心。他不是反清复明的遗民中坚,而是一个顺应世变、见解豁达的遗民僧人。(本文来源于《肇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夏中义[6](2019)在《学术遗民情结的两代诗证——从《陈寅恪诗集》到钱锺书《槐聚诗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学术史上,陈寅恪、钱锺书属辉映中国学术苍穹的双子星座,谁也无法遮住其光芒。若置于"学术遗民情结"一案,他们之间则有更多、更耐人寻味的可比性,即他们的思想轨迹皆含有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能干什么"→"我将怎样"这串排列。具体来看,陈寅恪"遗民情结"诗链由"文化神州"→"桃花梦船"→"艳魄可招"→"一榻萧然"四环相衔而成;钱锺书"遗民情结"诗链则由"吾甘殉学"→"梦里故园"→"违俗别蹊"→"桃李不知"相衔而成。(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9年01期)

郭庆彬[7](2018)在《万泰诗歌中的遗民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遗民文人万泰入清后始终坚守遗民气节,并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了大量反映遗民情结的诗歌,这些诗歌或表达故国之思,或表现亡国之恨,或展现守节之志,在同时代的遗民诗歌当中,万泰身体力行的诗歌创作无疑具有深刻的代表性。深入分析万泰诗歌中的遗民情结,对理解明末清初知识分子的思想精神状况具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吴红松[8](2018)在《论清初书坛的“遗民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书坛的"时代精神"可概括为"遗民情结"。本文通过分析清初遗民书家的作品和书学观念,总结其"遗民情结"表现为叁种类型:其一,清初遗民书家拒不崇尚时风,坚守晚明以来的书风,提出自己的审美理想,表达他们对新朝的对抗态度;其二,自觉地选择走向古代,寄托遥远,避开现实,曲折地表达了他们的故国之思;其叁,有些遗民书家在追随时风的外衣下,表达自己的人生情怀。本文通过对清初书坛"遗民情结"的梳理,以期对清代书法的深入研究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8年22期)

任雪山[9](2018)在《方仲舒交游考及其遗民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方仲舒为桐城派方苞之父,生性喜交游,不治生产。其所往来者,多为明遗民,尤其与杜浚、杜岕兄弟、方文、钱澄之、胡其毅等人往来更密切。通过交游对象与唱和诗文的分析发现,方仲舒堪称是明遗民,并对其子方苞出处及文学创作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兴成[10](2018)在《遗民情结与文人兰花诗画传统的图-文互文性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兰花是中国古代诗画中反复出现的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自宋以来,兰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相应产生了大量以兰花为题的题画诗。特别是那些遗民画家和失意文人,兰花几乎成为他们书写自我、抚慰精神创伤、超越现实政治、寄托文化情怀的典型载体之一。他们围绕兰花创造了一系列文学母题、图像模式和思想结构,在以往以文字为系统表达形式之外,赋予了另一个以图像为核心的新系统,将孔子"空谷幽兰"和屈原"香草美人"的思想和情感表现传统与意义再生产机制推向了新的阶段。可以通过具体的兰花诗画作品,从图-文互文性角度梳理、解读这些审美、思想与意义系统,探讨其中蕴含的复杂的遗民情结、儒家人格理想与超越性精神,这是一条进入中国古代文人心灵和历史世界的通幽曲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遗民情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继2015年"江南双盛——金陵画派、新安画派绘画作品联展"在天津博物馆成功举办,2019年7月,天博在调陈"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的同时,将17件以"新安画派"为主题的书画作品进行展出;其中,查士标的数幅精品力作值得关注,而集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于一身的萧云从的《山水图卷》为首次全卷展出。此次展出向观众清晰呈现出明清朝代更迭之际跃在安徽地区的部分遗民画家的绘画特点与成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民情结论文参考文献

[1].张飞.涧上高风傲雪老梅——论清初徐枋的遗民情结与书法观念[J].荣宝斋.2019

[2].边静.遗民情结冷逸画风——天津博物馆藏新安画派作品赏析[J].艺术市场.2019

[3].胡盈.张岱作品中的遗民情结——以《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为例[J].名作欣赏.2019

[4].冯海霞.末世之音与遗民情结——以崇彝的诗文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

[5].宁夏江.论澹归的遗民情结[J].肇庆学院学报.2019

[6].夏中义.学术遗民情结的两代诗证——从《陈寅恪诗集》到钱锺书《槐聚诗存》[J].学习与探索.2019

[7].郭庆彬.万泰诗歌中的遗民情结[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

[8].吴红松.论清初书坛的“遗民情结”[J].中国书法.2018

[9].任雪山.方仲舒交游考及其遗民情结[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

[10].张兴成.遗民情结与文人兰花诗画传统的图-文互文性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遗民情结论文-张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