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土高寒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密度,方差分析,变异系数
黄土高寒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平,王冬梅,丁聪,任远[1](2019)在《黄土高寒区小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密度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土壤饱和导水率Ks和土壤密度ρs对小流域土层深度、坡向、坡位的响应,在黄土高寒区典型小流域选取退耕年限相同的林地采用网格法布设72个样点,按20 cm深度间隔挖取0~60 cm各土层原状土样,利用烘干法和定水头法对ρs和Ks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小流域内Ks属于中等变异程度,ρs属于弱变异程度,均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显着负相关性; Ks和ρs与土壤孔隙状况和机械组成均有显着相关性。2) Ks在流域内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ρs则随土层加深呈增大趋势,差异性均不显着(P> 0. 05)。3)沿坡面向下Ks呈增大趋势,ρs则逐渐减小。4) Ks在不同坡向表现为北坡>南坡>东坡,ρs总体表现与之相反的规律,不同坡向、不同坡位间差异显着(P <0. 05),即流域内沿坡面向下土壤导水性能增强,北坡、南坡土壤导水性能优于东坡。(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秦景[2](2011)在《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耐盐生理及耗水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银水牛果(Shepherdia argentea (Pursh) Nutt.)、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为试验材料,通过系统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盐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形态、叶片水分和光合生理响应以及林木蒸腾耗水规律,深入探讨该区主要造林树种的抗旱耐盐机理及耗水特性,为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恢复中抗逆树种的筛选及栽培奠定基础,进而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特性干旱胁迫对沙棘、白桦和银水牛果叁种幼苗的株高生长、单株叶面积、生物量均产生了显着抑制,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总体来说,白桦的生长及生物量对干旱胁迫反应最剧烈,沙木蓼次之,银水牛果和沙棘的表现最好。干旱胁迫下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在W1(>22.7%)至W3(7.6%-15.1%)处理下为气孔限制,在W4(<7.6%)处理下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沙木蓼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在W1和W2处理下为气孔限制,在W3和W4处理下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而白桦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在W2(15.1%~22.7%)处理下就转为非气孔限制。(2)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耐旱机理判别萎蔫试验中,白桦土壤水分下降最快,在萎蔫试验30天、土壤含水量降低至5.75%时,出现严重的萎蔫现象。沙棘的土壤水分下降最慢,且忍耐干旱的时间最久,在45天、土壤含水量降低至3.85%时,才出现萎蔫。沙木蓼和银水牛果在40天时出现萎蔫。由此判断,白桦的耐旱性最弱,银水牛果和沙木蓼的耐旱性强,沙棘的耐旱性最强。根据耗水指数排序,耐旱性强弱为:沙棘>银水牛果>沙木蓼>白桦。四种植物的清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可以应用y=a+b/x拟合;叶水势与土壤水势的关系可以应用y=axb拟合。利用土壤水分和土壤水势的两种判别模型,四种植物的判别结果一致,均为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3)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耐盐生理沙棘和白桦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即使在最低浓度下(200 mmol·L-1 NaCl)也受到了强烈的抑制,而沙木蓼尤其是银水牛果光合能力仅在最高盐浓度下(600 mmol·L-1 NaCl)受到明显的抑制。从整体表现看,银水牛果的耐盐性最强,沙木蓼次之,沙棘和白桦最弱。盐胁迫下,四树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着下降,植物叶片Na+含量显着增加,而K+、Ca2+的吸收受到抑制,造成植物体内离子不平衡。本研究进行了30d的盐胁迫持续观测,结果表明:白桦幼苗在400 mmol·L-1 NaCl处理23 d、600 mmol·L-1 NaCl处理18 d时全部死亡。沙棘幼苗在600 mmol·L-1 NaCl处理22 d时全部死亡。银水牛果和沙木蓼即使在最高盐浓度处理30 d时,叶片特性无明显变化。因此,银水牛果和沙木蓼都可以忍耐600 mmol·L-1 NaCl长达30d左右属于极其耐盐的树种。植物在短期盐胁迫时,气孔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受长期盐胁迫时,非气孔因素(如叶绿素含量降低、离子失衡、光合机构受损等导致的光合能力的下降)逐渐成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且树种耐盐性越弱,NaCl浓度越高,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时间越早。(4)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两树种各月份液流速率呈明显的节律性。各树种液流通量变化趋势与液流速率一致,但因胸径差异,值差异较大。整个生长季,青海云杉1、青海云杉2、华北落叶松和沙棘耗水总量分别为449.46、3708.65、663.33和75.94 kg。四树种边材液流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和沙棘叁树种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风速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着负相关,可见树木边材液流受各种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1-05-01)
董梅,贺康宁,张益源,张东,李安超[3](2010)在《黄土高寒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银水牛果幼苗光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黄土高寒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水分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本研究在青海大通县试验基地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银水牛果气体交换参数因子的光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水牛果的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土壤含水量(SWC)密切相关。(1)当PAR为500~2000μmol/(m2·s)、SWC为14.35%~21.5%时,既能保证银水牛果叶片具有较高的Pn,又能维持较高的WUE。(2)与其他水分处理相比,在轻度水分胁迫下银水牛果既能在低光强下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能力,又能适应强光辐射,光适应生态幅度较宽。(3)在适度缺水条件下,银水牛果的光合作用强于供水充足的植株,而且适度水分亏缺并未使产量显着降低,反而使WUE提高。在受到较严重的水分胁迫时,银水牛果的WUE在PAR为500~2000μmol/(m2·s)时,仍保持较高。说明银水牛果具有高效用水的生理特征,在受到水分胁迫时,能通过自身生理调节来适应外界水分等环境变化,维持较高的WUE。综上所述,银水牛果对逆境(强光、干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作为黄土高寒区的造林树种进行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0年18期)
刘静[4](2010)在《黄土高寒区叁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围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内水分运动的动态观测,对黄土高寒区3种灌木树种银水牛果、沙棘、沙木蓼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为干旱半干早地区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提供依据,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区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动态规律;干旱胁迫下SPAC系统中水势变化及水分运移规律;干旱胁迫下植物的蒸腾特性;植物耐旱机理判别。主要研究结果:(1)试验地在植物生长季内大气降水分布不均,在植物生长旺盛期降水不足,引起土壤干旱,限制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2)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植物叶水势日变化曲线均由单谷变为双谷,且叶水势日变幅增大。通过比较植物叶水势的极差值,可知3种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大小为:沙棘>银水牛果>沙木蓼。此外,经实测模拟可知,在不同的水分胁迫下,影响植物叶水势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温和相对湿度。(3)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沙棘和银水牛果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变为双峰,而沙木蓼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在单双峰之间变动。经比较,沙棘在4个水分梯度下的蒸腾速率都高于同一梯度下其它两个树种的蒸腾速率,得出沙棘属于高蒸腾植物,气孔调节能力要强于其它两个树种。(4)试验测定SPAC系统不同界面的水势,并计算系统内水流传输阻力,结果表明,叶-气水流阻力远大于土-叶水流阻力,并且叶-气界面和土-叶界面的水流阻力大小均为:沙木蓼>银水牛果>沙棘。(5)通过对植物干旱胁迫处理,得到3种植物的萎蔫系数分别为:银水牛果3.82%、沙棘3.63%、沙木蓼3.87%;植物的土壤水分利用率都在85%以上,其中沙棘的最高87.25%;根据耗水指数排序,得出3种植物抗旱性排序:沙棘>银水牛果>沙木蓼。此外,基于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的判别模型,得出银水牛果、沙棘、沙木蓼均为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5-01)
陈静[5](2010)在《黄土高寒区叁种灌木光合特性对水/盐胁迫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水分胁迫和NaCl胁迫对植物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以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理论为基础,选择黄土高寒区的叁种水土保持灌木银水牛果(Shepherdia argente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和沙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s)作为研究对象。在2008年生长季期间,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等仪器测定叁种灌木的光合生理特征,分析其对水分胁迫和NaCl胁迫的反应。主要研究内容有:水分胁迫下叁种灌木的生长指标的测定;水分胁迫条件下,光辐射强度对叁种灌木的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水分胁迫下叁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其相互关系;NaCl胁迫对叁种灌木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NaCl胁迫对叁种灌木光合特性的影响。经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叁种灌木的生物量(总干重和总鲜重)和单株总叶面积均显着下降,其影响程度表现为银水牛果>沙木蓼>沙棘。2、水分胁迫对叁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日过程产生显着影响。适度的水分胁迫能够提高叁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银水牛果和沙木蓼在土壤含水量为7.2-14.35%能保持较高水分利用效率,沙棘在土壤含水量<7.2%仍能保持较高水分利用效率。3、光辐射强度对叁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产生显着影响。银水牛果在800-1800μmo1·m-2·s-1,沙棘在1200-200μmol·m-2·s-1,沙木蓼在800-2000μmol·m-2·s-1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4、NaCl胁迫使叁种灌木的生物量、单株总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显着下降,且同等胁迫条件下,沙棘的生理指标的下降幅度大于其他两种灌木,沙棘表现出对盐的敏感性。5、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叁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明显下降,且同等条件下,沙棘下降的幅度大于其他两种灌木。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叁种灌木的Pn下降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0-04-01)
刘静,贺康宁,韩磊[6](2009)在《黄土高原西部高寒区引进树种银水牛果叶水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5-8月,采用PSYPRO露点水势仪,以3a生银水牛果为试材,对叶水势的日、月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并对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水牛果叶水势的日变化过程除5月份外均表现为双谷曲线,最低值出现在13:00-15:00;6-7月是银水牛果生长需水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叶水势的日均值较低;当供水充足时,叶水势的日变化取决于蒸腾速率的变化,其与气温、光照呈显着的负相关,与湿度呈显着正相关,且叁者综合效应对叶水势的变化起很大作用;当土壤水受到限制时,盆栽银水牛果苗木的清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有显着正相关性,苗木的永久萎蔫系数为4.76%。(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09年05期)
刘敏[7](2009)在《青海黄土高寒区主要生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各种资源日益紧缺,水资源的匮乏尤为明显。林业在水源涵养、水资源净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保证和维系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水分要求,确定合理的造林营林密度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对高寒区常见树种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沙棘以及盆栽苗木银水牛果、白桦的蒸腾速率、耗水量、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推导出用于推求林分蒸腾的Penman-Momeith修正方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试验区林分2008年生长季节内蒸腾量进行推求;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效果较好。生长季内(5月~8月),云杉林分模拟蒸腾量267.78mm,茎流计实测蒸腾量293.36 mm,相对误差在10%以内;而华北落叶松林分模拟蒸腾量为277.60 mm。2.2008年生长季,云杉林地各月份分摊系数值分别为1.97、1.49、1.67、1.95。潜在蒸发量988.25mm,土壤蒸发量143.90 mm,蒸散量442.59 mm。而此期间降雨量为471.7 mm,降水能够满足林木生长需求。3.不同天气条件下茎流速率变化有很大差异,晴天为“宽峰”型,阴天或雨天蒸腾高峰期持续时间短,多为“双峰”或“窄峰”型。大胸径云杉比小胸径云杉茎流速率大,前者比较稳定,后者受环境因子影响显着。成熟的云杉茎流速率最大,华北落叶松最小,沙棘介于中间。4.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阻力和气象因子有着密切关系,在充分供水和轻度胁迫下,相关性在0.9以上;但在中度、重度干旱胁迫下其相关性显着降低,分别为0.65、0.48。不同苗木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蒸腾速率高峰值、变化曲线都有所不同,且峰值出现时间也有很大差异,但是不管哪种水分条件,蒸腾速率排序都是:沙棘>牛果>白桦>云杉,总体变化趋势可以预测。5.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胞间C0_2浓度、蒸腾速率以及土壤水分关系密切。同一水分梯度下,云杉的光合速率最小,其次是牛果,沙棘最大。充分供水和重度胁迫下云杉、牛果、沙棘光合速率分别为5.0 umol·m~(-2)·s~(-1)、5.0 umol·m~(-2)、s~(-1)、20.0umol·m~(-2)·s~(-1);1.56 umol·m~(-2)·s~(-1)、2.0 umol·m~(-2)·s~(-1)、5.9 umol·m~(-2)·s~(-1)。云杉、牛果、沙棘维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时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0%、11.0%和9.5%;维持最高净光合速率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分别为:15.5%、16.1%和15.8%。由此可以得出,叁者适宜的土壤水分范围分别为10.0%~15.5%、11.O%~16.1%和9.5%~15.8%。(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9-05-01)
胡月楠[8](2008)在《黄土高寒区几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耐盐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围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统(SPAC)内水分运动的动态观测,对青海省黄土高寒区的主要造林灌木霸王、匙叶小檗、北方枸杞、银水牛果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区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动态规律;干旱胁迫条件下SPAC系统中水势变化及水分运移规律;盐胁迫条件下土壤、植物水势的变化规律;干旱胁迫、盐胁迫条件下植物的蒸腾变化;植物耐旱、耐盐机理判别。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研究地在植物生长季的大气降水分布不均,在植物生长旺盛期降水不足,引起土壤干旱,限制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2.随着土壤干旱胁迫增加,植物叶水势的日过程曲线都变为双峰,日变幅都有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通过比较植物叶水势极差值、叶水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得出四个树种应对环境能力的大小为匙叶小檗〉银水牛果〉霸王〉北方枸杞;另外,经实测模拟,得出影响植物叶水势的主要气象因子关系密切。3.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增加,霸王、匙叶小檗的蒸腾速率日过程曲线由单峰变为双峰,而北方枸杞、银水牛果的蒸腾速率日过程曲线一直都呈双峰。经比较,同一水分梯度下霸王的蒸腾水平最高,属于高蒸腾植物,而银水牛果最低,属于低蒸腾植物。4.试验测定SPAC系统不同界面的水势,并计算系统内水流传输阻力,结果表明,水流在叶片—气界面的阻力远大于土壤—叶片的传输阻力;通过比较四个树种SPAC系统内的水势梯度比,霸王的吸水能力最大,蒸腾最强。5.通过对植物干旱胁迫处理,得到四个树种的萎蔫系数分别为:霸王(6.67%)、匙叶小檗(6%)、北方枸杞(6.08%)、银水牛果(6.79%);植物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都在85%以上。另外,基于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的关系判别四个树种都为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6.相同水分条件下,比较植物在土壤盐分浓度为0、5‰、15‰下叶水势的大小,结果为:叁个树种叶水势值均在盐分浓度为5‰的土壤中最高;另外,在有盐土壤条件下,影响植物叶水势的主要气象因子发生了变化。7.相同水分条件下,叁个树种的蒸腾速率都在5‰的土壤盐分浓度下最高;另外,不同土壤盐分条件影响叁个树种蒸腾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都发生了变化。8.随着土壤盐胁迫的增加,叁个树种的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不断降低,经比较:叁个树种的耐盐性强弱为:霸王〉银水牛果〉北方枸杞。(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8-05-01)
史常青[9](2007)在《黄土高寒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依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采用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法,针对青海大通高寒区退耕还林人工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对退耕还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变化、水分利用效率、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等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究了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各因子的相互作用机理,对退耕还林还草植被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在0~20cm土层,淋溶棕褐土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最小持水量随退耕还林年限增长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不规则的“S”型曲线;有机质和碳的变幅以农耕地、退耕18a和32a天然林最大,呈“V”型变化;土壤C/N趋于减小,表明在退耕还林地上土壤氮素供应充足。随退耕还林年限增长,0~20cm土壤中<1mm根密度由农耕地(0年)的平均0.46根/cm~3提高到18a退耕林地的11.19根/cm~3,随之土壤抗冲性提高了3.57倍,抗冲性强化值升高了71.98%;稳渗速率总排序为32a天然林>退耕18a人工林>退耕5a人工林>退耕1a人工林>农耕地。在0~20cm土层,土壤密度与全氮、碳含量负相关,与粘粒含量正相关,而在20~40cm土层,土壤密度与全氮、碳含量和粘粒含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当各种外应力侵蚀土壤时,对土壤的损伤随侵蚀深度加深而加重;由于土壤粘粒与全氮、碳含量正相关,土壤粘粒减少导致土壤的氮素衰减和稳定性降低。通过Li-1600稳态气孔仪测定植被的蒸腾过程,得出6种植被日平均蒸腾量顺序:小麦(0.405mm/h·cm~2)>青杨(0.256mm/h·cm~2)>白桦(0.242mm/h·cm~2)>中国沙棘(0.115mm/h·cm~2)>华北落叶松(0.045mm/h·cm~2)>青海云杉(0.029mm/h·cm~2);小麦、18a华北落叶松林和32a青海云杉天然林蒸腾量已接近当地平均潜在蒸散量,约占80.5%~95.0%;幼龄的青杨+白桦和青海云杉+中国沙棘人工林相对较小,只占潜在蒸散的52.8%~66.8%。各月蒸腾量顺序为:8月>7月>9月>6月>5月>10月,7~9月蒸腾总量可达生长季蒸腾量的70%~80%。采用Thornthwaite和Miami模型对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其中Miami降水模型结果更接近当地现实生产力水平,但温度模型生产力值偏大,而Thornthwaite计算结果偏小。1998~2005年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理论值平均为8436.900 kg/hm~2·a。平均水分利用效率顺序依次为:32a青海云杉天然林(89.4%)>小麦(87.2%)>退耕18a华北落叶松(85.6%)>退耕5a青海云杉+中国沙棘(53.1%和57.1%)>退耕1a青杨+白桦(30.5%和26.5%)。乔、灌、草层的Gleason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增,即: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物种优势度、均匀度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最低。不同配置模式和林龄的群落学特征呈现明显差异,以农耕地和32a青海云杉天然林丰富度、多样性指数较低;优势度和均匀度以32a青海云杉天然林最大。综合考虑林木生长情况、水分利用效率、生产力以及群落演替规律等,在退耕还林中建议选择青海云杉、青杨和白桦,营造人工混交林,以缩短群落演替进程,提高生态经济效应。(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7-10-01)
黄土高寒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银水牛果(Shepherdia argentea (Pursh) Nutt.)、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为试验材料,通过系统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盐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形态、叶片水分和光合生理响应以及林木蒸腾耗水规律,深入探讨该区主要造林树种的抗旱耐盐机理及耗水特性,为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恢复中抗逆树种的筛选及栽培奠定基础,进而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特性干旱胁迫对沙棘、白桦和银水牛果叁种幼苗的株高生长、单株叶面积、生物量均产生了显着抑制,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总体来说,白桦的生长及生物量对干旱胁迫反应最剧烈,沙木蓼次之,银水牛果和沙棘的表现最好。干旱胁迫下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在W1(>22.7%)至W3(7.6%-15.1%)处理下为气孔限制,在W4(<7.6%)处理下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沙木蓼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在W1和W2处理下为气孔限制,在W3和W4处理下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而白桦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在W2(15.1%~22.7%)处理下就转为非气孔限制。(2)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耐旱机理判别萎蔫试验中,白桦土壤水分下降最快,在萎蔫试验30天、土壤含水量降低至5.75%时,出现严重的萎蔫现象。沙棘的土壤水分下降最慢,且忍耐干旱的时间最久,在45天、土壤含水量降低至3.85%时,才出现萎蔫。沙木蓼和银水牛果在40天时出现萎蔫。由此判断,白桦的耐旱性最弱,银水牛果和沙木蓼的耐旱性强,沙棘的耐旱性最强。根据耗水指数排序,耐旱性强弱为:沙棘>银水牛果>沙木蓼>白桦。四种植物的清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可以应用y=a+b/x拟合;叶水势与土壤水势的关系可以应用y=axb拟合。利用土壤水分和土壤水势的两种判别模型,四种植物的判别结果一致,均为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3)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耐盐生理沙棘和白桦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即使在最低浓度下(200 mmol·L-1 NaCl)也受到了强烈的抑制,而沙木蓼尤其是银水牛果光合能力仅在最高盐浓度下(600 mmol·L-1 NaCl)受到明显的抑制。从整体表现看,银水牛果的耐盐性最强,沙木蓼次之,沙棘和白桦最弱。盐胁迫下,四树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着下降,植物叶片Na+含量显着增加,而K+、Ca2+的吸收受到抑制,造成植物体内离子不平衡。本研究进行了30d的盐胁迫持续观测,结果表明:白桦幼苗在400 mmol·L-1 NaCl处理23 d、600 mmol·L-1 NaCl处理18 d时全部死亡。沙棘幼苗在600 mmol·L-1 NaCl处理22 d时全部死亡。银水牛果和沙木蓼即使在最高盐浓度处理30 d时,叶片特性无明显变化。因此,银水牛果和沙木蓼都可以忍耐600 mmol·L-1 NaCl长达30d左右属于极其耐盐的树种。植物在短期盐胁迫时,气孔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受长期盐胁迫时,非气孔因素(如叶绿素含量降低、离子失衡、光合机构受损等导致的光合能力的下降)逐渐成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且树种耐盐性越弱,NaCl浓度越高,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时间越早。(4)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两树种各月份液流速率呈明显的节律性。各树种液流通量变化趋势与液流速率一致,但因胸径差异,值差异较大。整个生长季,青海云杉1、青海云杉2、华北落叶松和沙棘耗水总量分别为449.46、3708.65、663.33和75.94 kg。四树种边材液流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和沙棘叁树种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风速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着负相关,可见树木边材液流受各种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土高寒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平,王冬梅,丁聪,任远.黄土高寒区小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密度的分布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2].秦景.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耐盐生理及耗水特性[D].北京林业大学.2011
[3].董梅,贺康宁,张益源,张东,李安超.黄土高寒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银水牛果幼苗光响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
[4].刘静.黄土高寒区叁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5].陈静.黄土高寒区叁种灌木光合特性对水/盐胁迫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0
[6].刘静,贺康宁,韩磊.黄土高原西部高寒区引进树种银水牛果叶水势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
[7].刘敏.青海黄土高寒区主要生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8].胡月楠.黄土高寒区几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耐盐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9].史常青.黄土高寒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