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母寺铅锌矿论文-席雨,白新营,孙恒军,张耀斌,王双彦

银母寺铅锌矿论文-席雨,白新营,孙恒军,张耀斌,王双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银母寺铅锌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母寺铅锌矿,深部东延,找矿进展,启示

银母寺铅锌矿论文文献综述

席雨,白新营,孙恒军,张耀斌,王双彦[1](2016)在《陕西银母寺铅锌矿床深部东延找矿进展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母寺铅锌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勘查探明的一个高品位(平均铅+锌品位大于10%)中型铅锌矿,其中的Ⅰ-4号主矿体以115°方向向东倾伏,倾伏角20°~30°,从银母寺铅锌矿向东到西河全长3500 m的范围内分布着四家采矿单位,其中叁家都在采矿的过程中发现了Ⅰ-4号主矿体,截止目前主矿体已由原来的长度1000 m,增加到2000 m,资源储量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小型铅锌矿。矿体向东依然没有封闭的迹象,仍有很大的找矿空间。银母寺铅锌矿深部东延的发现和发展,揭示了凤太地区深部找矿仍有很大的空间,找矿的思路应从地上转向地下。(本文来源于《甘肃冶金》期刊2016年02期)

梁建刚[2](2008)在《银母寺铅锌矿浅孔留矿法采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留矿采矿法是我国使用最早、应用范围很广的采矿方法之一,是一种适应性强、灵活性大的采矿方法。长期以来由于采矿回采率低、采矿贫化率大,平场和二次破碎等工序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条件差,制约了我国地下矿山的发展。近年来国外推广采用机动性能强、出矿能力大的无轨运输系统,简化了底部结构,减少了放矿堵塞现象,有利于提高采矿生产能力。浅孔留矿法在回采过程中破坏顶板围岩的整体性,导致回采和大放矿期围岩松动脱离,形成大面积冒落,产生非常大的贫化。锚杆支护矿房两帮围岩是顶板支护技术与边坡防护技术的结合和发展,是对浅孔留矿采矿工艺(两帮不稳定)的更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采用锚杆支护,无疑对于预防片帮塌落、降低矿石贫化时非常有利的。本论文在对银母寺铅锌矿现有生产系统分析、矿块调查、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技术上、经济上分析了原有采矿方法,对1305中段和1251中段整体开采顺序、矿块布置、开采工艺、劳动组织进行设计,分析采场不同的结构参数,确定适合银母寺铅锌矿的矿块布置和结构参数,并将锚杆支护技术应用于银母寺铅锌矿浅孔留矿法采矿进行工艺改进。通过设计,浅孔留矿采矿法适合开采银母寺铅锌矿厚度小于5m的矿体。采用锚杆支护加固矿体上下盘,增强了矿体围岩的稳定性,对于降低矿石贫化、漏斗堵塞,提高矿房作业安全系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1)

王向阳[3](2008)在《陕西凤县银母寺铅锌矿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县银母寺铅锌矿于1986年开始筹建,1990年投产,设计服务年限19年,至今已生产11年。矿山主要分若干个中段开采银母寺铅锌矿床北矿带之矿体,目前1485、1425、1365中段已开采完毕,1305中段采准工程已经完成。由于1305中段和1365中段巷道揭露矿体变化较大、坑道之间矿体变化不清,给1305坑道与1365坑道之间矿体的开采造成较大困难。如果不进行这两个坑道之间矿体的定位预测,势必造成采掘工程的较大浪费。另外,鉴于1305中段巷道揭露矿体的较大变化以及1305坑道以下矿体勘探控制程度较低的现状,1305坑道以下矿体的发育分布情况如何以及如何合理布置1305中段以下采掘工程已经成为矿山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地质问题。本论文是依据银母寺铅锌矿矿床特征,采用成矿分析、地、物、化相结合综合定位预测的方法,开展矿体定位预测研究。在1305-1365坑道之间采用地质预测与无线电波坑透层析成像探测相结合的综合定位预测方法;在1305坑道以下120m矿体采用地质预测、原生晕和高分辨自动电导率层析成像探测相结合的综合定位预测方法。本论文探测控制有效工作面长度990-1250m,深度180m;发现物探异常与已知矿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而确定出圈定预测矿体的吸收率阈值为13左右,电导率阈值为12左右,结合地质预测信息综合圈定预测矿体以及每个矿体的厚矿体或富矿体部位和薄矿体或矿化体部位。将预测矿体与生产实际揭露的矿体进行对比、分析,本论文预测矿体的边界和发育程度较为精确,矿体符合率达到50%以上,基本能够满足矿山生产要求,同时,新增铅锌矿体5个,矿石量12.61万吨。通过研究:成矿分析、地质与无线电波坑透层析成像探测综合分析法,成矿分析、地质、原生晕和高分辨自动电导率层析成像探测综合分析法分别是坑道之间和深部铅锌矿体大比例尺、高精度定位预测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对铅锌矿山坑道之间及坑道以下的矿体进行预测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杨文静[4](2008)在《基于Surpac的银母寺铅锌矿床叁维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山叁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己经在国外的矿山设计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这种技术在国内的设计院所和矿山很少被采用。通过对国外一些矿业软件在国内金属矿山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本文以陕西银母寺铅锌矿为例,研究应用Surpac矿业软件在国内金属矿山构建矿床叁维模型的方法。本文从地层及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近矿围岩蚀变与矿床成因几个方面对银母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Surpac软件的建模流程构建了银母寺铅锌矿山叁维矿床模型,主要包括地质数据库、实体模型(矿体模型、断层面模型、地形模型、地层面模型,巷道模型)和品位模型。地质数据库方面,按照分析表结构——建立空数据库——录入数据的流程进行构建。实体模型方面,通过研究和分析实体模型的构建原理和流程,提出了构建银母寺铅锌矿床地质体实体模型的具体方法即剖面线法以及构建复杂地质体实体模型(复杂、不规则地质体、分支复合现象、封闭与尖灭现象的处理)的几点经验。品位模型方面,在矿体实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品位模型的方案,采用最近距离法为块体模型估值,构建了银母寺铅锌矿床Pb、Zn、Cu的品位模型。银母寺铅锌矿床叁维模型将地表和深部的地质及探采工程信息直观、形象地进行展示,不仅可以指导该矿山设计、生产管理,还可以基于模型研究矿床成矿规律、进行深部成矿预测。地质数据库具有在叁维空间显示地质数据、地质解译和剖面品位计算、基本地质统计与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线文件剖面输出等功能。实体模型在研究矿床成矿规律、图形展示及探矿工程设计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品位模型具有查询块体属性、按属性为模型着色、自动进行资源储量的报告等功能。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基于Surpac的铅锌矿山叁维矿床模型构建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08-04-15)

侯恩科[5](2001)在《凤县银母寺铅锌矿1305与1365中段之间矿体定位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地质预测和无线电波坑透层析成像探测相结合的综合定位预测方法 ,对凤县银母寺铅锌矿 130 5和 136 5中段之间进行综合定位预测。坑透资料层析成像表明 ,岩石与矿体对电磁波的吸收率有较大的差异 ,识别出 6处低吸收率异常。物探异常与已知矿体有较高的一致性 ,圈定预测矿体的吸收率阈值为 14左右。结合地质预测信息综合圈定出 6个预测矿体以及每个矿体的厚矿体或富矿体部位和薄矿体或贫矿体部位。对 6号和 4号矿体的开采验证了综合定位预测结果。综合定位预测对矿体边界和发育程度的预测较为精确 ,是进行坑道之间铅锌矿体大比例尺、高精度定位预测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期刊2001年04期)

黄转莹,路润安[6](2001)在《陕西省凤县银母寺铅锌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银母寺铅锌矿床中钻孔、槽探和坑道工程控制的勘探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分析 ,研究原生异常的叁维空间特征。经研究认为银母寺铅锌矿床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具有分带性 ,垂向分带序列 (自上向下 )为(Hg,As,Zn)→Cd→Cu→ (Pb,Ag) ,纵向分带序列为 :Cu→Pb→Ag→Cd→Hg→Zn ,横向分带序列 (从矿体中心向两侧 )为Pb←Zn←Cu、Ag、Hg、As←Cu→Pb→Ag→Hg→Zn→F。原生异常的分带指数具有明显变化规律且可用于预测同类型矿床的剥蚀程度(本文来源于《地质地球化学》期刊2001年03期)

周志贤,王向阳,师学安[7](1996)在《银母寺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银母寺铅锌矿矿体赋存状态,矿石结构、矿石中铅、硫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及同类矿床对比,得出该矿床属“沉积-改造”层控矿床。(本文来源于《西安矿业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耀峰,杨莲[8](1996)在《金凤凰之歌——陕西省银母寺铅锌矿采访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母寺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银母寺铅锌矿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一九九五年冬天,我在美丽而富饶的凤县采访,银母寺铅锌矿就牢牢地占据了我的脑海,几位县级和局级领导说,去采访我们的银母寺铅锌矿和矿长周志贤吧!你会在他那儿采集到闪光的金子的。 我的心动了。 然而,等到我又一次踏上凤县山区的大地时,已是今年的初夏了。 我为这次迟到的采访而感到愧疚,又为这次凤县之行丰硕的收获而感到欣慰。 (一) 银母寺,距宝成铁路风州车站和省道214线51公里,距凤县县城双石铺63公里,正好处在秦岭南麓凤(县)、太(白)多金属成矿区,是国家和省、市十年规划和“八·五”期间铅锌开发的重点基础地之一。 银母寺铅锌矿始建于1987年3月。经过叁年多的紧张施工建设,1991年10月正式投产。矿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员1469人,固定资产6700多万元。这个矿设计起点高,设备先进,现已成为日采选原矿250吨、年产铅精粉3700吨以上,锌精粉16000吨以上的国有中型骨干企业。(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1996年05期)

杨映棠[9](1996)在《秦岭银母寺铅锌矿床含矿地层沉积环境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殷家沟剖面为主,探讨了银母寺铅锌矿床含矿地层的沉积环境,提出合矿地层主要为生物礁相岩石。矿床是在成岩期由合矿热卤水沿断裂多次上升、交代沉淀在礁顶相岩石中形成的。礁相岩石为含矿热卤水交代沉淀提供了有利的物化环境及场所。(本文来源于《岩相古地理》期刊1996年04期)

杨映棠[10](1996)在《秦岭银母寺铅锌矿床含矿地层沉积环境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殷家沟剖面为主,探讨了银母寺铅锌矿床含矿地层的沉积环境,提出含矿地层主要为生物礁相岩石。矿床是在成岩期由含矿热卤水沿断裂多次上升、交代沉淀在礁顶相岩石中形成的。礁相岩石为含矿热卤水交代沉淀提供了有利的物化环境及场所。(本文来源于《岩相古地理》期刊1996年04期)

银母寺铅锌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留矿采矿法是我国使用最早、应用范围很广的采矿方法之一,是一种适应性强、灵活性大的采矿方法。长期以来由于采矿回采率低、采矿贫化率大,平场和二次破碎等工序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条件差,制约了我国地下矿山的发展。近年来国外推广采用机动性能强、出矿能力大的无轨运输系统,简化了底部结构,减少了放矿堵塞现象,有利于提高采矿生产能力。浅孔留矿法在回采过程中破坏顶板围岩的整体性,导致回采和大放矿期围岩松动脱离,形成大面积冒落,产生非常大的贫化。锚杆支护矿房两帮围岩是顶板支护技术与边坡防护技术的结合和发展,是对浅孔留矿采矿工艺(两帮不稳定)的更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采用锚杆支护,无疑对于预防片帮塌落、降低矿石贫化时非常有利的。本论文在对银母寺铅锌矿现有生产系统分析、矿块调查、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技术上、经济上分析了原有采矿方法,对1305中段和1251中段整体开采顺序、矿块布置、开采工艺、劳动组织进行设计,分析采场不同的结构参数,确定适合银母寺铅锌矿的矿块布置和结构参数,并将锚杆支护技术应用于银母寺铅锌矿浅孔留矿法采矿进行工艺改进。通过设计,浅孔留矿采矿法适合开采银母寺铅锌矿厚度小于5m的矿体。采用锚杆支护加固矿体上下盘,增强了矿体围岩的稳定性,对于降低矿石贫化、漏斗堵塞,提高矿房作业安全系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母寺铅锌矿论文参考文献

[1].席雨,白新营,孙恒军,张耀斌,王双彦.陕西银母寺铅锌矿床深部东延找矿进展与启示[J].甘肃冶金.2016

[2].梁建刚.银母寺铅锌矿浅孔留矿法采矿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3].王向阳.陕西凤县银母寺铅锌矿矿体定位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杨文静.基于Surpac的银母寺铅锌矿床叁维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

[5].侯恩科.凤县银母寺铅锌矿1305与1365中段之间矿体定位预测[J].有色金属.2001

[6].黄转莹,路润安.陕西省凤县银母寺铅锌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J].地质地球化学.2001

[7].周志贤,王向阳,师学安.银母寺铅锌矿床成因研究[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6

[8].耀峰,杨莲.金凤凰之歌——陕西省银母寺铅锌矿采访纪实[J].小说评论.1996

[9].杨映棠.秦岭银母寺铅锌矿床含矿地层沉积环境探讨[J].岩相古地理.1996

[10].杨映棠.秦岭银母寺铅锌矿床含矿地层沉积环境探讨[J].岩相古地理.1996

标签:;  ;  ;  ;  

银母寺铅锌矿论文-席雨,白新营,孙恒军,张耀斌,王双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