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作物大气系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作物,生长,土壤,SPAC系统
土壤作物大气系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梁浩,胡克林,李保国,刘海涛[1](2014)在《土壤-作物-大气系统水热碳氮过程耦合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描述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动态、碳氮循环过程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对水氮资源高效利用、作物生产决策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用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气象模块、荷兰的PS123作物模型和丹麦的Daisy模型的碳氮循环模块;借鉴了RZWQM和Hydrus-1D的水分溶质运移模块的相关理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构建了土壤-作物-大气系统水热碳氮耦合模拟模型WHCNS(soil water heat carbon and nitrogen simulation)。该模型以天为步长,考虑了气象条件、作物生物学特性和田间管理驱动。土壤水分入渗和再分布过程分别采用Green-Ampt模型和Richards方程来描述。土壤氮素运移使用对流-弥散方程来描述,源汇项中考虑碳氮循环的各个过程(有机质矿化、生物固持、尿素水解、氨挥发、硝化、反硝化和作物吸收等),在根系吸水吸氮源汇项中引入了补偿性吸收机制。有机质模块完全来自Daisy模型,将有机质库划分为3个快库和3个慢库。利用改进的荷兰PS123模型实现了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干物质生产、干物质分配及作物产量的模拟,通过水氮胁迫校准因子来实现水氮限制下作物产量的模拟。最后应用华北地区(山东泰安)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2 a的田间观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剖面土壤水分和硝态氮浓度、叶面积指数、作物产量与实测值均吻合良好,模拟误差均在合理范围之内,特别是对产量的模拟较好,均方根误差为206~319 kg/hm2,相关系数为0.90,模型效率值均大于0.75,一致性指数值均大于0.9。WHCN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壤水分动态、氮素运移及去向、作物生长发育等过程,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中国华北地区高度集约化的农田生产系统。(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24期)
谢祖彬[2](2004)在《土壤-作物生态系统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土地开垦利用和森林砍伐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大气CO2浓度持续升高,已从工业革命前(大约1750年)的280±10(umol mol-1增长到目前(1999年)的大约367(umol mol-1,并正以每年大约1.5umol mol-1的速度增长。大气CO2浓度升高将引起全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异常等。CO2是作物进(本文来源于《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土壤作物大气系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土地开垦利用和森林砍伐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大气CO2浓度持续升高,已从工业革命前(大约1750年)的280±10(umol mol-1增长到目前(1999年)的大约367(umol mol-1,并正以每年大约1.5umol mol-1的速度增长。大气CO2浓度升高将引起全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异常等。CO2是作物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作物大气系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梁浩,胡克林,李保国,刘海涛.土壤-作物-大气系统水热碳氮过程耦合模型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4
[2].谢祖彬.土壤-作物生态系统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C].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