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压缩蠕变论文-袁泉,谭彩,李列列

单轴压缩蠕变论文-袁泉,谭彩,李列列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轴压缩蠕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千枚岩,层理,蠕变特性,各向异性

单轴压缩蠕变论文文献综述

袁泉,谭彩,李列列[1](2019)在《千枚岩单轴压缩各向异性蠕变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千枚岩蠕变的各向异性特征,以具有典型层理构造的千枚岩为例,根据层理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制作层理倾角为0°、30°、45°、90°的岩样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千枚岩瞬时应变占总应变的比例由第一级荷载的63.8%~99.8%逐渐降低到最后一级荷载的56.6%~85.2%;蠕变应变由第一级荷载的0.012‰~0.250‰,线性增加到最后一级荷载的0.43‰~1.07‰,蠕变应变占总应变的比例由第一级荷载的1.2%~27.4%逐渐增加到最后一级荷载的14.8%~43.4%;层理倾斜岩样的具有明显的蠕变特性,层理倾角30°岩样轴向蠕变速率最高;岩样长期强度与短期强度比值范围为0.62~0.64,随层理倾角的增加,长期强度在层理倾角为0°时取得最大值,与此对应,45°时取得最小值,呈中间低两头高的U型分布形式。(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彭俊杰,李凯,祝凤金,刘红岩[2](2019)在《岩石单轴压缩蠕变损伤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预测岩石蠕变行为对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岩石蠕变机理及典型蠕变曲线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在经典岩石蠕变模型如J体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损伤理论及Kachanov损伤演化定律,进而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蠕变损伤本构模型。第叁,对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引用其他学者所开展的不同轴压下岩石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可以发现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预测岩石的稳定蠕变阶段,而且还能预测经典模型所不能反映的岩石加速蠕变变形。结果表明损伤理论能够很好地反映岩石的蠕变破坏机理,为了能够准确模拟岩石蠕变变形全过程,在经典的J体模型中引入损伤因子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圣,李树清,袁越,裴叶,刘诚[3](2019)在《叁轴压缩下红砂岩峰后蠕变力学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岩石峰后蠕变力学特性,利用MTS815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红砂岩进行叁轴压缩下峰后蠕变试验.分析了红砂岩峰后蠕变特征,估算了红砂岩峰后长期强度,采用改进的西原模型对峰后蠕变特性进行了描述,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红砂岩峰后蠕变破坏应力下并不直接进入加速蠕变阶段,而是由等速蠕变阶段逐渐向加速蠕变阶段转化.红砂岩峰后蠕变变形主要集中于加速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短时间内蠕变的剧烈变形是岩石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随着荷载的加大,岩样的破坏形态由单一的剪切破坏与裂纹扩展等破坏形式逐渐向多剪切破坏演化,破坏块体增多,岩样更加破碎.本次试验红砂岩峰后长期强度仅为其峰值强度的42.56%,长期强度折减量较大.红砂岩峰后蠕变特性可用改进的西原模型进行描述,各级应力水平下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拟合较好.研究结果为深部工程围岩峰后流变力学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马芹永,郁培阳,袁璞[4](2019)在《分级加载下深部粉砂岩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深部硬岩的蠕变特性,采用分级加载方式对深部粉砂岩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级加载作用下深部粉砂岩产生瞬时的轴向应变和侧向应变后随即进入蠕变阶段,深部粉砂岩的侧向蠕变发展较轴向蠕变快;在蠕变过程中存在一个应力阈值,其中轴向蠕变的应力阈值比侧向蠕变的大。随轴向分级荷载的提高,岩石的瞬时弹性模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瞬时泊松比呈上凹型增长,轴向蠕变应变先减小后增大,侧向蠕变应变呈前期增长平缓的上凹型增长;根据试验过程中的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深部粉砂岩蠕变过程具有非线性特征,且侧向蠕变较轴向蠕变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富盈[5](2019)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叁轴压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是现代水利工程防渗心墙的主要材料。通过室内高压叁轴蠕变压缩仪对3种不同沥青含量的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试件在不同温度和偏应力状态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蠕变特性试验,研究沥青含量、温度对不同偏应力状态下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蠕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同一沥青含量下,试件的蠕变随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长幅度受温度、沥青含量影响。②试件的蠕变与偏应力的关系,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线性向非线性转变;同一偏应力状态下,试件蠕变随沥青含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且其增长速率随着沥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③同一加载时间下,材料蠕变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蠕变速率随着沥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④在叁维空间,采用LogisticCum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叁维曲面拟合,建立考虑温度、沥青含量及偏应力多因素影响的沥青混凝土蠕变模型,经验证模型曲面与试验曲面相拟度非常高。(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4期)

王军保,刘新荣,宋战平,赵宝云,蒋斌[6](2018)在《基于反S函数的盐岩单轴压缩全过程蠕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盐岩的蠕变特性,对盐岩试件开展不同轴向应力下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盐岩稳态蠕变率和相同时刻的蠕变应变均随轴向应力增大而非线性增大,两者随轴向应力的变化规律均可用指数函数描述;盐岩蠕变过程具有非线性特征,且轴向应力越大、蠕变时间越长,非线性特征越明显。为了确定盐岩长期强度,提出一种改进的稳态蠕变率拐点法,该法确定的盐岩长期强度值与等时应力–应变曲线拐点法确定的结果非常接近,可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从唯象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S形函数求反函数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岩石单轴压缩全过程蠕变模型,并利用盐岩蠕变试验结果对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描述盐岩在低应力水平下的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还能反映高应力水平下盐岩单轴压缩蠕变破坏全过程,特别是能够反映加速蠕变。模型以一个统一的表达式即可描述盐岩单轴压缩蠕变全过程的3个阶段,克服了元件组合模型需要分段处理的缺点;同时,该模型表达式非常简单,方便应用。(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徐鹏,杨圣奇[7](2018)在《复合岩层叁轴压缩蠕变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泥岩与煤的叁轴压缩蠕变试验并对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泥岩与煤在叁轴压缩条件下的蠕变特性均可以采用Burgers模型进行描述。分别采用泥岩与煤的蠕变参数作为软、硬岩石材料参数建立了软硬互层复合岩样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层间距、软硬岩体积比及层间界面倾角下复合岩样的蠕变特性。结果表明,软硬岩复合岩样蠕变特性同样满足Burgers模型流变规律;相同应力条件下复合岩样的瞬时应变及稳态蠕变速率均随软岩体积比的增大非线性增大;相同软硬岩体积比下,复合岩样的瞬时应变、黏性应变及稳态蠕变速率受层间距的影响不大;层间倾角由0°增大至60°时复合岩体瞬时应变先增大后减小,稳态蠕变速率则先减小后增大,层间倾角由60°增大至90°时,瞬时应变与稳态蠕变速率均先减小后增大。分析结果对软硬互层岩体蠕变特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魏朝磊,高丽兰,张春秋,刘东东,江汪彪[8](2017)在《单轴压缩下松质骨的应力率和蠕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松质骨是一种多孔、非均质、各向异性和具有黏弹性的结构,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负载传输和能量吸收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松质骨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单轴压缩实验中应力率对松质骨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应力值下松质骨的蠕变行为。方法:以新鲜的猪股骨松质骨为实验材料,施加不同的应力率,至试样的压缩应变达到5%卸载;在松质骨表面施加恒定的应力水平,并保持7 200 s,以便观察其蠕变应变变化。结果与结论:(1)单轴压缩实验中,在同一应变条件下,随着应力率的增加,应力值、杨氏模量也增加;(2)在不同的加载率作用下,松质骨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说明松质骨的压缩力学性能具有率相关性;(3)在蠕变实验中,蠕变应变随着压缩的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蠕变柔量随着应力的增加反而减少;(4)轴压缩和蠕变实验结果说明,应力率和恒定应力水平对松质骨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以上结果可以为如何避免松质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7年31期)

邝泽良[9](2017)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砂岩蠕变变形时效性与声发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下结构处于一种常荷载状态下经过长期蠕变最终导致失稳破坏的现象,基于单轴压缩条件对砂岩进行一级加载状态下的蠕变声发射试验,研究了砂岩在蠕变过程中的轴向、横向与体积变形规律,进一步研究了蠕变应力、扩容点应力之间的比值(β值)与蠕变破坏时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声发射技术对砂岩在不同蠕变阶段的声发射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砂岩在蠕变过程中的横向蠕变进入减速与加速蠕变阶段的时间及变形量都要比轴向蠕变高,且体积扩容效应显着;岩石粒径越小、越均值,则砂岩越不容易发生蠕变变形;砂岩在蠕变过程中的损伤主要发生在减速与加速蠕变阶段;单轴压缩试验得到的平均扩容点应力可作为初步拟定蠕变应力水平的依据。(2)砂岩蠕变应力、扩容点应力之间的比值(β值)与蠕变破坏时间的关系表现为:随着β值的增加,蠕变破坏时间则逐渐减小。(3)声发射信号与蠕变速率呈现出正比的关系,表现为在减速蠕变阶段时,声发射信号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等速蠕变阶段时,声发射信号大致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其频度与幅度较小;在等速与加速蠕变交界处,声发射信号出现大幅度的“突升”现象,但进入加速蠕变阶段后又很快下降并缓慢增长,但其频度与幅度均要高于前两个阶段;在蠕变破坏时,声发射信号大幅度、集群式的增长。声发射∑N/∑E(简称声发射r值)在减速蠕变阶段的值普遍要高于等速蠕变阶段,且在等速蠕变阶段时,声发射r值较为平稳;在加速蠕变阶段时,声发射r值明显下降,且在蠕变破坏时,降至最低水平。结合声发射参数与声发射r值在不同蠕变阶段的变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砂岩蠕变破坏进行预测与预判。(4)轴向应变曲线在减速与等速蠕变阶段时出现了“突变”的现象,这些“突变”经过短暂的调整后,仍能恢复稳定状态,此时的声发射信号出现了“突升”的现象,这表明岩石内部材料强度较低的地方发生了破裂,但对试样整体并未构成明显的损伤,声发射r值出现较小幅度的降低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声发射信号及r值能较好地描述岩石变形和损伤演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7-05-30)

蒋玄苇,陈从新,夏开宗,刘秀敏,周意超[10](2016)在《石膏矿岩叁轴压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膏矿开采多采用房柱法,其蠕变特性对采空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以荆花石膏矿为背景,利用RC-2000微机控制岩石叁轴蠕变试验机,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对荆花石膏矿岩进行围压分别为0、2.5、5.0、7.5 MPa的蠕变试验。分析了所得的蠕变试验数据,选取合适的模型对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利用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簇法求得在不同围压下的长期强度。分析可知,荆花石膏矿蠕变包含衰减蠕变和等速蠕变2个阶段,轴向应力较小时只出现衰减蠕变,轴向应变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将出现衰减蠕变和等速蠕变2个阶段。选择西原模型对试验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西原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石膏矿的蠕变力学特性,拟合相关系数R均大于0.9;在不同围压情况下长期强度与蠕变强度的比值为0.89~0.95,即围压对长期强度的影响不大。研究结论能为石膏矿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S1期)

单轴压缩蠕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准确预测岩石蠕变行为对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岩石蠕变机理及典型蠕变曲线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在经典岩石蠕变模型如J体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损伤理论及Kachanov损伤演化定律,进而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蠕变损伤本构模型。第叁,对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引用其他学者所开展的不同轴压下岩石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可以发现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预测岩石的稳定蠕变阶段,而且还能预测经典模型所不能反映的岩石加速蠕变变形。结果表明损伤理论能够很好地反映岩石的蠕变破坏机理,为了能够准确模拟岩石蠕变变形全过程,在经典的J体模型中引入损伤因子是很有必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轴压缩蠕变论文参考文献

[1].袁泉,谭彩,李列列.千枚岩单轴压缩各向异性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2].彭俊杰,李凯,祝凤金,刘红岩.岩石单轴压缩蠕变损伤本构模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9

[3].刘圣,李树清,袁越,裴叶,刘诚.叁轴压缩下红砂岩峰后蠕变力学特性试验[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马芹永,郁培阳,袁璞.分级加载下深部粉砂岩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5].李富盈.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叁轴压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9

[6].王军保,刘新荣,宋战平,赵宝云,蒋斌.基于反S函数的盐岩单轴压缩全过程蠕变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7].徐鹏,杨圣奇.复合岩层叁轴压缩蠕变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

[8].魏朝磊,高丽兰,张春秋,刘东东,江汪彪.单轴压缩下松质骨的应力率和蠕变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

[9].邝泽良.单轴压缩条件下砂岩蠕变变形时效性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

[10].蒋玄苇,陈从新,夏开宗,刘秀敏,周意超.石膏矿岩叁轴压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6

标签:;  ;  ;  ;  

单轴压缩蠕变论文-袁泉,谭彩,李列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