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作用论文-陆汝江,李玲,高丽辉

阴离子作用论文-陆汝江,李玲,高丽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阴离子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高尿酸血症,痛风

阴离子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陆汝江,李玲,高丽辉[1](2019)在《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在肾脏尿酸排泄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特征为血尿酸水平升高,其发生与尿酸生成增加和/或尿酸排泄不足有关。肾作为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负责机体2/3的尿酸排泄。目前研究认为,肾脏尿酸盐相关转运蛋白介导了尿酸的重吸收和再分泌,在维持人体血尿酸的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表达异常和功能改变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尿酸转运相关蛋白的研究涉及尿酸盐阴离子转运蛋白1(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ATP结合盒式蛋白(ABC)家族、钠依赖性磷酸盐转运蛋白1(NPT1)、NPT4和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的转运蛋白(OAT)等。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主要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OAT1、OAT2、OAT3、OAT4、OAT10和URAT1)在肾脏尿酸排泄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于辉,杨连娟[2](2019)在《爱拉斯汀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计算结合自由能MM/PBSA方法,对爱拉斯汀(Erastin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计算的结合自由能与实验值一致,确定了Erastin与VDAC1的结合位点和涉及相互作用重要氨基酸残基,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推测Erastin通过直接与VDAC1的N端相互作用来调节通道离子的通透性.(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苗苗[3](2019)在《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作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与单一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不同的自组装结构,在增溶、起泡和界面吸附等方面表现出更加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在个人护理、涂料、叁次采油、蛋白质纯化和模拟生物过程等方面。众多研究者集中探讨了中性聚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弱相互作用和聚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强静电作用,并揭示了两类复合体系的双临界浓度现象(c_1和c_2)、聚电解质性质、作用方式及结构模型和溶液性能等。然而,针对这两类代表性的复合体系,目前仍有部分问题没有解决。首先在中性聚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关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头基类型对复合作用的比较研究鲜有涉及,受限于实验条件或研究侧重点不同,众多研究者未能归纳出表征复合作用的关键参数,因而系统性的比较研究无法顺利开展。其次,在中性聚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的研究中,虽然发现随着反离子水化半径减小,复合作用边界前置且复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但仍不清楚反离子水化半径变化是否会导致拟聚电解质类型发生改变。此外,针对聚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大量研究表明,两者间的强静电作用导致体系内存在较大的沉淀区,一般认为,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该体系中形成“串珠结构”后,沉淀复溶。然而,目前对沉淀区后形成的缔合物结构及其荷电特性的研究方法有限,且还未能深入探索聚阳离子分子量和电荷密度对沉淀区后形成缔合物的荷电特性以及对复合作用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作用的比较研究利用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毛细管电泳法(CE)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比较研究了中性聚合物PVP与四类常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酸钠(SD)和单十二烷基磷酸钾(MLP)间的复合作用。提出缔合效能(ΔC)、缔合效率([Г_∞]),缔合物架桥位点度(f)、拟聚阴离子表面电荷密度((μ_e)_(max))四个新参数,并结合ITC得到的结合常数(K_D),全面评价和比较了不同复合体系的复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PVP-SDS和PVP-SDBS体系的缔合效能和缔合效率较大,说明在PVP链上结合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较多且降低cmc的能力较强;(2)由于强解离型表面活性剂SDS、SDBS具有较低的cmc,且与PVP结合时c_1较低,因而在其低浓度时便可与PVP分子链链相结合从而形成拟聚阴离子结构,缔合平衡时相应拟聚阴离子的表面电荷密度较高;(3)由结合常数和缔合物架桥位点度(f)对应的实验结果可知,上述复合体系的内部缔合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受表面活性剂头基影响较大,而在近中性条件下头基影响较小,屏障效应可以忽视。因此本文提出的四个参数和结合常数相结合,可为中性聚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复合体系的复合作用提供了新的更直接的比较方法,并为研究者选择试验体系提供指导方向。2.碱金属离子对复合体系的影响无表面活性剂时,中性聚合物与碱金属离子通过离子-偶极作用相结合,CE证明该缔合物具有微弱的聚阳离子性质;有表面活性剂时,中性聚合物借助碱金属离子架桥与表面活性剂类胶束缔合,CE证明该缔合物具有强聚阴离子性质,且无论水化半径大小均形成拟聚阴离子,因此两者间具有本质区别。进一步借用缔合效能、缔合效率、缔合物架桥位点度、拟聚阴离子表面电荷密度和结合常数五个参数比较研究碱金属离子水化半径对PVP-十二烷基硫酸盐体系的影响。当碱金属离子水化半径减小时(Li~+>Na~+>K~+),复合体系间缔合效能和缔合效率随之增大,降低cmc能力增强,缔合物架桥位点度增加,其拟聚阴离子表面电荷密度增大,但拟聚阴离子内部稳定性却降低。由此证实了通过五个参数对类似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行性。3.阳离子纤维素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作用的研究以聚阳离子的代表阳离子纤维素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复合体系作为模型体系,发现由于强静电吸引作用形成的沉淀区随阳离子纤维素浓度减小而变窄,随c_(SDBS)过量沉淀消失,并确认沉淀区后形成的缔合物为拟聚阴离子,且该缔合物的聚电解质强度受阳离子纤维素同系物的分子量和取代度影响较小。在无紫外吸收信号的阳离子纤维素-SDS体系中,利用二苯甲酮探针的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进一步说明该结果具有普适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恒昌,冯玉军[4](2019)在《CO_2诱导的五嵌段非离子共聚物与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在诸多工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利用CO_2气体调节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及微观聚集体形貌鲜见报道。本文基于叁嵌段共聚物普兰尼克F127制备了五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block-聚氧化乙烯-block-聚氧化丙烯-block-聚氧化乙烯-block-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PDEAEAM-b-F127-b-PDEAEMA)。通过聚合物溶液pH和电导率的变化研究了PDEAEAM-b-F127-b-PDEAEMA的CO_2刺激响应性,应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了PDEAEAM-b-F127-b-PDEAEMA与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在CO_2刺激作用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O_2/N_2的交替通入可以使PDEAEAM-b-F127-b-PDEAEMA产生相应的质子化/去质子化过程,从而可逆地改变PDEAEAM-b-F127-b-PDEAEMA溶液的pH值和电导率;质子化/去质子化过程可以"开关"共聚物与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使体系中的聚集体在球形胶束与蠕虫状胶束之间发生可逆转变。CO_2可控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形貌转变为构建气体响应的软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胜伟[5](2019)在《阴离子表面修饰TiO_2的可能作用机理及光催化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光催化已经有40多年的研究历史,因其可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降解有机污染物、产H2等,并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望成为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再生问题的新技术。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剂中,TiO2是研究得最多的,因为它具有高效、稳定、无毒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人们采用了诸如贵金属、无机阴离子表面修饰等方法,但是关于无机阴离子的影响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此外,光催化活性评价对于半导体光催化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从表面吸附的角度定量研究了氟离子和磷酸根对锐钛矿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影响,并综合考察了吸附量和溶液吸光度对Cr(Ⅵ)离子光催化还原起.始反应速率的影响。论文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含杂质离子的锐钛矿TiO2,然后以光化学沉积法在其表面负载了Pt,所得样品使用XRD、XPS、拉曼光谱等多种手段进行了表征。以上述所得样品为光催化剂,我们研究了氟离子和磷酸根对苯酚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发现在pH 5.2的悬浮液中,加入0.1-30 mM阴离子,苯酚的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都得到了增大,并且氟离子的提高倍数大于磷酸根。我们又结合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测定了阴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量,结果表明氟离子的吸附量小于磷酸根,更有趣的是,反应速率提高倍数与阴离子的吸附量呈线性关系,其中,氟离子的斜率大约为磷酸根的2.7倍。这些现象表明阴离子的正效应来自于吸附在固体表面的阴离子,并且氟离子的活性大于磷酸根。光电化学实验表明,氟离子和磷酸根都有助于光生空穴氧化苯酚,但是分别抑制和促进水氧化。此外,Mott-Schottky曲线表明氟离子和磷酸根分别使平带电位负移159 mV和正移89 mV,前者有利于TiO2价带与苯酚发生轨道重迭,后者有利于TiO2导带与O2发生轨道重迭,进而加快界面电荷转移。但是氟离子负移的值大于磷酸根正移的值,因此,氟离子具有更大的正效应第二部分,我们对Cr(Ⅵ)离子光催化还原用于光催化活性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Cr(Ⅵ)离子的浓度用比色法测定。在pH 3.5条件下,测定了Cr(Ⅵ)离子在锐钛矿TiO2表面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Cr(Ⅵ)离子在锐钛矿TiO2表面是多层吸附,但是,其单层吸附区仍然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以λ>320 nm的紫外光为光源,在pH 3.5条件下,我们考察了离子吸附量对Cr(Ⅵ)离子光催化降解的起始反应速率的影响,发现起始反应速率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但是,综合考虑溶液吸光度的影响后,随着吸附量的增大,修正后的起始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我们认为,离子浓度增大一方面带来吸附的正效应,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溶液吸光的负效应,当吸附的正效应大于吸光的负效应时,起始反应速率增大,当吸附量趋近饱和值后,离子浓度的增大不再带来吸附的正效应,而溶液吸光的负效应继续增大,因此起始反应速率开始减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杨玉全[6](2019)在《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在阿德福韦肾间质动力学及其所致肾损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侧的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Oats)对阿德福韦肾间质动力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Oats在阿德福韦所致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大鼠随机分为阿德福韦组和阿德福韦+丙磺舒组,分别灌胃给予10 mg/kg阿德福韦,或10 mg/kg阿德福韦和30 mg/kg丙磺舒溶液,单次给药,收集不同时间段尿液,称重后,采用HPLC-MS/MS测定尿液中阿德福韦浓度,并计算其累计尿排泄量。2)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阿德福韦组和阿德福韦+丙磺舒组,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溶媒,10 mg/kg阿德福韦,10 mg/kg阿德福韦和30 mg/kg丙磺舒溶液,每日一次,给药周期为1、7、14和28天,于末次给药后2小时,腹主动脉采血,取肾脏组织,采用HPLC-MS/MS测定肾脏、肾皮质、肾髓质和血中阿德福韦浓度浓度。3)大鼠随机分为阿德福韦组和阿德福韦+丙磺舒组,分别灌胃给予10 mg/kg阿德福韦,或10 mg/kg阿德福韦和30 mg/kg丙磺舒溶液,每日一次,给药周期为1、7、14和28天,于末次给药后2小时后,运用肾脏微透析技术收集不同时间段肾间质透析液,采用HPLC-MS/MS测定间质透析液中的阿德福韦浓度。4)大鼠随机分为叁组,采用离体肾灌流-肾间质微透析技术,分别用含47.25μg/ml阿德福韦(低剂量组)、141.75μg/ml阿德福韦(高剂量组)、47.25μg/ml阿德福韦和100μg/ml丙磺舒(灌流合用组)的灌流液进行灌流,测定不同组间质透析液中阿德福韦的浓度。5)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阿德福韦组、丙磺舒组和阿德福韦+丙磺舒组,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溶媒,10 mg/kg阿德福韦,30 mg/kg丙磺舒和10 mg/kg阿德福韦和30 mg/kg丙磺舒,给药周期为1、7、14和28天,于末次给药后2小时,腹主动脉采血,取肾脏组织,采用HPLC-MS/MS测定肾脏、肾皮质、肾髓质和血中阿德福韦浓度和尿毒素物质浓度;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中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血清磷和胱抑素C浓度;采用HE、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技术考察并评价肾脏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n Blot技术考察大鼠肾脏Oat1和Oat3表达变化。结果1)与阿德福韦组相(单用组)比,单次给药后阿德福韦+丙磺舒组(合用组)的阿德福韦12 h累计尿排泄量显着减少(P<0.05)。药物干预1、7、14和28天后,合用组阿德福韦血药浓度较单用组均显着升高(P<0.05,P<0.05,P<0.05,P<0.05);且肾脏、肾皮质和肾髓质中阿德福韦浓度亦显着升高(P<0.05,P<0.05,P<0.05)。2)药物干预1、7、14和28天后,发现合用组肾间质中阿德福韦的AUC和Cmax较单用组显着增加(P<0.05,P<0.05,P<0.05,P<0.05),而其CL显着降低(P<0.05,P<0.05,P<0.05,P<0.05)。3)与低剂量阿德福韦灌流组相比,高剂量阿德福韦灌流组和丙磺舒+阿德福韦灌流组肾间质中阿德福韦浓度均显着性增加(P<0.01,P<0.05),分别增加了40%和102.3%。4)与单用组相比合用组灌胃给药28天后,肾脏中3-脱氧葡萄糖酮,乳清酸浓度显着增加(P<0.05,P<0.05),血浆中N2-乙酰-L-精氨酸、尿苷、NG-NG'Dimethy-L-精氨酸和2H-Pyrrolo[3,4-d]异恶唑-6-羧酸浓度显着性增加(P<0.05,P<0.05,P<0.05,P<0.05);生化指标变化无规律性。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溶媒对照组和单用组中胶原纤维呈黄橙色,合用组中胶原纤维呈黄绿色;Masson染色结果:合用组相较于单用组和溶媒对照组,肾间质纤维化14、28天显着增多,而溶媒对照组和单用组中未检测到肾间质纤维化。5)阿德福韦单独灌胃给药组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肾脏中Oat1的蛋白表达量在28天显着降低(P<0.05),Oat3的蛋白表达量在14和28天时明显的降低(P<0.05,P<0.01)。结论1)阿德福韦在肾间质的浓度显着高于其血浆浓度,随着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型转运体Oats表达降低或其功能的抑制,都进一步使肾间质中阿德福韦清除降低,蓄积显着增加;2)肾间质中阿德福韦的蓄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凋亡以及肾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且随着Oats抑制剂的合用,进一步加重其肾损伤的程度。(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王泽,武卫党,慈小燕,崔涛,张洪兵[7](2019)在《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和3在不同药性中药成分跨膜转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和3(OAT1、OAT3)在不同药性(苦、辛、酸、甘)中药成分的跨膜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OAT1、OAT3过表达单克隆细胞株(MDCK-OAT1、S2-OAT3),通过100μmol·L~(-1)不同药性成分对OAT1、OAT3介导放射性标记探针底物转运活性的影响,预测各药性成分对OAT1、OAT3的抑制作用;测定不同药性成分对OAT1、OAT3的抑制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测定OAT1、OAT3过表达细胞株(MDCK-OAT1、S2-OAT3)和空白对照(MDCK-Mock、S2-Mock)对不同药性中药成分的摄取情况,判断各药性成分是否为OAT1、OAT3的底物,从而预测OAT1、OAT3在不同药性成分跨膜转运中的作用。结果 100μmol·L~(-1)的辛味药和酸味药对OAT1和OAT3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川陈皮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β-甘草次酸对OAT1抑制作用的IC_(50)分别是1. 86,2. 88,4. 58和10. 43μmol·L~(-1);欧前胡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β-甘草次酸对OAT3抑制作用的IC_(50)分别是3. 15,3. 39,3. 69和3. 93μmol·L~(-1)。与空白对照相比,OAT1转运体细胞对延胡索乙素、川陈皮素、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具有较强的摄取能力; OAT3对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川陈皮素、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具有较强的摄取能力。结论多数辛味药为OAT1、OAT3的转运底物,因此OAT1、OAT3对多数辛味药具有较强的摄取能力;而多数的酸味药为OAT1、OAT3的抑制剂,能够抑制OAT1、OAT3对其他底物的转运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黄言秋,方芳,张静,张璐璐,操家顺[8](2019)在《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花生壳为原料,选用环氧氯丙烷作为醚化剂,再接枝二乙烯叁胺得到改性花生壳。用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改性花生壳的表征,同时研究其对两种阴离子染料酸性橙(AO)和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去除情况。在系统研究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染料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率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解析改性花生壳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花生壳孔道增多,且胺基成功地接枝到改性花生壳上。当AO和KN-R初始浓度为200 mg/L,改性花生壳投加量为0.5 g/L,溶液pH值为2时,吸附120 min后,改性花生壳对AO和KN-R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73.3 mg/g和313.6 mg/g。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确定改性花生壳对AO和KN-R的理论吸附容量与试验结果一致。该吸附剂原料广泛、制备方法简单,在染料废水去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廖明义,宋雅婷[9](2019)在《阴离子合成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与白炭黑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采用氯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Chloropropyllsobutyl POSS,Cl-POSS)为封端剂,以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PB-POSS)为模型聚合物,选用白炭黑为补强剂,通过溶剂法制备PB-POSS混合胶。系统考察了PB-POSS分子量、白炭黑含量、Si69含量对PB-POSS结合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PB-POSS样品结合胶含量均明显高于PB结合胶含量;当PB-POSS分子量为50 000、白炭黑含量为50份、Si69含量为2. 5份时,PB-POSS结合胶含量最高,为17. 50%,是PB结合胶的两倍多。通过FTIR系统研究PBPOSS与白炭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发现,随着白炭黑或Si69含量的增加,Si-OH键吸收峰波数发生明显变化,Si-O-Si键吸收峰强度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与结合胶含量变化相一致,这一结果证明了白炭黑和POSS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2期)

吴明,郭紫薇,谢飞,王丹,王义闯[10](2018)在《阴离子和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管线钢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油气输送过程中,管线泄漏事故屡次发生,这不仅会威胁管线的安全运行,而且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腐蚀是造成管线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管线钢被广泛地铺设于土壤或海底等环境中,而这些环境通常具有十分复杂的腐蚀特性,如腐蚀性阴离子、微生物、温度、溶解氧、pH值等多种因素都会对管线钢的腐蚀造成影响。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管线钢的腐蚀问题不可避免。其中阴离子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是造成管线钢腐蚀最主要的因素。在管线钢服役环境中,可能存在Cl~-、SO_4~(2-)、CO_3~(2-)、NO_3~-、S~(2-)等腐蚀性阴离子,其中Cl~-与SO_4~(2-)最为普遍,相关研究较为充分。有关Cl~-对管线钢腐蚀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较统一,即随着Cl~-浓度的升高,管线钢的腐蚀速率加快。而有关SO_2-4对管线钢腐蚀的影响规律,目前的观点尚不统一。此外,研究者们在SRB对管线钢腐蚀行为影响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部分研究结果表明,SRB的新陈代谢会加速管线钢腐蚀,还有研究认为SRB会在管线钢表面生成生物膜保护金属,减缓管线钢腐蚀的发生。如今,研究者们意识到管线钢腐蚀的影响因素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取决于单一环境因素。因此,阴离子与SRB的协同作用对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成为了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焦点。研究发现,当阴离子与SRB共同存在时,阴离子会改变SRB的活性,进而影响管线钢的腐蚀行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Cl~-与SRB共存时,Cl~-浓度反映介质中的盐度,盐类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水中的渗透压,影响细菌物质运输,从而改变微生物活性。当腐蚀介质中Cl~-含量较高时,SRB的生长繁殖会被抑制,大部分SRB细胞脱水死亡,不会发生明显的微生物腐蚀,但在Cl~-含量不高且适宜SRB生长的环境中,SRB会与Cl~-共同作用,导致金属发生明显的微生物腐蚀。本文分别综述了阴离子与SRB对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总结了SRB与阴离子的协同作用对管线钢腐蚀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研究的缺陷与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9期)

阴离子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计算结合自由能MM/PBSA方法,对爱拉斯汀(Erastin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计算的结合自由能与实验值一致,确定了Erastin与VDAC1的结合位点和涉及相互作用重要氨基酸残基,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推测Erastin通过直接与VDAC1的N端相互作用来调节通道离子的通透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阴离子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陆汝江,李玲,高丽辉.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在肾脏尿酸排泄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2].于辉,杨连娟.爱拉斯汀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的相互作用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9

[3].陈苗苗.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作用的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9

[4].刘恒昌,冯玉军.CO_2诱导的五嵌段非离子共聚物与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9

[5].刘胜伟.阴离子表面修饰TiO_2的可能作用机理及光催化活性评价[D].浙江大学.2019

[6].杨玉全.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在阿德福韦肾间质动力学及其所致肾损伤中的作用[D].兰州大学.2019

[7].王泽,武卫党,慈小燕,崔涛,张洪兵.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和3在不同药性中药成分跨膜转运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8].黄言秋,方芳,张静,张璐璐,操家顺.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作用[J].净水技术.2019

[9].廖明义,宋雅婷.阴离子合成POSS端基官能化聚丁二烯与白炭黑相互作用[J].材料导报.2019

[10].吴明,郭紫薇,谢飞,王丹,王义闯.阴离子和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管线钢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8

标签:;  ;  ;  

阴离子作用论文-陆汝江,李玲,高丽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