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金刚石论文-杨满中,彭继华,韦宇冲

低氮金刚石论文-杨满中,彭继华,韦宇冲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氮金刚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掺氮类金刚石薄膜,PECVD,碳氮键,sp~3含量

低氮金刚石论文文献综述

杨满中,彭继华,韦宇冲[1](2019)在《低氮掺杂对含氢类金刚石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低氮掺杂对含氢类金刚石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复合技术,在316不锈钢和硅片上制备碳化钨过渡层和不同掺氮量的含氢类金刚石薄膜(a-C:H(N)).通过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对薄膜组织结构进行表征,薄膜的硬度和残余应力采用微纳米力学综合测量系统和薄膜应力测量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氮掺杂,薄膜形成碳氮键(CN)且其主要以C=N键形式存在,C=N/CN的比值随着薄膜氮含量增加逐渐下降.同时当掺氮量从0增至0.12 at%时,薄膜I_D/I_G比值迅速下降,sp~2C=C/sp~3C-C比值由0.65降至0.563,而薄膜硬度基本不变,约为20.4 GPa,残余应力则由3.35 Gpa降至1.31 GPa;随着掺氮量进一步增加,sp~2C=C/sp~3C-C比值增加,薄膜硬度迅速下降,残余应力则缓慢降低.可知氮的掺杂对DLC薄膜结构的影响有临界值0.12 at%,当掺氮量低于该值时,氮掺杂促进sp~3杂化的形成,薄膜具有较高的sp~3杂化含量.而随着薄膜含氮量进一步增加,sp~3杂化含量下降.同时当低氮掺杂时,可获得具有较高硬度以及较低残余应力的薄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韩伟[2](2009)在《铁—镍—碳体系低氮工业金刚石的高温高压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金刚石高温高压合成的溶剂理论为指导,在国产六面顶高温高压设备上,采用粉末触媒技术,系统地研究了Ti(Al)掺杂对金刚石V型区的变化、合成晶体颜色、形貌,晶体内的氮含量进行研究。我们做了如下的研究工作:1.在Fe70Ni30+C体系中考察了不同掺杂比例的Ti (Al)对金刚石合成条件的影响。2 .添加不同比例的Ti(Al)合成出了低含氮量透明无色工业级金刚石。3.分别通过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Ti(Al)对金刚石宏观形貌及微观形貌的影响。4.借助显微红外光谱表征所合成晶体中的氮含量,分析了该过程中晶体红外光谱的一些特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5-01)

低氮金刚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金刚石高温高压合成的溶剂理论为指导,在国产六面顶高温高压设备上,采用粉末触媒技术,系统地研究了Ti(Al)掺杂对金刚石V型区的变化、合成晶体颜色、形貌,晶体内的氮含量进行研究。我们做了如下的研究工作:1.在Fe70Ni30+C体系中考察了不同掺杂比例的Ti (Al)对金刚石合成条件的影响。2 .添加不同比例的Ti(Al)合成出了低含氮量透明无色工业级金刚石。3.分别通过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Ti(Al)对金刚石宏观形貌及微观形貌的影响。4.借助显微红外光谱表征所合成晶体中的氮含量,分析了该过程中晶体红外光谱的一些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氮金刚石论文参考文献

[1].杨满中,彭继华,韦宇冲.低氮掺杂对含氢类金刚石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2].韩伟.铁—镍—碳体系低氮工业金刚石的高温高压合成[D].吉林大学.2009

标签:;  ;  ;  ;  

低氮金刚石论文-杨满中,彭继华,韦宇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