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多发动脉瘤论文-陈实

颅内多发动脉瘤论文-陈实

导读:本文包含了颅内多发动脉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SA,CT,MRI融合影像,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

颅内多发动脉瘤论文文献综述

陈实[1](2019)在《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采用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行显微手术治疗疾病。本组患者所行术式,主要包括"破口夹闭术"、"瘤颈加固夹闭术"、"颈内动脉孤立术"叁种。结果:50例患者诊断后,49例检出疾病,其余1例漏诊,检出率98%。采用DSA、CT与MRI诊断,影像学表现均各不相同。结论:采用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进行诊断,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指导,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李跃,郭海志,李岚,吴波[2](2019)在《颅内复发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单侧多发脑微出血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h,于2017年12月24日入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前1-h患者突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数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四肢抽搐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正规监测及治疗。急诊头部CT(2017年12月24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a),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资(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郭书丽[3](2019)在《叁维CT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方面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维CT血管造影技术(3D-CTA)对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5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全部患者均行3D-CTA检查,将3D-CTA检查结果与血管介入证实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3例患者经血管内介入证实均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3D-CTA共检出5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检出率达到94.34%。其中39例为2个动脉瘤,14例为3个动脉瘤。结论:对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而言,3D-CTA检查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式,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检出率,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胡琨,林玟瑄,成晓华,李世英[4](2019)在《心脏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多发动脉瘤伴急性脑梗死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约占心脏肿瘤的50%,位于左心房者居多。左心房黏液瘤可引起脑及周围循环栓塞,有报道可合并颅内动脉瘤,较罕见。我院收治左房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多发动脉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男,48岁。主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天于2016年6月1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找词困难、(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徐剑峰,王童,刘阳,曾令勇,张波[5](2019)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介入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诊治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9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后确诊接受血管内单纯或支架辅助的弹簧圈填塞治疗。采用Raymond分级评价患者动脉瘤填塞的程度,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29例患者的40枚动脉瘤实施了介入治疗,按照Raymond分级,Ⅰ级(完全填塞)30枚,Ⅱ级(近全栓塞)4枚,Ⅲ级(部分栓塞)2枚,Pipeline密网支架覆盖瘤颈4枚。术后患者的GOS评分为5分18例,4分8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方式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可以取得较高的动脉瘤填塞程度及较好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刘龙奇,赵元立,苏亦兵,王昊,叶迅[6](2018)在《黏液瘤性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发病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黏液瘤性颅内多发动脉瘤在具有明确左心房黏液瘤病史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方法本文以2002年1月-2009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因左心房黏液瘤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筛查患者中黏液瘤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情况。结果 83例患者中,48例(58%)经电话随访获取其术后病历资料。48例患者中有3例(6%)去世,其中1例因术后3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而死亡。32例患者拒绝接受影像学检查,另外13例患者分别接受DSA、CTA或MRA检查,其中1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2岁,2例诊断为黏液瘤性颅内动脉瘤,一例为16岁女性,患者颅内动脉瘤多达10个以上,直径2~4 mm,主要累及前循环,另一例为45岁女性,患者有5个颅内动脉瘤,直径4~12 mm,主要累及基底动脉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在本研究中,加上1例因术后3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死亡患者,黏液瘤性颅内多发动脉瘤发病率为21%(3/14)。结论 21%的左心房黏液瘤患者继发了颅内多发动脉瘤,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回顾性研究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钱程行,齐文涛,武永康[7](2018)在《颅内多发动脉瘤1例行全麻显微镜下夹闭术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是一种特殊类型动脉瘤,是指颅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脉瘤。相比于单发动脉瘤手术夹闭多发动脉瘤的难度较大。笔者对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一期双侧入路手术夹闭,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双目复视伴眼睑下垂9 d"入院。患者初次就诊于眼科,以"左眼动眼神经麻(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吴忠魁[8](2018)在《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疾病采取DSA、CT以及MRI融合影像检查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1年内所接诊的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资料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DSA、CT以及MRI融合影像结果,分析其对于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疾病的诊治价值和临床应用。结果患者是因为车祸多发伤入院,手术之前通过DSA检查属于左侧大脑前A段和胼周动脉多发假性动脉瘤,手术之前接受CT和3D-DSA融合影像明确出血责任动脉瘤,通过3D-DSA与MRI融合影像进行精确的定位,一期手术完成两个动脉瘤的夹闭和切除,通过病理证实处于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结论临床中采取DSA与CT融合影像能够判断多发动脉瘤中的出血责任动脉瘤,接受DSA与MRI融合影像输入神经导航为脑深部无法开展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31期)

孙波,赵颖[9](2018)在《颅内多发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颅内多发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各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7年月间应用介入治疗的62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的介入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加重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中提示血糖升高的Sig值<0.05,确定为造成患者术后CVS加重的独立因素,患者存在高血压症状、动脉瘤术中出现破损、术中使用支架叁项因素的Exp(B)相对较高,确定为患者CVS加重的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Hunt—Hess分级以及血脂升高可以确定为患者CVS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避免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加重情况,需要对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以提升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83期)

张力,王汉东,茅磊[10](2018)在《单侧烟雾病合并颅内多发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侧烟雾病合并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单侧烟雾病合并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嗜睡,头颅CT及DSA检查示,右侧额颞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烟雾病伴颅内多发动脉瘤。根据检查结果考虑颅内出血因动脉瘤破裂引起,且出血已导致患者意识障碍,为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遂急诊开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多发动脉瘤夹闭术+颞肌贴敷术。结果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意识状态较术前明显好转,复查头颅CT及DSA示血肿完全清除,颅内未见动脉瘤。结论 DSA是诊断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对动脉瘤破裂出血量大引起意识障碍的患者需积极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8年08期)

颅内多发动脉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h,于2017年12月24日入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前1-h患者突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数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四肢抽搐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正规监测及治疗。急诊头部CT(2017年12月24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a),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内多发动脉瘤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实.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李跃,郭海志,李岚,吴波.颅内复发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单侧多发脑微出血一例[J].华西医学.2019

[3].郭书丽.叁维CT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方面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4].胡琨,林玟瑄,成晓华,李世英.心脏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多发动脉瘤伴急性脑梗死1例报告[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徐剑峰,王童,刘阳,曾令勇,张波.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介入诊治分析[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9

[6].刘龙奇,赵元立,苏亦兵,王昊,叶迅.黏液瘤性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发病率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8

[7].钱程行,齐文涛,武永康.颅内多发动脉瘤1例行全麻显微镜下夹闭术及效果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8

[8].吴忠魁.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

[9].孙波,赵颖.颅内多发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10].张力,王汉东,茅磊.单侧烟雾病合并颅内多发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J].江苏医药.2018

标签:;  ;  ;  ;  

颅内多发动脉瘤论文-陈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