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建筑论文-李佩翰

道观建筑论文-李佩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观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教建筑,传统建筑,青城山宫观,装饰艺术

道观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李佩翰[1](2019)在《四川道教宫观建筑装饰探析——以青城山道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城山拥有深远僻静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传承,自张道陵传教到此之后,逐渐成为了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本文重新解读四川道教建筑的内核,将建筑装饰分为根本性的结构装饰和外延化的艺术装饰,结合四川山峦地域特色从这两个角度分别探析古建筑叁段式分类下的装饰形态特征。希望能够对四川传统道教建筑的装饰特点有新的提炼总结,为现代道文化空间的塑造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2期)

闫鹏[2](2017)在《从万荣后土祠谈山西道观建筑艺术语言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道教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出现,其建筑艺术形式的完善与传播是以道教文化的兴盛以及道教制度的形成而逐渐发展壮大的。它的源起是中华名族最传统与原始的崇拜与信仰。就道教建筑艺术自身而言,它的发展经历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影响了后土建筑的型制,既有其兴衰,又有其历史脉络。散布在农村和城市的道教地方性建筑,在独具特色的地方建筑空间聚落形态中,一般都处于及其重要的位置。道教地方性建筑聚落形态,有的像宫殿建筑一般气势恢宏,也有的像传统村野建筑一般朴实无华,自由且不拘小节。后土文化形成于西汉时期,起源地点为汾阴(今黄河与汾河交汇口),“后土神祇”作为道教文化中的中央神,在“道教神仙十层次表”中位于最高层。本文研究的万荣后土祠中所祭奉的后土形象为女娲。本次研究以祭祀活动为主的后土文化现象为出发点,对后土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布局、装饰艺术语言等进行了考查与分析。笔者所研究的万荣后土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是中华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笔者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案例分析为基本数据来源,以列举、类比的方式方法,在对山西省内后土建筑艺术认知的基础之上,将地方性特征完全凸现出来,力求得出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后土建筑的布局规律,并评估其艺术价值,进而论证对其加以保护的方式方法,展望其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曹振伟[3](2012)在《敕建皇家道观宣仁庙建筑彩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宣仁庙俗称风神庙,坐落于紫禁城东北。清雍正六年(1728年)敕建,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宣仁庙区域内的建筑内檐均有清代彩画遗迹,现存主要为叁个类型,即龙和玺彩画、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从彩画布局上看,等级规矩分明,中轴线上从南向北,由低向高。山门、前殿为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正殿、后殿提升为龙和玺彩画,两翼的钟鼓楼降低一个等级为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宣仁庙现存有多个时期的彩画遗迹,纹饰完整清晰。正殿和后殿的和玺彩画处于和玺彩画演变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做法特殊,反映了和玺彩画的变化过程,对于我们研究清代官式彩画的演变、格局具有极高的价值,是研究建筑彩画不可多得的实例教材。(本文来源于《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八辑(下)》期刊2012-09-26)

金立刚[4](2012)在《阳台宫 道观建筑里的一枝独秀》一文中研究指出谈到宫观庙堂,最先映入人们脑海的就是它的古朴、神秘以及建筑的精致。没错,在王屋山上,阳台宫作为道教叁宫之首,高高矗立于山背之上,即便它历经了1000多年的风雨飘摇,即便它是封建社会"君权神授"的附属产物,可是,这些又有何妨呢?精雕细琢的道观建筑、理念超前的设计布局等等,都为阳台宫增色不少。接下来,你会为阳台宫的建筑着迷……(本文来源于《中华民居(上旬版)》期刊2012年06期)

张影鸣[5](2012)在《特殊自然地形环境下中国传统寺庙道观建筑营建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关注越来越甚,在设计中追求有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与理论家,以及实践工作者都在关注中国传统建筑理论在当今社会的设计应用。传统宗教建筑作为一种体现传统精神追求特点的建筑,对阐述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都建设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之上的传统寺庙道观建筑进行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与概括,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文章对相关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再通过对已建成的利用了特殊自然地形环境的中国传统寺庙道观建筑的调研,而后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传统寺庙道观建筑设计理论,包括寺庙道观建筑关于空间精神的特殊要求等,接着提出对特殊自然地形环境的具体概念与定义界限;分析得出寺庙道观建筑利用特殊自然地形环境的原因与目的。同时结合广泛的案例,分析和归纳利用特殊自然地形环境的传统宗教建筑设计方法和途径,并为自己的实践项目——金丝峡金狮洞建筑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例借鉴。最后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概括。文章通过介绍这类建筑的特征与营建手段,使人们能更深入的了解宗教建筑与特殊自然地形环境的关系,引申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表述为:建筑的精神表达并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造型、或者空间等简单因素的体现,而是在一个整体范围内,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而达到的表现效果。从而明晰中国传统建筑理论中的建筑与环境的“一体化”思想,能够使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更好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也能让人们自觉的保护传统建筑遗产——这里指的并不仅仅是某些传统建筑本身,还包括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从另一层面的意义来讲,如果能更好的保护,那么就说明我们真正理解了其本质内涵,也就意味着我们理解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基本意义,这对于追求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意义。有了这些理论基础,中国传统的设计理论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焕发新的生命。(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李星丽,李欣遥[6](2012)在《鹤鸣山道观的建筑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鹤鸣山是一处林壑优美、山环水抱的秀吉之地,其山势似仙家之灵鹤。鹤鸣山道观建筑与所依托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绮丽、幽深而空灵的自然景观所营造出来的虚无飘渺的神仙境界,使这里成为修道炼丹、祭祀神灵的胜境福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2年03期)

白丽媛[7](2008)在《山西道观建筑艺术形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是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包容性与持久性。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优秀文化,为创造未来的新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根深叶茂,而道教则是生长在中国文化参天大树上的一脉枝干。道教建筑就如同这颗大树上的果实,其建筑艺术形态之精美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山西作为一座历史古城是我国现存各类文物建筑最多的省份,古建筑共有一万八千多处,且多数建筑中保存有木、砖、石雕和彩塑、壁画等附属文物。其中道教建筑数量也颇为众多。这些历史资源为本文的研究方向提供丰富的实物例证;为调研取证提供便捷的条件。山西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其民俗民风有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因此反应在更加能够体现我国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道教建筑上,山西特有的带有浓厚的民间风格特点的建筑艺术形态在道教建筑上会显现的更为突出。本文通过阅读并研究相关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料,查阅书籍、报刊、县志、网络等获取基本资料,并进行社会调研,在山西境内选取艺术形态上独具代表性的山西特色的道教建筑进行实地勘测,调查分析。文章首先,对道教与道教建筑的产生与发展;道教建筑在山西道教建筑中的产生与发展以及道教建筑艺术形态的概念等,逐一进行阐述说明。其次,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以山西道观建筑为例,对山西道观建筑的环境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叁方面进行详尽分析。本文在分别阐述山西道观建筑各个部分的艺术形态时,实例结合并在举出一些大家众所周知的道观建筑如永乐宫、晋祠等的同时,更加努力寻找一些许多文章中并不常提及的山西道观建筑为例,如:太符观、陟椒庙、仙翁庙等。使大家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山西道观建筑的艺术形态。最后,希望将山西道观建筑的艺术形态尽可能充分的展现给大家。力求在分析解读完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的同时,能够保护好这些历史信息,让它的艺术源泉浇灌华夏古代文明,成为一份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屠娴美[8](2006)在《仿古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上海"浦东钦赐仰殿道观藏经楼"的施工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仿古建筑要达到"古色古香"的艺术效果,外装饰工程质量是关键,为了很好地体现"浦东钦赐仰殿道观藏经楼"建筑的历史风格,通过对木制品、油漆和屋顶的质量控制,确保了该工程的艺术美感,重现了明清建筑风貌。(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06年10期)

刘刚,王悌[9](1990)在《吉林市寺院道观建筑的布局及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历代寺院道观的修建概况吉林寺院道观的修建,虽然较之关内诸省起步较晚,但由于吉林系清王朝发祥之地,更兼清初几代皇帝对佛道教的尊崇,因而有清一代的叁百余年间,仅吉林市就修建起四十余座(民国与伪满期间仅建七座)大型寺院与道观以及其他各类庙宇。不仅数量多、规模大,且风格各异,颇具特色,确非他省城市所能比拟。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庙宇群在过去叁百多年间,不仅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为江城添色增辉,而且在近代吉林人民反对俄、日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多次充当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据点。如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堂”等叁座大型庙宇,在1900年就为抗俄大本营的义和团训练基地和金日成将军多年从事地下活动的秘密活动站。(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1990年03期)

道观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道教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出现,其建筑艺术形式的完善与传播是以道教文化的兴盛以及道教制度的形成而逐渐发展壮大的。它的源起是中华名族最传统与原始的崇拜与信仰。就道教建筑艺术自身而言,它的发展经历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影响了后土建筑的型制,既有其兴衰,又有其历史脉络。散布在农村和城市的道教地方性建筑,在独具特色的地方建筑空间聚落形态中,一般都处于及其重要的位置。道教地方性建筑聚落形态,有的像宫殿建筑一般气势恢宏,也有的像传统村野建筑一般朴实无华,自由且不拘小节。后土文化形成于西汉时期,起源地点为汾阴(今黄河与汾河交汇口),“后土神祇”作为道教文化中的中央神,在“道教神仙十层次表”中位于最高层。本文研究的万荣后土祠中所祭奉的后土形象为女娲。本次研究以祭祀活动为主的后土文化现象为出发点,对后土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布局、装饰艺术语言等进行了考查与分析。笔者所研究的万荣后土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是中华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笔者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案例分析为基本数据来源,以列举、类比的方式方法,在对山西省内后土建筑艺术认知的基础之上,将地方性特征完全凸现出来,力求得出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后土建筑的布局规律,并评估其艺术价值,进而论证对其加以保护的方式方法,展望其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观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佩翰.四川道教宫观建筑装饰探析——以青城山道观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

[2].闫鹏.从万荣后土祠谈山西道观建筑艺术语言特征[D].山西大学.2017

[3].曹振伟.敕建皇家道观宣仁庙建筑彩画初探[C].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八辑(下).2012

[4].金立刚.阳台宫道观建筑里的一枝独秀[J].中华民居(上旬版).2012

[5].张影鸣.特殊自然地形环境下中国传统寺庙道观建筑营建艺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6].李星丽,李欣遥.鹤鸣山道观的建筑艺术[J].中国宗教.2012

[7].白丽媛.山西道观建筑艺术形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8

[8].屠娴美.仿古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上海"浦东钦赐仰殿道观藏经楼"的施工实践[J].建筑施工.2006

[9].刘刚,王悌.吉林市寺院道观建筑的布局及特色[J].社会科学战线.1990

标签:;  ;  ;  ;  

道观建筑论文-李佩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