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婚姻论文-覃艾娜

问题婚姻论文-覃艾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问题婚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事实婚姻,非法同居,研究意义

问题婚姻论文文献综述

覃艾娜[1](2019)在《浅析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制度的现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婚姻法》对非法同居持坚决禁止态度,即有丈夫或妻子的不得再与他人同居,而应尽到自己的忠实义务。在对非法同居现象的规范完善上,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立法措施。非法同居的问题长期存在,对其治理完善并非一日之功,需不断努力规范。(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3期)

尚子娟,刘泽[2](2019)在《中国性别失衡背景下婚姻挤压问题的治理研究——基于“越南新娘”现象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以及边境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东南亚女子因婚姻流入中国的数量呈现激增态势,出现了"越南新娘"现象,中国性别失衡是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此为背景,运用社会风险放大理论对典型案例"S省多名越南新娘集体出逃"进行分析,从出逃原因、买婚逃婚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治理建议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呈现出性别失衡后婚姻挤压的完整过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越南新娘"出逃的背后是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二是婚姻挤压下的买婚、骗婚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不管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会不断扩大;叁是提出了将大龄未婚男性弱势群体纳入国家性别失衡的社会治理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平[3](2019)在《文化战争视角下美国同性婚姻问题理念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战争在美国由来已久,特指因道德标准不同而产生的政治、社会对立,其源自于不同的道德观,是最深层的文化冲突。同性婚姻问题是当代美国最具争议的社会文化议题之一,围绕该问题的争论和矛盾几十年来层出不穷,难以平息,其实质上反映了美国人在宗教与世俗、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传统价值观与平等权利观等诸多方面的理念差异,是美国文化战争生动典型的体现,映照出当下美国社会在意识形态层面存在的分歧。挖掘美国同性婚姻问题背后的深层理念,有助于更为深入透彻地认识该问题,预测其未来发展走向,也能够借以客观清晰地了解当代美国。(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卢富荣,张彩,刘丹丹[4](2019)在《父母婚姻质量、协同教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同时或者滞后溢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父母婚姻质量、协同教养和SDQ问卷,对416名初中生进行6个月的追踪测试,考察父母婚姻质量与协同教养之间的溢出效应及其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协同教养之间不仅存在同时溢出效应,而且存在滞后溢出效应;(2)在同一时间段内,父亲婚姻质量通过父亲团结性协同教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3)母亲婚姻质量不仅在同一时间段内,而且在不同时间段内通过母亲的冲突性、贬低性协同教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父母婚姻质量通过协同教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起着长期的、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刘佳佳[5](2019)在《混合性取向婚姻中女性权益保护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较之传统模式婚姻,混合性取向婚姻普遍存在着婚姻满意度低、婚内暴力及冷暴力高发、离婚难举证难、有关法律不适用等特点。此类型婚姻中女性的配偶权、同居权、生育权、健康权等合法权利更易受到损害。我国可在婚姻制度和司法实践中引入"婚姻成立要件"测试,改进简单化、程式化的结婚程序,扩大《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主体,重新界定家暴行为范畴,改进告诫书制度与人身保护令制度,合理减轻受害者的举证责任,完善配偶权体系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完善立法的同时,我国还应设立可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正规公益组织,为混合性取向婚姻中的妇女群体提供更为合理和完善的法律支持、救济和其他专业性服务。(本文来源于《法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八木透,晁汐[6](2019)在《民俗学中婚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柳田国男到石井研士》一文中研究指出1929年柳田国男开启了"婚姻变迁说"的问题研究,之后学者们从婚姻形态的分类,婚姻与家族、亲属关系的关联,女性回娘家与家族结构,婚姻习俗文化等多角度对日本近代以来的婚姻问题展开了研究。进入世纪之交,基于结构论和类型论的婚姻问题研究开始向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转向,"真实性研究""将现代社会纳入视野的研究""变化的视角""基于具象的整体性研究""基于多样性展开的多角度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将成为今后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田丹丹,佘爱,王语嫣,曾练平[7](2019)在《父亲工作家庭冲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婚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是"男主外,女主内",即使中国正在经历现代化进程,这种性别角色差异有所减弱,但尚未发生颠覆性变化,男性和女性的工作家庭界面特征仍然具有显着的差异。已有研究证实男性所体验到的工作家庭冲突高于女性。根据溢出交叉理论,个体工作领域的负面影响会溢出到家庭领域,影响配偶其及子女,一项基于工作家庭冲突和儿童内外化问题的纵向研究中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工作家庭冲突与儿童内化问题显着正相关,而目前考察父亲工作家庭冲突对孩子的心理以及行为造成影响的实证研究仍较为缺乏。有鉴于此,本研究从工作家庭冲突视角探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主要探讨父亲工作家庭冲突、婚姻满意度和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抽取556名儿童及其父亲为被试,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婚姻满意度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父亲工作家庭冲突与婚姻满意度显着负相关(r=-0.28,P<0.01),与问题行为显着正相关(r=0.24,P<0.05),婚姻满意度与问题行为显着负相关(r=-0.26,P<0.01)。2.父亲工作家庭冲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直接效应不显着,通过婚姻满意度对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效应显着(95%CI:[0.02,0.1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4.78%。结论:研究证实了父亲工作家庭冲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中介机制,同时对降低父亲工作家庭冲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消极影响提供实证证据和支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斯麒,赵彬璇,吴红[8](2019)在《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和教养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其好坏会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婚姻关系中的"外溢假说"理论,父母不良的婚姻质量会诱发他们表露出更多消极情绪,从而破坏儿童的情绪安全感,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教养效能感理论认为,父母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对自身教养效能感的判断,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效能感,促进儿童发展积极的、适应性的社会行为,而消极沮丧的情绪会削弱效能感,导致儿童可能产生较高的问题行为。既有研究主要关注情绪表达与问题行为、教养效能感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少有研究同时考察情绪表达、教养效能感与问题行为间的作用过程和机制。本研究以443名学龄儿童父母为被试,通过横断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揭示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消极情绪表达和教养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问题行为和消极情绪表达显着负相关,与教养效能感显着正相关,消极情绪表达与教养效能感显着负相关,与儿童问题行为显着正相关,这表明父母婚姻质量、儿童问题行为、消极情绪表达和教养效能感之间相互影响,父母婚姻质量越差,其消极情绪表达越多,教养效能感越低,儿童问题行为越多;(2)父母婚姻质量既可以通过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和教养效能感分别单独中介作用影响儿童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和教养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儿童问题行为,且链式中介的效应量为-0.35,总效应为-0.38,间接效应占总效应为0.93;(3)多群组分析表明父母的性别和孩子的性别在该链式中介中具有跨群组稳定性,意味着在该模型中具有相同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父母的婚姻质量对子女的问题行为具有显着的影响,父母对婚姻质量的消极感知与评价,会增加父母的消极情绪表达,降低其教养效能感,最终影响到孩子不良的社会行为。因此,可能通过改善父母婚姻质量,降低消极的情绪表达和提高教养效能感,从而减少孩子问题行为,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迟小光[9](2019)在《浅析婚姻登记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姻登记档案是查证婚姻当事人合法婚姻关系的原始资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也是婚姻登记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对于证明当事人婚姻关系是否合法缔结或解除具有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和重视婚姻登记档案管理,有效开展婚姻登记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已获得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共识。但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在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不足和问题。一、婚姻登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一)早期档案存在着遗失损毁现象。2000年以(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档案》期刊2019年05期)

王建军[10](2019)在《浅析婚姻关系中的损害赔偿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婚的原因各种各样,因为一方侵害另一方合法权益而导致离婚,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请求对方损害赔偿。由于婚姻制度保护的是婚姻家庭秩序的稳定和谐,在婚姻家庭关系中,被侵害权益的一方只有能够受到充分合理的保障,才能够有效地使婚姻家庭法运行。文章认为婚姻关系中的损害赔偿制度满足了当今司法实践中保护离婚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使得虐待、重婚、家暴、遗弃等不法行为受到了有效的抑制,由于我国国情较为复杂,导致这个制度在我国不论是在立法方面,还是在司法实践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进而通过分析婚姻关系中损害赔偿问题,提出完善思考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问题婚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以及边境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东南亚女子因婚姻流入中国的数量呈现激增态势,出现了"越南新娘"现象,中国性别失衡是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此为背景,运用社会风险放大理论对典型案例"S省多名越南新娘集体出逃"进行分析,从出逃原因、买婚逃婚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治理建议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呈现出性别失衡后婚姻挤压的完整过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越南新娘"出逃的背后是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二是婚姻挤压下的买婚、骗婚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不管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会不断扩大;叁是提出了将大龄未婚男性弱势群体纳入国家性别失衡的社会治理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问题婚姻论文参考文献

[1].覃艾娜.浅析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制度的现状问题[J].法制博览.2019

[2].尚子娟,刘泽.中国性别失衡背景下婚姻挤压问题的治理研究——基于“越南新娘”现象的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陈平.文化战争视角下美国同性婚姻问题理念剖析[J].中国性科学.2019

[4].卢富荣,张彩,刘丹丹.父母婚姻质量、协同教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同时或者滞后溢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5].刘佳佳.混合性取向婚姻中女性权益保护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19

[6].八木透,晁汐.民俗学中婚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柳田国男到石井研士[J].民俗研究.2019

[7].田丹丹,佘爱,王语嫣,曾练平.父亲工作家庭冲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婚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8].王斯麒,赵彬璇,吴红.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和教养效能感的链式中介[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9].迟小光.浅析婚姻登记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9

[10].王建军.浅析婚姻关系中的损害赔偿问题[J].法制与经济.2019

标签:;  ;  ;  

问题婚姻论文-覃艾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