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捐献器官的议论文

关于捐献器官的议论文

问:以姚贝娜捐赠眼角膜为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1. 答:前些天,我在《讲述》栏目上看到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孩子。
    这个孩子,当时才刚满18岁,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晚期,经过化验,没有找到匹配的骨髓。于是,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尽管有许多好心人来帮助他,但始终没有得到治愈。
    不久后,医院下发了病危通知书,这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没有什么悲哀,只是跟家人和医生说“我要捐献器官,把能用的器官尽可能捐给需要救治的人!”这个举动让他的家人惊呆了“孩子,你不想完整的去世吗?”但他说:“我虽然想,但我知道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我的遗愿也就是这样。请实现我这个小小的遗愿吧!”于是,他的家人只好听他的,打算捐献眼角膜。
    手术开始了,医生摘下了他的一对眼角膜,他给失明的人带来了光明,但自己却永远看不见了……看到这里,我感动得流泪了,他在死亡边缘,居然还这么有爱心,帮助他人。作文
    不久后,因病情严重,他离开了人世。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他的无私,善良,有爱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能在生命的尽头,去为需要帮助的人捐献器官。等我老了后,也要像他一样,无私捐献出自己的器官。我建议大家去世后,也可以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做贡献。作文
    教师评价: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你描绘的十分冷静,直接,没有过多的渲染,强调,但也能震撼人心,也许这个事本来就很感人,更因为这件事震撼了你,感染了你,影响了你,而你也试图在影响别人。层次很清楚。
  2. 答:我国捐献眼角膜的数量是很少的(名人几乎没有),但是需求量大,所以这次姚贝娜作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逝世后捐献眼角膜才会这么轰动,其影响力也是空前的。记得姚贝娜逝世之后,很多媒体对其捐献眼角膜一事做过很多报道,-1的《焦点访谈》也专门报道了此事,这是对其善心的极大肯定,更多的是想利用这件事感召更多人多做好事,让更多人加入捐献眼角膜的行列。
    1) 以下资料来自腾讯(以供参考):
    在中国,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大概有150万人,其中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供需比例只有1:150……
    2) 以下资料来自新浪: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200万角膜盲患者,但每年仅有不到5000人能接受移植手术。而我国目前每年约有3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相关手术仅有1万余例。
    3) 以下新闻来自人民网:
    经过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全面数据监测来看,在姚贝娜角膜捐献之前的半月时间内,每日媒体对“角膜捐献”基本维持在50篇以下,每日平均报道量不足30篇;从16日媒体集中报道姚贝娜角膜捐献义举以来,媒体对“角膜捐献”的关注报道量明显增加,每日平均报道量是上半月的十倍,达到了290篇。剔除“姚贝娜角膜捐献报道风波”外,媒体重点对多位角膜捐献者进行跟进报道,助推了话题的舆论热度。另外,媒体也对角膜捐献量不足、公众的传统观念及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等因素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整体来看,姚贝娜的角膜捐献举动,推动了舆论对器官捐献、角膜捐献的集中关注,印证了之前深圳晚报的观点。
  3. 答:前些天,我在《讲述》栏目上看到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孩子。 这个孩子,当时才刚满18岁,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晚期,经过化验,没有找到匹配的骨髓。于是,只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尽管有许多好心人来帮助他,但始终没有得到治愈。 不久后,医院下发了病危通知书,这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没有什么悲哀,只是跟家人和医生说“我要捐献器官,把能用的器官尽可能捐给需要救治的人!”这个举动让他的家人惊呆了“孩子,你不想完整的去世吗?”但他说:“我虽然想,但我知道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我的遗愿也就是这样。请实现我这个小小的遗愿吧!”于是,他的家人只好听他的,打算捐献眼角膜。 手术开始了,医生摘下了他的一对眼角膜,他给失明的人带来了光明,但自己却永远看不见了……看到这里,我感动得流泪了,他在死亡边缘...
问:对器官捐献的看法
  1. 答:在中国,器官捐赠的人数在一线城市近年来涨幅明显,但缺口仍很大,这种观念在中国缓慢的普及着。据调查,原因大致有三个。
    1.伦理观念的影响。传统中国是个伦理社会,古代社会的一般道德准则是将死者入土为安。到了新世纪很多地方的人依然墨守成规,固执的遵循着那些旧习俗。很多人对于捐出亲属或自己的遗体,感情上很难接受。
    2.利益观念的影响。器官捐献作为一种公民自愿履行的善行,只许捐赠,不可买卖。完全是无偿和公益的,于是一些人就会想“捐献器官给他自对我有什么好处和收益呢” 。
    3.社会观念的缺失。一部分人重自我,轻社会,私民、小民意识根深蒂固,社会责任感差。在人们心目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陌生他人的漠不关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2. 答:人死后把器官捐献出去,拯救了他人,也是自己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支持
问:上海累计实现超900例器官捐献,有千余人重获新生,你如何看待器官捐献?
  1. 答:我认为器官捐献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在认同并支持进行器官捐献。
    在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的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他们在生命的边缘苦苦挣扎,但却只有1万余人能够通过器官移植重获新生。依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器官捐献,希望大家都能够去了解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把这个精神传递下去给需要的人。
    1、什么是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是指在人死之前自愿表示死亡之后将自己的遗体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或者是死后由自己的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器官捐献是无偿捐赠的方式,并不会获得任何的经济赔偿。对于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或者是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者配偶。
    2、如何看待器官捐献?
    是否器官捐献,这完全是看个人自愿。我们的生活中很难真正的做一次救人一命的事情,通常都是平平淡淡的度过一生,如果在自己死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器官救他人一命,给别人一个重生的希望,这对于自己来说可能是一种功德的积累。截止到2021年4月,全国累计器官捐赠志愿者登记数已经超过了315万人,成功挽救了近10万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这一行为。
    3、关于器官捐献我的个人看法。
    自己的一个器官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重生的光明和希望,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器官捐献对于受捐者来说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对于自己的家人可能会有一丁点的念想,毕竟大部分父母都有着比较传统的观念,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侵害。
  2. 答:我觉得器官捐献是一个很正能量的行为,因为不仅可以帮助很多人重获新生,而且将另一个人的生命延续了。
  3. 答:我觉得器官捐献这个行为是特别好的,能够捐献器官的人都是非常有大爱的人。
  4. 答:这样的行为特别的伟大,无私,这样的行为能够利用自己的剩余价值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特别的让人敬佩。
关于捐献器官的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