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再购买意向论文-尹成鑫

网络再购买意向论文-尹成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再购买意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交网络服务,信任,消费者购买意向,社会化商务元素

网络再购买意向论文文献综述

尹成鑫[1](2019)在《社交网络服务中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社交网络服务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其丰富的内容和关系资源在改变人们的社交模式和决策机制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各种社会化媒体平台在吸引了大量用户加入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社会化商务的高速迅猛发展使得大量社交网络服务在其网站上开发商务应用或与其他电子商务网站合作,使得越来越多用户的购买决策受到社交行为的驱动。因此更多的企业试着利用新兴的、多样化的社交媒体平台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推广,以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产生更好的营销效果。如何根据目前社交媒体的特性,选取更好的营销策略,以获取消费者信任,激发消费者购买意向,无疑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与现实交易相比,社交网络交易具有不受地域限制、交易范围更广泛、交易双方不可见、交易行为不同时发生等特点。所以在社交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对提供服务的一方的信任大大低于现实交易。同时,在社交网络平台的虚拟环境中,交易双方会有货物和资金方面的交换,由于消费者需要暴露自己的相关信息,也会对支付平台的保密性存有疑虑,这些风险和不安全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交易及提供交易的社交网络平台的信任。本文首先使用Delphi方法,探测反映社交网络服务中信任的具体行为,提炼了社交网络服务中用户信任行为的具体表征,从而形成信任行为初始指标库,然后对指标库进行精简和分类,将剩余指标分成四个类别,构建分类框架,从而对应不同的信任类型。然后基于信任的视角同时从社交网络平台特性、包括社交网络平台的技术性、价值性和体验性叁个特性出发,研究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构建理论模型,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在对各类数据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做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本文不断地调整自由参数,改变模型,寻找研究对象的最佳模型,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研究结果显示:(1)建立信任信念能显着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如果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发布者能够展现出来其值得信任的能力,消费者就会产生强烈的信任信念,从而促进购买意向的产生。比如社交网站的用户在选择商品时,会倾向于参考和购买意见领袖选择的商品和服务,此时,意见领袖的作用就会更为凸显。因此建立信任信念能显着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向。(2)建立信任意愿并没有显着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这可能和所选样本平台的注册会员数有关,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样本数据大多数来源于人们经常接触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对这类型的社交网络平台的熟悉度很高。也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以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群中的中青年为主,而这部分群体信息接收能力强,对社交网络平台也有强烈的信任意愿。(3)建立以过程为基础的信任能显着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消费者往往会受过去重复交易所获得的经验影响,比如声誉的效果和一些互动关系,可能增加双方的信任。消费者会更愿意相信曾经进行过交易活动的企业,因此建立以过程为基础的信任能显着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4)以制度为基础的信任显着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信任通常需要第叁方的保证,比如社交网络平台能在法律效力、契约、行业规范等方面对信息发布者进行约束,保证信息真实性,可以增强消费者信任,有效提高购买意向。(5)体验性正向调节信任信念与消费者购买意向。研究从社交商务平台给消费者带来的愉悦感、多样性和归属感叁个维度去评价社交商务的体验感知特征。社交商务的体验性将会给消费者带来喜悦感、多样性和归属感,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信任信念。(6)体验性对信任意愿和消费者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没有显着调节作用。过度的体验性有时会让消费者对信息发布者的规范性产生质疑,因此就信任意愿而言,并不需要社交网络平台具有过强的体验性,因此体验性的调节作用就不会显着。(7)技术性正向调节以过程为基础的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向。社交商务的技术性特征是社交商务所用的技术产生的感知特征。社交网络平台应保持一定的技术性,这样的最大特点是能够保证消费者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和畅通性,从而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有利于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从而促进社交网络平台经济利润的提高。(8)技术性正向调节以制度为基础的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向。要建立以制度为基础的信任,就离不了社交网络平台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保证社交网络平台能够为信息发表者做出一些约束,让消费者产生对企业的信任,提高购买意向。(9)价值性负向调节以过程为基础的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向。社交网络平台可能会考虑自身经济利润,降低消费者在与信息发布者交互过程中的信任,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意向。(10)价值性负向调节以制度为基础的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向。社交网络平台如果过度考虑经济价值,则可能在制定相关约束规则时向企业倾向,会减弱以制度为基础的信任,使得消费者感觉到不公平而放弃购买。最后,在验证了信任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有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用户信任购买意向的应用实例,通过用户在社交网络服务中的推荐过程、接收产品信息和购物体验等环节来检验其参与社会化商务的意向;设计基于信任视角的推荐系统,提出社交网络平台特性背景下增加消费者购买意向的策略建议,为企业制定更好的营销策略提供一定的帮助。社交网络产生的多种商业模式无疑受到了众多企业的关注,本文基于这种背景展开对社交网络平台特性、信任以及消费者购买意向叁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希望该研究成果有助于社交网络向社会化商务的发展,为社交网络服务运营商采取社会化商务战略,提高消费者信任水平提供依据和指导,为设计社会化商务元素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米云云[2](2019)在《公益营销对网络用户的品牌态度及购买意向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创新型营销方式,公益营销把企业社会责任和市场营销活动有效结合,实现了将运营成本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大改变,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随着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公益营销成为了企业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营销战略,我国企业也逐渐开始采用公益营销策略,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未取得预期效益。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学者是认同公益营销能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但是哪些因素影响公益营销的效益还没有一个统一结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网络用户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公益营销哪些因素影响这个具有高文化、强互动社交性、关心社会环境等特点的主流消费群体。在研究中,选取了用户对公益事业态度、用户对公益营销动机感知、用户涉入度、企业可信度、公益时间、公益领域、在线联结强度和捐助方式八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品牌态度作为中介变量,用户购买意向作为因变量,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以及以品牌态度为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影响。其中,品牌态度从情感和认知两个维度测量。利用SPSS23.0和AMO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除企业捐助方式外,用户对公益事业的态度、用户涉入度、企业可信度、公益时间等因素均直接或间接影响用户购买意向;当各因素影响用户品牌态度时,在线联结强度对品牌认知态度的影响效应最大,用户涉入度则对品牌情感态度影响效应最大,用户涉入度、企业可信度和在线联结强度叁个因子均能直接和间接影响用户购买意向,而用户对公益事业态度、用户对公益营销动机感知、公益时间和公益领域仅能通过品牌态度间接影响用户购买意向。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提高公益营销效益,本文提出可提高企业可信度、选择用户高涉入度产品开展公益营销和提高社区在线联结强度等实践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01)

刘跃,夏麒惠,陈星元[3](2017)在《虚拟品牌社区演化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结构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社会网络结构的视角,结合传播学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社会网络结构-消费者态度-消费者购买意向"的理论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社区发展不同阶段的网络结构及其演化规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消费者产品态度、品牌态度和消费者购买意向进行测量,运用多元回归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虚拟品牌社区的动态演化大致分为发展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对应的社会网络结构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各自的特征。网络结构的中心度、平均路径长度与消费者的产品态度和品牌态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网络密度、网络规模与消费者的产品态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关系不显着;消费者产品态度和品牌态度显着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本文来源于《价格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12期)

洪瑞阳,吴水龙,袁永娜,蒋廉雄[4](2017)在《社会身份信息一致性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交网络品牌支持者的口碑情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社会身份的消费行为研究是社会学、心理学和营销学融合研究的新分支。本文旨在探讨社交网络口碑情境中,消费者社会身份与既有品牌支持者社会身份信息的一致性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机制与边界。两个递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身份信息一致性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显着,与自身一致的品牌支持者社会身份信息能有效提高互依自我倾向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但社会身份信息的一致性不会对独立自我倾向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产生显着影响;消费者自我一品牌联结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拓展了基于社会身份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新兴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创建和营销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本文来源于《营销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梁文馨[5](2017)在《网络口碑对餐饮团购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的背景下,团购类APP发展迅猛,餐饮团购也成为了网购的一大主流。日常消费中,餐饮类属于高频消费内容,餐饮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实体经营模式已无法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团购平台成功将餐饮企业的实体经营与电子商务嫁接,为餐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平台。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是否能及时准确的传达给顾客不仅是餐饮类企业营销战略成败的关键,也是所有商家保持良好的发展的关键。购物前,消费者通过查看他人发布的网络口碑,快速作出购买决策,消费后将自己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感受在购物平台评论区进行留言点评,供其他消费者参考。在网络购物前,搜索和查看他人发布的关于产品和服务的网络口碑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网购习惯。商家通过网络口碑来传递商品及服务的信息,不仅成本低而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更深刻。本文综合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网络口碑对餐饮团购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以往的学者通常将网络口碑分为正、负面,从其信息属性的角度,例如口碑数量、文本内容长度等研究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缺乏在网络口碑的内容属性方面进行细化研究,网络口碑的内容良莠不齐,甄别有价值的网络口碑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尤为重要。在借鉴相关文献后,结合所要研究的餐饮团购,从网络口碑内容属性考虑,选择回头客口碑、含负面信息的正面口碑、追加评论的口碑进行深入研究;并引入两个中介变量,分别是社会临场感、感知风险,以研究网络口碑是否能提升消费者的社会临场感,进而缩小消费者与商家的心理距离,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模型,构建了网络口碑对餐饮团购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模型。选用李克特五级量表作为调查问卷题项测量尺度,通过局部的问卷预调研及调研后收到的相关反馈信息来调整和修改原始问卷,完善并形成最终问卷。再经正式发放和回收,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数为284份。对有效问卷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做数据分析、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设。最终完成网络口碑对餐饮团购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的模型检验。最后,本文得出主要结论有:回头客口碑、含负面信息的正面口碑、追加评论的口碑对餐饮团购消费者的社会临场感、感知风险有显着影响;而餐饮团购消费者社会临场感、感知风险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有显着影响;社会临场感、感知风险在网络口碑与餐饮团购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餐饮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开展网络口碑战略管理,并对网络口碑做有针对性的管理,通过网络口碑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互动,拉近与消费者心里距离的同时,坚定消费者的购买决心,从而达到口碑营销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4-24)

许莹[6](2016)在《网络口碑对大学生电影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通过多样化的网络渠道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信息交换,网络口碑凭借其高互动性、便捷性以及匿名性迅速成为营销领域的新兴热点。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正处于战略转型时期,网络口碑在电影产业领域的作用也愈见显着。如何在电影营销领域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口碑,研究电影网络口碑传播过程中的各因素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将成为关键所在。而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电影的主要观众群体,能作为电影网络口碑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网络口碑对大学生电影购买意向的影响,以期能更好的为电影消费行为研究领域提供一些启示,为中国电影市场营销推广提供借鉴。本文以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为基础,对电影网络口碑、大学生观影特征、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影响的相关理论及模型进行综合梳理,构建了本文的假设模型。将影响大学生电影购买意向的网络口碑划分为网络口碑源、口碑内容、口碑接受者叁个角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因素,分别为来源可信度、口碑质量、口碑数量、口碑方向和网络涉入度,并采用感知有用性与感知可信度为中介变量,来对电影网络口碑对大学生购买意向的影响进行探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得出以下四个主要结论:(1)口碑质量、口碑数量、口碑方向、来源可信度和网络涉入度对感知有用性与大学生电影购买意向有显着影响;(2)口碑质量、口碑数量、口碑方向和来源可信度对感知可信度有显着影响;(3)口碑质量、口碑数量、口碑方向、来源可信度和网络涉入度对大学生电影购买意向有显着影响;(4)感知有用性与感知可信度在部分网络口碑对大学生电影购买意向路径之中充当中介作用。并在此结论上提出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6-06-01)

杨涛[7](2016)在《信息过载对网络消费者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改变着这个时代,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让我们随时随地的与这个世界快速的交流对话,让我们的购物变成指尖一点,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购物的乐趣和便捷。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养成了网上购物的习惯。同时,电商平台也日益发达和完善,我们通过网络购买的产品也日益丰富,贯穿了我们生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电子商务网购平台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信息,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但另一方面,产品的信息和种类的丰富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消费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甄别过载的信息,甚至引发负面情绪,进而降低消费者的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本研究基于信息过载可能给网络消费者和电子商务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设计了叁个实验,探讨信息量过载和选择集过载这两种信息过载形式对网络消费者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的影响,以揭示商家发布过量信息和不断增加新产品的营销策略与消费者感知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如下:研究一:主要对信息过载进行评定,包括信息量过载评定和选择集过载评定两部分,结果表明,信息量不足、信息量最佳、信息量过载组分别为3、10、30条信息量,而选择集不足、选择集最佳、选择集过载组分别为3、5、30种选择,说明消费者对信息量和选择集的感知分别随着信息量和选择集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研究二:主要探讨了信息量过载对网络消费者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的影响,并验证认知需求水平对其过程的调节效应。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信息量过载对网络消费者的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的主效应显着,认知需求水平对其有调节作用。说明信息量过载降低网络消费者的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信息量过载时,高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比低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有更高的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研究叁:主要探讨了选择集过载对网络消费者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的影响,并验证认知需求水平对其过程的调节效应。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集过载对网络消费者的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的主效应显着,认知需求水平对其有调节作用。说明选择集过载降低网络消费者的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选择集过载时,高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比低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有更高的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本研究通过对信息过载的两种形式,信息量过载和选择集过载对网络消费者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说明信息过载可以降低网络消费者的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并且认知需求水平起了调节作用,即在信息过载情境下,高认知需求水平的网络消费者比低认知需求水平的网络消费者有更高的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并且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为电子商务企业如何制定营销策略以提高消费者的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提出了一定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庞淼[8](2016)在《网络退货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推出了“7日无理由退货”政策,允许消费者在收到商品7日内可以无理由退货,但是这一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却遭遇了困境。电子商务企业的退货政策会深刻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不少电子商务企业已经意识到或者开始制定有效的退货政策来吸引消费者。因此,本文研究退货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路径及机理。本文基于退货政策的五个方面,即退货期限、退货原因、退货运费由谁承担、是否全额退款和促销商品是否可退,研究退货政策的限制条件,即退货政策宽松度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在运用信号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感知退货公平和感知退货服务质量作为中间变量以及感知品牌全球化程度作为调节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退货政策宽松度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概念模型。选择在京东商城自营店有过退货经历的消费者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北京地区获取530份调查问卷,运用SPSS和Amos对汇总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结构方程对概念模型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回归对调节效应进行分析,以此检验本文假设。根据实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确定了退货政策宽松度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退货政策宽松度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退货公平、感知退货服务质量和购买意向,感知退货公平和感知退货服务质量都正向影响购买意向,感知品牌全球化程度会加强感知退货公平和感知退货服务质量对购买意向的正向作用。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利用退货政策提高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购买意向,为电子商务企业制定退货政策和营销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8)

毕玉奇[9](2016)在《网络零售商无缺陷退货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和退货可能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从网上购买商品,网络购物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的一个重要购物方式。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购物所具有的购物决策与消费体验分离的特征,产生了大量的由交易纠纷引起的退货问题,制约了网络零售的快速发展。因此,研究和分析网络零售商退货政策对消费者的影响机理,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基于信号理论和禀赋效应,本文构建了网络零售商无缺陷退货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和退货可能性影响的概念模型,分析了不同退货政策组合以及退货政策的叁个维度(截止时间,努力水平,费用返还)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和退货可能性的影响,并且考虑了消费者个人风险偏好的作用。将消费者个人风险偏好作为调节变量,采用2(截止时间:宽松,严格)×2(努力水平:宽松,严格)×2(费用返还:宽松,严格)的实验设计,构造了8个不同的实验情景。探讨了网络零售商退货政策的宽松程度对消费者的感知质量、感知可信度、购买意向和退货可能性的影响以及消费者个人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验证了研究模型中的主效应、调节效应以及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宽松的退货政策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退货政策的叁个维度对购买意向和退货可能性的影响不同,费用返还和努力水平更大程度上提高购买意向,截止时间更大程度上降低退货可能性。消费者个人风险偏好对退货政策与感知质量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最后,文章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4-01)

邵一明,刘梦茹,孔婧杰[10](2015)在《网络口碑方向和来源可信度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网络的兴起与发展,网络购物和各种网络论坛也迅速普及开来,"网络口碑"逐渐形成并得到快速传播,愈来愈多的消费者依赖网络口碑评估产品与品牌,这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据此,本文探究了口碑方向和网络口碑来源可信度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并将产品涉入程度在网络口碑对购买意向影响中所起的作用纳入研究范围。结果表明,负面口碑比正面口碑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大;来源可信度和产品涉入程度对购买意向都有正向的影响;口碑方向和来源可信度间有交互作用,且产品涉入程度对口碑方向和购买意向、来源可信度与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均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25期)

网络再购买意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创新型营销方式,公益营销把企业社会责任和市场营销活动有效结合,实现了将运营成本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大改变,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随着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公益营销成为了企业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营销战略,我国企业也逐渐开始采用公益营销策略,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未取得预期效益。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学者是认同公益营销能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但是哪些因素影响公益营销的效益还没有一个统一结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网络用户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公益营销哪些因素影响这个具有高文化、强互动社交性、关心社会环境等特点的主流消费群体。在研究中,选取了用户对公益事业态度、用户对公益营销动机感知、用户涉入度、企业可信度、公益时间、公益领域、在线联结强度和捐助方式八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品牌态度作为中介变量,用户购买意向作为因变量,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以及以品牌态度为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影响。其中,品牌态度从情感和认知两个维度测量。利用SPSS23.0和AMO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除企业捐助方式外,用户对公益事业的态度、用户涉入度、企业可信度、公益时间等因素均直接或间接影响用户购买意向;当各因素影响用户品牌态度时,在线联结强度对品牌认知态度的影响效应最大,用户涉入度则对品牌情感态度影响效应最大,用户涉入度、企业可信度和在线联结强度叁个因子均能直接和间接影响用户购买意向,而用户对公益事业态度、用户对公益营销动机感知、公益时间和公益领域仅能通过品牌态度间接影响用户购买意向。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提高公益营销效益,本文提出可提高企业可信度、选择用户高涉入度产品开展公益营销和提高社区在线联结强度等实践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再购买意向论文参考文献

[1].尹成鑫.社交网络服务中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

[2].米云云.公益营销对网络用户的品牌态度及购买意向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3].刘跃,夏麒惠,陈星元.虚拟品牌社区演化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结构视角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

[4].洪瑞阳,吴水龙,袁永娜,蒋廉雄.社会身份信息一致性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交网络品牌支持者的口碑情境[J].营销科学学报.2017

[5].梁文馨.网络口碑对餐饮团购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7

[6].许莹.网络口碑对大学生电影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

[7].杨涛.信息过载对网络消费者过程满意度和购买意向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8].庞淼.网络退货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6

[9].毕玉奇.网络零售商无缺陷退货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和退货可能性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6

[10].邵一明,刘梦茹,孔婧杰.网络口碑方向和来源可信度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

标签:;  ;  ;  ;  

网络再购买意向论文-尹成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