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饲率论文-赵晚晨,秦秀东,程光平,张伟刚,孙玉章

投饲率论文-赵晚晨,秦秀东,程光平,张伟刚,孙玉章

导读:本文包含了投饲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颡鱼养殖,投饲率,主成分分析(PCA),灰色关联分析

投饲率论文文献综述

赵晚晨,秦秀东,程光平,张伟刚,孙玉章[1](2019)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5种投饲率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投饲率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动态变化,探索不同外源饲料输入量对黄颡鱼养殖塘水质的影响,为黄颡鱼规模化养殖塘生境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5种投饲率(1.0%、1.5%、2.0%、2.5%和3.0%)对黄颡鱼进行池塘养殖,定期监测各组塘主要环境因子,以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各塘水质健康状况。通过水质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良水质的黄颡鱼养殖塘饲料输入模式。【结果】CODMn、DO、TN、TP及NH3-N是黄颡鱼养殖塘主要环境因子;pH值与其他环境因子均存在极高相关性,TN与TP、NH3-N均呈显着相关性;5个试验处理中,A组塘(投饲率1.0%)、B组塘(投饲率1.5%)、C组塘(投饲率2.0%)、E组塘(投饲率3.0%)各阶段水质均达Ⅲ类,符合水产品养殖水质标准,而D组塘(投饲率2.5%)在养殖中期水质级别达到Ⅳ类水,且水体中的TN、TP等因子含量超标,水质污染较严重,同时A、B、C组塘主成分综合得分较低,分别为1.2704536、1.2704664、1.2704642,水质状况良好。【结论】投饲率为1.0%~2.0%的处理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最好,过高的投饲率会降低养殖水体的水质健康状况。(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刘伟,莫楠,李冰,张木子,王日昕[2](2019)在《投饲率对花羔红点鲑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应答及耐缺氧胁迫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花羔红点鲑的最佳投饲率,将360尾平均体质量为(9.42±0.27) g的花羔红点鲑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养殖网箱,每个养殖网箱放养30尾),每日分别按照体质量的2.0%、4.0%、6.0%、8.0%投喂试验饲料,开展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投饲率从2.0%BW/d增加到6.0%BW/d,试验鱼的增重和饲料效率显着增加(P <0.05),但投饲率进一步增加后则显着降低(P <0. 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投饲率的增加而升高,除投饲率为4.0%BW/d和6.0%BW/d的2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着(P<0.05);当投饲率从2.0%BW/d增加到6.0%BW/d,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投饲率达4.0%BW/d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最高,投饲率超过4.0%BW/d后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丙二醛含量在投饲率为6.0%BW/d时最低,显着低于其他组(P <0. 05);缺氧胁迫60 min后,8. 0%BW/d投饲率组试验鱼累积死亡率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可知,过低或过高的投饲率均会降低花羔红点鲑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液健康、抗氧化能力及耐缺氧胁迫能力;基于特定生长率二次曲线拟合,获得花羔红点鲑幼鱼的最适日投饲率为体质量的5.49%。(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志强,李潇轩,许郑超[3](2018)在《不同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一种饲料,选取同批次的锦鲤幼鱼(17.50±1.04)g,研究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投喂水平(鱼体质量1.0%、2.0%、3.0%、4.0%、5.0%),在水温为(27.0±1.0)℃的条件下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投饲率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饲料利用率呈先下降后平稳再下降趋势;随着投饲率的增加,鱼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逐渐上升,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根据相对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综合分析,确定锦鲤幼鱼适宜投饲率在水温(27.0±1.0)℃时为4.0%。(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8年04期)

李云兰,邓玉平,高启平,陈德军,帅柯[4](2017)在《不同投喂方法及投饲率对育成期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设计自主(ZZ)投喂和自动(ZD)投喂两种方法,每种方法对应饱食投喂(ZZ100和ZD100)、85%饱食投喂(ZZ85和ZD85)和70%饱食投喂(ZZ70和ZD70)叁种投饲率,研究不同投喂方法及投饲率对育成期鲤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脏器指数及均匀度的影响。试验周期45 d。结果表明:①两种投喂方法下,鲤鱼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饲率的升高而升高,ZZ100和ZD100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但ZZ100组显着高于ZZ70组,ZD100组显着高于其余4组(P<0.05)。②饲料系数ZZ70组显着低于ZD100组,ZD70组显着低于其余4组(P<0.05),但ZZ70与ZD70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自主投喂下,叁种投饵率之间饲料系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自动投喂下,饱食投喂组饲料系数显着高于70%饱食投喂组。③各处理间鲤鱼肥满度、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体指数和肠长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④与自动投喂方法相比,自主投喂方法鲤鱼体质量变异性更低,鱼体均匀度更好。(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7年04期)

赵峰,杨代勤[5](2017)在《不同投饲率对黄鳝生长和成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不同投饲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不同投饲率组(5%、8%、10%、12%、15%和20%),每组3次重复,试验持续56d。结果显示:(1)随着投饲率的增加,黄鳝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当投饲率低于10%时,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着(P>0.05),而特定生长率显着增加(P<0.05)。当投喂饵料超过黄鳝体重10%后,增重率显着升高(P<0.05),而特定生长率在投饲率达到15%后趋于稳定,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2)投饲率为8%组成活率最高,达到92.22%,除与投饲率5%组差异不显着外(P>0.05),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投喂20%组成活率仅57.22%,显着低于其他各试验组。(3)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黄鳝肝体指数均显着性增加。其中,投喂量最少的组肝体指数显着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投喂量最大的两组肝体指数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且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投喂8%~12%的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由此表明:黄鳝的生长受投饲率的影响,且以15%的投饲率投喂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7年02期)

许艳,罗伟,王春芳[6](2016)在《投饲率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精准投喂模型管理系统,研究了不同投喂水平下草鱼的能量收支。实验在水温(27.5±2.0)℃条件下,选用初始体重(71.03±1.13)g的草鱼,共设5个不同投饲水平(饥饿、1%鱼体重(1%BW)、2%BW、4%BW和饱食),研究摄食水平对草鱼生长、鱼体组分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草鱼鱼体水分减少,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能量增加,灰分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特定生长率和热积温生长系数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再降低,在5%鱼体重时达到最大,且高于饱食投喂组。饵料转化率(FE)在投喂水平为体重2%组最高,且显着高于其他各组。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着增加,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投喂水平为体重2%组显着高于其他组。生长能比例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着增加,而在体重2%组到饱食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代谢能与生长能相反。在最大投喂水平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 C=21.72 F+4.25 U+45.85R+28.18 G或100 A=61.94R+38.06G。结果表明,5%鱼体重的投喂量为草鱼此阶段的最佳投喂水平。(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6年05期)

娄方瑞,程光平,张紫皇,陈柏娟,周晴[7](2015)在《不同投饲率对罗非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2.0%、4.0%、6.0%和8.0%4种投饲率,研究不同投饲水平对罗非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型试验水体养殖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WGR)和相对增长率(LGR)随着投饲率的升高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效率(FE)则随投饲率的升高逐渐降低。模糊综合评价试验养殖水体水质结果显示,水质状态随投饲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变差。研究认为,养殖50 g左右的罗非鱼较适宜的投饲率为4.0%,该投饲水平能实现养殖对象较快生长和保持较好的水质。(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程远[8](2015)在《吉富罗非鱼肝脏FAS、CAT基因的克隆及脂肪和胆碱、投饲率和投饲水平对其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脂肪合成的关键酶,它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而后与甘油合成脂肪,对动物脂肪的沉积起重要作用。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氧化酶类,它主要用于分解体内的H202,防止机体及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肝脏FAS和CAT基因的cDNA全长,通过qRT-PCR方法分析了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和胆碱水平、不同投饲频率和投饲水平下,肝脏FAS和CAT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实验克隆得到了FAS、CAT基因cDNA全长,片段大小分别为8779bp和3063 bp,分别编码2511和527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较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与其他已知物种FAS、CAT基因氨基酸的相似性都比较高,分别为61%-78%和67%-92%;此外吉富罗非鱼推测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与其他物种高度保守的特征序列,FAS包含酮脂酰合酶的活性位点C161、软脂酸硫解酶活性肽段“-SFGACVAF-"和烯酰还原酶的活性区域"-VFTTVGSMEKR-", CAT包含血红素结合位点“-RLFSYPDTH-"和酶活性位点序列‘'-FDRERIPERVVHAKGAG-",叁个参与催化的氨基酸残基(His75、Asn148、Tyr358),还有12个NADPH结合位点和C-末端的过氧化物酶体定位信号“SKM”。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表明分子生物学分类与传统分类结果相一致。生物信息分析显示,FAS、CAT蛋白均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推测它们为非分泌型蛋白。结构域预测显示,FAS推测蛋白含有p-酮脂酰合成酶的N端、C端结构域(ketoacyl-synt)和(Ketoacyl-synt_C)、酰基转移酶结构域(Acyl_transf_1)、脱水酶结构域(PS-DH)、烯基还原酶结构域(PKS_ER),还含有酮基还原酶结构域(PKS_KR).磷酸泛酰巯基乙胺附着位点(PP-binding)和硫酯酶结构域(Thioesterase)。 CAT推测蛋白含有血红素-过氧化氢酶核心结构域(Catalase domain)和过氧化氢酶相关的免疫应答序列(Catalase-rel) 。通过蛋白二级结构分析显示FAS. CAT二级结构都由α螺旋(Alpha helix).延伸带(Extended strand)、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组成,两个蛋白叁者的比例分别为35.84%、18.36%、45.80%和29.41%、19.17%、51.42%。结论:克隆得到了吉富罗非鱼FAS. CAT基因全长编码片段,生物信息分析显示FAS和CAT基因在不同物种中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域都具有较高保守性,所编码蛋白都为细胞质蛋白。2.为深入研究不同饲料脂肪和胆碱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FAS. CAT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qRT-PCR技术分别检测九组投喂不同脂肪水平和胆碱水平吉富罗非鱼肝脏中FAS、CAT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实验分组中饲料脂肪和胆碱水平分别为组1:4%和500 mg·Kg-1.组2:4%和750 mg·Kg-1.组3:4%和1000 mg·Kg-1.组4:8%和500 mg·Kg-1.组5:8%和750 mg·Kg-1.组6:8%和1000 mg·Kg-1.组7:12%和500 mg·Kg-1.组8:12%和750 mg·Kg-1.组9:12%和1000 mg·Kg-1;每组3重复,每重复50尾,养殖63天。结果显示:胆碱水平为500 mg·Kg-1时,肝脏FAS的相对表达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胆碱水平为750 mg·Kg-1时,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FAS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当胆碱为较高水平(1000 mg·Kg-1)时,FAS表达量在脂肪水平为8%时达到峰值;当胆碱水平为750 mg·Kg和1000 mg·Kg-1时,肝脏CAT的相对表达量都随脂肪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脂肪为8%组显着高于4%组和12%组(P<0.05),而在胆碱水平较低(500 mg·Kg-1)时,CAT的表达量则随脂肪含量的升高而显着上升(P<0.05)。结果说明,胆碱较低时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会抑制FAS的表达,适量的胆碱添加可以消除这种抑制,然而过量的胆碱同样也会在高脂肪组对FAS的表达出现抑制作用;适当提高饲料脂肪水平会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抗氧化能力,而过量的脂肪反而会抑制其抗氧化能力,但胆碱水平较低时(500mg·kg-1)高脂肪组会激活CAT的大量表达。3.为深入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肝脏FAS、CAT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q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投喂频率和不同投喂水平的吉富罗非鱼肝脏中FAS、CAT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实验组投喂次数和水平分别为:2次·d-1和2%、2次·d-1和4%、2次·d-1和6%、2次·d-1和8%、2次·d-1和10%、3次·d-11和2%、3次·d-1和4%、3次·d-1和6%、3次.d-1和8%、3次·d-1和10%,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每重复60尾,养殖70天。结果显示:投饲频率为每日2次时,随着投喂水平的升高,吉富罗非鱼肝脏中FA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升后降,在投喂水平为10%时又再升高,其中4%、6%、8%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6%组显着高于2%组(P<0.05),且显着低于10%组(P<0.05);每日投喂3次时,除2%组,其他各组FAS表达量随投喂水平的升高而先升后降再升高的趋势更明显,其中6%组显着高于4%、8%组(P<0.05),显着低于10%组(P<0.05);当每日投喂2次时,肝脏CAT基因的表达量随投喂水平的提高,先下降,在8%组达到最低后,又上升;每日3次时,除2%组,其他组的这种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有所提前,在6%组达到峰值。分析结果得知:吉富罗非鱼肝脏中FAS的表达量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呈波浪式升高,投喂频率的增加增强了这种变化趋势;肝脏CAT的表达量随投喂水平的升高而先降再升,投喂频率的增加提前了这种变化趋势,同时抑制了低投喂水平时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5-06-01)

张紫皇[9](2014)在《投饲率和投饲频率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效应及养殖水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近年来罗非鱼养殖业中饲料成本不断攀升、高投饲量导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压力升高、养殖池沉积量增加、有效养殖空间不断被压缩等难题,研究人工小生境(放养规格22.14±5.33g、养殖期60天)条件下不同投饲率和投饲频率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效益、养殖池水质及沉积量的影响,探讨奥尼罗非鱼的最适投饲率和投饲频率,为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在投饲率2%~8%的范围内,奥尼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增长率随投饲率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投饲率为4%时相对增重率、增长率最高,分别为79.36±3.31%和16.40±0.06%;投饲率为2%时相对增重率、增长率最低,分别为66.17±2.20%和12.61±0.06%;投饲率为4%的相对增长率极显着高于2%、6%、8%(P<0.01)。2.随着投饲率的升高,饲料系数呈升高的趋势,单位产品成本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投饲率为2%时饲料系数最低(0.98±0.03),投饲率为8%时饲料系数最高(3.64±0.30),投饲率为2%的饲料系数显着低于6%、8%(P<0.05),但与4%差异不显着(P>0.05);投饲率为4%时单位产品成本最低(17.95±0.12元/kg鱼),投饲率为8%时最高(28.25±0.21元/kg鱼)。3.随着投饲频率的升高,奥尼罗非鱼的相对增长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和单位产品成本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日投饲2次每4天停食1天”时,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和单位产品成本分别为16.72±0.09%、1.40 ± 0.18和17.55±1.57元/kg鱼,与“日投饲2次”、“日投饲1次”和“持续给饲”相比,相对增长率分别提高了 39.33%、97.40%和113.81%,饲料系数分别降低了 12.50%、19.54%和50.70%,单位产品成本分别降低了 1.00%、8.92%和29.54%。投饲频率“日投饲2次”比“日投饲1次”相对增长率升高极显着(P<0.01),饲料系数下降不显着(P>0.05),“日投饲2次每4天停食1天”比“日投饲2次”相对增长率升高极显着(P<0.01),饲料系数升高不显着(P>0.05),“持续给饲”比“日投饲2次”相对增长率下降极显着(P<0.01),饲料系数升高显着(P<0.05)。4.随着投饲率的升高,养殖水体总体水质状况呈变差的趋势。以氨态氮、亚硝酸盐及总磷平均含量高低评价水质状况优劣时,投饲率2%最佳,分别为 0.22±0.05mg/L、0.15±0.03mg/L 和 0.19±0.05mg/L;投饲率 8%最差,分别为 0.92±0.05mg/L、0.34±0.05mg/L 和 0.51±0.03mg/L;投饲率4%比2%氨态氮升高极显着(P<0.01),6%比4%升高显着(P<0.05),8%比6%升高不显着(P>0.05)。在以小水泥池为载体的小规格奥尼罗非鱼(均重22.14±5.33g)养殖中,维持Ⅲ类水质及养殖对象较快增长率的投饲率为4%。5.随着投饲频率的升高,奥尼罗非鱼养殖池水质总体状况呈变差的趋势。“日投饲2次每4天停食1天”时,氨态氮、亚硝酸盐及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 0.16±0.05mg/L、0.10±0.03mg/L 和 0.19±0.04mg/L,其中氨态氮平均含量比“每日投饲1次”、“日投饲2次”和“持续给饲”分别降低了 58.97%、61.90%和85.71%。“日投饲2次每4天停食1天”比“日投饲2次”氨态氮含量下降显着(P<0.05),“日投饲2次”比“日投饲1次”升高不显着(P>0.05),“持续给饲”升高显着(P<0.05)。相对而言,“日投饲2次每4天停食1天”,在不明显减缓实验鱼生长的同时,有利于缓解水环境压力。6.随着投饲率的升高,养殖池沉积量呈升高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极显着(P<0.01)。投饲率为2%时,养殖池淤积速度(湿沉积物滤干水后的日均沉积厚度)和沉积量(干重)分别为0.0006±0.00cm/d和18.95±0.95g,投饲率为8%时,淤积速度和沉积量则分别为0.0047±0.00cm/d和138.88±0.66g。在无冲水、换水带入外源沉积物的情况下,投饲率2%时养殖池(水泥池)的使用寿命分别是投饲率4%、6%和8%时的1.92倍、3.66倍和7.30倍。7.随着投饲频率的升高,养殖池沉积量呈升高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显着(P<0.05)。投饲频率为“日投饲1次”时养殖池淤积速度(湿沉积物滤干水后的日均沉积厚度)和沉积量(干重)最小分别为0.0008±0.00cm/d和23.36±1.02g;“持续给饲”时养殖池淤积速度和沉积量最大,分别为0.0015±0.00cm/d和44.38±0.86g;在无冲水、换水带入外源沉积物的情况下,投饲频率“日投饲1次”时养殖池的使用寿命分别是“日投饲2次”、“日投饲2次每4天停食1天”和“持续给饲,”的1.13倍、1.50倍和1.88倍。综上所述,不同投饲率、投饲频率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效益、水质状况和养殖池沉积量的影响显着。小水泥池养殖奥尼罗非鱼(均重22.14±5.33g),以日投饲率4%、日投饲2次且每4天停食1天为好,有利于建立养殖对象生长与水质及养殖经济效益间的“平衡”,有利于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6-01)

阮成旭,袁重桂,邓程[10](2012)在《不同投饲率对莫桑比克鳗鲡黑仔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温30℃条件下,研究了5.5%、6.5%、7.5%、8.5%的投饲率对体质量为0.73g的莫桑比克鳗鲡黑仔苗30d的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饲率对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有极显着性影响(P<0.01),莫桑比克鳗鲡黑仔苗在水温30℃时的适宜投饲率为7.5%。(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投饲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确定花羔红点鲑的最佳投饲率,将360尾平均体质量为(9.42±0.27) g的花羔红点鲑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养殖网箱,每个养殖网箱放养30尾),每日分别按照体质量的2.0%、4.0%、6.0%、8.0%投喂试验饲料,开展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投饲率从2.0%BW/d增加到6.0%BW/d,试验鱼的增重和饲料效率显着增加(P <0.05),但投饲率进一步增加后则显着降低(P <0. 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投饲率的增加而升高,除投饲率为4.0%BW/d和6.0%BW/d的2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着(P<0.05);当投饲率从2.0%BW/d增加到6.0%BW/d,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投饲率达4.0%BW/d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最高,投饲率超过4.0%BW/d后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丙二醛含量在投饲率为6.0%BW/d时最低,显着低于其他组(P <0. 05);缺氧胁迫60 min后,8. 0%BW/d投饲率组试验鱼累积死亡率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可知,过低或过高的投饲率均会降低花羔红点鲑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液健康、抗氧化能力及耐缺氧胁迫能力;基于特定生长率二次曲线拟合,获得花羔红点鲑幼鱼的最适日投饲率为体质量的5.4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投饲率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晚晨,秦秀东,程光平,张伟刚,孙玉章.基于主成分分析的5种投饲率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9

[2].刘伟,莫楠,李冰,张木子,王日昕.投饲率对花羔红点鲑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应答及耐缺氧胁迫能力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3].杨志强,李潇轩,许郑超.不同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J].水产养殖.2018

[4].李云兰,邓玉平,高启平,陈德军,帅柯.不同投喂方法及投饲率对育成期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J].水产养殖.2017

[5].赵峰,杨代勤.不同投饲率对黄鳝生长和成活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

[6].许艳,罗伟,王春芳.投饲率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6

[7].娄方瑞,程光平,张紫皇,陈柏娟,周晴.不同投饲率对罗非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5

[8].程远.吉富罗非鱼肝脏FAS、CAT基因的克隆及脂肪和胆碱、投饲率和投饲水平对其表达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5

[9].张紫皇.投饲率和投饲频率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效应及养殖水质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4

[10].阮成旭,袁重桂,邓程.不同投饲率对莫桑比克鳗鲡黑仔苗生长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2

标签:;  ;  ;  ;  

投饲率论文-赵晚晨,秦秀东,程光平,张伟刚,孙玉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