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径模型论文-吴敏,许仙明,黄灿英,吴静进

多径模型论文-吴敏,许仙明,黄灿英,吴静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径效应,镜面反射模型,数据链,飞行器

多径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吴敏,许仙明,黄灿英,吴静进[1](2019)在《基于镜面反射模型的飞行器间数据链多径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多飞行器间的多径效应对其通信数据链的影响,优化多飞行器间的通信,文中以镜面反射模型为基础,建立镜面反射多径效应模型,并分析计算接收天线的功率。在此基础上,建立多飞行器间通信数据链多径模型,引进飞行器机身反射波,并计算接收机功率。通过莱斯因子与误码率、信噪比的关系得出低莱斯因子信号在低误码率要求下需要满足更大的E_b/B_0。最后,提出通过扩频调制来实现信号的抗多径衰弱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兰田,全厚德,孙慧贤,崔佩璋[2](2019)在《基于多径原理的大尺度经验模型修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预测超短波传播损耗,良好规划战术无线通信网络,保证通信质量,针对超短波视距通信的特点,在开阔地环境下选择ECAC模型预测电波传播损耗。利用天线海拔高度差推导出的地形校正因子补充地表绕射对传播损耗的影响,分析水平距离校正因子本地化的局限性,利用改进后的校正因子有效体现了叁维空间独立反射体在统计意义上对于无线电路的增益。并结合实测数据,定性说明了接收天线附近的叁维环境对电波传播的影响更大,利用预测结果的均方偏差定量体现了改进后的校正因子可以有效表征统计意义上的多径增益,证明了修正后大尺度经验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8期)

罗启铭,张怀才[3](2018)在《无线通信系统多径衰落信道基础模型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甚高频通信系统无线传输信道为背景,结合无线通信系统多径衰落信道基本特征与基本分析方法,建立了多径衰落信道的简单分析模型,从接收天线静止、接收天线移动两种情形,分析了各自的传输特点并进行了仿真;同时对N条传输路径模式下接收端信号的功率分布情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8年07期)

谢晓娇[4](2018)在《超宽带通信系统室内密集多径信道模型识别与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通信系统因其具有高数据率、低功率谱密度、短时间脉冲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民生、军事等多个领域。超宽带信号由于其带宽较宽,同时室内环境场景狭小、障碍物较多,故会呈现密集多径信现象,为信道模型的识别与估计造成了困难。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革命的兴起,人工智能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信道模型识别与信噪比估计的方法,并将已识别出的信道模型和信噪比作为先验知识,改进了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信道估计算法的参数选择,并基于估计结果设计了Rake接收机。本文在超宽带室内密集多径信道方面主要研究了叁个内容,分别是信道模型识别、信噪比估计和信道参数估计。首先针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6种传统信道特征参量对信道模型分类正确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信道模型识别方法,该方法依托于IEEE802.15.4a信道模型,利用Gegenbauer多项式构造的正交脉冲作为发射信号,仿真生成接收信号作为训练测试集,分析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实现信道模型识别时应选取的结构和参数,并对搭建好的网络进行训练测试,得到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其次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信噪比估计的方法,构建了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分析对比了两者在信噪比估计方面的性能优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循环神经网络在信噪比估计方面性能较好。将已识别出的信道模型作为先验知识应用于神经网络,对比测试了在是否已知信道模型情况下信噪比估计的准确度,证明了已知信道模型对提高信噪比估计准确率有所帮助。再次改进了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信道参数估计方法。将已知的信道模型和信噪比应用于信道参数估计,分析了导频数在不同信道模型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对估计误差的影响,实现了参数自适应的信道估计方法,提高了信道参数估计的效率。将信道参数估计的结果应用于Rake接收机的设计,得到了较低的误码率。本文提出的超宽带通信系统室内密集多径信道模型识别与参数估计方法,分别基于神经网络和压缩感知算法,逐级应用已获得的结论作为先验知识,相比较传统方法而言,减少了人工干预因素,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殷礼胜,任帅,刘冬梅,何怡刚[5](2019)在《基于MCM的多径非相关无线信道改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瑞利衰落信道单径自相关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径非相关无线信道仿真模型。该模型在蒙特卡罗法(MCM)的到达角(AOA)中引入多径因素k,改进了模型AOA的取值方法。通过对信道模型参数AOA、k、低频振荡器个数N以及均方误差(MSE)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相关统计特性方面与参考模型相比具有极好的吻合性;与MCM相比,在实现开销相同的情况下,改进的新模型在最大允许时间间隔内,衰落信道单径自相关函数的MSE约为MCM的四分之一,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无线信道。新模型为无线信道仿真器的设计、频率选择性信道的建模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李惟,朱云龙,王峰,杨东凯[6](2018)在《GNSS多径信号模型及测高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的干涉方法(GNSS-IR)进行测高。深入分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的多径信号模型(GNSS-MR),在此基础上提出单天线测高模型,旨在获取多径信号信噪比(SNR)频率信息,从而反演出高度信息。Lomb-Scargle(LS)谱分析方法是单天线测高模型中常用的频率提取方法;提出了基于解析模型拟合的方法对多径信号信噪比数据提取频率,同样可以准确获取频率信息,从而反演出天线到地面的高度。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单天线测高的最大测量高度和接收机需要满足的最小输出率。由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传统LS谱分析方法和拟合法在反演效果最优时,即LS谱分析方法在高度角上限为17°时,均方根误差为0.028 75 m;拟合法在高度角上限为21°时,均方根误差为0.024 85 m。通过比较不同高度角上限的均方根误差,可以获得最优化的高度反演条件,同时也表明了拟合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宋玉龙,张天骐,杨强[7](2018)在《多径环境下的BOC信号的通用模型及捕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BOC(binary offset carrier)信号在多径环境下缺乏将各种边峰消除方法统一起来的通用模型以及无法精确捕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ake模型的边峰消除通用精确捕获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Rake接收机将多径BOC信号采用最大比合并的方法得到近似单径信号,然后通过建立泛化的扩频符号波形,得到其边峰消除通用模型,最后通过相关合成运算得到精确的无模糊捕获方法。理论和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不仅消除了多径干扰,建立了边峰消除通用模型而且较其他方法有更精确的捕获精度,对于sin BOC(1,1)而言,检测性能比SCPC算法提高了4 d B。(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王珺,杜蔚琪,刘辉,王雷[8](2016)在《一种基于相交多径网络编码模型的无线传感网多径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网络编码技术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大热点,相交多径网络编码模型是一种具有高可靠性的基于网络编码的多径路由模型,而目前将相交多径网络编码模型应用在无线传感网的多径路由协议中的研究并不多。通过使用基于地理位置划分虚拟网格的方法设计了一种相交多径网络编码模型的路由协议BRGNC(Braided multipath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Grid with Network Coding)。在路由过程中先根据网格的能量情况、链路质量、节点个数等因素选择下一跳网格,再通过网格内节点状态选择"最优的"转发节点集,从而降低了以往按照相交多径网络编码模型建立无线传感网的多径路由协议的难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具备较好的可靠性和能耗均衡性,在网络规模较大、链路状态较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杨凡[9](2016)在《多径效应中雷达反射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径效应是雷达模型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雷达反射模型中所产生的多径效应是有差异的。多径效应对雷达实际探测效果产生不可预见的影响是学者们研究多径效应的目的。基于此研究背景,介绍了多径效应产生的原因,并通过2类典型的雷达反射模型-球面反射模型和斜坡反射模型研究多径效应造成的性能影响,通过MATLAB实验设计了相应模型参数结构,并进行了多模式循环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不同反射模型中多径效应的效果在不同应用环境中需做相应的处理。(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徐成涛[10](2016)在《基于统计模型的多径误差评估和现代导航信号多径抑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多径干扰降低了接收机伪码和载波相位的测距精度,影响了跟踪性能,且多径误差与接收环境、天线特性、信号调制方式以及接收机的软、硬件处理算法密切相关,使得多径误差难以利用差分技术消除,成为制约接收机乃至整个系统精度提升的主要甚至支配性误差之一。论文以卫星导航信号的伪码多径抑制技术为主线,针对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多径误差评估、新型信号多径抑制和GEO卫星多径抑制等关键技术,从四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1)针对传统多径抑制性能评估准则不易应用于实际接收环境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径统计模型的多径抑制性能评估准则,提出了改进的多径误差包络和平均多径误差两个新的评估指标,能够有效反映接收机在不同接收条件的多径抑制性能。仿真指出BOC(1,1)信号相比BPSK(1)信号的平均多径误差仅改善了8%~15%,且接收机实测结果与仿真数据吻合。针对多径参数估计类算法,建立了两种典型接收环境和仿真参数,并分析了多径估计延迟锁定环和Teager-Kaiser算子在场景下的多径性能,指出两种算法在多路中距离延迟强多径信号的情况下抑制性能较弱。2)针对现有DLL类多径抑制技术在BOC类信号下鉴别曲线存在错锁点,导致跟踪模糊度的问题,本文以提出的最优鉴别曲线为目标函数,采用截断奇异值分解辅助的最小二乘方法,设计了鉴别曲线无模糊跟踪点的本地相关器组和本地码相关参考波形。仿真结果表明,对不同带宽下的BPSK和BOC信号可实现无模糊的相干和非相干鉴别曲线。在不同条件下,设计鉴别器性能表现不一,以前端带宽为16.368 MHz时的BOC(1,1)信号为例,设计相关器组的多径误差包络面积降低为原来的77.62%,而跟踪精度相比W2波形高了约3至5 dB。3)针对最小二乘方法设计结果跟踪精度不高的问题,以及当前高阶BOC信号无模糊接收技术无法有效抑制中远延迟多径的问题,提出双载波环路与参考波形联合技术以及DLL抗多径与TK算子联合技术。将码参考波形技术应用于双载波环路法的副载波环,仿真结果显示可以降低BOC(1,1)信号81.1%~82.5%的副载波多径误差包络面积,以及BOC(14,2)信号75.1%~76.8%的副载波多径误差包络面积,但将带来-6dB的相干积分后载噪比损失。将DLL抗多径鉴别器结果限制TK算子的相关函数曲线的计算范围,仿真结果表明,在城市场景下该方法可以提高BPSK(1)信号下TK算子的多径抑制性能10 dB以上,24.552 MHz带宽下与W2联合的改进TK方法的BOC(1,1)信号多径包络面积为W2方法的14.8%。4)针对GEO卫星近距离的慢变多径无法通过数据处理方式实时去除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载波中心频率变化的扩频导航信号设计思路,通过在载波频率变化施加的信号动态,提高了GEO卫星多径误差的变化率,提高数据平滑技术对GEO卫星多径误差的抑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对于BPSK(10)信号,采用20 MHz的频率变化范围,该方法得到的多径误差均方差可以降低至MEO卫星多径误差的相同量级。针对该信号下,接收机的载波相位测量值模糊度的求解问题,提出了载波相位模糊度为非整数条件下的混合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求解方法。针对短历元下载波相位双差观测方程中系数矩阵的病态问题,提出了截断奇异值分解方法修整系数矩阵,提高浮点解的精度和收敛速度。最后,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介绍了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在论文研究基础上未来可以开展的工作。(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11-01)

多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准确预测超短波传播损耗,良好规划战术无线通信网络,保证通信质量,针对超短波视距通信的特点,在开阔地环境下选择ECAC模型预测电波传播损耗。利用天线海拔高度差推导出的地形校正因子补充地表绕射对传播损耗的影响,分析水平距离校正因子本地化的局限性,利用改进后的校正因子有效体现了叁维空间独立反射体在统计意义上对于无线电路的增益。并结合实测数据,定性说明了接收天线附近的叁维环境对电波传播的影响更大,利用预测结果的均方偏差定量体现了改进后的校正因子可以有效表征统计意义上的多径增益,证明了修正后大尺度经验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径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吴敏,许仙明,黄灿英,吴静进.基于镜面反射模型的飞行器间数据链多径效应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9

[2].兰田,全厚德,孙慧贤,崔佩璋.基于多径原理的大尺度经验模型修正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9

[3].罗启铭,张怀才.无线通信系统多径衰落信道基础模型浅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

[4].谢晓娇.超宽带通信系统室内密集多径信道模型识别与参数估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殷礼胜,任帅,刘冬梅,何怡刚.基于MCM的多径非相关无线信道改进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9

[6].李惟,朱云龙,王峰,杨东凯.GNSS多径信号模型及测高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

[7].宋玉龙,张天骐,杨强.多径环境下的BOC信号的通用模型及捕获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8

[8].王珺,杜蔚琪,刘辉,王雷.一种基于相交多径网络编码模型的无线传感网多径路由协议[J].计算机科学.2016

[9].杨凡.多径效应中雷达反射模型的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6

[10].徐成涛.基于统计模型的多径误差评估和现代导航信号多径抑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标签:;  ;  ;  ;  

多径模型论文-吴敏,许仙明,黄灿英,吴静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