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活动能力论文-刘剑云

韵律活动能力论文-刘剑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韵律活动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幼儿,韵律活动,创作能力,培养

韵律活动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剑云[1](2017)在《韵律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培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韵律活动是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演来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每个音乐旋律都具有代表性,音乐结构明朗。乐曲的不同旋律能够激发孩子生活中的经验感受,使其情不自禁地根据节奏匹配相应的动作。培养幼儿韵律活动的创造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把握目标定位,明确韵律教学创作能力培养的方向;其次,以故事为教学线索,提升欣赏与创作能力;第叁,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提高韵律活动创作的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教育探究》期刊2017年04期)

胡青[2](2017)在《试述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从韵律活动中的空间安排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在进行韵律活动时,能确保自己的行为既不受压抑,又不妨碍他人,与他人共享空间,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变化适应能力,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文章从韵律活动中的空间安排来谈发展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7年23期)

连静[3](2017)在《在观摩、实践、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以中班韵律活动“有趣的洗衣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评价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纲要》中多次表明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各种培训、学习是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其中教学观摩是最受一线教师欢迎的学习形式,也是最具直接影(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姜桂萍,纪仲秋,焦喜便,吴升扣,刘威彤[4](2016)在《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对3~6岁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提高幼儿平衡能力和动作发展水平探寻更好的方式方法。方法:将60名幼儿根据年龄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动作发展视角下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对照组进行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活动时间均为20~30分钟/每天。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干预前后,采用Tek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双脚睁眼、双脚闭眼和单脚睁眼站立测试,选取压力中心(COP)包络面积、压力中心(COP)轨迹长度、压力中心(COP)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的最大位移值为指标评估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各年龄幼儿平衡指标变化整体上具有显着性(P<0.05),其中4岁组在双脚睁眼、闭眼的COP包络面积及单脚睁眼COP轨迹长度与COP左-右位移长度上变化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对照组幼儿在单脚睁眼(3岁、4岁、5岁)、双脚睁眼(4岁)和双脚闭眼(4岁、5岁)指标上的变化整体上有显着性(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在多个静态平衡指标上表现出了显着的差异(P<0.05)。结论:(1)幼儿静态平衡能力呈现显着的年龄组间差异,随着年龄增加,幼儿静态平衡能力明显提高。(2)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在提高幼儿平衡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3)本研究设计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注重采用不同形式和难度的平衡动作练习,将幼儿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动作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姜桂萍,纪仲秋,吴升扣,刘威彤,焦喜便[5](2015)在《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促进3~6岁幼儿平衡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为切入点,尝试将平衡练习和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到活动中,通过比较这种新幼儿韵律性身体活动与一般性幼儿韵律性活动效果,为更好地提高幼儿平衡能力和动作发展进行实证探索,动作发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2研究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法,将60名受试对象按照年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人数和年龄构成相同。实验组幼儿周一至周五每天进行动作发展视角下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期刊2015-11-05)

郭佳荃[6](2015)在《韵律引领 和谐发展——谈中班韵律活动中提高幼儿创造性能力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造性的韵律活动特指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为主要教育目标的韵律活动。中班是幼儿期全面发展的关键期,音乐活动是他们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中班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创造美,它对培养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启迪与智慧(教育)》期刊2015年04期)

葛晓穗[7](2014)在《在集体教学中培养幼儿“学会创造”的能力——以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学前期的重要教育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再次强调了这一点。除此而外,《指南》与我国之前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相比,更加强调的一点是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笔者通过对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的长期研究,探讨幼儿是如何学习创造的,从而归纳出幼儿"学会创造"的方法。由于各方面原因,集体教学活动一贯都是我国幼儿园的常规活动。虽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遭到一些专家学者的反对,但笔者认为不仅仅是为(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4年Z5期)

张小宇[8](2012)在《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孩子创新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韵律活动是孩子伴随音乐进行并与音乐协调的身体动作表现活动。儿童在进行韵律活动时不仅需要一定的体能,一定的动作和一定的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且也需要有一定的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艺术表现的能力。那么如何将孩子在韵律活动中的自发舞蹈行为转变为创新行为,并由韵律活(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论坛)》期刊2012年07期)

钱丹[9](2010)在《浅谈韵律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改进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是一大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创造而创造的现象很多,忽视了幼儿技能的发展和正确的引导,反而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枯竭,以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和思想,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发展幼儿创造的技能,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发展创造力,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反馈和提升,使韵律活动真正起到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功用。(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下旬刊)》期刊2010年05期)

赵振国[10](2009)在《讲解和呈现主题对幼儿韵律活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讲解和呈现主题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两种教学方法,为了探究在集体教学情况下,主题和讲解两因素对大班幼儿韵律活动能力(包括随乐能力、动作及组合能力、创造性表现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的影响,详细了解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本研究设计了主题×讲解的双因素实验设计,将60名大班幼儿分为不呈现主题无讲解、不呈现主题有讲解、呈现主题无讲解、呈现主题有讲解四个组,分别进行实验干预并测评,根据《幼儿韵律活动能力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对实验结果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多因素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题因素对大班幼儿的节奏、节拍感,幼儿的随乐能力综合表现,动作及组合能力的综合表现主效应显着,对幼儿的动作及组合的复杂性以及创造性表现能力主效应极显着,在这些能力的得分上均是呈现主题组优于不呈现主题组;讲解因素对幼儿乐段、乐句感,力度感,旋律感,速度感这些音乐基本表现因素的综合表现主效应显着,有讲解组好于无讲解组;主题和讲解对幼儿节奏、节拍感的交互作用显着。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主题因素对于幼儿动作的持续性作用显着,讲解因素对于幼儿的乐段、乐句感作用显着。对于幼儿韵律活动能力的其它组成部分,主题、讲解以及它们的交互效应作用都不显着。根据研究结果和对实验的观察,对以上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研究者认为侧重于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方面,讲解法效果好,比如指导幼儿对音乐的基本表现因素进行理性认知;主题的形象性和情节性,对幼儿的动作表现有启发作用,并且可以帮助幼儿以主题为基础进行联想和发散,有利于增加他们动作的创造性。最后,研究者根据实验结果和对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为幼儿韵律活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在幼儿随乐能力的培养上,要有重点的进行讲解,同时可以将主题的引导作为辅助手段;在动作及组合能力的培养上,要多进行具体形象的引导,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各种形象;在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上,提供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形象可以为幼儿创造力提供起飞的平台,同时要注意在主题的设计上给幼儿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或者设计一些有挑战的情节;在合作协调能力的培养上,要将音乐的时间性和与幼儿韵律活动的空间性结合,并设计一些需要相互协作、配合的情节和内容,从而使他们产生合作的需要。(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韵律活动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在进行韵律活动时,能确保自己的行为既不受压抑,又不妨碍他人,与他人共享空间,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变化适应能力,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文章从韵律活动中的空间安排来谈发展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韵律活动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剑云.韵律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探究.2017

[2].胡青.试述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从韵律活动中的空间安排谈起[J].教师.2017

[3].连静.在观摩、实践、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以中班韵律活动“有趣的洗衣机”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7

[4].姜桂萍,纪仲秋,焦喜便,吴升扣,刘威彤.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对3~6岁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

[5].姜桂萍,纪仲秋,吴升扣,刘威彤,焦喜便.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促进3~6岁幼儿平衡能力的研究[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2015

[6].郭佳荃.韵律引领和谐发展——谈中班韵律活动中提高幼儿创造性能力的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

[7].葛晓穗.在集体教学中培养幼儿“学会创造”的能力——以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为例[J].山东教育.2014

[8].张小宇.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孩子创新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

[9].钱丹.浅谈韵律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改进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

[10].赵振国.讲解和呈现主题对幼儿韵律活动能力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韵律活动能力论文-刘剑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