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人女性成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慈悲》,黑人女性,时间叙述模式
黑人女性成长论文文献综述
崔东琦[1](2019)在《从莫里森《慈悲》的时间叙述模式看黑人女性的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作家,她在四十多年创作历程中为世界文坛贡献出多部引发热议的力作,其中她在2008年创作的代表作《慈悲》更是广受好评。小说中时间叙述模式较为模糊,现在与过去交替,没有准确的时间概念,主要以黑人奴隶费罗伦斯为主人公,突出费罗伦斯的心理时间以清晰反映其成长过程,从一开始因身份地位等因素的自卑丧失自我,再遭受了爱情创伤又重拾母爱,得到重生,最后终于觉醒,实现自我解放,这一心路历程展现了黑人女性的成长,同时托尼·莫里森通过描述其他种族的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如印第安人丽娜、白人新娘丽贝卡、混血女孩索罗,都丧失自我找不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揭露初期蓄奴制与父权社会对女性人物的压迫罪恶。(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10期)
于杰[2](2018)在《从莫里森《慈悲》的时间叙述模式看黑人女性的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莫里森在《慈悲》中采用了现在和过去交替的时间叙述模式,将小说情节切分成一个个独立的人物故事,以黑人女奴佛罗伦斯的经历作为现在的故事,前后切分为六节,以其他五位人物的经历作为过去的故事,让现在和过去更替出现,这种交替式的时间叙述模式旨在模糊故事发生的物理时间,使读者聚焦人物的心理时间,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内心成长。通过这种模糊的时间叙述模式,佛罗伦斯从自卑到重生再到觉醒的心路历程实现了前景化。黑人女性的成长一方面凸显了她们的话语权和书写能力,另一方面表达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命运的独特关怀以及对于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贩奴历史罪恶的揭露。(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4期)
张文娟[3](2018)在《在挣扎中成长——黑人女性主义经典作品《紫色》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色》作为美国读者重读率最高的作品之一,一直也被中国的读者喜爱。正如作者艾丽斯·沃克所说,抛开这部小说的特定背景,她想表达的还有两大主题,那就是"挣扎"与"成长"。这位勇敢而优秀的黑人女作家极力使她的读者相信:无论在什么样的状态中,为争取生存而进行的挣扎都会带来人命运的改变和精神情感的成长。这无疑是个超越时空和国界的永恒母题。(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08期)
陈征[4](2017)在《《紫颜色》中黑人男性成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紫颜色》是一部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作品,其中,男性与女性关系的和谐是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以小说中女主人公西丽与丈夫艾伯特之间的关系由最初的不平等最终走向和谐的历程为线索,分析指出要实现男性与女性关系的和谐,女性的觉醒固然很重要,但男性的成长也必不可少。只有男性真正懂得尊重女性,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平等的两性关系,艾丽斯·沃克所倡导的"和谐共存"的社会形态才有可能实现。(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7年24期)
彭琳[5](2017)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帝救助的孩子》中黑人女性成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妮·莫里森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始终关注白人统治下的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她的作品反映了黑人女性勇敢追寻自我的艰辛历程。2015年4月,莫里森的第十一部小说《上帝救助孩子》出版发行,故事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布莱德的成长经历展开。这位黑人小女孩最终战胜了童年的创伤,将自己转变成一名自信、成功的化妆品设计师。目前有关这部新小说的书评已不在少数,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后话语理论、对话理论、文学伦理学等视角研究小说的儿童创伤、母爱、种族主义等主题。大多数研究围绕小说中人数所经历的创伤展开,强调成人对孩子成长的潜在影响以及种族主义对黑人生活的影响。与之前的研究不同,本文分析了《上帝救助孩子》是一部成长小说,并从成长小说理论的视角解读新世纪黑人女性的成长,从而深刻理解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以及全面了解二十一世纪黑人女性的成长经历。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成长小说是指关于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小说。本文认为“黑色是新的黑色”这样的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为黑人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机会。新世纪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黑人和黑人文化,黑人女性从而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并在实现自我的历程中变得更加自信。然而,当今的美国社会仍然存在种族主义和肤色主义。在非洲传统文化和美国个人主义精神的共同培育下,黑人女性的成长道路在曲折中前进。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面对考验的勇气、实现经济独立的愿望和来自家庭的关爱使她们能够构建平等、自信、独立的现代女性身份。本论文将推动当代黑人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研究,也促使社会各界关注少数族裔女性的成长。(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红丽[6](2016)在《黑人女性精神成长之路——电影《相助》主题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相助》讲述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南部某小镇发生的故事。这里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如白人生活的社区美景如画,而黑人的生存环境却贫疾落后。黑人女性的境遇就更加不易,她们常会遭到白人男性的强奸甚至无奈生下孩子,这些现象在描写美国南部生活的影片中大多都能发现。所以该影片重点刻画了黑人女性进行思想崛起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6年13期)
高丽利[7](2016)在《黑人女性的成长困境——解读《最蓝的眼睛》》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文学界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中时刻能感受到对黑人历史与命运的关注。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并解读《最蓝的眼睛》,关注黑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分析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并且指明出路。(本文来源于《吕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孙慧敏[8](2016)在《《宠儿》: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宠儿》是托尼·莫里森于1987年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个故事是由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来的。莫里森以一个美国黑人女性的逃亡及生活经历为创作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逃离奴役生活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莫里森展现了黑人女性对自由和人权的向往和追求。在美国的文学史上,这一作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人将其看作非裔美国人追求人权的里程碑。本文主要从这部作品中折射出来的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和成长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6年17期)
王春艳[9](2015)在《基于语料库的《宣叙》中黑人女性成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彰显了性别、种族和身份建构的主题。将语料库及Ant Cone功能检索软件运用于《宣叙》的研究中,可以挖掘黑人女性的成长历程。词频统计数据展示了莫里森通过匠心独运的叙述视角塑造了富有生命力的黑人女性新形象;从小说中提取的关键词和对关键词所进行的语境共现分析证明莫里森所建构的黑人女性的历史记忆跨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颠覆了基于宏大叙事基础之上而脱离个体真实体验的官方历史,使黑人女性身份在历史的流动中得以重构。(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朱莉琴[10](2015)在《《紫色》中黑人女性成长之路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是极具代表性的黑人女性作家。她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紫色》,通过描述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反映出了黑人女性在极度恶劣的困境中不断进行抗争的故事。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沃克具有的女权意识以及生命观,同时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剖析,可以探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核心主题。(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5年16期)
黑人女性成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莫里森在《慈悲》中采用了现在和过去交替的时间叙述模式,将小说情节切分成一个个独立的人物故事,以黑人女奴佛罗伦斯的经历作为现在的故事,前后切分为六节,以其他五位人物的经历作为过去的故事,让现在和过去更替出现,这种交替式的时间叙述模式旨在模糊故事发生的物理时间,使读者聚焦人物的心理时间,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内心成长。通过这种模糊的时间叙述模式,佛罗伦斯从自卑到重生再到觉醒的心路历程实现了前景化。黑人女性的成长一方面凸显了她们的话语权和书写能力,另一方面表达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命运的独特关怀以及对于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贩奴历史罪恶的揭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人女性成长论文参考文献
[1].崔东琦.从莫里森《慈悲》的时间叙述模式看黑人女性的成长[J].北极光.2019
[2].于杰.从莫里森《慈悲》的时间叙述模式看黑人女性的成长[J].山东外语教学.2018
[3].张文娟.在挣扎中成长——黑人女性主义经典作品《紫色》解读[J].名作欣赏.2018
[4].陈征.《紫颜色》中黑人男性成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海外英语.2017
[5].彭琳.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帝救助的孩子》中黑人女性成长研究[D].云南大学.2017
[6].王红丽.黑人女性精神成长之路——电影《相助》主题解读[J].电影评介.2016
[7].高丽利.黑人女性的成长困境——解读《最蓝的眼睛》[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
[8].孙慧敏.《宠儿》: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
[9].王春艳.基于语料库的《宣叙》中黑人女性成长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
[10].朱莉琴.《紫色》中黑人女性成长之路剖析[J].作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