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分布论文-李维,林良鑫,赵蓓蓓,林士茵,高咏璇

酸分布论文-李维,林良鑫,赵蓓蓓,林士茵,高咏璇

导读:本文包含了酸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发性高脂血症,血浆胆汁酸,脱氧胆酸

酸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李维,林良鑫,赵蓓蓓,林士茵,高咏璇[1](2018)在《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血浆胆汁酸分布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与健康人群的血浆中9种主要胆汁酸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别测定广州地区2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和20例健康人群的血浆中9种胆汁酸,并对两组人群血浆胆汁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血浆中的胆酸(CA)、甘氨胆酸(G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和牛磺脱氧胆酸(TDCA)不符合正态分布,熊去氧胆酸(UDCA)、甘氨熊去氧胆酸(GUDCA)、鹅脱氧胆酸(CDCA)和脱氧胆酸(DCA)符合正态分布。同一组别,不同个体之间的同一种胆汁酸含量存在差异,浓度分布范围较宽;同一个体不同种类胆汁酸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两组研究对象胆汁酸的浓度水平存在差异,原发性高脂血症组的UDCA、GUDCA、CDCA、GCDCA的均值都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仅有DCA的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他胆汁酸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血浆中DCA的含量显着高于健康人群。(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何淑勤,吴雯,郑子成,李廷轩[2](2019)在《植茶年限对土壤酸度及其团聚体交换性酸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晰土壤酸度与团聚体交换性酸对植茶年限的响应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茶16、23、31和53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茶年限对土壤酸度及其团聚体交换性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p H逐渐降低,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各植茶年限土壤0~20 cm土层p H均低于>20~40cm土层,而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且交换性氢含量在植茶23 a后的增幅可达21. 29%.(2)土壤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升高,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升高.(3)各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均远低于交换性铝.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各植茶年限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均呈升高的趋势,而交换性铝的分配比例则呈降低趋势. 0~2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均以植茶53 a时较高,为17. 97%~19. 69%;>20~4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以植茶16 a时较高,为19. 51%~22. 77%,而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铝的分配比例则呈相反的趋势.研究显示,长期植茶会导致土壤酸化,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p H逐渐降低,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均升高,不同粒径团聚体对交换性酸的保持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易先锋,邓风,郑安民[3](2017)在《丝光沸石酸强度和酸分布的固体NM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独特的酸性及孔道结构,丝光沸石(MOR)可以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很多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2,3MOR分子筛由十二元环(12-MR)主孔道和八元环(8-MR)小孔道组成,其中只有8-MR小孔道可以高效催化二甲醚的羰基化反应。尽管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工作来试图区分这两套孔道的酸强度,但一直未取得成功。在本工作中,我们选用刚性的碱性小分子氘代乙腈(CD3CN)作为探(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B会场:等级孔材料多孔膜材料多孔材料理论研究》期刊2017-10-24)

易先锋,李光超,褚月英,刘尚斌,郑安民[4](2016)在《丝光沸石酸强度和酸分布的固体NM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独特的酸性及孔道结构,丝光沸石(MOR)可以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很多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2])。MOR分子筛由12-MR主孔道和8-MR的小孔道组成,其中只有8-MR孔道可以高效催化二甲醚的羰基化反应。尽管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工作来试图区分这两套孔道的酸强度,但一直未取得成功。核磁共振结合探针分子吸附是表征催化剂酸碱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密度泛函理论(DFT)则可以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考察酸碱性的本质。在本工作中,我们采用~1H MAS NMR结合DFT理论(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17)

夏道宏,张红晓,朱丽君,刘仁旭,王纪良[5](2015)在《高酸原油焦化原料酸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高酸原油加工所得焦化原料包括减压渣油、循环油、催化油浆等油样及其窄组分进行了羧基含量及酸值分析,同时测定了复配混合油样和四组分中的羧基含量及酸分布。考察了热反应对减压渣油裂解所得液体馏分中羧基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渣油酸值1.195 2 mg KOH/g,为高酸重油;循环油和催化油浆的酸值均小于0.5 mg KOH/g,为低酸重油;复配混合油酸值在0.5~1.0 mg KOH/g,为含酸重油。羧基的定量分析及红外定性分析表明油品中的羧酸组分主要集中在可溶质中。不同油样的四组分羧基含量及酸值大小顺序符合: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减压渣油经过热反应后的液体馏分中羧基含量明显降低,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及反应温度的升高,其羧基含量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炼油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黄巧义,杨少海,唐拴虎,黄旭,李苹[6](2016)在《稻作对酸性硫酸盐土酸分布及迁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酸性硫酸盐土(ASS)酸含量极高,Fe、Al、Mn、As等有毒金属移动性强。许多开发利用方式不仅影响其成土母质黄铁矿的氧化程度并可能带来生态风险,稻作利用被认为是生态风险较低的方式。本研究开展水田和荒地两种利用条件下ASS中酸含量调查研究,探讨稻作利用方式对ASS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8月,在广东省台山市发育于珠江叁角洲滨海ASS的水稻田和严重酸化的长期撂荒地采集土壤样品,从土表向下0—300cm范围内采用宽45 mm的土钻每20 cm采集1个样品,每个剖面共采集15个样品。比较两种利用方式下ASS各土层土壤p H值、水溶性酸、交换性酸、吸持性酸含量,探讨稻作利用方式对ASS酸分布及运移的影响。【结果】珠江叁角洲平原ASS的酸含量极高,在0—80 cm深度范围内,总存在酸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提高,土层深度每下降20 cm,总存在酸含量就平均提高61.62%;80 cm以下土层总存在酸含量随着土层深度下降逐渐降低,其中80—180 cm深度范围内的降幅较大,土层深度每下降20 cm,总存在酸含量就平均降低61.62%;当土层深度下降至220 cm时,p H值上升到6.0,酸含量非常低。稻作利用方式显着影响ASS的酸含量及其在土壤剖面的迁移情况。与荒地比较,稻田0—80 cm土层的总存在酸含量显着降低,其中水溶性酸、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含量平均降幅分别为77.01%、36.75%、27.74%,水溶性酸和交换性酸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吸持性酸仅在0—20 cm和60—80 cm土层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100—120 cm深度范围内稻田的总存在酸含量显着高于荒地,其中水溶性酸、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含量的增幅分别为128.19%、54.87%、154.96%,120—240 cm土层中,稻田的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含量稍高于荒地,但差异不显着;240—300 cm土层中,稻田的酸含量与荒地基本相同。总体上,稻作方式改变了ASS中酸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其中0—80 cm土层中酸含量显着降低,而100—120 cm土层的酸含量显着提高,并以吸持性酸为主要形式固定累积下来。稻田在0—80 cm深度范围内的水溶性硫含量显着低于荒地;而稻田100—120 cm土层的水溶性硫含量则显着高于荒地,其他土层的差异不显着。水溶性硫与水溶性酸、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均显着正相关,表明稻作利用方式可能通过影响硫酸盐矿物的转化过程而改变ASS的酸分布及迁移。【结论】稻作利用方式显着降低上层土壤酸含量,并加强了酸淋洗下移作用,使100—120 cm土层中的酸含量大幅提高,并以黄钾铁矾等羟基硫酸盐次生矿物暂时吸持固定下来。因此,稻作利用方式有效降低ASS酸含量水平,降低ASS对实地作物的危害作用,但因其强淋溶作用可能加大了对地下水体污染的风险。(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姜凤超,王玉柱,孙浩元,杨丽,张俊环[7](2014)在《不同水分下桃果实细胞内糖酸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水分对桃果实细胞内糖酸分布的影响,以成熟白凤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土壤水分水平(W1:田间持水量的60%~70%,W2:田间持水量的75%~85%)对果肉细胞内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和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在液泡、细胞质与细胞间隙中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1处理桃果实液泡、细胞质和细胞间隙中可溶性糖分别为39.47,16.73,13.03 mg/g,有机酸分别为4.38,3.15,0.69 mg/g,而在W2处理中可溶性糖分别为35.63,16.11,13.33 mg/g,有机酸分别为4.00,3.27,0.65 mg/g,表明增加水分供应可降低液泡中可溶性糖与有机酸含量。各种糖、酸组分透过细胞膜的渗透速率均高于液泡膜,随着土壤水分含量升高果实中糖、酸通过细胞膜与液泡膜的渗透速率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朱瑶迪,邹小波,石吉勇,赵杰文,林颢[8](2014)在《高光谱图像技术快速预测发酵醋醅总酸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发酵是镇江香醋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决定着成品醋的风味和品质。但目前固态发酵的生产控制主要依赖人工经验,难以有效保障镇江香醋的品质。该文分析了总酸(total acid content,TAC)、pH值、含水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ynergy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siPLS)快速预测固态发酵基质(醋醅)的TAC、pH值和含水率,其最佳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16、0.9455和0.8503;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MLR)对醋醅高光谱图像进行分析,研究了总酸在醋醅中的分布情况,以此来快速判断醋醅发酵的均匀性。研究表明,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快速预测醋醅的理化参数及其分布的方法是可行的,结果可为镇江香醋固态发酵的工艺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6期)

周震宇,江伟骏,顾怡雯,张楠,刘畅[9](2014)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餐后近端胃内酸分布及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餐后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人近端胃内酸度的分布状态及其和食管酸暴露的相关性。方法:抽选我院12例GERD患者,应用3级锑电极对定位于LES上缘近侧5 cm(食管)和LES上缘远侧5 cm的贲门下(近端胃内)、LES上缘远侧10cm的近端胃远侧(近端胃内)进行pH监测,监测时间为空腹1 h和餐后4 h,同期抽选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计算两组患者食管酸暴露以及胃内整合酸度(IA)。结果:两组空腹时近端胃内IA和食管酸暴露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试检者餐后1、2、3、4 h贲门下IA均显着低于近端胃远侧部位(P<0.05),但GERD组中IA部位差异不明显(P>0.05);餐后2 h,两组近端胃内IA均有所回升,但是对照组未超过基线(P>0.05),而GERD组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5);两组食管酸暴露均主要在餐后2h发生,并且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在餐后各时段,两组中食管酸暴露与IA均无显着相关性。结论:GERD餐后晚期近端胃酸分泌增高,扩大了酸性近端胃池,可部分解释GERD进食后食管过度酸暴露。(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4年20期)

姜凤超,王玉柱,孙浩元,杨丽,张俊环[10](2014)在《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细胞内糖酸分布对甜酸风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内糖酸的分布、变化规律对果实甜酸风味的影响,采用区室分析方法研究了‘白凤’桃(Prunus persica‘Hakuho’)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细胞内糖酸组分、含量及其分布对甜酸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果实中(花后100 d)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在液泡、细胞质和细胞间隙中的含量分别为27.3、11.6、9.0 mg/g,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含量为2.09、0.94、0.35 mg/g;未成熟果实中(花后60 d)可溶性糖在液泡、细胞质和细胞间隙中的含量分别为0.97、2.2、2.3 mg/g,有机酸含量为0.25、0.44、0.82 mg/g。‘白凤’桃果肉细胞内不同的糖酸分布对成熟果实的甜酸风味具有显着影响,而对未成熟果实影响较小。成熟果实中糖酸在液泡、细胞质和细胞间隙叁者之间的分布差异可能是导致果实甜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酸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晰土壤酸度与团聚体交换性酸对植茶年限的响应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茶16、23、31和53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茶年限对土壤酸度及其团聚体交换性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p H逐渐降低,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各植茶年限土壤0~20 cm土层p H均低于>20~40cm土层,而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且交换性氢含量在植茶23 a后的增幅可达21. 29%.(2)土壤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升高,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随植茶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升高.(3)各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均远低于交换性铝.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各植茶年限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均呈升高的趋势,而交换性铝的分配比例则呈降低趋势. 0~2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均以植茶53 a时较高,为17. 97%~19. 69%;>20~4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氢的分配比例以植茶16 a时较高,为19. 51%~22. 77%,而各粒径团聚体交换性铝的分配比例则呈相反的趋势.研究显示,长期植茶会导致土壤酸化,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p H逐渐降低,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均升高,不同粒径团聚体对交换性酸的保持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维,林良鑫,赵蓓蓓,林士茵,高咏璇.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血浆胆汁酸分布特点[J].热带医学杂志.2018

[2].何淑勤,吴雯,郑子成,李廷轩.植茶年限对土壤酸度及其团聚体交换性酸分布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9

[3].易先锋,邓风,郑安民.丝光沸石酸强度和酸分布的固体NMR研究[C].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B会场:等级孔材料多孔膜材料多孔材料理论研究.2017

[4].易先锋,李光超,褚月英,刘尚斌,郑安民.丝光沸石酸强度和酸分布的固体NMR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5].夏道宏,张红晓,朱丽君,刘仁旭,王纪良.高酸原油焦化原料酸分布研究[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5

[6].黄巧义,杨少海,唐拴虎,黄旭,李苹.稻作对酸性硫酸盐土酸分布及迁移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

[7].姜凤超,王玉柱,孙浩元,杨丽,张俊环.不同水分下桃果实细胞内糖酸分布特征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4

[8].朱瑶迪,邹小波,石吉勇,赵杰文,林颢.高光谱图像技术快速预测发酵醋醅总酸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2014

[9].周震宇,江伟骏,顾怡雯,张楠,刘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餐后近端胃内酸分布及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

[10].姜凤超,王玉柱,孙浩元,杨丽,张俊环.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细胞内糖酸分布对甜酸风味的影响[J].植物科学学报.2014

标签:;  ;  ;  

酸分布论文-李维,林良鑫,赵蓓蓓,林士茵,高咏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