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乐钟论文-张法

青铜乐钟论文-张法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铜乐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铜文化,殷商乐钟命名,乐悬概念体系,乐钟观念定位

青铜乐钟论文文献综述

张法[1](2017)在《殷商乐钟命名·乐悬概念体系·乐钟观念定位——试论青铜乐钟的叁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殷商乐钟无自名,被学界主流命名为铙,也有着名学人命名为庸,从青铜乐器由虞夏时代的铜铃到殷商时代的编铙(庸)到西周以后的编钟来看,铙是从铃的角度去看而得出,庸是从钟的角度看而得出,在铃-铙或庸-钟的演进中,庸更能体现殷商乐钟的本质特性。乐悬概念由簨虡、肆堵、宫-轩-判-特组成,叁组概念不但每一后者都可包含前者,而且具有从夏到商到周的时代演进意义。青铜乐钟在最初进入以鼓磬为主体的乐器体系时,被定义为阴阳体系中的阴。随着其入主中心,其性质转为阴阳兼有且阴阳互含而灵活圆转。(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张法[2](2016)在《青铜乐钟:音乐重组、演进历程、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铜乐器的演进是从虞夏时代的铃到殷商时代的庸(包括编庸和大镛)再到西周时代的编甬,然后扩展为春秋后的甬—纽—镈体系。青铜乐钟的演进,配合着政治体制和观念体系的演进,即配合远古仪式中心从社坛到祖庙、春秋以后由祖庙到宫殿的演进。在青铜乐钟与政治体制和观念体系的配合中,一方面要以青铜为主去统合从历史演进而来的乐器体系,即以青铜乐钟为主,统合以前曾在乐器中占主导地位的磬鼓、管龠、琴瑟,以及其他乐器;另一方面要在青铜材质的基础上去展开青铜乐器自身的体系,即由青铜乐钟本身展开为一套乐律体系,这在曾侯乙编钟里达到了完成。(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12期)

李筱[3](2014)在《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乐钟及其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铜乐钟作为一种乐器,在青铜器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安徽地处江淮流域,在历史上出土了许多青铜乐钟。以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乐钟为视角,以蔡侯铜钟和钟离国铜钟等为例,分析安徽地区的青铜乐钟所反映的社会功能和历史等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张延凌[4](2013)在《青铜乐钟流变小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铜乐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属于国之礼乐重器。为此,结合考古发现和古文献载录,针对青铜乐钟的起源、发展、衰落及研究和制作这一发展脉络进行剖析,彰显出其蕴含的厚重文化内涵和艺术、科学、历史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03期)

张大军[5](2012)在《统青铜乐论之大成开当下研究之新路——读陈荃有所着《中国青铜乐钟研究》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荃有撰写的《中国青铜乐钟研究》从编列角度出发,对我国青铜乐钟的生成、发展及演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某些存有疑义的问题,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此着的出版,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学界对青铜乐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期刊2012年01期)

彭珊珊[6](2009)在《山西出土先秦青铜乐钟的艺术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隶属艺术学音乐方向的硕士学位论文,其意在于借收集整理、分类归纳山西出土先秦时期的青铜乐钟,通过对其时代形制及其测音、音列的分析,来探索我国青铜乐钟的起源发展,试图寻找山西出土先秦时期青铜乐钟的工艺学、乐律学方面的特征,及其体现出的音乐观念的探索。我国对青铜乐钟乐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当时金石学兴起,各界学者对青铜乐器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1092年由吕大临编着的《考古图》便是当时最早涉及钟类乐器的一本学术着作。着作中他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把钟类乐器当做历史资料研究,开启了对钟类乐器的研究与探索。现代考古学兴起之后,我国发掘出土的钟类乐器逐渐增多,音乐领域中对钟类乐器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60年代始,李纯一、杨荫浏等学者先后对钟类乐器进行了音律、形制、悬法、功能等方面的研究。1978年,黄翔鹏先生宣布发现了先秦编钟“一钟双音”现象,在音乐学术界引起轰动,将对钟类乐器的研究推向高潮。近年来,音乐学界的黄翔鹏、李纯一、王子初、方建军、陈荃友等先生对乐钟研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山西地区的古代音乐是中国北方音乐发展最为发达的一个地区。从音乐考古发现来看,其中出土的青铜乐钟相对而言来说较完整,保存了很多古代音乐信息。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本文着重于对山西出土先秦时期的青铜乐钟进行具体的以艺术学方面的考察研究为着眼点的初步探索,试图为山西古代音乐史及乐钟的研究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证材料。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山西地区出土乐钟进行整体性的研究: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其所处时代范围、背景及青铜乐钟性质特征、结构称谓。其次简单探讨青铜乐钟的起源问题及对各家所持观点的简单分析,得出青铜乐钟之甬钟和钮钟的起源可以说都能追溯到铃或是与铃有关的结论。最后分类归纳列及了山西地区出土先秦青铜乐钟的简况,通过将出土乐钟分为西周、春秋、战国叁个时期分别介绍其出土时间、地点、藏地、形制、年代等信息,使对山西地区出土先秦时期青铜乐钟有个总体上的了解,并简单归纳了各时代出土乐钟的特点及其发展。第二章:从形制、纹饰、铭文、铸造工艺与声学设计工艺几方面考察青铜乐钟的发展演变及探索其发展规律。得出青铜乐钟合瓦形的结构是先秦时期山西地区成熟期乐钟具有的普遍特征;纹饰方面由动物纹的普遍运用到几何纹饰的大肆流行,由繁至简等转变发展;铭文由少至多,及字体、内容、铭刻技术等方面的发展;铸造工艺方面由最先的分铸法发展到块范铸造、印模制范到失蜡铸造法等发展;声学设计方面合瓦形的特性及青铜乐钟发声原理的分析等几方面的分析。第叁章:通过对山西地区出土青铜乐钟中挑选出的几套保存较好、测音数据较完整的编钟,进行音高、音名等分析并推测得出音列,从中发现并总结出关于青铜乐钟音程类别及晋音乐文化特征等问题。第四章:对青铜乐钟进行其所蕴含的音乐观念方面的探索,得出山西先秦青铜乐钟礼之体现、权之象征、“和”之境界及雄浑之美等几方面的艺术美感,以追寻古人的音乐艺术思想观念,并浅显探究其晋艺术之特征。本文是在响应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的号召下进行的。文中对其进行的艺术学研究不再是单一的对文物的描述以及所处环境的考证等,而是通过对艺术文物多方面的描述去思考总结。能够从艺术史、艺术考古的方向、音乐学、史料学、乐律学、图像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方法论的创新与研究。从而使大家对山西出土先秦时期的青铜乐钟有着总观与分论多方面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9-06-01)

王子初[7](2007)在《中国青铜乐钟的音乐学断代——钟磬的音乐考古学断代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青铜乐钟的音乐学断代,是音乐考古学研究的另一个热点。与石磬相比,青铜乐钟在先秦乐悬制度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应用广泛,留存到今天的材料更为丰富,故也为这些乐器的断代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青铜乐钟形制独特,乐律学内涵深厚,工艺复杂,科学技术方面的含量极高。根据考古学研究的习惯方法,在传统的青铜器研究中,人们注重于器物类型学方面的内容;作为商周重要乐器——青铜乐钟的音乐性能、演奏方式等音乐学内涵,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而这些,恰恰应该是乐器研究的主体部分。本文拟通过与乐钟演奏手法相关的结构设计、与编钟音乐性能相关的内部结构特征、青铜乐钟调音时的磨砺手法以及乐器的音列音阶的组合关系的考察作断代研究,以图初步建立起中国青铜乐钟的音乐学断代标尺。(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07年01期)

陈荃有[8](2001)在《繁盛期青铜乐钟的编列研究(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研究自春秋初期至战国中期出土的各类各式编钟,对近年新郑出土的编钟编 、太原金 胜村编 、淅川王孙诰编钟及曾侯乙编钟等特殊个例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对此期出土于我国南 方的乐钟编组情况也进行了实例分析。(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陈荃有[9](2001)在《繁盛期青铜乐钟的编列研究(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研究自春秋初期至战国中期出土的各类各式编钟 ,对近年新郑出土的编钟编膊、太原金胜村编膊、淅川王孙诰编钟及曾侯乙编钟等特殊个例进行了重点分析 ,同时对此期出土于我国南方的乐钟编组情况也进行了实例分析(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王之初[10](2000)在《中国青铜乐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青铜乐钟是世界青铜文化中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葩。 传说远古黄帝时期就发明了乐钟,此外还有炎帝、颛顼、帝喾、尧、禹时发明乐钟的说法。乐钟的原始形态来源极古。陕西龙山文化(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2000年)遗址中出土过陶钟,可视为中国青铜乐钟的先祖。这时(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00年01期)

青铜乐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铜乐器的演进是从虞夏时代的铃到殷商时代的庸(包括编庸和大镛)再到西周时代的编甬,然后扩展为春秋后的甬—纽—镈体系。青铜乐钟的演进,配合着政治体制和观念体系的演进,即配合远古仪式中心从社坛到祖庙、春秋以后由祖庙到宫殿的演进。在青铜乐钟与政治体制和观念体系的配合中,一方面要以青铜为主去统合从历史演进而来的乐器体系,即以青铜乐钟为主,统合以前曾在乐器中占主导地位的磬鼓、管龠、琴瑟,以及其他乐器;另一方面要在青铜材质的基础上去展开青铜乐器自身的体系,即由青铜乐钟本身展开为一套乐律体系,这在曾侯乙编钟里达到了完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铜乐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法.殷商乐钟命名·乐悬概念体系·乐钟观念定位——试论青铜乐钟的叁个问题[J].文艺理论研究.2017

[2].张法.青铜乐钟:音乐重组、演进历程、文化意蕴[J].山东社会科学.2016

[3].李筱.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乐钟及其相关问题[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

[4].张延凌.青铜乐钟流变小考[J].兰台世界.2013

[5].张大军.统青铜乐论之大成开当下研究之新路——读陈荃有所着《中国青铜乐钟研究》有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

[6].彭珊珊.山西出土先秦青铜乐钟的艺术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9

[7].王子初.中国青铜乐钟的音乐学断代——钟磬的音乐考古学断代之二[J].中国音乐学.2007

[8].陈荃有.繁盛期青铜乐钟的编列研究(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

[9].陈荃有.繁盛期青铜乐钟的编列研究(上)[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

[10].王之初.中国青铜乐钟[J].乐器.2000

标签:;  ;  ;  ;  

青铜乐钟论文-张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