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优势遗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同源四倍体水稻,新型四倍体水稻,育性
优势遗传论文文献综述
刘向东,吴锦文,SHAHID,Muhammad,Qasim,郭海滨,李亚娟[1](2019)在《新型四倍体水稻创制及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源四倍体水稻是由二倍体水稻加倍获得的种质。籼型和粳型同源四倍体水稻杂交F1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和产量优势,但育性普遍偏低,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室于1999至2008年间利用不同类型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广泛的杂交,组配杂种F1并在杂交后代开展高育性材料的定向选择,于2009年成功地选育出结实率超过80%的高育性四倍体水稻。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该水稻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构型与同源四倍体水稻明显不同,前者二价体数量比后者平均高出2个,甚至个别细胞还出现24个二价体的现象;四价体以环型为主,而同源四倍体水稻则复杂多样。重测序结果表明,其基因组存在丰富的DNA变异,许多变异是特异的。为此,我们参照拟南芥对此类具有高育性且稳定材料的命名,将该类高育性的四倍体水稻称为"新型四倍体水稻"(neo-tetraploid rice),区别与直接来源二倍体水稻加倍而成的同源四倍体水稻(autotetraploid rice)。2016年新型四倍体水稻"华多1号"和"华多2号"分别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新型四倍体水稻不仅本身育性高,而且可以克服大部分的杂种不育性,并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本室利用新型四倍体水稻与超过50份不同类型同源四倍体水稻杂交组配杂种F1,评价其杂种优势表现并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其分子遗传机理。结果发现,绝大部分杂种F1育性正常,高的结实率超过90%,而且产量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单株产量(77%)和结实率(15%)等产量相关的性状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显示出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转录组学研究发现,杂种F1与双亲比较,前者出现大量特异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超过95%基因涉及产量相关的QTLs,且显着地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上,超过1000个基因为非加性表达;与糖类代谢和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如OsBEⅡb和OsSSⅢa等在开花后3天的籽粒中显着上调。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新型四倍体水稻杂种优势的基因网络作用模式及分子育种提供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祝嫣然[2](2019)在《守护14亿人的基因密码 “国家宝藏”管理升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什么牙买加的黑人短跑快如闪电,而肯尼亚的黑人称霸全世界的马拉松赛事?简单而言,DNA是揭开答案的密码——肌肉力量和耐力都与先天的遗传有关。至于基因等人类遗传资源,含有人体大量信息,被称为人类“生命说明书”,是人固有的最大隐私。(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06-24)
黄芳[3](2019)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优势蜱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布鲁菌特异性基因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属于硬蜱科(Ixodidae)能够传播多种病原,危害动物及人类的健康,该蜱虫在锡林郭勒盟地区分布广泛,成为锡林郭勒盟地区的优势蜱种之一。本研究以锡林郭勒盟14个不同牧区的1162只蜱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分类鉴定,并初步评估了草原革蜱可能携带的布鲁菌病原,结果如下:1.对2017-2018年在锡林郭勒盟14个不同牧区采集蜱虫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对蜱虫的假头基,缘垛,盾板等形态特征观察,初步确定该地区优势蜱虫为草原革蜱。测得线粒体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OI)基因片的序列与GenBank上已知草原革蜱序列的相似度均为99%以上,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吻合。应用Mega6.06软件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16S rRNA和COI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锡林郭勒不同地区鉴定的草原革蜱与国内外已经鉴定的草原革蜱聚为同一分支上,特别是与中国新疆鉴定的蜱种遗传距离最近。2.对锡林郭勒地区采集的草原革蜱的121条16S rRNA基因序列和85条COI基因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经碱基的组成成分分析发现,A+T的含量明显大于C+G的含量,符合昆虫线粒体DNA碱基具有显着AT偏向性;经碱基饱和替换性分析发现,两种基因均未达到饱和,该结果提示系统发育分析是可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基因单倍型多样性为0.751(Hd≥0.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494(π<0.5%),而COI基因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74(Hd≥0.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35(π<0.5%),这表明16S rRNA和COI基因在该蜱种群中经历瓶颈效应后再次出现了明显的扩张现象。3.采用常规PCR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4个不同地区的蜱虫进行布鲁菌病原特异性基因的检测。常规PCR结果表明1162只蜱虫的布鲁菌阳性率为27.54%,个别地区甚至达到80%;这些常规PCR显示阳性和阴性结果中,随机选取各50个样品,再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该试验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常规PCR结果为阳性和阴性样品中,布鲁菌特异性基因的拷贝数分布在7.19× 102-1.06× 107拷贝之间。结论:草原革蜱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优势蜱种之一,不同的地区蜱虫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基因单倍型。草原革蜱可能是携带布鲁菌病原的一种媒介生物,具有传播人和动物布鲁菌病的潜在风险。(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黄历[4](2019)在《黄瓜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优良亲本的选配是利用杂种优势选育新品种的关键,其决定着能否选育出优良品种,探索不同黄瓜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关系,有助于提高黄瓜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本研究以来自国内外的132份黄瓜种质资源为基础,在对其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22份种质作为亲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法设计杂交组配,共配制了121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_1代18个性状进行了差异性检验,分析了总配合力、杂种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黄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用了30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对132份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2份种质可分为2个亚群,其中K1亚群各种质平均遗传距离为0.42,遗传分化系数为0.45,遗传分化现象十分明显,K2亚群内部各种质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5,遗传分化系数为0.18,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现象,且华北型和华南型黄瓜种质分别被划入两个不同亚群中,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型和华南型黄瓜种质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华南型黄瓜比华北型黄瓜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两者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现象。相较于华北型和华南型,欧美型黄瓜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且与华南型黄瓜之间具有较近的遗传距离。2.产量构成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黄瓜结瓜数、瓜重、心腔大小、瓜把长、前20d雌花数、第一雌花节位、霜霉病病情指数、瓜肉厚等性状与产量具有一定水平的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表明这些性状是影响黄瓜产量的主要因素。3.黄瓜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对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分析表明,欧美型黄瓜种质在单株结瓜数、早熟性、白粉病抗性、霜霉病抗性等性状上具有十分突出的表现,比较适合作为杂交父本对我国本地品种进行改良;华北型黄瓜种质较适合用于对瓜形性状进行改良;华南型黄瓜种质较适合于秋季保护地栽培,同时也可作为杂交父本用于瓜形性状的改良。4.配合力和亲本遗传距离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在包含多种生态型黄瓜的杂交群体中,总配合力效应值与遗传距离间不具有显着相关性,但对于特定组合特定性状而言,总配合力效应值与亲本遗传距离间具有一定水平的显着相关性,如华南型×华南型、华北型×华北型、欧美型×欧美型、华南型×华北型组合,上述结果证明,在遗传结构相对单一的杂交群体中,在特定性状上,亲本遗传距离可以作为总配合力预测指标。5.产量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在包含不同生态型黄瓜的杂交群体中,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并未表现出显着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华南型×华南型组合在结瓜数、第一雌花节位中亲优势以及瓜重高亲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间具有较高显着性水平的线性相关关系;在华北型×华北型组合中,第一雌花节位中亲优势随遗传距离增加而减小;在欧美型×欧美型组合中,前20d雌花数高亲优势随着亲本遗传距离增加而增加,第一雌花节位高亲优势随遗传距离增加而降低。上述结果证明,在类似组合的杂交育种工作中,优先选择亲本遗传距离较大的亲本,可提高在相应性状上出现杂种优势的概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管晓雨[5](2019)在《大白菜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优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学现象,而且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白菜是杂种优势显着、自交容易衰退的十字花科蔬菜。本研究进行了96份大白菜自交系的基于Indel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基于农艺性状遗传多样分析、配合力分析、大白菜杂交组合间优势度鉴定、四个优势相关基因在不同优势度组合中表达量分析,取得以下结论:(1)基于Indel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大白菜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3333~0.8333,平均值为0.5884。以遗传距离0.52为标准,将96份大白菜自交系分为了六大类,第一类群包含了21份材料,第二份类群包含了12份材料,第叁类群包含了16份材料,第四类群包含了15份材料,第五类群包含了14份材料,第六类群包含了18份材料。(2)基于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亲本之间1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在欧式距离为5时能将78份大白菜自交系划分为6大类群。第一大类包含19份材料,第二大类包含8份材料,第叁大类包含24份材料,第四大类包含16份材料,第五大类包含3份材料,第六大类包含8份材料。(3)通过对大白菜杂交组合间优势度鉴定分析,发现杂种一代中除了短缩茎长度和叶球高之外,其他所有性状的平均值全部高于亲本性状的平均值。对129份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分析发现,在超中优势中除了叶球高和短缩茎长度外,其它性状都是正向优势组合数大于负向优势组合数。(4)对14个亲本配合力分析,确定A75、A17-1、A218、A51-4、油叁和A22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A54-1×C30、A84-1-1-1×A230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相对较小,但它们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大,而组合A51-4×A17-1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相对较大,但是它们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小。(5)基于Indel标记的遗传距离划分的六大类群中,第一大类群与第四大类群相互杂交相比于其它群相互杂交具有优势;基于农艺性状遗传距离划分的六大类群中,第一大类群与第叁大类群相互杂交相比于其它群相互杂交具有优势。(6)综合超中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叁个优势指标分析,发现油叁×A17-1、A66-2-1×A17-1、A51-4×C15-111-1、A222×C15-111-1、A209-1×A17-1、A118×A75相比于其它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7)通过对BrDDM1、BrCCA1、BrTOC1、BrLHY四个优势相关基因在不同优势度组合中表达量分析发现,BrDDM1和BrLHY基因表达量与优势度成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周芳菊,张道荣,凌冬,汤清益,孙华卫[6](2019)在《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30个F_1代组合的穗部性状进行超高亲优势分析,并对配组的60个亲本的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0个组合F_1代材料的穗粒重、穗粒数、穗长、总小穗数、有效小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高亲优势,且穗粒数、有效小穗数的超高亲优势达极显着水平。子代与亲代材料穗部性状间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穗粒数与穗粒重、穗粒数与总小穗数、穗粒数与有效小穗数、穗粒重与穗长、穗粒重与总小穗数、穗粒重与有效小穗数、穗长与总小穗数、穗长与有效小穗数、总小穗数与有效小穗数间相关性都达到了极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曲玉杰,孙君灵,耿晓丽,王骁,Zareen,Sarfraz[7](2019)在《陆地棉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1 500个陆地棉杂交组合分析杂种优势与其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相关性,探讨能否利用大规模杂交组合亲本间遗传距离提高陆地棉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以期为棉花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来自15个国家和中国23个省(市)的305份陆地棉核心种质为亲本,采用L×T(Line×Tester)杂交设计配制1 500个杂交组合。2012—2013年,在中国南北方13个生态环境下考察其株高、单铃重、衣分、纤维长度等10个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分析F1杂种优势、亲本间遗传距离和群体结构,并采用4种方式(Cor1—Cor4)计算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10个性状中亲优势(MPH)均值的变幅为1.70%—7.40%,平均为4.36%,按父本不同将F1分成5组(A—E),其MPH均值A>E>B>C>D;超亲优势(HB)均值的变幅为-4.17%—1.87%,平均为-0.17%,A、B和E组的HB均值皆为正。10个性状在5组中除D、E组的马克隆值之外,其他性状普遍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其中,单铃重和纤维长度的中亲优势在5组中均以正优势为主(达80%以上),最大值分别为34.01%和9.83%,对应的超亲优势分别为24.25%和5.80%。F1和亲本差异显着性分析表明单铃重、株高、纤维长度、伸长率和整齐度指数整体表现出一定的超亲优势。父本(测试种)与300个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介于2.280—61.430,平均为21.550,5个测试种与母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D>C>E>A>B,其中,最近值为11.721,最远值为33.271。按最小方差聚类,将305个陆地棉亲本划分为2个主群,包括5个亚群。4种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因样本量、遗传距离变幅和父本不同其结果有所差异,相关性随样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强。其中,Cor1是Cor2结果的整体体现;Cor3与Cor1和Cor2相比,部分性状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有所不同;Cor4的相关性最弱。综合来看,遗传距离与衣分、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和纺纱均匀性指数的中亲优势呈显着正相关,遗传距离与其他性状的中亲优势的相关性因采用的分析方案不同,结果有所不同;在4种方案中,除整齐度指数外,遗传距离与超亲优势的相关性整体表现负相关。其中,遗传距离与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和衣分的超亲优势相关性较强。【结论】陆地棉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存在正负和强弱差异,且样本量越大相关性越强。说明基于大规模杂交组合研究陆地棉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高山[8](2019)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骡子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优势(Heterosis)是指不同物种或一个物种的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后代在生长、繁殖、抵抗力等性状上优于亲本的现象。骡子是马和驴的种间杂交后代,具有比其亲本更优的肌肉耐力、认知能力、体型、抗病性和寿命等杂种优势表型。本研究通过对马、驴、马骡和驴骡的肌肉、脑、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了骡子与亲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和差异剪接基因(Differential alternatively spliced genes,DASGs),并通过功能富集,筛选与骡子优势表型相关的通路和基因。最后,利用叁代全长转录本验证了部分的差异可变剪接事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得到马骡和其亲本,驴骡和亲本在肌肉、脑和皮肤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按照杂种动物和其亲本之间表达量关系,将差异表达基因分为了五种类型,分别是高亲本显性(High-parent dominance)基因,低亲本显性(Low-parent Dominance)基因,超显性(Over-dominance)基因和超低显性(Under-dominance)基因以及加性效应(Additivity)基因。其中高亲本显性基因和低亲本显性基因可以与现有的显性假说相对应,而超显性基因和超低显性基因则符合超显性假说的定义。将差异表达基因分类之后,对各个基因集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在超显性基因集中富集到了与控制器官大小相关的通路,这可能与骡子体型高于其亲本的性状有关。2.通过对所有样品的可变剪接事件聚类分析,发现可变剪接事件的比例的不同可以体现出不同组织和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计算了马骡和其亲本,驴骡和其亲本在肌肉、脑和皮肤组织中存在差异剪接基因,并和之前鉴定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发现不超过12.64%的差异表达基因同时也是差异剪接基因。利用差异剪接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在肌肉组织中显着富集到了肌肉收缩通路,这可能与骡子表现出的肌肉耐力相关。在脑组织中,富集到了神经系统和树突介导等与神经相关的通路,这可能与骡子认知能力有关。3.将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剪接基因合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在肌肉组织中显着富集到了肌肉收缩的通路,其中包括48个差异表达基因,26个差异剪接基因,并且有8个基因既是差异表达基因又是差异剪接基因,其中TNNC2基因可以调节骨骼肌的收缩,RYR1基因的表达量升高会增加I型肌肉纤维的含量,而I型肌肉纤维主要负责与耐力相关的活动。这对解释骡子在肌肉耐力方面的杂种优势提供了可靠的候选基因集。4.通过质控、矫正等步骤,从马骡的叁代全长转录组数据(Full-length transcription)中,一共获得121,384条全长转录本序列,这些转录本一共可以覆盖6,311个基因,其中可以覆盖1,402个差异剪接基因中的951个基因。综上,通过对骡子及其亲本的转录组分析,我们鉴定了不同动物在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剪接基因,并且通过富集分析找到了可能与骡子肌肉耐力、认知以及体型等杂种优势表型相关的通路和候选基因,并利用全长转录本数据对部分差异剪接基因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乔,李明,晏君瑶,高祺,朴琳[9](2019)在《玉米耐盐碱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7个自交系进行4×3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12个杂交组合,在盐碱土和黑土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调查苗期植株形态(株高、叶面积)与生理特性(SOD、POD活性),并进行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可以用于鉴定玉米的耐盐碱性,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株高和叶面积降低,SOD、POD活性升高。不同自交系耐盐碱能力差异显着,根据4个指标及减少比例进行动态聚类,筛选出郑58是耐盐碱能力较强的自交系,Mo17对盐碱最敏感,5个中耐品种中昌7-2、444和B73偏敏感。杂交种间耐盐碱能力差异显着,郑单958、郑58×178、郑58×Mo17和黄C×178是耐盐碱性较高的杂交组合,444×Mo17是敏感组合。杂交种的耐盐碱性能与性状的杂种优势无关,与亲本的耐盐碱程度有关。4个指标的广义遗传力较高,非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因此,筛选耐盐碱的自交系时既要考虑有关性状,又要考虑其性状对比非逆境条件下的变化率。(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郑国源[10](2019)在《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的遗传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品种的关键技术手段。为了揭示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的优势潜力及遗传背景,本研究选用11个水稻强优势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分别为特优009、钱优3301、宜优673、泰优3301、恒丰优华占、天优3301、广8优165、荃优丝苗、泸优明占、天优华占、Ⅱ优明86。构建F_1、F_2、F_3等3个世代遗传群体。考察各世代的单株重、有效穗数、主穗长、谷粒长、谷粒宽等产量相关性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世代间的中亲值、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估算加性方差、显性方差和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含有亲本的7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F_2)4个世代的上述性状的遗传基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提高高产品种选育效率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多基因加性-显性模型的分析结果:与亲本相比,F_1代的各个性状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且F_2代、F_3代后逐代衰退。11个组合的单株谷重广义遗传率变幅36.72%~87.40%,狭义遗传率变幅27.21%~61.44%。有效穗数广义遗传率变幅25.79%~64.58%,狭义遗传率变幅23.88%~47.09%。主穗长广义遗传率变幅69.24%~94.10%,狭义遗传率变幅45.67%~77.89%。谷粒长广义遗传率变幅82.43%~98.13%,狭义遗传率变幅51.11%~84.17%。谷粒宽广义遗传率变幅为73.06%~97.00%,狭义遗传率变幅为50.11%~82.83%。育种上,应根据组合不同性状的遗传率高低进行各世代的定向选择。2.运用植物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7个具有双亲的F_2代5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具体结果为:单株谷重的遗传:存在4种遗传模型。其中3个组合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恒丰优华占、天优华占和Ⅱ优明86),主基因遗传率变幅为65.92%~74.71%,多基因遗传率变幅为6.33%~13.76%;2个组合符合“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广8优165和泸优明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5.18%和69.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6.60%和20.30%;1个组合符合“2对等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荃优丝苗),主基因遗传率为51.09%,多基因遗传率为20.31%;1个组合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天优3301),主基因遗传率为63.74%,多基因遗传率为12.12%。有效穗数的遗传:主要存在2种遗传模型。其中3个组合符合“2对等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天优3301、荃优丝苗和Ⅱ优明86),主基因遗传率变幅为47.73%~53.05%,多基因遗传率变幅为6.95%~18.31%;4个组合符合“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恒丰优华占、广8优165、泸优明占和天优华占),主基因遗传率变幅为48.58%~61.10%,多基因遗传率变幅为3.15%~13.82%。主穗长的遗传:该性状遗传较为复杂,7个组合存在5种遗传模型。2个组合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恒丰优华占、泸优明占),主基因遗传率为71.62%和72.50%,多基因遗传率10.01%和8.90%;1个组合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Ⅱ优明86),主基因遗传率为80.57%,多基遗传率为7.89%;1个组合符合“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广8优165),主基因遗传率为70.03%,多基因遗传率为13.25%;1个组合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荃优丝苗)。主基因遗传率为75.67%,多基因遗传率为9.90%。;2个组合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天优华占、天优3301),多基因遗传率变幅为52.27%和55.18%。谷粒长的遗传:主要存在4种遗传模型。3个组合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恒丰优华占、Ⅱ优明86和泸优明占),主基因遗传率的变幅为64.37%~83.04%。多基因遗传率变幅为11.18%~25.59%;2个组合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广8优165、荃优丝苗),主基因遗传率的分别为77.44%和85.92%。多基因遗传率为5.14%和4.35%;1个组合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天优3301),多基因遗传为57.83%;1个组合符合“2对等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天优华占),主基因遗传率为26.52%,多基因遗传率28.52%。谷粒宽的遗传:和谷粒长一样,也存在4种遗传模型。3个组合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恒丰优华占、荃优丝苗和泸优明占),主基因遗传率变幅为78.54%~87.18%,多基因遗传率为1.74%~7.89%;1个组合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天优3301),主基因遗传率为85.62%,多基因遗传率为5.01%;1个组合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广8优165),主基因遗传率为81.73%,多基因遗传率为9.23%;1个组合符合“2对等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Ⅱ优明86),主基因遗传率为74.09%,多基因遗传率为21.34%;1个组合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天优华占),其中多基因遗传率为69.12%。综上结果表明,在强优势杂交组合中,除了个别性状受多基因遗传外,与产量相关的大多性状的杂种优势潜力主要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且有些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高,解析了大部分遗传变异,多基因遗传率低,这些基因的遗传方式对育种中选择和杂种优势利用是有利的。(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优势遗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什么牙买加的黑人短跑快如闪电,而肯尼亚的黑人称霸全世界的马拉松赛事?简单而言,DNA是揭开答案的密码——肌肉力量和耐力都与先天的遗传有关。至于基因等人类遗传资源,含有人体大量信息,被称为人类“生命说明书”,是人固有的最大隐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势遗传论文参考文献
[1].刘向东,吴锦文,SHAHID,Muhammad,Qasim,郭海滨,李亚娟.新型四倍体水稻创制及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祝嫣然.守护14亿人的基因密码“国家宝藏”管理升格[N].第一财经日报.2019
[3].黄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优势蜱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布鲁菌特异性基因的检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4].黄历.黄瓜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管晓雨.大白菜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D].东北农业大学.2019
[6].周芳菊,张道荣,凌冬,汤清益,孙华卫.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
[7].曲玉杰,孙君灵,耿晓丽,王骁,Zareen,Sarfraz.陆地棉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9
[8].高山.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骡子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9].李乔,李明,晏君瑶,高祺,朴琳.玉米耐盐碱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J].玉米科学.2019
[10].郑国源.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的遗传潜力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