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交易成本论文-徐贝贝

隐性交易成本论文-徐贝贝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性交易成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含税价格,小微,政府性收费,税收减免政策,抵扣范围,国税,减税政策,市场主体,红利,营商环境

隐性交易成本论文文献综述

徐贝贝[1](2019)在《如何增强企业减税降费获得感》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部分地方减税降费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亿万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顶梁柱”、是增长的“发动机”,确保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实到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关系经济社会大局,要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在考察潍柴集团时,(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05-29)

张青[2](2018)在《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基础,以1992年初至2016年末在沪深A股上市且上市时间满一年的股票为研究样本,采用Hasbrouck提出的贝叶斯抽样估计方法,以沪深A股股票的日收盘价为数据来估量我国股票市场指令驱动制度下的隐性交易成本。同时,基于隐性交易成本的分析视角,根据估量结果考察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绩效及影响市场运行绩效的因素,使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价格、成交量、股价方差、换手率等因素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情况,并与以市场质量指数为基础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说明隐性交易成本分析市场绩效的有效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建议和政策措施。研究结果如下:(1)沪深A股的隐性交易成本在样本区间内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2001年之前波动范围较大,但自2001年开始波动渐趋稳定,维持在一个固定的区间内。(2)与深证A股市场相比,上证A股市场隐性交易成本的波动状态更为剧烈,但在1996年之后,两个市场隐性交易成本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且无显着差异。(3)以隐性交易成本与市场质量指数为指标,分别对影响上证A股市场运行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其结果基本相同,且隐性交易成本能更准确地反映市场质量。(4)价格、成交量、换手率与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绩效成正相关,股价方差、市盈率与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绩效成负相关。本文建议,完善股票市场交易制度,提供完备的交易机制,深化市场信息建设,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减少内幕操纵行为,改善信息不对称性,优化上市公司股权制度,加大流通股份比率。最终降低隐性交易成本,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绩效。(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30)

程颐[3](2018)在《制度变化对上海A股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股票市场自成立以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股票市场的快速扩容并不能等同于运行效率的同步提高,在资本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资本市场相互融合、相互竞争,只有高运行效率的股票市场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有关市场运行效率的衡量往往只是基于流动性、波动性或者有效性等指标,而隐性交易成本作为综合反映上述指标基本状况的指标却并未广泛应用到对市场运行效率的研究上来。另一方面,我国股票市场是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发展必然离不开不断深化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国内学者对这些制度建设的成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检验,但大多仅从某一个制度的变化来考察对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Corwin&Schultz(2012)提出的高低价差估计模型,测算出了上海A股市场1992年至2016年期间的隐性交易成本,并对其统计特征进行了简单描述,据此可以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有一个初步直观的认识;然后基于对隐性交易成本的分析,考察市场运行效率的变动是否具有某些周期特征;最后,按影响效力和时间上的间隔性原则,筛选出了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制度变化事件作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这六个制度的变化对上海A股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上海A股市场整体运行效率水平相对较高;(2)上海A股市场的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周期变动特征,具体表现为:一周中周一的运行效率最高,周叁周四则相对较低;从月份来看,一年中股票市场在八月的运行效率最低;整体上牛市时期的运行效率要显着低于熊市;(3)ST制度显着提高了市场运行效率;(4)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扩大买卖盘揭示范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的操作细则和沪港通的开通均显着降低了市场的运行效率;(5)T+1制度对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不显着。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从投资者和管理层两个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田存志,王聪,吴苏[4](2015)在《中国证券市场报价制度的运行绩效——基于隐性交易成本和信息非对称程度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隐性交易成本和信息非对称程度的视角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报价制度的运行绩效。首先以Roll(1984)、George et al.(1991)模型的序列协方差法为基础,推导出指令驱动市场中隐性交易成本和信息非对称程度的联合估计模型;其次,基于联合估计方法,估计出上海股票市场的隐性交易成本和市场的信息非对称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运行绩效不理想,信息非对称依然严重,隐性交易成本是投资者不可忽略的成本。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证券市场应该建立混合报价制度,并引入做市商制度作为竞价制度的补充。(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燕汝贞[5](2014)在《基于隐性交易成本的算法交易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投资理论假设下,金融市场具有完美的流动性,投资者提交的所有订单均可以快速、无隐性交易成本地被执行,此时的投资者只需关注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如何构建最优投资组合。然而,在现实证券市场上,受到市场流动性有限的影响,投资者所提交的订单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隐性交易成本,特别是价格冲击。为了减少这种价格冲击,投资者通常利用算法交易将大额订单拆分为多个中、小规模的子订单,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择机逐次提交。现有对于算法交易的研究并没有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分析价格冲击的度量与主要影响因素;没有考虑机会成本等隐性交易成本对算法交易策略的影响,也没有分析算法交易策略对投资组合选择的影响。投资者在实际使用算法交易时都将面临这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论文立足于国内外算法交易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隐性交易成本、度量方法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投资者在最小化交易成本目标下如何根据具体市场环境制定最优算法交易策略的问题;分析了算法交易策略对投资组合选择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分析了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隐性交易成本;给出了计算价格冲击时利用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作为基准价格的理论依据;利用我国的高频交易数据,估计了价格冲击,分析了价格冲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比这种影响在日内不同交易时段的差异。研究结论表明,对中等规模和小规模股票而言,订单规模是影响价格冲击的显着因素,并且订单规模越小,价格冲击也越小;由于大规模股票的流通市值和成交量较大,投资者的订单可能会隐藏在众多其他投资者订单中进行交易,所以大规模股票订单规模对价格冲击的影响并不显着;与其他交易时段相比,在每天开盘后的第一个交易时期内,订单规模对价格冲击的影响最小。进一步,针对许多大盘股股票中部分流通股长期处于不流动状态的情形,提出了一个股票的“真实”流动性指标,并利用股票成交金额与流通市值(去除长期不流通部分后的流通市值)的比值来衡量;同时,利用我国证券交易所的高频交易数据,分析了“真实”流动性对价格冲击的影响。研究发现,“真实”流动性对股票价格冲击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股票流通市值对价格冲击的影响并不显着,虽然大盘股股票的流通市值非常大,但是其很大部分流通股处于不常流动状态,导致其“真实”流动性较差。在年底阶段,受基金排名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公司在调仓时应该特别关注那些“真实”流动性较差的股票,以防止其他基金公司的“砸盘”行为;从监管的角度而言,监管层在年底时应该重点监管那些“真实”流动性较差的大盘股股票,以防止出现人为的价格操纵行为。其次,利用最优化理论和方法,针对投资者的订单未全部执行的情形,提出了机会成本的度量方法,在最小化隐性交易成本的目标下分析如何制定最优交易策略的问题,并针对可预期未来成交量的投资者,给出了相应的最优交易策略。研究结论表明,本文所提出最优交易策略的交易成本均小于常用的VWAP交易策略,表明采用此交易策略可以为投资者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收益,也为投资者制定合理交易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后,分析了投资者在考虑算法交易策略影响下如何构建投资组合的问题,并利用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历史交易数据分析了投资组合不同调整频率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考虑了算法交易策略的影响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调整并不是越频繁越好;在构建投资组合时,投资者必须要综合考虑股票的预期收益、风险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在对比分析了投资者分别在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两个月调整一次投资组合时的总收益情况,发现投资者在每一季度调整一次投资组合时的总收益最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10-16)

吕文学,刘涧,王晓旭[6](2014)在《隐性交易成本对承包商工程争端解决决策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争端不可避免,随着第叁方的介入,解决争端的成本花费也随之递增。通过文献分析及专家访谈,识别出11项构成工程争端隐性成本的影响因素,对每一项因素导致成本增加的影响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因子分析,获得5类工程争端隐性成本:商务关系成本、时间成本、咨询成本、信用成本以及司法腐败成本,且重要性依次降低。研究结果有助于承包商认识到隐性成本对争端处理决策的影响,理性地设置谈判底线,避免争端升级,实现双赢。(本文来源于《工程管理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刘烨,罗建兵[7](2013)在《保荐制与股票隐性发行费用——兼论股票发行权管制放松的交易成本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股票发行过程中,隐性发行费用是比信息不对称成本更重要的交易成本。根据寻租理论可知,尽管受现有配套制度环境的约束,股票发行保荐制的实施依然对企业的政治寻租和私人部门寻租均有抑制作用,进而产生了降低隐性发行费用的效果。在计量隐性发行费用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保荐制实施后隐性发行费用大幅下降,并且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越低、地区中介组织发育越完善,隐性发行费用下降越明显。这一结论为处于争议中的股票发行权管制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宇,高洁[8](2013)在《隐性市场与显性市场相互转化研究——基于分工和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市场和显性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以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为研究起点能够理清二者关系,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很好地解释了两类市场的内涵及转换机制。研究发现:隐性市场向显性市场的转化主要是由分工细化导致;隐性市场与显性市场相互转化的关键取决于市场交易成本与组织框架失灵的权衡;企业和市场共同追逐效率是导致隐性市场和显性市场动态转化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冯聪[9](2013)在《ETF标的指数成分股流动性与市场隐性交易成本》一文中研究指出ETF可以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申购和赎回的交易机制为投资者进行指数化投资提供了便利的资产配置途径。那么,ETF上市交易会对其标的指数成分股市场的流动性带来什么影响,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当中都没有统一的答案。本文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采用贝叶斯Gibbs抽样测算方法,选取上证A股近10年的收盘价数据作为总体样本,以上证180ETF为研究标的,测算出上证180ETF上市前后5年上证180ETF标的指数成分股和上证A股的隐性交易成本,以测算得出的隐性交易成本作为流动性指标。随后,本文根据公司金融理论,以股权结构指标为解释变量,引入股权激励和B、H股因素,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进一步探讨ETF上市交易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1)在市场隐性交易成本上升的情况下,ETF上市相对提升了标的指数成分股的流动性;(2)ETF上市对不同行业成分股的流动性影响不同,隐性交易成本波动性较稳定的行业流动性更高;(3)公司内部人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了隐性交易成本,并且机构投资者的影响更大,发生股权转让会导致隐性交易成本上升;(4)发行B、H股产生的市场分割和信息非对称会提高A股的隐性交易成本。(5)公司总资产规模越大,隐性交易成本越小,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3-05-01)

缪宏伟[10](2013)在《中国证券市场隐性交易成本的估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证券市场隐性交易成本是微观市场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市场效用的发挥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Corwin(2012)提出的模型,用股票日交易价格数据来估算证券隐性交易成本,得到1992年至2012年间1922只股票的隐性交易成本数据,并据此开展研究,首先对沪深两市隐性交易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对行业间的隐性交易成本进行横向分析,最后用面板回归分析股价信息含量、公司治理结构对隐性交易成本的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深市隐性交易成本大于沪市,但在2006年至2008年间无显着差异;(2)行业间隐性交易成本存在显着差异,且随市场变化而变化;(3)在股价信息含量较小时,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对隐性交易成本有正的作用,在股价信息含量较大时却有负的作用;(4)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对隐性交易成本有正的影响,关联交易增加隐性交易成本,公司治理环境中非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作用缺失;(5)当独立董事和公司工作地点一致时显着的降低隐性交易成本;(6)公司负债比率高会显着增加隐性交易成本,长期负债作用更大,财务杠杆对隐性交易成本有负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3-05-01)

隐性交易成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基础,以1992年初至2016年末在沪深A股上市且上市时间满一年的股票为研究样本,采用Hasbrouck提出的贝叶斯抽样估计方法,以沪深A股股票的日收盘价为数据来估量我国股票市场指令驱动制度下的隐性交易成本。同时,基于隐性交易成本的分析视角,根据估量结果考察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绩效及影响市场运行绩效的因素,使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价格、成交量、股价方差、换手率等因素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情况,并与以市场质量指数为基础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说明隐性交易成本分析市场绩效的有效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建议和政策措施。研究结果如下:(1)沪深A股的隐性交易成本在样本区间内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2001年之前波动范围较大,但自2001年开始波动渐趋稳定,维持在一个固定的区间内。(2)与深证A股市场相比,上证A股市场隐性交易成本的波动状态更为剧烈,但在1996年之后,两个市场隐性交易成本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且无显着差异。(3)以隐性交易成本与市场质量指数为指标,分别对影响上证A股市场运行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其结果基本相同,且隐性交易成本能更准确地反映市场质量。(4)价格、成交量、换手率与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绩效成正相关,股价方差、市盈率与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绩效成负相关。本文建议,完善股票市场交易制度,提供完备的交易机制,深化市场信息建设,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减少内幕操纵行为,改善信息不对称性,优化上市公司股权制度,加大流通股份比率。最终降低隐性交易成本,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绩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性交易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1].徐贝贝.如何增强企业减税降费获得感[N].金融时报.2019

[2].张青.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绩效[D].暨南大学.2018

[3].程颐.制度变化对上海A股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4].田存志,王聪,吴苏.中国证券市场报价制度的运行绩效——基于隐性交易成本和信息非对称程度的分析视角[J].金融研究.2015

[5].燕汝贞.基于隐性交易成本的算法交易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6].吕文学,刘涧,王晓旭.隐性交易成本对承包商工程争端解决决策影响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4

[7].刘烨,罗建兵.保荐制与股票隐性发行费用——兼论股票发行权管制放松的交易成本效应[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

[8].王宇,高洁.隐性市场与显性市场相互转化研究——基于分工和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9].冯聪.ETF标的指数成分股流动性与市场隐性交易成本[D].暨南大学.2013

[10].缪宏伟.中国证券市场隐性交易成本的估算与分析[D].暨南大学.2013

标签:;  ;  ;  ;  ;  ;  ;  ;  ;  ;  

隐性交易成本论文-徐贝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