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策范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融科技,思维范式,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体系,人民银行,人民币国际化,监管套利,电子支付,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业务
政策范式论文文献综述
徐忠[1](2019)在《洞析金融科技发展与政策响应的思维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2016年我负责筹建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时候,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提出,让我们(我和时任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创建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就具体实施方案向他汇报。在现场,周行长提出了很多观点,包括区块链适合在(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12-31)
傅才武[2](2019)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范式与政策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理论虽然脱胎于文化事业理论,却建立了一套独有的理论范式和政策逻辑,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架构知识",形成重构政府、社会与消费者之间关系模式的原则,并成为推动国家文化管理体制从事业体制下一元化行政命令体系向市场体制下多元化契约体系转型的理论共识和政策措施的逻辑起点。(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32期)
叶托[3](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组织政策的范式变迁及其基本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社会组织经历曲折发展,逐渐成为公共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治理主体。回顾社会组织政策变迁,有助于理解上述发展过程。基于政策范式的分析框架,根据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影响叁个维度将1949年以来我国社会组织政策的变迁历史划分为"统制"范式(1949-1977年)、"监管"范式(1978-2011年)和"管育"范式(2012年至今)叁个阶段。"统制"范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监管"范式建立了规范稳定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管育"范式建立了管育并重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在深入分析社会组织政策范式变迁的基础上,还进一步从政策主体、政策目标与工具、政策客体叁个方面归纳了我国社会组织政策变迁中出现的六个基本规律。(本文来源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侃,郭小聪[4](2019)在《公共就业政策范式变迁及其逻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石,系统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就业政策范式变迁与变迁逻辑对调整和创新当前公共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就业政策主要经历了安置性、统包统配、双轨制、市场化、积极的就业以及就业优先战略等政策时期,相应的就业政策范式在政策情境感知、政策问题认定、政策目标指向和政策工具选择上也存在较大的分野,但就业政策范式变迁遵循一定的逻辑。未来的公共就业政策在调整与创新上应综合考察政策环境,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着眼就业问题,借助治理的手段,更好地发挥公共就业政策在发展和改善民生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求实》期刊2019年05期)
刘金全,张龙[5](2019)在《新中国70年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范式:总结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已具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政策目标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存在差异,为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经历多次"松紧"切换。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积极""积极+从紧""积极+稳健"等各种组合范式的变迁过程,在总结其呈现的灵活多变、相机调控、需求管理、工具多元等调控经验基础上,分析了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存在的多重目标调控两难、调控效应滞后错位、经济效应边际递减、政策效果相互抵消等客观问题,并阐述了新时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组合范式、预期管理、供需协同、工具协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创新机制,为相关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邹立君[6](2019)在《政策定向法理学研究范式及其“法律政治性”——关于拉斯韦尔和麦克道格尔法理学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斯韦尔和麦克道格尔合作创立了"政策定向法理学"。这一跨学科的法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法律的政策科学"研究范式,它旨在创造或修改概念工具,即整合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以适用于法律规范的目的、以构建有人类尊严的公共秩序,并且期望这些概念和范畴可以被用来理解和塑造所有语境中的法律。所谓"法律的政策科学"研究,经由确定和衡量社会期待的实际模式来确认法律权威;拒绝法律与政策之间的区分,以价值决定的方式试图抹平法律推理与政策论辩之间的所有界限;以一种依赖法律基本目的(特别是共享价值)的方式来应用规则和法律程序。"政策定向法理学"以"政策科学"的方式开放出来的"法律政治性"论题绵延至今,依旧是人类智识上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来源于《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笛,秦艳[7](2019)在《新时期成人教育政策目标向服务育人新范式转型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成人教育政策目标向服务育人新范式转型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结果,是成人教育服务社会价值实现的必然途径。我国成人教育在发展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建立健全成人教育服务育人的各项保障措施,去关注成人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监督指导的机构体制,进而实现新时期成人教育政策目标向服务育人新范式转型,提升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9年14期)
吕朝华[8](2019)在《社会政策范式变迁及其对完善我国社会政策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政策范式变迁是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政策在政策目标、责任结构、运行模式等方面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在此概念视野下,西方社会政策范式变迁表现为:从主要为经济发展服务,逐渐过渡到社会性凸显,继而寻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平衡;从国家承担最小责任到国家背负最大责任,继而逐渐转变为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福利治理;从物资补贴为主转变为提供机会、培养能力、增进资产积累。相应地,中国社会政策范式变迁表现为:从强调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到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再到缩小贫富差距、追求社会公正;从国家承担最大责任,到市场化改革,再到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福利治理;从差异式、不完整式提供公共物品到整合、全面性地满足社会成员多层面需求。基于中西方社会政策范式变迁存在相似性的一面,结合我国实际,我国社会政策的改革完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推动我国社会政策从再分配式社会政策向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变;其二,规范各福利主体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社会福利责任结构;其叁,社会政策改革的重心应置于提高困难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本文来源于《社会建设》期刊2019年04期)
李文钊[9](2019)在《公共政策研究的范式变迁及其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哲学视角看,学者们有关政策过程研究的重大分歧主要来源于对政策过程的事实看法差异,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偏见。拉斯韦尔是政策科学范式的主要倡导者,他希望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公共政策。马约内和费希尔倡导"论证转向",主张用协商、话语、说服等方式对政策进行探索。随着两种范式之间争论的加剧,很多学者开始尝试进行融合。由于本体论争论的不可化约性,这使得统一范式的追求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范式之间竞争、学习与合作仍然是未来公共政策研究的主导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曾莉,周浩男,王寅[10](2019)在《中国农村扶贫政策范式的变迁与未来趋势——基于305份国家层面政策文本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农村扶贫已取得显着成效,但其政策体系的变迁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基于政策范式的理论框架,借助NVivo11软件,整理并筛选了1978—2018年农村扶贫领域国家层面的305份政策文件,分析了农村扶贫政策的话语体系和范式变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扶贫政策范式已经历救济型、开发型、攻坚型、联动型四个阶段,当前正值"精准扶贫"新阶段;并呈现了从温饱难求到扶贫瞄准、从解决温饱到自我发展、从单一主体到多方联动、从强制主导到多轮驱动等变化态势。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未来发展将聚焦相对贫困人口及其能力发展,积极构建多方合力的大扶贫格局,通过多样化的政策工具综合施策,实现可持续的高效扶贫,进而促推协作性公共管理在反贫困领域的智识努力。(本文来源于《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政策范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理论虽然脱胎于文化事业理论,却建立了一套独有的理论范式和政策逻辑,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架构知识",形成重构政府、社会与消费者之间关系模式的原则,并成为推动国家文化管理体制从事业体制下一元化行政命令体系向市场体制下多元化契约体系转型的理论共识和政策措施的逻辑起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策范式论文参考文献
[1].徐忠.洞析金融科技发展与政策响应的思维范式[N].第一财经日报.2019
[2].傅才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范式与政策逻辑[J].人民论坛.2019
[3].叶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组织政策的范式变迁及其基本规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
[4].朱侃,郭小聪.公共就业政策范式变迁及其逻辑研究[J].求实.2019
[5].刘金全,张龙.新中国70年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范式:总结与展望[J].财贸经济.2019
[6].邹立君.政策定向法理学研究范式及其“法律政治性”——关于拉斯韦尔和麦克道格尔法理学的探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
[7].张笛,秦艳.新时期成人教育政策目标向服务育人新范式转型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9
[8].吕朝华.社会政策范式变迁及其对完善我国社会政策的启示[J].社会建设.2019
[9].李文钊.公共政策研究的范式变迁及其超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
[10].曾莉,周浩男,王寅.中国农村扶贫政策范式的变迁与未来趋势——基于305份国家层面政策文本的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9
标签:金融科技; 思维范式; 金融基础设施; 金融体系; 人民银行; 人民币国际化; 监管套利; 电子支付; 资本项目可兑换; 金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