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
体表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杨乙珩,李松,夏云龙,董颖雪[1](2019)在《左室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室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基本心电图特征及左室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3月至2014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PVCs)和(或)室性心动过速(VT)并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临床PVCs/VT发作时的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以术中消融治疗成功靶点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点,分析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总体特征以及左室不同起源部位PVCs/VT的体表心电图各QRS波群形态特点。结果共纳入237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78例起源于左室(78/237,32.9%)。左室起源的PVCs/VT在V_1导联绝大多数呈rsR′或R形(72%),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特点,少部分V_1呈rS或RS形(23.5%);胸导联R波移行多在V_3导联之前(73.5%),移行在V_3导联之后者少见(7.3%),移行在V_3导联者为19.1%。其中V_3导联移行指数常<0者占绝大多数(92.3%)。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上(主动脉窦)与主动脉瓣下起源者下壁导联及V_5-V_6导联均呈高R形(87.5%);主动脉瓣上起源者特点为:V_1导联多有S波呈rS/RS或QS形(84.2%),V_1导联主波向下(84.2%)。主动脉瓣下起源者V_1导联多呈R/rsR′形(80%),无S波,V_1导联主波向上呈右束支阻滞图形(80%),主动脉瓣下起源者所有胸前导联均呈高R波(80%)。左纤维叁角及二尖瓣环前壁起源者下壁导联呈高R形、V_5-V_6导联呈Rs形(100%),V_1导联呈R/rsR′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100%)。左前分支及左前乳头肌起源者下壁导联主波向上为100%(下壁导联至少有1个导联呈qR形),且Ⅰ、aVL导联100%呈rS/QS形、V_5-V_6导联呈Rs形(100%)。左后分支及左后乳头肌起源者下壁导联主波向下(100%呈rS/QS形),且Ⅰ、aVL导联100%呈qR形、V_5-V_6导联呈rS/RS形(85.2%)。心尖部起源者下壁导联主波方向向下且均呈rS/QS形、V_5-V_6导联呈QS形(100%),其中Ⅰ导联均呈QS形。结论根据体表心电图胸导联R波移行导联、V_3导联移行指数,可以明确PVCs/VT起源于左室;根据下壁导联、Ⅰ、aVL导联、V_1导联、V_5-V_6导联QRS波群特征,可初步判断PVCs/VT在左室的各起源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孟鑫,刘素云[2](2019)在《起源于流出道及连接处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出道及连接处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特发性室性早搏类型,其常见起源点包括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左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心外膜等部位。不同起源点的室性早搏,其对应的心电图各具特点。然而对于解剖位置相毗邻的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相似,需要根据胸导联的移行结合各导联QRS波形态特点进行鉴别,甚至需要心腔内细标进一步精确定位。通过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室性早搏的起源位置,有助于制定手术策略、简化手术流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许家岩,匡才远[3](2019)在《体表特征参数对远程人体测量精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尺寸提取精度是远程人体测量系统的重要问题,影响它的推广和用户体验。为提高测量系统的精准度,文章首先从图像校正、图像轮廓、特征尺寸提取方面分析系统的构建,再研究在不同体表特征参数对远程人体测量精度的影响。以255名在校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用体表角度、围度宽厚比、裆底高/身高对其进行体型分类。采用人体特征点高度与身高比值的定位方法,从人体正侧面图像提取高度、宽度、厚度等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围度尺寸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人体围度宽厚比分类的测量系统围度预测更为准确,也证明了远程人体测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9年08期)
王禹[4](2019)在《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寄主飞行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棕象甲(red palm weevil)Rhync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棕榈象属(Rhynchophorus),是棕榈科植物上重大入侵害虫之一。明确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与红棕象甲的关系对今后的生物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调查了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种类及数量,明确了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空间格局,探究了红棕象甲体表优势螨Centrouropoda almerodai的附着对于红棕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与其携播螨的关系十分密切,螨的附着率为80.65%,每头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平均数量为387.04头,雌性和雄性红棕象甲在携螨量上没有显着差异。红棕象甲体表共存在9种不同种类的携播螨,其中尾足螨科4种、薄口螨科3种、厉螨科1种、双革螨科1种。且尾足螨科的Centrouropoda almerodai为优势种,在红棕象甲体表上的平均附着率为83.75%,平均附着量为200.14头/头。同时,5个调查区域内携播螨的种类存在差异,且以福州地区的携播螨种类最多,为8种;有叁种螨在所有地区的红棕象甲的体表均分离到,分别是C.almerodai、Curculanoetus sp.及Uropodidae的一种螨。所有采集到的携播螨均为休眠体,说明红棕象甲是携播螨进行传播的重要载体。(2)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均呈现聚集分布格局,Uropoda orbicularis与Uropoda javae全部附着于红棕象甲胸、足等部位,其它种类的携播螨附着于红棕象甲鞘翅内部空间(鞘翅内表面、膜翅)等。C.almerodai的空间生态位指数最小,为0.17,但其时间生态指数最大,为2.03。Curculanoetus sp.的空间生态位指数最大,为1.02;Proctolaelaps sp.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小,为0.24。红棕象甲上的携播螨在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如C.almerodai和Uropodidae的一种螨,两者在空间、时间生态位重迭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0.95和0.89。大部分螨的发生高峰期与红棕象甲的发生高峰期吻合,但是一部分携播螨为了降低传播过程中的竞争压力,在附着位置和传播时间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3)当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附着数量为101-200头/头和201-400头/头时,红棕象甲的飞行率显着降低,分别为34.29%和35.45%,无携播螨附着时飞行率为40.57%。当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数量为1-100头/头时,红棕象甲的飞行距离最远,为3.84 km/24 h;在24 h内红棕象甲的飞行距离随着携螨的增加呈现缩短的趋势,当携播螨的数量为201-400头/头时,红棕象甲的飞行距离显着降低,仅为1.92 km。在不同数量级的携播螨附着下,红棕象甲的平均飞行速度没有显着差异,平均飞行速度介于2.02 km/h-2.29 km/h之间。当红棕象甲没有被螨附着时,平均最大飞行速度最高,为3.43 km/h,当携播螨的附着量在1-200头/头时,红棕象甲的最大飞行速度显着降低,为2.74 km/h。红棕象甲的飞行能力随体表携播螨的增多而下降,但是少量的携播螨并不会影响红棕象甲的飞行能力。(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吴浩,厉剑,刘星,谢玮,刘小青[5](2018)在《中青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定位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参考不同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PVC)的12导联心电图定位特征以及胸导联移行区积分,探讨PVC心电图特点,为射频消融术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对拟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频发PVC的中青年人群(年龄20~45岁)340例[男性137例(40.29%),女性203例(59.71%)],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定位特征分析,按照右心室流出道、叁尖瓣环、二尖瓣环、主动脉窦部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类并统计。结果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叁尖瓣环起源、二尖瓣环起源、主动脉窦起源分别为176例(51.76%),55例(16.18%),69例(20.30%),40例(11.76%);其中来源于右心室的PVC 231例(67.94%),来源于左心室的PVC 109例(32.06%)。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PVC多来源于右心室,以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居多,且女性多于男性;二尖瓣环起源的PVC男性多于女性。(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8年04期)
马志玲,邵虹,胡海霞,杨倩利,刘丽文[6](2018)在《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体表心电图(ECG)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HCM患者60例,同时选取本院同期查体的正常人60例,作为对照组,要求两组人员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匹配。分析ECG各导联QRS波时限和R波、S波振幅,异常q波情况,QTC时限,R/S比值,ST段下移与抬高,T波低平、倒置,P波时限等指标。结果 (1)HCM组的V2、V3导联QRS波时限;Ⅱ、V4导联异常Q波比例; QTC时限; P波时限;左心室肥厚ECG诊断公式SV1+RV5/V6及(SV3+Ra VL)×QRS波时限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HCM组的I、a VR、a VL、a VF导联QRS波时限; a VR导联Q波所占比例; I、II、III、a VL、a VF、V3、V4、V5、V6导联QRS波主波与T波方向一致性; V4、V5、V6导联R/S比值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ECG诊断HCM首先要满足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再结合上述ECG导联的特异性参数进行综合判断。(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徐娟[7](2018)在《不同体表面积正常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特征及Z-score方程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实时叁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获取正常儿童左室心肌应变参数,分析不同体表面积正常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的特征,得出正常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的正常参考值及Z-score方程,为临床评估儿童左室心肌功能早期受损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73例4~18岁正常儿童,使用叁维矩阵阵列传感器获得全容积叁维动态图像,应用Tom Tec工作站分析软件,获取叁维左室整体及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将正常儿童按体表面积(BSA)分为叁组,A组(>0.6m~2,≤1.0m~2)、B组(>1.0m~2,≤1.4m~2)、C组(>1.4m~2,≤1.8m~2)。比较不同BSA组叁维应变参数的差异,确定正常儿童叁维应变参数的变化特征,有明显变化趋势者做进一步回归分析。以BSA为自变量,叁维应变参数为因变量建立多种回归模型,确定最佳回归方程,计算Z-score。结果:1.不同BSA组正常儿童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随着BSA的增加而逐渐递减,叁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节段纵向应变(LS)及大部分节段径向应变(RS)随BSA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SA组正常儿童整体圆周应变(GCS)测量值较为均一,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节段圆周应变(CS)各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2.年龄、身高、体重、BSA与GLS及各节段LS存在非线性关联,调整BSA优于调整年龄、身高、体重。其中13个LS参数的最佳模型为二次模型,1个LS参数的最佳模型为对数模型,1个LS参数的最佳模型为平方根模型,2个LS参数的残差为非正态分布,故无合适的模型匹配,建立GLS及各节段LS与BSA的回归方程,根据方程计算GLS及各节段LS的Z-score。3.年龄、身高、体重、BSA与GRS及部分节段RS存在非线性关联,调整BSA优于调整年龄、身高、体重。其中7个径向应变参数的最佳模型为二次模型,2个径向应变参数的最佳模型为平方根模型,余径向应变参数无合适的模型匹配。建立GRS及部分节段RS与BSA的回归方程,根据方程计算GRS及部分节段RS的的Z-score。结论:1.不同BSA组正常儿童左室心肌功能存在不均一性,大体表现为LS、RS随着BSA的增大而递减,CS随着BSA的增大无明显变化。2.儿童超声心动图,年龄、身高、体重、BSA均对LS、RS有影响,以BSA影响最明显,建立BSA与LS、RS的Z-score模型,可以减少由于生长过程中心肌应变值的正常变化而导致误判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01)
邱兆美,张海峰,张伏,杨欣,王俊[8](2018)在《基于蚯蚓体表特征的仿生深松铲设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松铲是深松机的重要工作部件,深松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减阻降耗问题和深松作业的质量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深松过程中,出现深松铲黏土严重的现象,可增加作业过程中的阻力,提高作业的能耗,造成作业成本的提高;另外,在深松作业后,出现的土壤土块较大和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较差等问题,阻碍了深松技术的推广。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结合蚯蚓体表形态特征,提出设计新的仿生深松铲,以期达到降低深松作业阻力、减少能耗、改善深松后土壤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子洋,范利锋,王永千,李进海,周桥[9](2018)在《基于信号特征分析的植物体表电信号记录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不同耦合记录模式所记录植物体表波形数据特征,选择德抗961型小麦与含羞草2类植物,分别对每株植物进行直流耦合、交流耦合同步信号记录。分析光诱导下小麦所产生的局部电位中直流耦合记录与交流耦合记录的数据差异。小麦局部电位直流耦合与交流耦合记录数据波形峰峰值差异可达25倍以上;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功率密度时频分布图显示直流耦合记录到的信号局部电位的频谱主要在0.2 Hz以内。而含羞草的变异电位的上述2种耦合模式记录的波形差异相对较小,功率密度时频分布图中可以反映其信号功率谱分布在0.6 Hz以内。通过记录不同下限截止频率的数据,小麦的光诱导电信号更加清晰的反映耦合方式对信号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含羞草变异电位的传导特性与对小麦钙通道阻滞的对照试验来验证所测信号的真实性。因此,针对不同植物及其植物电信号本身的特点,应选择适合的耦合记录方式。(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月,赵欲晓,李鑫,何丹丹[10](2017)在《基于骑行运动的女性体表热湿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人体体表热湿实验,采集了10名从事骑行运动或体育训练的女性在骑行过程中体表温度和湿度数据,经过分析得出了在骑行过程中人体皮肤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骑行运动人体表面的热湿分区.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女性躯干温度高于下肢温度,其中前胸点和背部温度高于初始体温3%,臀部散热情况较差;前胸、背部和腋下是骑行过程中出汗量较大的部位.同时结合骑行运动特点得出了女性体表热湿分区图.(本文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体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出道及连接处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特发性室性早搏类型,其常见起源点包括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左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心外膜等部位。不同起源点的室性早搏,其对应的心电图各具特点。然而对于解剖位置相毗邻的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相似,需要根据胸导联的移行结合各导联QRS波形态特点进行鉴别,甚至需要心腔内细标进一步精确定位。通过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室性早搏的起源位置,有助于制定手术策略、简化手术流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表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杨乙珩,李松,夏云龙,董颖雪.左室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2].孟鑫,刘素云.起源于流出道及连接处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3].许家岩,匡才远.体表特征参数对远程人体测量精度的影响[J].丝绸.2019
[4].王禹.福建地区红棕象甲体表携播螨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寄主飞行能力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9
[5].吴浩,厉剑,刘星,谢玮,刘小青.中青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体表心电图定位特征分析[J].心电与循环.2018
[6].马志玲,邵虹,胡海霞,杨倩利,刘丽文.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特征[J].心脏杂志.2018
[7].徐娟.不同体表面积正常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特征及Z-score方程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8
[8].邱兆美,张海峰,张伏,杨欣,王俊.基于蚯蚓体表特征的仿生深松铲设计及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
[9].王子洋,范利锋,王永千,李进海,周桥.基于信号特征分析的植物体表电信号记录模式选择[J].农业工程学报.2018
[10].李月,赵欲晓,李鑫,何丹丹.基于骑行运动的女性体表热湿特征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