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论文-贺顺德

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论文-贺顺德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自然灾害,防洪,排涝,排水

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贺顺德[1](2015)在《城市水自然灾害防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城市洪水、内涝等水自然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从防治水自然灾害的防洪、排涝、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角度,较为明确地区分洪水、涝水、雨水的基本涵义。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水自然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应明确城市排涝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功能界限,增加排涝标准的内容,适当提高城市排水标准,协调排涝、排水标准,统一暴雨选样方法等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珠江现代建设》期刊2015年03期)

贺顺德[2](2013)在《城市水自然灾害防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城市的洪水、内涝等水自然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从水自然灾害防治的防洪、排涝、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的角度,较为明确的区分了洪水、涝水、雨水的基本涵义,分析了我国城市水自然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应明确城市排涝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功能界限,增加排涝标准的内容,适当提高城市排水标准,协调排涝、排水标准,统一暴雨选样方法等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11-15)

李惠[3](2013)在《基于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频发,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到后来的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东北洪涝灾害,自然灾害风险正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其防灾减灾的功能却没有得到重视,城市中的房屋建筑物、城市道路、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抗震防灾能力不足。每当有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基础设施往往是毁于一旦,甚至成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第二杀手,更不要提其防灾功能了,因此研究城市自然灾害风险防灾减灾问题,建立完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供给机制,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让城市基础设施在自然灾害风险防治中发挥预警、救援、恢复和重复建设的功能已经成为我们防灾减灾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主要使用了文献资料法、系统综合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文章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防灾减灾研究取得的成果。然后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自然灾害风险防治之间的关系,学习和利用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分析我国所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风险的特点、危害;按照不同的标准将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供给进行分类,如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明确基础设施在防灾减灾工作的预防、救援、恢复与重建的重要作用。紧接着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以及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现状,肯定了我国在防灾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出了防灾基础设施供给的以人为本、科学性、针对性、可重复利用性、完备性、整合性等六个标准与原则,发现了我国防灾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的承灾能力不足;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缺乏定期维护和适时更新;防灾基础设施供给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引致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落后。而后又分析了美国、日本等国外城市基础设施供给防治自然灾害风险的经验及启示:注重资源整合、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抗灾减灾的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覆盖全城的、通畅的避难场所、避难系统;加强房屋建筑物、公共场所建筑物的抗震防灾功能,充分做好日常防灾准备工作。最后提出了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供给提出了四项政策建议:第一加强防灾基础设施供给的组织建设;第二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供给的法律体系;第叁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基础设施供给的监督;第四发挥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就是视角比较独特,以往虽然对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研究比较丰富,但是本文独选了基础设施供给的这个角度,力求从最基础方面出发,为我国城市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但是本文还有很多不足,如数据资料不够充分等。(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3-11-01)

蔡云辉[4](2012)在《西部河谷城市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部地区是我国河谷城市的主要分布区、自然灾害多发区。从近代以来,西部河谷城市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震等,尤其以暴雨、洪水和泥石流为最。西部河谷城市的建设发展,必须从意识、体制、机制、生态、规划和城市建设等多层面、全方位建立起河谷城市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王明祎[5](2009)在《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包括灾害预防能力、灾害监测报警能力、灾害应对能力和灾害恢复能力。本论文以自然灾害的防治理论为依据,以防治工作理念为指导,界定了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甄别,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6个叁级指标;通过专家的打分表,建立同一指标下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同一指标下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出各评价指标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根据各指标权重的重要性得出提高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6项对策。该指标表体系是对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首次设置。它不但可以综合评价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的能力,还可以作为政府开展城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9-05-01)

万鹏[6](2004)在《我国西部城市主要自然灾害防治对策与防灾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社会影响力大,经济含量高,财产集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的兴衰,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进程。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城市长期以来的生态敏感性和环境脆弱性矛盾更加突出,重大、特大恶性城市灾害事故频繁发生。因此,研究西部城市防灾问题,有序地应对西部城市自然灾害的威胁,有效地将城市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获得我国西部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灾害学、城市防灾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它们的产生途径、发展规律及其对西部城市的危害;然后,将其与我国其它地区的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相比较,总结出西部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并结合西部城市实际,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最后,论文从西部城市用地评价、绿地系统、防灾空间等方面出发,研究西部城市的防灾减灾手段,为提高西部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西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随着西部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城市的防灾减灾问题必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防灾规划在整个西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也必将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西部城市防灾减灾的研究、规划和管理也一定会朝着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全面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4-04-01)

翟伟峰[7](2003)在《煤炭城市自然灾害的防治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采煤引起的自然灾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为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罗祖德,徐冲[8](1992)在《城市自然灾害的社会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社会、经济意义作标准,抑减自然灾害的重点应在城市、因而研究城市自然灾害的社会因素是当务之急.本文列出并分析了十大社会因素,它们是:1)城市地生态;2)城市的灾害文化背景;3)政策导向的正负效应;4)城市规划与建设;5)城市公共设施状况;6)人口和财富的集中程度;7)城市资源的开发利用;8)科技对城市减灾的贡献率;9)防灾减灾的误区;10)灾害应急.本文还认为以上十大因素对城市自然灾害的作用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它们是:1)诱发作用;2)放大作用;3)连接灾害链;4)承受灾害;5)抑减灾害.在以上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充分利用城市社会因素抗灾减灾的八条对策,即1)建立统一管理城市自然灾害工作的综合性政府机构势在必行;2)强化防灾减灾的背景工作;3)防灾减灾工作的立法;4)认清和摆正发展与灾害的关系;5)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建立一套灾害顾问系统;6)建立一支快速救灾的专业队伍;7)加强保险事业与灾害研究和抑减工作的联系;8)城市间的协凋必须要有全局对策.(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城市的洪水、内涝等水自然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从水自然灾害防治的防洪、排涝、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的角度,较为明确的区分了洪水、涝水、雨水的基本涵义,分析了我国城市水自然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应明确城市排涝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功能界限,增加排涝标准的内容,适当提高城市排水标准,协调排涝、排水标准,统一暴雨选样方法等具体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1].贺顺德.城市水自然灾害防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珠江现代建设.2015

[2].贺顺德.城市水自然灾害防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C].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2013

[3].李惠.基于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4].蔡云辉.西部河谷城市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策略[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王明祎.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贵州大学.2009

[6].万鹏.我国西部城市主要自然灾害防治对策与防灾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7].翟伟峰.煤炭城市自然灾害的防治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

[8].罗祖德,徐冲.城市自然灾害的社会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2

标签:;  ;  ;  ;  

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论文-贺顺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