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粳稻亲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香味基因,分子标记,杂交粳稻
粳稻亲本论文文献综述
程灿,杨佳,周继华,牛付安,胡雪娇[1](2018)在《基于功能性分子标记鉴定香味杂交粳稻亲本》一文中研究指出香稻是由于水稻种水稻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2)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引起的。根据香味等位基因badh2的功能性突变位点设计的功能性分子标记,为快速鉴定具有香味的水稻种质资源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利用香味等位基因badh2-E2和badh2-E7的功能性分子标记InDel-E2和InDel-E7鉴定了33个杂交粳稻不育系和35个杂交粳稻恢复系材料的基因型,获得了12个含有badh2-E2等位基因不育系和4个含有badh2-E7等位基因恢复系材料。在此基础上,分别选择了3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配制了5个全香型的杂交粳稻,为香味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7期)
汪恒,邱崇力,王军伟,谭春艳,倪旭锦[2](2018)在《滇型杂交粳稻滇昆优8号制种高产的亲本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滇昆优8号是昆明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和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于2009年用不育系K5A与恢复系S8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组合,2014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年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开始在云南省景谷县制种基地开展该品种的制种研究,2017年制种实收平均产量高达6 108 kg/hm~2。该品种恢复系S8穗多而大,不育系K5A开颖时间长,柱头外露率达64.50%,外露柱头活力达7 d,父母本花时相遇好,异交结实率达69.54%。这些优异的亲本特性是获得制种高产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8年05期)
刘宝海[3](2018)在《黑龙江粳稻育种亲本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筛选及类群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6个农艺和品质性状,选取36份黑龙江2017年主导推广的粳稻品种,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确定了活动积温、产量、胶稠度等9个主成分性状因子、判别函数,并成功划分了4个类群。在此基础上,对19份亲本进行类群划分分析,明确了今后育种实践中,组配亲本选择顺序依次是相邻类群间、间隔一个类群间和同一类群间;对黑龙江近12年审定的170份粳稻品种进行类群划分,为育种家和研究者在亲本选配方面提供直观、便捷、量化的参考依据,提高育种准确性,减少盲目性。通过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基于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黑龙江粳稻育种亲本类群体系,以期为寒地粳稻育种亲本选配及品种资源类群划分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建,谷守贤,崔晶[4](2018)在《北方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与其亲本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及其所配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相关性状与其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亲本间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糊化特性值均存在显着差异,从平均值来看,恢复系的整精米率高于不育系,而食味及其相关性状不如不育系,杂交组合的各项指标偏向于恢复系;整精米率、垩白米率、碎米率、蛋白质含量、食味评分、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以及米饭的粘度、味道综合评价值等性状在恢复系与杂交组合间以及双亲均值与杂交组合间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而各性状在不育系与杂交组合间的相关性均不显着。要提高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应重点选育蛋白质含量低、糊化特性好和食味优的恢复系。(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8年01期)
储黄伟,程灿,牛付安,周继华,涂荣剑[5](2018)在《8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叁系杂交粳稻亲本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功能性分子标记检测了36份恢复系和42份不育系中Pi2、Pi5、Pi9、Pi54、Pia、Pib、Pit和Pita等8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结果发现:这8个抗性基因在检测的品系中有不同频率的分布。在这78个品系中,不育系申11A是携带抗性基因最多的品系,检测到了6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而8527A、徐1A和016A等3个品系中未检测到抗性基因的存在。根据品系间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这78个品系分为5组。(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孟帅,徐鹏,王宏,傅秀民,曹立勇[6](2018)在《育成长粒杂交粳稻亲本的籼粳属性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程氏指数法和SSR分子标记法对主要5份育成长粒粳稻亲本和其他辅助试验材料进行了籼粳属性鉴别。结果表明,程氏指数法中3份表现偏粳,2份表现粳性;而在SSR分子标记法中,5份均表现粳性。相比较而言,粒型作为程氏指数指标之一,影响了籼粳属性指数,分子标记方法相对准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07期)
徐家安,王健康,郭荣良,丁成伟,王友霜[7](2016)在《叁系杂交粳稻徐优733亲本的开花、结实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2 a对徐优733父本、母本在不同播种期条件下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及自然结实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父本、母本主茎叶片数均有相对减少的趋势,播种期4月20日~5月30日,每晚播20 d,父本平均减少0.2片左右,母本平均减少0.7片左右。播种期对父母本的始穗早晚影响较大。母本单个颖花开放时间较父本晚约30~35 min;单穗开花历期父本较母本多1 d;单穗颖花开放高峰值出现时间,父本较母本早15~20 min,颖花开放期间父母本日开花量有88%~92%的重合。割叶喷洒"920",2009年4月20日和5月10日两播期处理的自然异交结实率分别提高7.55%和11.12%。(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6年02期)
于亚辉,刘郁,李振宇,陈广红,徐正进[8](2016)在《亲本籼粳成分与两系杂交粳稻杂种优势的关系及遗传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籼粳重组自交系(秋光×七山占,RIL)和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B028S)及其杂交F_1为材料,利用程氏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分析亲本的籼粳成分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及遗传基础。结果表明,采用程氏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在群体籼粳分类的结果上比较一致;RIL偏粳系数与F_1产量及其杂种优势均呈显着或极显着的二次曲线关系;F_1产量在偏粳系数0.55~0.70区间内出现高峰值,杂种优势在偏粳系数0.50~0.65区间内出现高峰值,即RIL偏粳系数为0.55~0.65时F_1有形成较高产量及杂种优势的潜力。Chr.8、Chr.11和Chr.12的籼粳成分与F_1产量及杂种优势关系密切,双亲的遗传距离与F_1产量和相关性状及杂种优势没有明显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谢辉,党小景,刘二宝,曾思远,洪德林[9](2016)在《江淮稻区杂交粳稻骨干亲本产量性状配合力的SSR标记位点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鉴定杂交粳稻亲本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标记位点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亲本配合力、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水平。利用9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按照北卡罗林那设计Ⅱ(North Carolina DesignⅡ)配制90个F_1组合,在南京和盱眙两个环境下种植,测定了各亲本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和SSR分子标记基因型;结合二者数据鉴定了6个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标记位点。结果表明,在2个环境下综合评价配合力较优的不育系是BT-18A和武羌A,恢复系是C418。与亲本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日产量性状配合力显着相关的SSR标记位点,南京环境下分别检测到8、13、11、6、6和2个;盱眙环境下分别检测到12、21、8、15、10和7个;2个环境下都检测到的分别有4、11、5、3、5和1个。标记位点杂合基因型显示正向优势的,南京环境下占74%(34/46);盱眙环境下占53%(39/73)。2个环境下都检测到的标记位点中,有3个各自与3个产量性状配合力共相关;另有3个各自与2个产量性状配合力共相关;其余的只与单个产量性状配合力显着相关。数据库检索发现两环境下都检测到的标记位点中,有10个其附近存在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QTL。讨论了利用鉴定出的标记位点改良粳稻恢复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陈于敏,单艳,世荣,苏振喜,邹茜[10](2016)在《高原粳稻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个高原粳稻骨干亲本滇榆1号和轰早生及其衍生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亲本的穗长、剑叶角度、宽度和结实率差异不显着,其余性状差异显着。(2)2个亲本衍生品种的剑叶角度、单株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存在较大差异,其余性状差异较小。(3)滇榆1号和轰早生衍生品种的前5个主因子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5.5%和85.3%,第1主成分因子分别是株型和粒数,其贡献率分别为39.9%和41.1%。(4)74个品种聚为6类,其中85%的品种分布在第Ⅰ类和第Ⅲ类,这些品种的主要特征是株高90~100 cm,剑叶长25~34 cm、宽1.5~1.7 cm,穗长20 cm左右,每穗91~138粒,每株7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为85%和27 g。(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粳稻亲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滇昆优8号是昆明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和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于2009年用不育系K5A与恢复系S8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组合,2014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年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开始在云南省景谷县制种基地开展该品种的制种研究,2017年制种实收平均产量高达6 108 kg/hm~2。该品种恢复系S8穗多而大,不育系K5A开颖时间长,柱头外露率达64.50%,外露柱头活力达7 d,父母本花时相遇好,异交结实率达69.54%。这些优异的亲本特性是获得制种高产的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粳稻亲本论文参考文献
[1].程灿,杨佳,周继华,牛付安,胡雪娇.基于功能性分子标记鉴定香味杂交粳稻亲本[J].分子植物育种.2018
[2].汪恒,邱崇力,王军伟,谭春艳,倪旭锦.滇型杂交粳稻滇昆优8号制种高产的亲本特性分析[J].杂交水稻.2018
[3].刘宝海.黑龙江粳稻育种亲本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筛选及类群划分[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
[4].刘建,谷守贤,崔晶.北方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与其亲本的相关性研究[J].杂交水稻.2018
[5].储黄伟,程灿,牛付安,周继华,涂荣剑.8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叁系杂交粳稻亲本中的分布[J].上海农业学报.2018
[6].孟帅,徐鹏,王宏,傅秀民,曹立勇.育成长粒杂交粳稻亲本的籼粳属性鉴别[J].分子植物育种.2018
[7].徐家安,王健康,郭荣良,丁成伟,王友霜.叁系杂交粳稻徐优733亲本的开花、结实习性研究[J].北方水稻.2016
[8].于亚辉,刘郁,李振宇,陈广红,徐正进.亲本籼粳成分与两系杂交粳稻杂种优势的关系及遗传基础[J].作物学报.2016
[9].谢辉,党小景,刘二宝,曾思远,洪德林.江淮稻区杂交粳稻骨干亲本产量性状配合力的SSR标记位点鉴定[J].作物学报.2016
[10].陈于敏,单艳,世荣,苏振喜,邹茜.高原粳稻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