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狐细小病毒论文-刘俊平,王洋,柴秀丽,鲁荣光,胡博

蓝狐细小病毒论文-刘俊平,王洋,柴秀丽,鲁荣光,胡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蓝狐细小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蓝狐,细小病毒,血清学,氨基酸

蓝狐细小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平,王洋,柴秀丽,鲁荣光,胡博[1](2019)在《蓝狐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VP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鉴定从蓝狐粪便中分离的病毒是否为细小病毒,试验采用病毒培养、电镜观察、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在F81细胞中培养96 h后出现细胞病变(CPE);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20 nm左右的病毒粒子;该病毒能被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阳性血清中和;PCR检测可扩增得到大小为570 bp的特异性条带,并证明分离毒株为细小病毒,将其命名为BFPV-HeB05/16;VP2全基因遗传进化与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毒株BFPV-HeB05/16与MEV和BFPV处在同一分支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关键氨基酸位点(80,300,426,564,568位)与BFPV和MEV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3期)

孙友德,王志军[2](2013)在《天蚕素抗菌肽在犬(狐)细小病毒病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呈现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本病常发生于幼犬、幼狐。最近两年的幼犬和今年入冬以来养狐狸的此病发生率较高,幼仔的治愈率很低,死亡率很高。山东、河北地区发生病例较多。1流行特点犬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RNA型。病毒随粪便、尿液、呕吐物及唾液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垫料、(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3年12期)

牛启春,常晓东,孙丽杰,宝俊志[3](2012)在《狐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狐细小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的出血性肠炎。1流行病学的特点狐细小病毒病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发生,以幼狐发病较多,而且病情非常严重,发病率可达90%以上,并以春(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2年03期)

刘海防,胡传伟,谢之景,倪长鹏,贾赟[4](2009)在《蓝狐细小病毒VP2基因与N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核酸序列,分别设计扩增VP2基因与NS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蓝狐细小病毒(Blue fox parvovirus,BF-PV)泰安分离株(BFPV-TA)的VP2基因和NS1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BFPV-TA VP2基因含有1个ORF,全长1 755 bp,共编码584个氨基酸,第219位氨基酸发生I→V(219I→V)改变,300G→P,411E→A;BFPV-TA NS1基因含有1个ORF,全长2 007 bp,共编码668个氨基酸,8个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43R→H,135H→Y,172K→R,179A→E,350D→N,409I→V,574I→V,616D→V。BFPV-TA VP2基因与CPV和FPV参照株的同源性在98.4%~99.4%,BFPV-TA NS1基因与CPV和FPV参照株的同源性为98.6%~99.1%。VP2基因系统发生分析,BFPV-TA与FPV的亲源关系较为密切,但NS1基因系统发生分析,BFPV-TA成单独的分支。(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刘海防[5](2009)在《蓝狐细小病毒泰安株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及其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泰安地区某蓝狐养殖场送检的疑是感染细小病毒的蓝狐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细小病毒。经常规病毒学方法及分子病毒学方法鉴定,所分离到的细小病毒为蓝狐细小病毒(Blue fox parvovirus,BFPV),命名为BFPV-TA。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VP1、VP2、NS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建立了BFP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1.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应用F81细胞,从疑是细小病毒感染的蓝狐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细小病毒,该病毒可以在F81细胞上产生BFPV样病变,经理化特性鉴定、血凝谱鉴定、人工感染蓝狐以及分子病毒学技术鉴定,证实所分离病毒为BFPV,将BFPV泰安分离株命名为BFPV-TA。2.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与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核酸序列,设计扩增VP1、NS1基因的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其VP1、NS1全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BFPV-TA VP1基因全长2256 bp,编码727个氨基酸,与CPV和FPV参照株的VP1基因同源性在98.7%-99.5%之间。BFPV-TA VP1蛋白375位氨基酸残基与CPV的VP1蛋白氨基酸残基一致,但其223位、236位、246位、466位、707位、711位氨基酸残基与FPV VP1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一致,BFPV-TAVP1蛋白序列表现出了过渡型序列特征:VP2是构成BFPV衣壳蛋白的主要成分,VP2位于VP1的C端,VP1蛋白的C端氨基酸和VP2蛋白的N端氨基酸序列相互重迭,且二者终止于同一密码子,并且VP1的N端比VP2多154个氨基酸。VP2基因含有1个ORF,全长1755bp,共编码584个氨基酸,3个氨基酸残基发生突变,219I→V、300G→P、411E→A。BFPV-TA VP2基因与CPV和FPV参照株的同源性在98.5%-99.4%之间;BFPV-TA NS1基因含有1个ORF,全长2007bp,共编码668个氨基酸,8个氨基酸残基发生突变,43R→H,135H→Y,172K→R,179A→E,350D→N,409I→V,574I→V,616D→V。BFPV-TANS1基因与CPV和FPV参照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8.6%-99.2%之间。VP1、VP2基因系统发生分析表明BFPV-TA与FPV的亲源关系较为密切:但NS1基因系统发生分析结果,BFPV-TA成单独的分支。通过对BFPV-TAVP1、VP2和NS1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生分析表明,BFPV-TA是介于FPV与CPV间的过度类型,说明狐狸可能在CPV的起源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3.根据BFPV VP2基因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引物和探针,对荧光定量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BFP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辽宁、山东等地的疑是蓝狐细小病毒的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并且与VI、HA和常规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的特点,为BFP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9-06-16)

刘海防,胡传伟,谢之景,倪长鹏,贾赟[6](2009)在《蓝狐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VP1基因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泰安地区送检的疑是细小病毒感染的蓝狐粪便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理化特性鉴定、血凝谱鉴定、人工感染蓝狐等鉴定,表明所分离病毒为细小病毒。并且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核酸序列,设计扩增VP1基因的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所分离细小病毒的VP1全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所分离细小病毒的VP1基因全长2256bp,编码727个氨基酸,与CPV和FPV参照株的VP1基因同源性在98.7%~99.5%。VP1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所分离病毒与FPV的亲源关系最为密切。所分离病毒VP1蛋白375位氨基酸残基与CPV的VP1蛋白氨基酸残基一致,但其223位、236位、246位、466位、707位、711位氨基酸残基与FPVVP1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一致,该病毒VP1蛋白序列表现出了过渡型序列特征,介于FPV与CPV间的过渡类型,这说明所分离病毒为蓝狐细小病毒(Blue fox parvovirus,BFPV),命名为BFPV-TA,蓝狐可能在CPV的起源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李连波[7](2009)在《蓝狐细小病毒的诊断与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9月28日,牡丹江市某养殖户饲养的蓝狐开始陆续发病。发病15只,发病率为46.9%(15/32)。死亡12只,死亡80%(12/15)。调查显示,发病蓝狐无性别、年龄差异,一般幼狐先发病,并且症状较重,死亡率高,随后成狐也出现相同症状。该养殖户对全群蓝狐未进行过任何疫苗免疫,饲养水平一般。(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01期)

柴秀丽,陈涛,闫喜军,张海玲,赵建军[8](2008)在《北极狐细小病毒分离及VP2基因的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81细胞从患有肠炎的北极狐粪便样品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形态学、血清学、生物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的病毒为细小病毒。对两株细小病毒VP2基因进行克隆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两株病毒与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的同源性最高,分析可能MEV的适应株,分别命名为PV/Fox/625-1/08和PV/Fox/711-1/08。(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期刊2008-11-01)

李丰宜[9](2007)在《芬兰狐细小病毒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3月,日照市五莲县某乡一养狐场发生以高热、呕吐、血便、贫血等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狐细小病毒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养狐场共饲养当地蓝狐343只,其中繁殖母狐312只。由(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07年10期)

王庆泽[10](2006)在《谨防幼狐细小病毒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狐细小病毒病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狐都有发病,以幼狐发病较多,而且病情较为严重。(一)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的出血性肠炎。病初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左右,呕吐,粪便稀,呈红褐色糊状。中期体温38℃左右,(本文来源于《农村养殖技术》期刊2006年15期)

蓝狐细小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呈现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本病常发生于幼犬、幼狐。最近两年的幼犬和今年入冬以来养狐狸的此病发生率较高,幼仔的治愈率很低,死亡率很高。山东、河北地区发生病例较多。1流行特点犬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RNA型。病毒随粪便、尿液、呕吐物及唾液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垫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狐细小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刘俊平,王洋,柴秀丽,鲁荣光,胡博.蓝狐细小病毒分离鉴定及VP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2].孙友德,王志军.天蚕素抗菌肽在犬(狐)细小病毒病的应用[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3

[3].牛启春,常晓东,孙丽杰,宝俊志.狐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2

[4].刘海防,胡传伟,谢之景,倪长鹏,贾赟.蓝狐细小病毒VP2基因与N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09

[5].刘海防.蓝狐细小病毒泰安株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及其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山东农业大学.2009

[6].刘海防,胡传伟,谢之景,倪长鹏,贾赟.蓝狐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VP1基因序列分析[J].兽类学报.2009

[7].李连波.蓝狐细小病毒的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

[8].柴秀丽,陈涛,闫喜军,张海玲,赵建军.北极狐细小病毒分离及VP2基因的进化分析[C].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2008

[9].李丰宜.芬兰狐细小病毒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2007

[10].王庆泽.谨防幼狐细小病毒病[J].农村养殖技术.2006

标签:;  ;  ;  ;  

蓝狐细小病毒论文-刘俊平,王洋,柴秀丽,鲁荣光,胡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