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态响应增强论文-廖鹏飞,金光,李向超,邓军,张颜林

瞬态响应增强论文-廖鹏飞,金光,李向超,邓军,张颜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瞬态响应增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频率补偿,过冲电压,下冲电压,CMOS工艺

瞬态响应增强论文文献综述

廖鹏飞,金光,李向超,邓军,张颜林[1](2017)在《一种带瞬态响应增强的无电容型LDO》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无电容型LDO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带瞬态增强的无电容型LDO。采用频率补偿方案,有效减小所需的片上补偿电容,节约了芯片面积。采用了过冲/下冲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负载瞬间变化时输出电压的变化,通过调节功率管栅极电压,提升了LDO的瞬态响应速度。采用0.13μm标准CMOS工艺,对设计的瞬态增强无电容型LDO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片上补偿电容为2pF时,系统静态电流为30μA,当负载在1μs内从1mA变化到50mA时,输出电压过冲为88mV,下冲为50mV,与不带过冲/下冲检测电路的LDO相比,分别提高了56%和54%。(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7年06期)

汪振兴,田晓耕[2](2017)在《初应力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瞬态热弹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低质量比、高比强度的特性在工程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初应力和热冲击作用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经典热弹性耦合理论(CT理论)和广义热弹性理论的Lord-Shulman(L-S)理论、Green-Lindsay(G-L)理论,利用有限元时间域直接求解的方法研究了含初应力半无限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瞬态热冲击下的热力耦合问题。建立了基于CT理论、L-S理论和G-L理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的控制方程,通过给定边界条件和初值条件得到了问题的位移、应力和温度场分布等,获得了初应力对热弹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应力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温度分布没有影响、对位移和应力分量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期刊2017-08-13)

韩旭,张为,王金川,刘艳艳[3](2016)在《无片上电容的负载瞬态响应增强型LDO》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无片上电容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通过增加转换速率增强电路,对LDO输出电压的变化进行探测,从而对误差放大器偏置电流进行补偿,达到改善负载瞬态响应的目的。该LDO基于0.18μm CMOS工艺设计,输出电压为1.2V,最大负载电流为100mA。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LDO的瞬态负载响应改善明显,具有较好的低功耗特性,在保证电路稳定性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芯片的面积。(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6年03期)

刘跃智,黄月娥[4](2014)在《增强升压型DC-DC瞬态响应的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增强升压型DC-DC转换器瞬态响应电路,该电路通过检测负载跳变条件下输出电压的变化,调节误差放大器的跨导和补偿电阻,提高升压DC-DC转换器环路带宽,加快系统的瞬态响应。同时将该电路应用于一款输入电压<至1.4 V,输出电压2.5~6.5 V的同步升压型DC-DC转换器中,其在0.25μm CMOS工艺条件下,芯片仿真结果表明,在500 mA~2 A的负载跳变条件下,与传统同步升压DC-DC转换器相比,芯片的响应恢复时间减小了45%,输出电压的下降和过冲值减少了35%。(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4年09期)

胡佳俊,陈后鹏,王倩,蔡道林,宋志棠[5](2012)在《一种瞬态响应增强的片上LDO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传统LDO提高系统稳定性及瞬态响应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片内集成补偿技术。该技术无需外挂电容和等效串联电阻(ESR),即可使系统在全负载范围内保持稳定,并具有良好的纹波抑制能力。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空载时静态电流为46μA,且能提供200mA的最大负载电流,低频电源抑制比达到-65.6dB,启动时间只有16μs,在输出电容为10pF、负载电流以200mA/2μs突变时,最大下冲电压为120mV,上冲电压为160mV。(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2年03期)

王本川,戴宇杰,张小兴,吕英杰[6](2010)在《一种高压、低功耗、瞬态响应增强型CMOS线性稳压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源管理系统的高电压、低功耗CMOS线性稳压器。通过使用所提出超级源极跟随器,位于功率管栅极的内部非主极点能够很容易地被推到单位增益带宽以外而不消耗大的静态电流,因此,有效减小了内部补偿电容;通过使用动态频率补偿技术,稳压器能在整个负载电流范围内稳定。提出的超级源极跟随器通过在功率管栅极处增加充电通道和放电通道改善了瞬态响应。该方法在降低功耗的同时,得到了快速且安全的上电瞬态响应和快速的负载变化瞬态响应.使用0.5μm高压n阱CMOS工艺,外接R_(ESR)为10 mΩ的0.47μF负载电容时,仿真发现,该稳压器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瞬态响应,而仅消耗10μA的静态电流.(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杨志飞,刘强,周长胜,林福坚[7](2009)在《一种高精度增强瞬态响应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驱动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功率管的新型阻抗衰减缓冲(buffer)结构,并对电流环路的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和分析。后端仿真表明,可编程电流高达800mA,浮空电压为4.2V,在4.5V~6.5V不同电源电压和不同器件模型下的精度为±0.4%。目前这款充电器产品已在上华(CSMC)0.5μmN阱工艺流片试制之中。(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应用》期刊2009年01期)

瞬态响应增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低质量比、高比强度的特性在工程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初应力和热冲击作用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经典热弹性耦合理论(CT理论)和广义热弹性理论的Lord-Shulman(L-S)理论、Green-Lindsay(G-L)理论,利用有限元时间域直接求解的方法研究了含初应力半无限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瞬态热冲击下的热力耦合问题。建立了基于CT理论、L-S理论和G-L理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的控制方程,通过给定边界条件和初值条件得到了问题的位移、应力和温度场分布等,获得了初应力对热弹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应力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温度分布没有影响、对位移和应力分量具有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瞬态响应增强论文参考文献

[1].廖鹏飞,金光,李向超,邓军,张颜林.一种带瞬态响应增强的无电容型LDO[J].微电子学.2017

[2].汪振兴,田晓耕.初应力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瞬态热弹响应的影响[C].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2017

[3].韩旭,张为,王金川,刘艳艳.无片上电容的负载瞬态响应增强型LDO[J].微电子学.2016

[4].刘跃智,黄月娥.增强升压型DC-DC瞬态响应的电路设计[J].电子科技.2014

[5].胡佳俊,陈后鹏,王倩,蔡道林,宋志棠.一种瞬态响应增强的片上LDO系统设计[J].微电子学.2012

[6].王本川,戴宇杰,张小兴,吕英杰.一种高压、低功耗、瞬态响应增强型CMOS线性稳压器(英文)[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杨志飞,刘强,周长胜,林福坚.一种高精度增强瞬态响应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J].电子设计应用.2009

标签:;  ;  ;  ;  

瞬态响应增强论文-廖鹏飞,金光,李向超,邓军,张颜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