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毒瘀论文-邢艳阳,李中南

浊毒瘀论文-邢艳阳,李中南

导读:本文包含了浊毒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中南,痛风,名医经验

浊毒瘀论文文献综述

邢艳阳,李中南[1](2018)在《李中南从浊毒瘀论治痛风经验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中南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安徽省名中医,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王正雨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与代谢病临床研究30载,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博采众长,对于痛风病的病因病机和辨治方面认识独到、经验丰厚。李师认为浊、毒、瘀内蕴是痛风发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治疗宜以祛湿泻浊、清热解毒、祛瘀通络为主,肝脾肾虚损是痛风间歇期的特点,故该期注重调补肝脾肾,正本清源,防止复发,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18年07期)

姜威,崔红波[2](2017)在《郑丽英从“虚、浊、毒、瘀”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一文中研究指出郑丽英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的病机关键为脾肾虚损,浊毒潴留,为本虚标实之病,存在着"虚、浊、毒、瘀"四大病理机制,以脾肾虚损为本,湿浊、毒邪、瘀血为标。其治疗遵循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活血祛瘀的法则,用药平和,慢病缓治,随证治之,每每取得显效。郑老师辨证施治强调:健脾益肾,培元固本;斡旋叁焦,通调水道;化浊解毒,祛邪安正;急则治标,通腑泄浊。同时,郑老师再叁强调在蛋白尿减少、肾功能好转、病情稳定后要特别注意善后调理,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7年12期)

陈杰,郑颖,刘文瑞,路建饶,王新华[3](2016)在《肾衰乙方治疗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疗效及炎症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肾衰乙方对于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肾衰病的临床疗效以及炎症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例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肾衰病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肾衰宁对照组和肾衰乙方治疗组,每组各25例,3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肾衰宁对照组加用肾衰宁胶囊,肾衰乙方治疗组加用肾衰乙方,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炎症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并计算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证候疗效上,基础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肾衰宁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肾衰乙方治疗组总有效率84%。实验室指标方面,与基础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肾衰宁对照组、肾衰乙方治疗组的肌酐、尿素氮、转化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均下降明显,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肾衰宁与肾衰乙方组之间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衰乙方有改善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肾衰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肌酐、尿素氮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转化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程超超,雷威,刘冬梅[4](2009)在《浊、毒、瘀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不外有叁:饮食不节或不洁,情志不畅或感受外邪,叁者皆可使胃腑受损。胃气不行,胃失和降,脾亦不运,久则水为湿、谷为滞,郁而不解,蕴积成热,伤津耗液,成瘀成毒,形成"浊"、"毒"、"瘀"内壅之势。叁者相干,难解难分,终使胃热阴伤,胃络瘀滞,气不布津,血不养经,胃失滋润荣养,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日久成萎。(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09年08期)

吕雄,陆璐,卢红梅,张芸,邱健行[5](2008)在《浊毒瘀滞、糖—脂毒性与葡萄糖耐量减低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指静脉血浆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1),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值≥7.8mmol/L(140mg/d1),<11.1mmol/L(200mg/d1)的状态。在IGT阶段虽然糖代谢仅出现轻度异常,但可能已经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08年11期)

王小娟,郭建生,胡芳,雷颖,郭璇[6](2006)在《肾衰颗粒治疗气阴两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肾衰颗粒防治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忌植物蛋白、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酸中毒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包醛氧淀粉于叁餐后服用,并于每晚加服1次;治疗组予肾衰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优于对照药包醛氧淀粉。此外,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肾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组蛋白尿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包醛氧淀粉组(P<0.01)。结论肾衰颗粒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患者血尿素氮、肌酐、2β-MG,显着改善肾功能及降低24h尿蛋白。(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浊毒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郑丽英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的病机关键为脾肾虚损,浊毒潴留,为本虚标实之病,存在着"虚、浊、毒、瘀"四大病理机制,以脾肾虚损为本,湿浊、毒邪、瘀血为标。其治疗遵循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活血祛瘀的法则,用药平和,慢病缓治,随证治之,每每取得显效。郑老师辨证施治强调:健脾益肾,培元固本;斡旋叁焦,通调水道;化浊解毒,祛邪安正;急则治标,通腑泄浊。同时,郑老师再叁强调在蛋白尿减少、肾功能好转、病情稳定后要特别注意善后调理,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浊毒瘀论文参考文献

[1].邢艳阳,李中南.李中南从浊毒瘀论治痛风经验举隅[J].山西中医.2018

[2].姜威,崔红波.郑丽英从“虚、浊、毒、瘀”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J].河南中医.2017

[3].陈杰,郑颖,刘文瑞,路建饶,王新华.肾衰乙方治疗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疗效及炎症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4].程超超,雷威,刘冬梅.浊、毒、瘀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J].河南中医.2009

[5].吕雄,陆璐,卢红梅,张芸,邱健行.浊毒瘀滞、糖—脂毒性与葡萄糖耐量减低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08

[6].王小娟,郭建生,胡芳,雷颖,郭璇.肾衰颗粒治疗气阴两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标签:;  ;  ;  

浊毒瘀论文-邢艳阳,李中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