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层状钙钛矿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相分析,偏光镜,《陶瓷矿物原料与岩相分析》,钙钛矿
层状钙钛矿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邓举青[1](2019)在《钙钛矿与层状钙钛矿结构微波介质陶瓷研究——评《陶瓷矿物原料与岩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瓷器无疑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无数文化瑰宝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的由来都是因为瓷器。在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中国昌南(今景德镇)盛产精美的瓷器,大受欧洲人的喜爱,在欧洲属于奢侈品。因此将中国称为Chine,也就是瓷器的意思。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简称,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除了用作食器和装饰品外,陶瓷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如今的文化科技中有各种创意的应用。钙钛矿和微波介质陶瓷都是炼(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郝艳欢[2](2019)在《层状类钙钛矿结构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层状钙钛矿由于其杰出的光电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较多的研究集中在二维(2D)单层钙钛矿,两层及多层的钙钛矿在国内外的研究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D钙钛矿是由叁维(3D)结构在某一晶面上被有机阳离子插入而中断,这可能改变物质的稳定性和功能性。本文主要分为叁部分,通过一些有机胺盐为模板,合成一系列二维单层及多层的钙钛矿化合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性质。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单层二维钙钛矿化合物[(FBMA)_2PbBr_4](FBMA=3-氟-N-甲基苄胺)的可逆相变及光学性质。利用3-氟-N-甲基苄胺和溴化铅在氢溴酸中按照一定比例合成晶体[(FBMA)_2PbBr_4],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发现在温度T=112℃时发生可逆相变,通过变温单晶进一步证实该相变是由化合物中有机阳离子有序-无序转变引起的。此外,通过荧光光谱证实,在380 nm激发波长下,该化合物在443 nm处有强烈的荧光发射峰。第二部分主要研究2-噻吩甲胺分别与甲胺盐(MACl:CH_3NH_3Cl)和甲眯盐(FACl:CH_5N_2Cl)合成(TMA)_2(MA)Pb_2I_7和(TMA)_2(FA)Pb_2I_7(TMA=2-噻吩甲胺)晶体,通过单晶衍射仪研究了两种晶体常温及高温的晶体结构,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介电仪测试,研究了两种化合物的相变性质和介电性质。第叁部分主要引入4-氟苄胺(4-FBA)作为大的有机阳离子,合成一系列的二维层状钙钛矿,其通式为:[(4-FBA)_2(MA)_(n-1)Pb_n I_(3n+1)](4-FBA=4-FC_6H_4CH_2NH_3,MA=CH_3NH_3,n=1,2,3,n代表无机化合物层数)。该晶体结构可以看作用4-氟苄胺沿特定结晶平面切割3D[MAPbI_3]形成的多层钙钛矿结构。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多层化合物的带隙值随着无机钙钛矿层数的增加而降低(n=1,Eg=2.23 eV;n=2,Eg=2.01 eV;n=3,Eg=1.78 eV),因此该层状化合物可能在太阳能吸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9)
Iqra,Hameed[3](2019)在《钙钛矿与层状钙钛矿结构微波介质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谐振器、滤波器、天线、波导等微波元件的关键材料,微波介质陶瓷在移动通讯、卫星通讯等微波通讯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特别是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具有超高Q值和近零谐振频率温度系数的中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本学位论文工作,系统研究了具有R-P结构的(Sr1-xCax)2Ti04和 Sr2[Ti1_x(A10.5Nb0.5)x]O4陶瓷以及具有钙钛矿结构的CaTi1-x(Al0.5Nb0.5)x03陶瓷的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获得如下结论:(1)使用标准固相反应法合成了(Sr1-xCax)2TiO4(0≤x≤0.15)陶瓷。在x=0~0.15组分范围内获得了空间群I4/mmm的四方Ruddlesden-Popper(R-P)(Sr1-xCax)2TiO4固溶体,只在x≥0.10时检测到少量Sr3Ti207第二相。在该陶瓷中,介电常数εr和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随着x增加均先降低后增加,而品质因子Qf初始时轻微下降而在x≥0.10快速下降。在x=0.075时获得微波介电性能的最佳组合:εr=39.3,Qf=93,550 GHz,τf=119ppm/℃。其中,在Sr2Ti04陶瓷中用Ca2+取代Sr2+导致B位价键增强,谐振频率温度系数获得了显着提高(从140 ppm/℃ to 119 ppm/℃。(2)使用标准固相反应法合成了Sr2[Ti1-x(Al0.5Nb0.5)x]O4(x=0,0.10,0.25,0.30,0.5)陶瓷。在所研究的整个成分范围获得了空间群为I4/mmm的四方R-P结构Sr2[Ti1-x(Al0.5Nb0.5)x]O4固溶体,当x≥0.25时存在少量的第二相Sr3Ti207(1-2wt%)。随着x增加,由于其共价键增强,Sr2[Ti1-x(Al00.5Nb0.5)x]O4陶瓷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从132 ppm/℃改善为14pmm/℃。同时,获得了高而稳定的Qf值(尽管开始时稍有下降),Qf值的变化趋势取决于填充率和微观结构。随着x增加,介电常数εr.则线性下降。在x=0.50时获得了最佳微波介电性能组合:εr.=25.1,Qf=77,580 GHz,τf=14 ppm/℃。这类陶瓷有望成为不含Ta等贵金属元素的超高Q值的微波介质陶瓷的候选材料。(3)使用标准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aTi1-x(Al0.5Nb0.5)xO3(x=0,0.025 0.10,0.15,0.30,0.45)陶瓷。在所研究的整个组分范围内成功获得空间群为Pbnm的正交结构CaTi1 x(Al0.5Nb0.5)xO3固溶体。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和介电常数εr随着x增加近乎线性下降,而Qf值随着x值增加持续增大。其中介电常数降低至55.1,而τf从750 ppm/℃(x=0)被调控至近零(5 ppm/℃)。Qf则从1 1,500 GHz显着提高到49,700 GHz。在x=0.45时获得优异的微波介电性能组合:εr.=55.1,Qf=49,700 GHz,τf=5ppm/℃。该陶瓷具有在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实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25)
戴玉强,高倩倩,刘振东[4](2018)在《Ni掺杂对铋层状钙钛矿Bi_6Fe_2Ti_3O_(18)薄膜微结构及铁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Pt/Ti/SiO_2/Si(100)基片上制备了Bi_6Fe_(2–x)Ni_xTi_3O_(18)(x=0,0.5,1.0,1.5)薄膜,研究了不同Ni掺杂量对Bi_6Fe_2Ti_3O_(18)薄膜微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和Raman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当Ni掺杂量x=1.5时,薄膜仍能保持单相结构,晶格畸变和薄膜压应力随Ni掺杂量分别逐渐增大和减小。Ni掺杂薄膜具有Aurivillius相陶瓷材料典型的不规则扁平状颗粒。随着Ni掺杂量逐渐增加,薄膜的P_s和P_r先增大后减小,而Ec和漏电流逐渐增大。Ni掺杂导致的Bi_6Fe_2Ti_3O_(18)薄膜晶格畸变增加,薄膜压应力减小和氧空位浓度增加是引起薄膜铁电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贺兴辉,曲海然,朱邦仁,赵全有[5](2018)在《超高居里温度钙钛矿层状结构压电陶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针对上述关键技术难题,国内外研究机构所如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相继在PLS压电陶瓷的制备工艺、组成设计和性能优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开发出新型高温压电陶瓷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对超高居里温度PLS化合物的结构以及PLS压电陶瓷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20期)
周志勇,陈涛,董显林[6](2018)在《超高居里温度钙钛矿层状结构压电陶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层状压电陶瓷具有超高居里温度和高温度稳定性,已成为目前高温压电陶瓷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钙钛矿层状压电陶瓷致密化烧结难以及压电性能低的难题,主要从晶体结构、制备工艺、掺杂改性和复合固溶体等方面总结了钙钛矿层状高温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同时归纳和比较了不同制备工艺和掺杂改性的钙钛矿层状高温压电陶瓷的烧结性和压电性能。简要分析了钙钛矿层状结构自发极化的来源,并对未来研究这类材料的铁电相变机理和提高压电性能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林辉[7](2018)在《双钙钛矿及层状钙钛矿陶瓷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铁性材料因其丰富的物理内涵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广泛研究与关注。本学位论文以LaRNiMnO6(R为稀土)和Pr(SrxCa1-x)2Mn2O7两种陶瓷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制备、晶体结构以及物理性能,并探讨了结构与物理性能之间、各种物理性能之间的关联,获得如下主要结论。LaRNiMnO6具有与La2NiMn06相同的单斜结构,结合磁性分析,其空间群被确认为B位Ni2+和Mn4+有序排列的P21/n。该体系均为铁磁体,铁磁性起源于Ni2+-O-Mn4+的超交换作用。在铁磁居里温度TC以下测得磁滞回线,其中A位离子半径通过影响<Ni-O-Mn>键角而对铁磁居里温度Tc产生显着影响,TC随A位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单调下降。介电性能分析揭示该体系的介电响应与载流子在Ni2+和Mn4+之间的跃迁有关,且其介电常数在TC附近具有明显的介电异常,这暗示着其磁性和介电性之间存在关联。通过研究外加磁场条件下的介电性能,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磁介电效应,且最大的磁介电系数可达-7.7%,这种磁介电效应可能同时来自本征和非本征贡献。通过长时间高温烧结,可以获得具有稳定R-P层状结构的Pr(SrxCa1-x)2Mn207陶瓷。全谱拟合结果显示,空间群应为极性的Cmc21或是非极性的Cmcm,其中Cmc21是Cmcm的一个子群,需要更精确的实验分析方能最终定论。通过DSC、变温XRD和介电温谱发现,该体系中存在两个与电荷有序相关的相变点,相变温度接近室温且相变过程具有弥散性。Sr2+离子置换量对其相变行为有显着影响,相变温度T1随Sr2+置换量x的增大逐渐向低温方向移动,而相变温度T2则随x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该体系具有弱铁磁性,磁结构为CE型反铁磁构型,其反铁磁奈尔温度TN在130 K~170 K范围,实验在x=0.1处获得最佳的磁性能。低温段的M-T曲线具有自旋冻结行为,表明铁磁作用与反铁磁作用之间的相互竞争,其铁磁性来源于Mn3+-O-Mn4+双交换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16)
张大龙[8](2017)在《铋系层状类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的多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相多铁性材料,是指兼具铁电、铁磁、铁弹或者铁涡四种初级铁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相材料。进入21世纪之后,多铁材料经历了飞速的发展,驱动多铁性研究的动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说,多铁材料集成了自旋、电荷、轨道、晶格等多重有序结构,能够对磁场、电场、光场、应力和温度等多种外界环境产生响应,这种复杂的、交叉的研究对象正是固体物理发展到凝聚态物理的产物之一,能勾起人们科学好奇心并驱使人们去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多铁材料能够实现多重物理量之间的交叉调控,具有制备多功能、高集成度、高密度器件的潜力,能够为现代电子学在后摩尔时代的发展提供材料学和物理学的基础。多铁材料丰富的物理性质和巨大的应用潜力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在21世纪的前十年里,多铁研究多集中在ABO3型简单钙钛矿结构体系中,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不论是第Ⅰ类多铁材料还是第Ⅱ类多铁材料都遇到了各自的瓶颈,室温下强耦合的体系依然没有被发现,这些都限制了其往应用发展的脚步。于是,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研究人员开始把目光转向更复杂的类钙钛矿层状体系中,主要有Dion-Jacobson结构、双钙钛矿结构、Ruddlesden-Popper结构和Aurivillius结构四大类,以期发现室温下强耦合的多铁材料体系。其中,Aurivillius结构是一种天然铁电材料,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其中掺入磁性离子可以在体系中引入磁性,使其成为多铁材料,但是其中的磁性还存在争议,另外共生Aurivillius结构的多铁性还尚不清楚。针对Aurivillius结构氧化物多铁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展开了系统的研究。本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主要内容安排如下:在第一章里,首先简单介绍了单相多铁材料的历史、定义、分类以及在这十几年间的研究情况,然后分别综述了 Dion-Jacobson结构、双钙钛矿结构、Ruddlesden-Popper结构和Aurivillius结构四种层状类钙钛矿氧化物在多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在第二章里,利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多晶的4层Aurivillius结构氧化物Bi4NdTi3FeO15,并系统的研究了真空退火对体系的结构、铁电、介电和磁性等物理性质的影响。发现在800℃下经历真空退火之后,体系的晶胞会在叁个方向都发生收缩,进而压制其铁电性和介电常数;真空退火还会引入2价Fe离子,2价、3价Fe离子共存后会有Fe3+-O-Fe2+之间的耦合,并在体系中产生铁磁性,铁磁转变为775 K。这些结果能够很好的解释不同研究组合成的同样组分的Aurivillius氧化物性质却有很大差异的原因。在第叁章里,我们在Bi4NdTi3FeO15中掺入了 Co来取代部分Fe,发现钴的掺杂量能够改变体系中钙钛矿层的层数,当Co含量从0变到1时,体系的结构会逐渐从4层变成了 3层,表明我们合成了一种含有磁性离子的4-3层共生Aurivillius 体系 Bi4NdTi3Fe1-xCoxO15-Bi3NdTi2Fe1-xCoxO12-δ(x=0.0、0.1、0.3、0.5、0.7、0.9和1.0)。随后,我们系统研究了体系的结构、铁电性、磁性和磁电耦合效应,发现随着Co掺杂量的提高,样品的剩余磁化强度和剩余极化强度表现出了相反的变化趋势,并且x= 0.3的样品有最大的剩余磁化强度和最小的剩余极化强度,x= 0.5的组分有最大1.24mV/cm·Oe的磁电耦合电压系数。在第四章里,我们改进了一种以泊松分布为基础的统计学方法,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X射线能谱仪和能量选择的背散射电子探测器,分析了共生结构 Bi4NdTi3Fe1-xCoxO15-Bi3NdTi2Fe1-xCoxO12-δ 中的Fe3yCoyO4(0≤y≤3 磁性杂质的体积分数,并据此给出了其磁性贡献的上限,发现对于室温下有铁磁性的组分,(x=0.1,0.3,0.5和0.7),杂质贡献的磁性占样品磁性的比例分别为3.9%,1.9%,3.8%和1.5%,这表明我们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到的磁信号能反应样品本征的磁性。此外,还在第叁章中精修的结果基础上结合X射线能谱结果分析了样品中主相的实际组分。在第五章里,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001)取向的SrTiO3(STO),(La0.18Sr0.82)(Al0.59Ta0.41)O3(LSAT)、LaAlO3(LAO)叁种不同晶格常数的衬底上,先生长了一层大约22nm的SrRuO3作为底电极,然后原位生长了大约为187nm的3层的Aurivillius结构Bi3NdTi2Fe0.5Co0.5O11.5薄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明体系大体上可以c方向外延生长,但是有晶格缺陷,并且表面有其他取向的小晶粒。室温下,LAO衬底上生长的薄膜具有最大的铁电极化(10μC/cm2)和磁化强度(9.8 emu/cm3),还有15%的磁介电效应和8 V/cm·Oe的磁电耦合电压系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1)
赵健[9](2017)在《层状钙钛矿结构Sr_3Fe_2O_(7-δ)的制备及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4+与Mn3+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型3d4,而且Fe4+基氧化物和Mn3+基氧化物都属于强关联电子体系,但是它们却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物理性质,尤其是Fe4+基氧化物中所出现的电荷歧化效应。我们选取Ruddlesden-Popper结构Fe4+基氧化物Sr3Fe2O7-δ为研究对象,通过材料制备和强磁场下物性研究,建立磁场—微结构—电磁性质变化的关联,阐明强磁场对体系的自旋、电荷、轨道等多重量子序及量子相变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探索和发现强磁场下Sr3Fe2O7-δ及其掺杂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新物理现象和效应。另外本文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SR)为研究手段,揭示了该体系的微观磁输运现象。首先为了得到相对比较高的氧含量,购置了一·套高压釜设备,为样品制备提供了多样性的氧含量调控;单晶的制备主要以光学浮区法为主,为此对此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另外还介绍了电子顺磁共振(ESR)的工作原理。然后我们系统的研究了具有氧缺位的Sr3Fe2O6.6单晶样品,通过XPS测试间接得到了样品的氧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单晶的Sr3Fe2O6.6晶格结构依然为四方结构,但是奈尔温度TN由120 K降到62 K;在磁性方面表现出零场冷(ZFC)和场冷(FC)的分叉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反铁磁与铁磁相互竞争引起的,样品的M-H曲线存在小的磁滞环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而磁化率倒数1/χ与温度的关系存在偏离线性的行为,通过ESR测试表明这是由于局域磁矩的产生造成的;低温下电阻率行为很好的符合叁维Mott可变程跳跃模型;比热方面在所测量的全温区范围内很好的符合Thirring模型。再就是我们研究了层状Sr3Fe2O7-δ化合物Nb掺杂系列多晶样品的掺杂效应。实验结果显示磁化率倒数1/χ与温度的关系存在偏离线性,这可能是由于局域的磁矩产生造成的。反铁磁转变温度TN随着掺杂量增加单调的减小,电阻测量得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电阻率单调的增大,在低温下很好的符合叁维可变程跳跃模型。通过氧压处理的样品TN值明显升高,电阻率减小。最后本文中,我们对于Sr3Fe2O7-6体系的研究做了一些展望,该体系中最新奇的物性就是电荷歧化现象,可以通过4d,5d元素的掺杂,结合穆斯堡尔谱可能会揭示出电荷歧化的本质。并且ESR对于Sr3Fe2O7-δ体系以及其掺杂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如果加强该手段的应用,可能会发现和揭示出更多的新奇物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1)
郭维娜[10](2015)在《层状钙钛矿结构PrBaCo_2O_(5+δ)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背景,选取层状钙钛矿结构PrBaCo_2O_(5+δ)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该阴极材料的综合性能为目的,系统研究了PrBaCo2-xMnxO5+d(PBCM-x)作为阴极材料的性能。制备了PrBaCo1.9Ni0.1O5+d(PBCNO)–xCe0.8Sm0.2O1.9(SDC)复合阴极材料,探究了SDC加入量对PBCNO的电导率、热膨胀系数以及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EDTA-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层状钙钛矿结构阴极材料PBCM-x和PBCNO。XRD结果表明,经过1000℃煅烧5 h后的PBCM-x系列材料和PBCNO都为四方钙钛矿结构,空间群为P4/mmm;PBCM-x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随着M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35-800℃之间PBCM-1阴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22.8×10-6 K-1而PBCM-3阴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15.1×10-6 K-1。在600-800℃,PBCM-x系列阴极材料的电导率都高于燃料电导率的最低需求值。PBCM-2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比同一系列的其他材料优异。PBCM-2阴极材料在700、750和800℃的极化电阻分别为0.72,0.25和0.09Ωcm2;单电池的功率密度分别为124.1,236.7和304.2 mW cm-2。制备了PBCNO–xSDC复合阴极材料,XRD结果表明,PBCNO与SDC之间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PBCNO–x SDC复合阴极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和电导率随着SDC加入量的升高而降低。SDC的加入降低了阴极材料的极化电阻值,PBCNO–40SDC复合阴极具有最低的极化电阻值,在800℃时它的极化电阻值为0.012Ωcm2,同时PBCNO–40SDC复合阴极具有最佳的单电池性能,800℃时的单电池功率密度为483.1 mW cm-2。(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层状钙钛矿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机无机杂化层状钙钛矿由于其杰出的光电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较多的研究集中在二维(2D)单层钙钛矿,两层及多层的钙钛矿在国内外的研究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D钙钛矿是由叁维(3D)结构在某一晶面上被有机阳离子插入而中断,这可能改变物质的稳定性和功能性。本文主要分为叁部分,通过一些有机胺盐为模板,合成一系列二维单层及多层的钙钛矿化合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性质。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单层二维钙钛矿化合物[(FBMA)_2PbBr_4](FBMA=3-氟-N-甲基苄胺)的可逆相变及光学性质。利用3-氟-N-甲基苄胺和溴化铅在氢溴酸中按照一定比例合成晶体[(FBMA)_2PbBr_4],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发现在温度T=112℃时发生可逆相变,通过变温单晶进一步证实该相变是由化合物中有机阳离子有序-无序转变引起的。此外,通过荧光光谱证实,在380 nm激发波长下,该化合物在443 nm处有强烈的荧光发射峰。第二部分主要研究2-噻吩甲胺分别与甲胺盐(MACl:CH_3NH_3Cl)和甲眯盐(FACl:CH_5N_2Cl)合成(TMA)_2(MA)Pb_2I_7和(TMA)_2(FA)Pb_2I_7(TMA=2-噻吩甲胺)晶体,通过单晶衍射仪研究了两种晶体常温及高温的晶体结构,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介电仪测试,研究了两种化合物的相变性质和介电性质。第叁部分主要引入4-氟苄胺(4-FBA)作为大的有机阳离子,合成一系列的二维层状钙钛矿,其通式为:[(4-FBA)_2(MA)_(n-1)Pb_n I_(3n+1)](4-FBA=4-FC_6H_4CH_2NH_3,MA=CH_3NH_3,n=1,2,3,n代表无机化合物层数)。该晶体结构可以看作用4-氟苄胺沿特定结晶平面切割3D[MAPbI_3]形成的多层钙钛矿结构。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多层化合物的带隙值随着无机钙钛矿层数的增加而降低(n=1,Eg=2.23 eV;n=2,Eg=2.01 eV;n=3,Eg=1.78 eV),因此该层状化合物可能在太阳能吸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状钙钛矿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邓举青.钙钛矿与层状钙钛矿结构微波介质陶瓷研究——评《陶瓷矿物原料与岩相分析》[J].矿冶工程.2019
[2].郝艳欢.层状类钙钛矿结构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
[3].Iqra,Hameed.钙钛矿与层状钙钛矿结构微波介质陶瓷[D].浙江大学.2019
[4].戴玉强,高倩倩,刘振东.Ni掺杂对铋层状钙钛矿Bi_6Fe_2Ti_3O_(18)薄膜微结构及铁电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8
[5].贺兴辉,曲海然,朱邦仁,赵全有.超高居里温度钙钛矿层状结构压电陶瓷研究进展[J].建材与装饰.2018
[6].周志勇,陈涛,董显林.超高居里温度钙钛矿层状结构压电陶瓷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18
[7].林辉.双钙钛矿及层状钙钛矿陶瓷的结构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8
[8].张大龙.铋系层状类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的多铁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9].赵健.层状钙钛矿结构Sr_3Fe_2O_(7-δ)的制备及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10].郭维娜.层状钙钛矿结构PrBaCo_2O_(5+δ)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5
标签:岩相分析; 偏光镜; 《陶瓷矿物原料与岩相分析》; 钙钛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