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核桃叶论文-姚欣,让凤菊,刘伟,欧阳艳

野核桃叶论文-姚欣,让凤菊,刘伟,欧阳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核桃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核桃叶,黄酮类化合物,抑菌活性

野核桃叶论文文献综述

姚欣,让凤菊,刘伟,欧阳艳[1](2018)在《伊犁野核桃叶中黄酮类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伊犁野核桃叶为原材料,研究其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g/m L)、反应时间1 h、浸提2次,在此条件下,野核桃叶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达到1.106 mg/g.同时,对野核桃叶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不敏感.(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让凤菊,刘伟,欧阳艳[2](2017)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伊犁野核桃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伊犁野核桃叶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伊犁野核桃叶总黄酮工艺.比较9种树脂对伊犁野核桃叶总黄酮的静态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最佳树脂AB-8,优化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浓度为0.608 mg/mL,上样pH值为6.0,上样体积为5 BV,洗脱液体积为3 BV,洗脱液浓度为60%,上样和洗脱流速同为1.0 m L/min.工艺优化后总黄酮回收率可达71.37%,纯度为79.58%,精制倍数2.95.该工艺能有效分离纯化核桃叶黄酮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任艳利,张维,尚天翠[3](2012)在《新疆野核桃叶提取物抑菌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选用新疆野核桃叶为研究对象,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用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核桃叶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核桃叶抑菌活性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为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乙醇浓度70%,液固比15∶1,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h。在此优化条件下,核桃叶提取物抑菌圈直径为1.932cm。(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期刊2012年13期)

陈超,胡钰,孙家祥,皮慧芳,张鹏[4](2011)在《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野核桃叶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2-(n-octacosanoxy)ethanol(1)、(+)-galeon(2)、jugcathnin A(3)、2-乙氧基胡桃醌(4)、山柰酚(5)、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吡喃葡萄糖苷(7)、6,7-二羟基香豆素(8)、Z-P-coumaryl-hexacosanoate(9)、香草酸(10)、咖啡酸(11)、邻苯二甲酸(12)、二十四烷酸(13)、二十八烷醇(14)、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15)、二十九烷醇(16)、二十五烷醇(17)、硬脂酸(18)、软脂酸(19)、β-谷甾醇(20)、β-胡萝卜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21均为首次从野核桃叶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1年11期)

陈超[5](2010)在《育亨宾及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叁章组成:第一章为育亨宾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为野核桃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第叁章为综述,对育亨宾及其异构体的的来源与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育亨宾(Pausinystalia yohimbe)主要生长在非洲西海岸的热带地区。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育亨宾树资源,本文对育亨宾树皮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神经保护作用探索。从育亨宾树皮中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以及与对照品对照共鉴定了其中的17个化合物。分别为:corynantheidine(1),corynantheine(2);柯诺辛碱B(3);柯诺辛碱(4);corynanthine(5);谷甾醇棕榈酸酯(6);谷甾醇醋酸酯(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二十烷酸(10);豆甾烷-3β,6α-二醇(11);乌苏酸(12);喹喏酸(13);Acetylquinovic acid(14);quinovic acid 3-O-6-deoxy-β-D-glucopyranoside(15);quinov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ide(16); quinovic acid 3-O-α-L- rhamnopyranosyl-(4→1)-β-D-glucopyranoside(1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MTT法考察了化合物1,2,13,15,17对SH-SY5Y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化合物2、17对CoCl2损伤的SH-SY5Y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化合物13、17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实验室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对野核桃叶(Juglans Cathayensis Dode)的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18);二十八烷醇(19);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20);2-(n-octacosanoxy) Ethanol(21);(+)Galeon(22);Jugcathnin A(23);2-乙氧基胡桃醌(24);山奈酚(25);Z-P-Coumaryl-hexacosanoate(26)。(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0-12-01)

王宗芳[6](2009)在《野核桃叶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又名中国核桃、小核桃、山核桃,为胡桃科胡桃属(Juglans L.)植物,具有疏肝理气、散结解毒等功能,民间用于治疗乳腺痛、乳腺癌、胃痛及痰气交阻之食道癌。通过体内外抗肿瘤筛选实验发现,野核桃叶乙醇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活性相对较强。为寻找该植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我们对野核桃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该植物正丁醇萃取浸膏中共得到18个单体成分,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其中的16个成分,分别为:Jucalether A(1),(1R, 2R, 4R) 1, 2, 3, 4-Tetrahydronaphthalene-l, 2, 4-triol(2);3-羟基环丁基羧酸(3);4-oxo-5-hexenoic acid(4);(-)-regiolone(5);α-D-吡喃(型)葡糖基-α-D-吡喃葡糖苷(6);α-L-鼠李糖(α-L-rhamnose) (7);麦角甾-6, 22-双烯-5α, 8α-表二氧-3β-醇(8);麦角甾-6, 9(11), 22-叁烯-5α, 8α-表二氧-3β-醇(9);山柰酚(kampferol)(10) ;槲皮素(quercetin)(11) ; 5, 7, 8, 4′-四羟基黄酮(5, 7, 8, 4’-tetrahydroxyflavone)(12) ;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 ;二十八烷醇(14) ;14-hydroxy-octadecanoic acid (15);12-oxo-octadecanoic acid(16)。其中化合物1、2、3未见文献报道,为新化合物,并首次利用核磁共振和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鉴定了化合物2的立体化学结构;化合物4、6、8、9、12、15、16为首次从胡桃科植物中分离得到;5、7、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MTT法观测部分单体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增殖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3、5、12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尤其化合物5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高,而对正常细胞影响小,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胡钰[7](2008)在《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为胡桃科核桃属(Juglans L.)植物,民间常用来治疗多种癌症。通过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发现,野核桃叶乙醇粗提物的EtOAc部位有良好的抑制肿瘤活性作用。因此,我们以野核桃叶为实验材料,对其EtOAc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以及结构鉴定。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了19个单体成分,通过光谱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香草酸(hy-1),2-乙氧基胡桃醌(hy-2),山柰酚(hy-3),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hy-4),槲皮素-3-O-吡喃葡萄糖苷(hy-5),咖啡酸(hy-6),邻苯二甲酸(hy-7),6,7-二羟基香豆素(hy-8),二十九烷醇(hy-9),二十五烷醇(hy-10),十八烷酸(硬脂酸,hy-11),软脂酸(hy-12),β-谷甾醇(hy-13),胡萝卜苷(hy-14),硬脂酸长链41烷醇酯(hy-15),和hy-16。其中香草酸,2-乙氧基胡桃醌,山柰酚,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吡喃葡萄糖苷,咖啡酸,邻苯二甲酸, 6,7-二羟基香豆素,二十五烷醇,长链41烷醇酯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部分单体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hy-1,hy-2,hy-3,hy-4,hy-5,hy-7,hy-8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蒋剑平,熊耀康,姚振生,程东庆,林美爱[8](2005)在《华东野核桃叶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华东野核桃叶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华东野核桃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萄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水提物抑菌效果优于醇提物,水提物高浓度时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大肠杆菌也有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姚振生,叶荷平,陈杰,曹岚,谭绍凡[9](2001)在《野核桃叶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文献报道核桃楸叶含药效成分胡桃醌[1] ,胡桃醌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2 ] 。野核桃和核桃楸是同科同属同组的药用植物 ,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 ,常具有类似的化学成分和相似临床疗效的规律。本文通过野桃叶提取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野核桃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伊犁野核桃叶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伊犁野核桃叶总黄酮工艺.比较9种树脂对伊犁野核桃叶总黄酮的静态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最佳树脂AB-8,优化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浓度为0.608 mg/mL,上样pH值为6.0,上样体积为5 BV,洗脱液体积为3 BV,洗脱液浓度为60%,上样和洗脱流速同为1.0 m L/min.工艺优化后总黄酮回收率可达71.37%,纯度为79.58%,精制倍数2.95.该工艺能有效分离纯化核桃叶黄酮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核桃叶论文参考文献

[1].姚欣,让凤菊,刘伟,欧阳艳.伊犁野核桃叶中黄酮类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让凤菊,刘伟,欧阳艳.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伊犁野核桃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任艳利,张维,尚天翠.新疆野核桃叶提取物抑菌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

[4].陈超,胡钰,孙家祥,皮慧芳,张鹏.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1

[5].陈超.育亨宾及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6].王宗芳.野核桃叶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7].胡钰.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8].蒋剑平,熊耀康,姚振生,程东庆,林美爱.华东野核桃叶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

[9].姚振生,叶荷平,陈杰,曹岚,谭绍凡.野核桃叶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

标签:;  ;  ;  

野核桃叶论文-姚欣,让凤菊,刘伟,欧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