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皮下蒂岛状皮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皮下组织蒂皮瓣,鼻唇沟岛状皮瓣,鼻部皮肤肿瘤,修复
皮下蒂岛状皮瓣论文文献综述
郑厚兵,王彪,黄循镭,王美水,单秀英[1](2015)在《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带蒂岛状皮瓣进行鼻部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的安全性、操作要点、临床体会及手术疗效。方法:针对不同性质的鼻部皮肤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当范围超过10mm,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进行鼻部手术创面的修复,供区鼻唇沟切口直接拉拢缝合。结果:对15例病例应用此方法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鼻部瘢痕不明显,外观无变形,供区鼻唇沟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鼻部皮肤肿瘤(>10mm)无法直接切除拉拢缝合关闭创面,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5年01期)
孙雪峰,张卫东,陈宝霞,王佳旭,王会宾[2](2014)在《耳后皮下蒂岛状推进皮瓣修复耳廓病理缺损并瘢痕干预治疗临床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耳后皮下蒂岛状推进皮瓣修复耳廓病理缺损的方法并采用微创无痕缝合技术结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在耳后沟与发际缘区域设计皮下带蒂皮瓣,向前推进转移,耳廓软骨造孔成隧,修复耳廓前方病理缺损,术中应用微创无痕缝合技术,真皮下减张,围瘢痕期进行干预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皮瓣皆成活,颜色接近,术后外形患者满意,术后耳后张力取皮瓣口经抗瘢痕干预治疗,未见明显瘢痕生成。结论应用耳后皮下蒂岛状推进皮瓣修复耳廓病理缺损,随意取材,设计方便,效果良好,方法简单;经围瘢痕期干预治疗,效果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4年22期)
刘麟[3](2012)在《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血供研究及其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血供特点,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鼻部分缺损。方法 10例(20侧)成人尸体标本,经颈外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鼻唇沟区及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的供血动脉。临床应用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分缺损75例(男55例,女20例),平均年龄34.5岁,皮瓣大小于2.5cm×1.5cm至5.5cm×3.0cm,观察术后皮瓣的成活及稳定性,外观及功能情况。结果鼻唇沟区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内眦动脉和面横动脉及其分支,上述动脉分支入浅筋膜形成皮下动脉网,再由此分支至真皮下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以供应该区皮肤,皮下蒂岛状皮瓣血供来自皮瓣区皮下动脉网,蒂部供血源自上述任一血管的分支血管。75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诊外形、功能满意。结论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供血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内眦动脉和面横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之皮下血管网,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可以由上述任一血管的分支供血。皮下蒂鼻唇沟皮瓣为修复鼻部分缺损提供了一个简单、可靠、易操作,修复效果良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2年08期)
孙轶峰,陈云霞,侯亮,郑孝勤[4](2010)在《颞浅筋膜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下睑部分皮肤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颞浅筋膜皮下蒂岛状皮瓣在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部分下睑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提高下睑皮肤缺损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2007年10月以来,对12例部分下睑皮肤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1.0cm*1.0cm--1.5cm*2.5cm。结果:1例因蒂部张力过大导致尖端表皮坏死,其余11例患者岛状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部分患者6-12个月,均无明显瘢痕,皮肤颜色、质地与眼周皮肤无明显差别,无眼部外形的改变,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当下睑缺损面积在1.0cm*1.0cm--1.5cm*2.5cm时,均可采用颞浅筋膜皮下蒂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1-19)
邢书亮,贾万新,沈尊理,黄一雄,张兆锋[5](2010)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在修复鼻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对12例患者修复鼻部皮肤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翼、鼻尖及鼻背,最大缺损面积3.0cm×4.0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1.0~1.5cm,皮瓣长宽比不超过3:1,蒂部旋转点位于皮瓣远端与缺损远端连线的中点。结果 :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蒂部卡压术后当天皮瓣颜色略紫,术后第2天予蒂部松解后好转。术后随访半年到一年,皮肤质地、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瘢痕不明显。结论 :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是修复鼻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次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5)
肖斌,邢新,张敬德,王晓云,陈江萍[6](2010)在《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方法以面部皮下组织作为皮瓣的供血蒂,转移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皮瓣面积为1.0cm×1.0cm至3.0cm×4.0cm。结果本组2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面部形态满意,术区平整,无"猫耳"畸形,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可以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邢书亮,贾万新,沈尊理,黄一雄,张兆锋[7](2009)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在修复鼻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对12例患者修复鼻部皮肤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翼、鼻尖及鼻背,最大缺损面积3.0cm×4.0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1.0~1.5cm,皮瓣长宽比不超过3:1,蒂部旋转点位于皮瓣远端与缺损远端连线的中点。结果: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蒂部卡压术后当天皮瓣颜色略紫,术后第2天予蒂部松解后好转。术后随访半年到1年,皮肤质地、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瘢痕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是修复鼻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9年11期)
马平生,王占[8](2009)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8-03~2007-09,我们先后设计并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共26处,获得了满意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4~63岁。病损共26处,其中色素痣14例,基底细胞癌8例,鳞状(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刘麟[9](2008)在《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血供研究及其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唇沟区血供特点,为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鼻部分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经l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外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鼻唇沟区及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的供血动脉,观测该区皮下血管网及主要供血血管特点、来源、长度、外径、分支及穿出皮下位置。1例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经颈外动脉灌注38%泛影葡胺,行X线血管显影,观察鼻唇沟区血管特点、分布及相互吻合情况。临床应用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分缺损25例(男15例,女10例),病人年龄于23-71岁,平均年龄39岁,缺损面积于2.0cm×1.5cm至3.5cm×3cm,皮瓣大小于2.5cm×1.5cm至6.5cm×3.0cm,观察术后皮瓣的成活及稳定性,修复鼻达到的外观及功能情况。结果:鼻唇沟区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内眦动脉和面横动脉及其分支,上述动脉发分支入浅筋膜形成皮下动脉网,再由此发出分支至真皮下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以供应该区皮肤,皮下蒂岛状皮瓣血供来自皮瓣区皮下动脉网,蒂部供血源自上述任一血管的分支血管,蒂部可位于鼻唇沟区任一位置。25例皮瓣均成活,有1例皮瓣表面起水泡经换药后自然愈合,术后随诊外形、功能满意。结论:鼻唇沟区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内眦动脉和面横动脉及其分支。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供血丰富,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内眦动脉和面横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之皮下血管网,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可以由上述任一血管的分支供血,其蒂部可位于鼻唇沟区任一位置。皮下蒂鼻唇沟皮瓣适用于一期修复鼻部分缺损,为美容及功能修复鼻部分缺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具有简单、可靠、易操作性,修复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8-05-01)
杨韩芳,黄秀珍,杨改霞,田晓勤[10](2005)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1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鼻尖部是颜面部最突出的部分,轻微的缺损或畸形都会影响人的外貌,且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修复时既要注意局部的完整,又要使其与整个鼻对称而均匀协调,还要让颜面部的瘢痕最小。2000年至2003年6月,笔者应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16例,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5年02期)
皮下蒂岛状皮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采用耳后皮下蒂岛状推进皮瓣修复耳廓病理缺损的方法并采用微创无痕缝合技术结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在耳后沟与发际缘区域设计皮下带蒂皮瓣,向前推进转移,耳廓软骨造孔成隧,修复耳廓前方病理缺损,术中应用微创无痕缝合技术,真皮下减张,围瘢痕期进行干预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皮瓣皆成活,颜色接近,术后外形患者满意,术后耳后张力取皮瓣口经抗瘢痕干预治疗,未见明显瘢痕生成。结论应用耳后皮下蒂岛状推进皮瓣修复耳廓病理缺损,随意取材,设计方便,效果良好,方法简单;经围瘢痕期干预治疗,效果更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下蒂岛状皮瓣论文参考文献
[1].郑厚兵,王彪,黄循镭,王美水,单秀英.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J].中国美容医学.2015
[2].孙雪峰,张卫东,陈宝霞,王佳旭,王会宾.耳后皮下蒂岛状推进皮瓣修复耳廓病理缺损并瘢痕干预治疗临床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
[3].刘麟.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血供研究及其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
[4].孙轶峰,陈云霞,侯亮,郑孝勤.颞浅筋膜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下睑部分皮肤缺失[C].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2010
[5].邢书亮,贾万新,沈尊理,黄一雄,张兆锋.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缺损[C].第二十次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
[6].肖斌,邢新,张敬德,王晓云,陈江萍.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0
[7].邢书亮,贾万新,沈尊理,黄一雄,张兆锋.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09
[8].马平生,王占.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
[9].刘麟.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血供研究及其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临床应用[D].南昌大学.2008
[10].杨韩芳,黄秀珍,杨改霞,田晓勤.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16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