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扰素释放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热,γ干扰素释放实验,不确定结果,低蛋白血症
干扰素释放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朱琳,陈韬,宁琴[1](2019)在《发热患者中γ干扰素释放实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不确定结果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发热患者中γ干扰素释放实验Quanti 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不确定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感染科因发热收治入院的病例,统计患者一般状况、实验室检查包括γ干扰素释放实验QFT-GIT,血常规、血清白蛋白、补体、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铁蛋白(SF)等炎症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5例患者中,QFT试验阳性83例,阴性66例,不确定结果 66例。QFT-QIT不确定组患者年龄、SF及LDH水平显着高于QFT确定组(P <0. 01或P <0. 05),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清白蛋白、补体C3、C4水平显着低于确定结果组(P <0. 01或P <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患者中出现QFT不确定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低蛋白血症(OR=1. 156,95%CI 1. 028~1. 299)、淋巴细胞减少(OR=6. 009,95%CI 2. 147~16. 817)、高白细胞计数(OR=0. 800,95%CI 0. 680~0. 941)。结论:发热患者中QFT-GIT不确定结果出现比例较高,尤其是在低蛋白血症、低淋巴细胞血症及炎症反应强烈的患者。(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杜利君,张兵,李欣,杨波,邢晏[2](2019)在《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实验的不确定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该院可疑结核感染患者或需排除结核感染患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检测的不确定结果发生率,探讨该结果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1 781例可疑结核感染患者或需排除结核感染患者IGRAs检测结果,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781例IGRAs检测样本,不确定结果61例(3.43%)。男、女患者不确定结果发生率分别为3.34%,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784)。与18~65岁年龄组比较,<18岁组和≥65岁年龄组ITRs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84、9.015;P=0.001、0.003)。自身免疫性疾病、HIV感染患者的ITRs与确定结果(阴性/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确定结果发生不仅与年龄因素关系密切,还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胡冬华,阳福桂,王祖康,李琴,钟丹[3](2019)在《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在肺结核病中的实验诊断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肺结核病患者进行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的实验诊断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萍乡市第叁人民医院肺结核病菌检测阳性患者和肺结核病菌检测阴性患者各80例,同时行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TST)试验,比较各组检出阳性率。结果在确诊的肺结核病菌检测阳性患者中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的检测阳性率为95%(76/80),TST的阳性率为72.5%(58/80),结核抗体的阳性率为45%(36/80)。肺结核病菌阴患者中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阳性率为82.5%(66/80),TST阳性率66.3%(53/80),结核抗体阳性率为33.8%(27/80)。结论在肺结核病尤其是肺结核病菌阴患者的实验鉴别诊断中,IGRA相较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该实验检测项目具有较大临床诊断参考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甲甲,唐义斌,张玲英,洪华,谭泰昌[4](2018)在《γ-干扰素释放实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结核IGRA(Tuberculosis-IGRA,TB-IGRA)法分别检测111例结核病患者(包括97例肺结核和14例肺外结核)和98例非结核病患者的γ-干扰素释放量,并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评价TB-IGRA诊断结核病(包含涂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同时对TB-DNA、TB-IgG、结核杆菌培养实验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TB-IGRA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为89.2%,显着高于TB-IgG(35.6%)、结核杆菌培养(40.6%)及结核涂片实验(18.3%)(P均<0.05);而TB-IGRA诊断结核病的特异度(76.5%)低于TB-IgG(96%)、结核杆菌培养(95%)及结核涂片实验(100%)(P均<0.05);TB-IGRA法诊断涂阴肺结核的敏感度(89.6%)高于TB-IgG(32.9%)及结核杆菌培养法(33.3%),而特异度(76.4%)低于TB-IgG(97.9%)及结核杆菌培养法(97.2%)(P均<0.05);且TB-IGRA与TB-IgG、结核杆菌培养实验的诊断结果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B-IGRA与TB-DNA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GRA具有很高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显着高于TB-IgG、结核杆菌培养和结核涂片实验,在结核病的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杨晓乐,王静,张国瑞,刘红[5](2018)在《年龄对腺苷脱氨酶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敏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腺苷脱氨酶(ADA)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T-SPOT.TB在不同年龄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敏感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8月该院以未明原因胸腔积液住院且已进行ADA或T-SPOT.TB检查的、最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27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根据其所做检查,分为ADA组和T-SPOT.TB组,再将每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0~30岁、31~50岁、51~70岁、≥71岁4组,分别计算各组2项检查的敏感性。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入组患者中,接受ADA检查的患者有129例,接受T-SPOT.TB检查的患者有142例。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总体敏感性为72.86%,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总体敏感性为90.14%。各年龄段ADA和T-SPOT.TB的敏感性分别为:0~30岁,85.41%和94.64%;31~50岁,69.44%和81.08%;51~70岁,55.88%和80.55%;≥71岁,42.85%和72.72%。年龄相关的敏感性变化在ADA和T-SPOT.TB检查中均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0.047)。结论 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高于ADA,ADA和T-SPOT.TB对中青年患者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敏感性均高于老年患者,应用于老年患者时应考虑假阴性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肖婧,焦伟伟,孙琳,申晨,李洁琼[6](2016)在《结核分枝杆菌PPE家族蛋白CD4~+ T细胞泛宿主表位的计算机预测及其γ干扰素释放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计算机预测结核分枝杆菌PPE家族蛋白MHC-II类分子限制性CD4+T细胞泛宿主表位,并利用γ干扰素释放实验进行体外验证。方法利用网上数据库提取PPE家族全部蛋白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包括Signal P4.1,Secretome P 2.0,DAS和Net MHCII2.2等分析工具预测、筛选出MHC-II类分子限制性CD4+T细胞泛宿主表位。最后利用γ干扰素释放实验进行合成肽段的体外实验验证其刺激激活CD4+T细胞的能力。结果发现了34个泛宿主表位多肽,其中21个来自于PPE8蛋白,其余来自于PPE12、PPE21和PPE62蛋白。γ干扰素释放实验并未发现预测出的泛宿主表位多肽可刺激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产生IFN-γ的分泌,但来自于PPE8蛋白的两个泛宿主表位多肽可刺激少量的CD4+T淋巴细胞产生反应。结论这些计算机预测出来的泛宿主表位多肽,尤其是来自PPE8蛋白的泛宿主表位多肽,可能是下一步亚单位疫苗或诊断性标志物的重要候选抗原。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6年02期)
李月翠,周晶,臧颖惠,李成行,胡伟跃[7](2013)在《γ干扰素释放实验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γrelease assay,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结核检出率。方法 348例结核病和非结核病患者常规进行痰涂片、结核菌素皮试(TST)及IGRA检测,以临床明确诊断为准,比较分析评价IGR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用于结核感染的诊断,IGRA检测的敏感性优于TST,分别为71.0%和51.3%;IGRA检测的特异性也优于TST,分别为81.2%和66.9%;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IGRA检测的敏感性优于TST,分别为72.9%和35.6%,特异性也优于TST,分别为84.6%和61.5%;用于肺外结核的诊断,IGRA检测的敏感性优于TST,分别为68.0%和36.0%,特异性也优于TST,分别为85.7%和57.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于涂阴结核患者,IGRA检出率明显高于TST,分别为66.7%和43.4%,P<0.05,IGRA阳性还可能与抗结核治疗转归相关。结论 IGRA有助于提高结核检出率,可作为临床鉴别结核感染尤其是菌阴结核、肺外结核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戴利成,钱福初,钟婧,王伟洪,沈轶群[8](2011)在《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实验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实验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8月-2010年8月来湖州市中心医院结核病门诊就诊的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共150例,同时收集正常对照100例,采用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实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水平,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果 :TB—IGRA在临床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病例中检出率分别为86.0%、82.0%,检测结果的特异性为92.0%,准确率为87.6%。结论 :TB—IGRA检测方便快捷,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适合基层医院对结核感染诊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2011新型疫苗与抗体创制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08-06)
王荣堂,陈春梅,朱晓华,葛胜祥,王剑苏[9](2011)在《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杆菌γ-干扰素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定量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0年10月来盐都区疾病控制中心结核病诊疗门诊就诊的肺结核、疑似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共883人,采用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果:TB-IGRA在痰菌涂片阳性肺结核、临床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病例中检出率分别为89.11%、84.48%、85.71%,检测结果的特异性为91.57%。结论:TB-IGRA检测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一种常规实验方法,且TB-IGRA的动态检测对抗结核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评价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1年05期)
杨新婷[10](2009)在《全血γ干扰素释放实验在菌阴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FN-γ释放试验(ELISA)法在菌阴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受试者共234例,包括35例健康对照者、初诊肺结核患者106例(菌阳肺结核患者44例、菌阴肺结核患者47例、陈旧性肺结核15例)、初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7例、肺癌患者43例,肺部其他疾病患者1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2例。用ELISA法对上述受试者早期抗原靶(ESAT-6)、ESAT-6/滤过培养蛋白(CFP-10)融合抗原、PPD抗原、刺激后的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经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PPD抗原刺激后,活动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IFN-γ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观察影响因素显示:(1)叁个抗原刺激后的血浆IFN-γ含量在不同年龄组、菌阳组和菌阴组间、合并糖尿病和未合并糖尿病组间以及影像学显示有空洞组和无空洞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陈旧性肺结核患者ESAT-6/CFP-10融合抗原、PPD抗原刺激后血浆IFN-γ含量低于菌阳肺结核(P<0.01),PPD抗原刺激后血浆IFN-γ含量低于菌阴肺结核(P<0.05);影像学显示病变累及四个肺段以上的肺结核患者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的血浆IFN-γ含量明显高于病变累及四个肺段以下的肺结核患者(P<0.05);淋巴细胞计数≥1.0×109患者各抗原刺激后血浆IFN-γ含量高于淋巴细胞计数<1.0×109的患者(P<0.01)。3.菌阴肺结核患者各抗原刺激后血浆IFN-γ含量明显高于肺癌及其它肺部疾病患者(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各抗原刺激后血浆IFN-γ含量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P<0.01)。4.选择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PPD叁种抗原刺激后血浆IFN-γ分别为>31pg/ml、>1458pg/ml、>2068pg/ml作为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的标准,活动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除了PPD外,其它两种抗原刺激后,菌阴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高于肺癌及其它肺部疾病患者(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阳性率高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P<0.01)。此外,菌阳肺结核和菌阴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相接近(P>0.05)。5.以ESAT-6或ESAT-6/CFP-10融合抗原任一抗原刺激后血浆IFN-γ异常增高作为评价指标,对菌阴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为83.0%、特异性为74.3%、诊断准确率为79.3%,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性为78.4%、特异性为74.3%、诊断准确率为76.4%,均高于ADA,但与抗结核抗体(LAM)相接近。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LAM联合检测可使菌阴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93.6%、使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86.5%。结论:全血γ释放试验可用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筛查、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可选择ESAT-6或ESAT-6/CFP-10任一抗原刺激后血浆IFN-γ异常增高作为评价指标。全血IFN-γ释放试验联合结核抗体检测,可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率。为此,全血IFN-γ释放试验可在临床推广,作为菌阴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期刊2009-05-01)
干扰素释放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该院可疑结核感染患者或需排除结核感染患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检测的不确定结果发生率,探讨该结果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1 781例可疑结核感染患者或需排除结核感染患者IGRAs检测结果,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781例IGRAs检测样本,不确定结果61例(3.43%)。男、女患者不确定结果发生率分别为3.34%,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784)。与18~65岁年龄组比较,<18岁组和≥65岁年龄组ITRs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84、9.015;P=0.001、0.003)。自身免疫性疾病、HIV感染患者的ITRs与确定结果(阴性/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确定结果发生不仅与年龄因素关系密切,还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扰素释放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朱琳,陈韬,宁琴.发热患者中γ干扰素释放实验QuantiFERON-TBGoldIn-Tube不确定结果及影响因素[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9
[2].杜利君,张兵,李欣,杨波,邢晏.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实验的不确定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3].胡冬华,阳福桂,王祖康,李琴,钟丹.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在肺结核病中的实验诊断比较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
[4].王甲甲,唐义斌,张玲英,洪华,谭泰昌.γ-干扰素释放实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
[5].杨晓乐,王静,张国瑞,刘红.年龄对腺苷脱氨酶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
[6].肖婧,焦伟伟,孙琳,申晨,李洁琼.结核分枝杆菌PPE家族蛋白CD4~+T细胞泛宿主表位的计算机预测及其γ干扰素释放实验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
[7].李月翠,周晶,臧颖惠,李成行,胡伟跃.γ干扰素释放实验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
[8].戴利成,钱福初,钟婧,王伟洪,沈轶群.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实验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C].2011新型疫苗与抗体创制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研讨会论文集.2011
[9].王荣堂,陈春梅,朱晓华,葛胜祥,王剑苏.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杆菌γ-干扰素的实验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
[10].杨新婷.全血γ干扰素释放实验在菌阴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