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损伤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黄疸,并发症
非损伤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胜春[1](2018)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非损伤性黄疸二例诊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1,男,41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6天伴上腹部胀痛1天于2017年1月10日入院。病人6天前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在我院行LC,术前检查及既往史无特殊。B超检查见胆囊壁毛糙增厚,约3 mm,胆囊内见多个中等回声光斑附着于胆囊壁,后方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中一个大小约8mm×5 mm。提示胆囊壁毛糙增厚,胆囊息肉样病变。MRCP检查提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水肿、增厚,肝内外胆管未见扩(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吉晟男,肖能文,邓怀庆,胡德夫[2](2018)在《圈养普氏野马对夏季高温生理应答的非损伤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圈养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对夏季高温刺激的生理应答,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和放射性免疫法,随机选取5个圈养家族群中的成年雄马、成年雌马和成年带驹雌马各5匹,对其夏季高温期粪便内糖皮质激素和叁碘甲腺原氨酸(T3)代谢产物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普氏野马在夏季高温期间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激素水平;(2)不同类群的糖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2,_(60)=22.885,P<0.001),成年雄马>成年雌马>成年带驹雌马;(3)不同类群的T3代谢产物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2,_(60)=37.780,P<0.001),成年雌马>成年雄马>成年带驹雌马;(4)3组组内不同应激程度(THI>28.9 vs.THI≤28.9)下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别与应激程度不存在交互作用。鉴于圈养普氏野马在夏季高温期不同类群的生理应答水平不同,建议对野马分组、分圈进行管护,防止高温造成意外损失;同时,建议利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对圈养普氏野马生理状况进行监测,为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生存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8年01期)
莫国香[3](2015)在《一种非损伤性蜱唾液收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蜱虫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如抗血栓、免疫调节、抗菌等,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传统的蜱唾液收集方法弊端较多,我们利用毛果芸香碱为蜱虫唾液诱导剂,发展了一种非损伤性蜱唾液收集方法。该方法获取的蜱虫唾液量要远大于传统方法,且本方法更简便、不需要更多的手术操作和直接接触蜱虫,降低了被蜱虫叮咬和被其携带的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此外,本方法不需要解剖蜱虫,不破坏和损伤蜱虫,蜱虫可以重复利用,且不会因为解剖蜱虫而让蜱虫吸取的血液污染唾液。(本文来源于《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郎达民[4](2015)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muscle-sparing thoracotomy,MST)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肺癌患者分为2组,MST组32例行MST治疗,对照组32例行传统开胸术治疗。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3、7d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红细胞免疫水平的差异。结果 2组术前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CD3、CD4、CD8细胞、IgG、IgA及红细胞C3b受体(red blood C3breceptor,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结率(red blood cell-immune complex receptor,RBC-I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免疫功能均较术前降低;术后第1天,MST组NK细胞[(19.0±7.0)%]、CD4[(29.0±10.0)%]、RBC-C3bR[(6.9±2.1)%]及RBC-ICR[(14.8±3.2)%]高于对照组[(13.0±7.0)%、(23.0±8.0)%、(5.2±2.5)%、(13.1±3.1)%](P<0.05),2组CD3、CD8细胞、IgG、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MST组CD4[(36.0±10.0)%]、IgA[(2.1±1.0)g/L]及RBC-C3bR[(8.3±2.5)%]高于对照组[(29.0±10.0)%、(1.6±1.1)g/L、(6.2±2.8)%](P<0.05),IgG高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MST组IgG[(12.0±4.0)g/L]高于对照组[(9.6±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CD3、IgA、RBC-C3bR及RBC-ICR高于对照组、CD4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术治疗相比,采用MST治疗肺癌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刘芳芳,张冬霞[5](2015)在《1例非损伤性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发现会阴包块并逐渐增大5年"入院。患者5年前发现左侧大阴唇中上1/3处一黄豆大小包块,质中,无压痛,未行特殊诊治,后包块逐渐增大,无痛经,无发热及尿频等不适,行走不受限。患者平素月经规律,G3P1A2,24年前自然分娩1次,药流2次,否认会阴侧切及外伤史,结扎避孕,否认家族类似病史。妇科检查:外阴左侧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期刊2015年04期)
杜云飞[6](2014)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46例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为临床今后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期间4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LC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为胆管结石残留、胆汁漏、恶性肿瘤、肝功能或疾病因素、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等,经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较多,术前要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提高术者的技能,避免应用损害肝细胞的药物等措施,能有效地避免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4年08期)
王琰[7](2014)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研究大丰麋鹿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麋鹿曾在野外灭绝,于1985年重引入中国。然而由于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麋鹿的遗传多样性极低,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本研究通过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方法,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第叁核心区麋鹿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并与北京麋鹿种群的对比,探讨了麋鹿重引入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其成因。具体结果如下:1.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对麋鹿进行研究时发现,冬季采集粪样提取的核酸质量优于夏季。利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冬季样品获得DNA的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而夏季的仅为43.51%。基于PCR扩增的性别鉴定和微卫星分型表明,冬季样品的成功率分别为84.98%和96.25%,夏季的分别为93.13%和95.25%。天气因素会对样品质量造成极显着的影响,非雨雪天气采集样品的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大雪后的为23.68%,大雨后的为23.88%。雨雪可能会冲刷掉部分粪样表面的肠壁组织、粘膜或者血液,并且降解其中的DNA。对麋鹿的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建议选择在晴朗的冬天进行。2.采集的472个粪样中,能够成功进行线粒体cyt-b基因扩增并且检测有条带的样本有444个,共识别出118个独特的基因型(个体)。其中,雌性个体63个,雄性个体38个,17个个体的性别无法鉴定,性别比雌性:雄性为1.66:1。有效种群大小Ne为94.81。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667个;单个微卫星位点的PIC在0.177-0.612间,平均值为0.362;期望杂合度在0.197-0.678间,平均为0.449;观测杂合度在0.220-0.746间,平均为0.542。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中发现,有7个座位(P2G6、F65、FCB48、BM4107、URB021B、Elda-16、T172)显着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固定系数Fis为-0.209,Fis<0,显示遗传杂合过剩。结果表明大丰麋鹿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经历了瓶颈效应。3.研究发现,大丰麋鹿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北京麋鹿种群。大丰麋鹿野生种群与北京麋鹿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67± 1.00、2.11 ±0.60;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50±0.047、0.403±0.060;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39±0.015、0.385±0.042。在大丰麋鹿野生种群,9个微卫星位点中有7个位点显着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而北京麋鹿种群均没有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通过FAC分析,大丰麋鹿野生种群聚为一支,而北京麋鹿种群聚为另一支,表明大丰麋鹿野生种群和北京麋鹿种群的已产生显着的遗传分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4-11)
王琰,钱晨,丁晶晶,陈亚,刘佳秀玉[8](2014)在《季节和天气因素对麋鹿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在濒危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对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进行研究时发现,冬季采集粪样提取的核酸质量优于夏季.利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冬季样品获得的DNA 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而夏季的仅为43.51%.基于PCR扩增的性别鉴定和微卫星分型表明,冬季样品的成功率分别为84.98%和96.25%,夏季的分别为93.13%和95.25%.天气因素会对样品质量造成极显着的影响,非雨雪天气采集样品的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大雪后的为23.68%,大雨后的为23.88%.雨雪可能会冲刷掉部分粪样表面的肠壁组织、粘膜或者血液,并且降解其中的DNA.对麋鹿的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建议选择在晴朗的冬天进行.(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张卫星,廖西元,章秀福,朱智伟[9](2013)在《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水稻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矮秆品种、70年代杂交稻品种应用的两次重大突破和近年来超级稻应用的新突破,每一次产量的提升和品质的改善,总是伴随着源、库、流的交替改良和新型源库关系的不断建立,产量高低和米质优劣均取决于叁者的协调程度.源库调控对于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源库理论的研究却未能取得较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研究方法的限制。通常是利用不同的生态条件(温光、海拔等)或栽培调控(密度、肥水等)来分析比较源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但环境因素或栽培措施本身对植株存在净效应,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表观源库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对同一生长条件下具有不同源水平(叶面积)或库水平(穗粒数)的植株进行比较。然而,遗传上较难获得在源水平或库水平上有真实差异的等基因系,便采取剪叶、剪穗等手段或应用突变体、诱导(抑制)相关生理物质活性等方法,有目标地进行增(减)源、增(减)库以及畅(堵)流等处理,人为改变原有植株的源库关系,使得一些生理指标发生了较大变化,即可与对照植株进行分析比较,成为研究源库关系最常用的方法。上述方法所产生的差异多为诱导性的,除了改变源和库的水平,还引起其它功能或成分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植株产生物理性的损伤或生理性的干扰,改变其本身自然生长特性,并且实际操作中也有对叶片、籽粒等器官的人为选择性误差,未能准确地反映源库之间的真实关系和客观规律。本研究利用仅仅存在花粉育性基因差异的不育系与其同型保持系搭配种植、错期播栽并隔离授粉,构建了基因型完全相同而库水平(结实率)呈梯度差异的稻株样本。结果表明,不育系与其同型保持系按扬花期风向并列种植、按不同行数(或株数)搭配种植以及安排不育系比其同型保持系早播3-9天,均由于保持系提供给不育系的花粉量不同而导致结实率差异,若把未授粉的不育系植株视为最低库水平,同型保持系植株视为最高库水平,便构成了基因型完全相同而库水平呈梯度差异的稻株样本系(图1)。进一步研究发现,授粉前光合面积和总颖花数基本一致的不育系植株,由于授粉后结实率不同,灌浆过程中绿叶持续期、叶片光合速率和籽粒充实程度均存在显着差异,库对源的反馈调节也导致了源库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再辅以不同施氮处理的源库调控,结果表明(表1),处理之间茎蘖数、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实测产量和理论产量的差异显着,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变化,施氮与不施氮之间差异明显。通过保持系迟播3天和6天给不育系授粉,造成不育系的结实率分别下降了51.5%和92.6%,不需剪穗便显着减少了现实库容水平,由于源供应过剩,不育系植株在原有茎蘖数的基础上新长分枝穗(图1),导致有效穗显着增加而实粒数却显着减少,最终产量显着下降,完全打破了其固有的源库关系,实现了非损伤性的源库调控。本文构建的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打破了传统源库理论研究的思路,特别是弥补了剪叶、剪穗等常用方法存在物理性损伤或生理性干扰的不足,为深入研究作物源库关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丰富作物源库理论和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0-21)
吉晟男[10](2013)在《圈养普氏野马(Equus ferus przewalskii)行为与生理生态及适应性的非损伤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于2011-2012年分不同时段,于新疆野马繁育中心(89°14'~89°36'E,45°49'~46°04'N)和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中部的野马放归地(89°26'305"E,45°29'443"N),采用全事件取样、扫描取样和目标动物取样等多种行为观测方法以及粪便取样的非损伤性测定技术,对不同组间圈养普氏野马的季节繁殖、夏季高温、放归运输等叁个特殊时期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探索其行为及生理适应性的研究途径,为人工管护和放归野化奠定科学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圈养雌雄普氏野马繁殖期采食、饮水和站醒等行为差异不显着(p>0.05),而休息、运动、修饰和其他行为均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雄马的休息时间、修饰时间显着低于雌马,运动时间和其他行为时间显着高于雌马。(2)圈养野马繁殖期不同组间应激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5),表现为带驹雌马>雄马>雌马;此外,雄马繁殖期内粪便的睾酮与皮质醇呈显着正相关,而雌马与带驹雌马粪便的雌二醇、孕酮和皮质醇的相关性不显着;带驹雌马繁殖期内粪便的雌二醇水平显着低于正常雌马(p<0.05),粪便内孕酮含量则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但二者差异不显着(p>0.05)。(3)不同组间圈养普氏野马夏季高温期的主要行为存在一定差异,在采食行为时间分配上,带驹雌马显着高于(p<0.05)其他组群而幼驹显着低于(p<0.05)其他组群;在饮水行为时间分配上,带驹雌马低于其他组群,且与雌马的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在站醒行为时间分配上,带驹雌马显着低于(p<0.05)其他组群而幼驹显着高于(p<0.05)其他组群;在休息行为时间分配上,幼驹高于其他组群,且与雄马、带驹雌马的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在运动行为时间分配上,雄马显着高于(p<0.05)其他组群而带驹雌马显着低于(p<0.05)其他组群;在修饰行为时间分配上,雌马显着高于(p<0.05)其他组群;在其他行为时间分配上,幼驹显着高于(p<0.05)其他组群而雌马则显着低于(p<0.05)其他组群。此外,野马各组组内不同高温应激范畴的行为差异均不显着(p>0.05)。(4)不同组间圈养普氏野马夏季高温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理应答,且差异均显着(p<0.05),应激水平表现为雄马>雌马>带驹雌马,代谢水平表现为雌马>雄马>带驹雌马;此外,各组组内不同高温应激范畴的应激及代谢水平差异均不显着p>0.05)。(5)圈养普氏野马家族群运输前后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存在一定差异,运输后运动、采食、躺休叁种行为时间分配增加,其中,运动行为达显着水平p<0.05);运输后站醒、站休、修饰、饮水、标记、其他行为的时间分配减少,其中,站醒行为、站休行为、饮水行为、标记行为达显着水平p<0.05)。(6)圈养普氏野马家族群对运输刺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理应答,粪便内糖皮质激素含量平均于运输后24hr达到峰值,差异显着p<0.05),随后开始下降,运输后72hr恢复至运输前水平(p>0.05),因此建议运输当天和结束后的1d是管护的敏感期,应防止意外伤害的出现;应激水平的恢复速度指示出目前普氏野马的应激反应更接近于家畜,应该是逾百年人工圈养的结果,本研究结果可作为该物种野化进程并最终恢复“野性”的一个指标。本研究证实,采用行为观察和粪便取样的非损伤性测定技术是监测和评估野生动物生存、生理状态的重要途径,不但可为圈养普氏野马的人工管护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望为该物种重引入进程提供指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3-06-24)
非损伤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圈养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对夏季高温刺激的生理应答,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和放射性免疫法,随机选取5个圈养家族群中的成年雄马、成年雌马和成年带驹雌马各5匹,对其夏季高温期粪便内糖皮质激素和叁碘甲腺原氨酸(T3)代谢产物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普氏野马在夏季高温期间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激素水平;(2)不同类群的糖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2,_(60)=22.885,P<0.001),成年雄马>成年雌马>成年带驹雌马;(3)不同类群的T3代谢产物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2,_(60)=37.780,P<0.001),成年雌马>成年雄马>成年带驹雌马;(4)3组组内不同应激程度(THI>28.9 vs.THI≤28.9)下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别与应激程度不存在交互作用。鉴于圈养普氏野马在夏季高温期不同类群的生理应答水平不同,建议对野马分组、分圈进行管护,防止高温造成意外损失;同时,建议利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对圈养普氏野马生理状况进行监测,为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生存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损伤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李胜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非损伤性黄疸二例诊治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18
[2].吉晟男,肖能文,邓怀庆,胡德夫.圈养普氏野马对夏季高温生理应答的非损伤性研究[J].四川动物.2018
[3].莫国香.一种非损伤性蜱唾液收集方法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
[4].郎达民.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
[5].刘芳芳,张冬霞.1例非损伤性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报道[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
[6].杜云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46例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
[7].王琰.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研究大丰麋鹿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4
[8].王琰,钱晨,丁晶晶,陈亚,刘佳秀玉.季节和天气因素对麋鹿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张卫星,廖西元,章秀福,朱智伟.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的方法研究[C].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10].吉晟男.圈养普氏野马(Equusferusprzewalskii)行为与生理生态及适应性的非损伤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