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水价论文-杜俊平

补偿水价论文-杜俊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补偿水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部,干旱区,农业灌溉水价,间接补偿机制

补偿水价论文文献综述

杜俊平[1](2019)在《西部干旱区农业灌溉水价的间接补偿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使用者付费、受益者补偿、节水者受益等补偿原则入手,明确政府和农民分别作为补偿的主体与对象,梳理了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技术补偿、制度补偿为主的4种补偿方式。通过平行位移建模来核算补偿标准,提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力度、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加强喷灌或微灌等技术的推广、改进农业用水管道运输、强化产学研合作等间接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构建西部干旱区农业灌溉水价的间接补偿机制。(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谭艳美[2](2019)在《农户对灌溉水价补偿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用水需求也不断攀升,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用水占比高,农业水价长期与供水成本倒挂,导致农业水价无法实现应有的杠杆作用。通过改革现有农业水价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了破解水资源难题的关键。农业灌溉用水是关系到农业发展的基础性生产资源,兼具公共产品和商品两种属性。考虑到农业的弱质性和灌溉用水的社会属性,水价改革并不能将灌溉用水视作一般商品,即不能单纯地通过提高水价使水资源价格与其价值相匹配,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和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要考虑水价上涨对农户收入造成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执行的水价政策中,农户灌溉用水价格并不能完全覆盖政府管理、供给灌溉用水的所有成本,即政府在农户上缴水费用来弥补成本之外,还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补贴。但长期以来这种补贴并未被用水农户所了解,是典型的“暗补”模式,一方面,不足成本的低水价供应并不能有效刺激农户节水意识,另一方面,政府补贴也没有得到农户的理解,没有收到应有的补偿效应。很多研究表明农业水价提高后再实行补贴,即农业水价“明补”(实现水的基本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进行补助)有利于消除水价上涨给农户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能刺激农户节水。但农业水价“明补”的节水激励究竟受什么因素影响?探究这一问题对农业水价改革相关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河西地区的调研数据,在讨论农户对水价认知及有补贴和无补贴两种情况下水价上涨对农户行为决策的影响基础上,引入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探究农业水价“明补”的节水激励机制,结果表明:(1)河西地区农户总体对水价的认知还不够合理,且不同流域间农户对水价的认知存在差异。石羊河流域农户水价认知最为合理,黑河流域次之,疏勒河流域农户水价认知偏差最大。(2)单纯的水价上涨而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会导致很多农户减少或放弃耕地。将传统的农业水价“暗补”改为“明补”能够让农户在水价上涨的情况下主动采取相应措施节约用水,同时也降低了农户弃耕的比例。调查也显示出,节水的程度依赖于水价上涨的幅度。(3)受到不同流域管理水平和管理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对水价的敏感程度不同,石羊河流域的农户敏感度最高,疏勒河流域次之,黑河流域敏感度最低。(4)当农户认为自家灌溉用水还有节水潜力时,农业水价“明补”对有损失厌恶的农户激励作用更大。(5)农户的健康状况、水价判断、渠道评价、灌溉用水以及区域差异等因素都对农业水价“明补”的节水激励作用有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积极探索,制定和实施农业水价明补政策;加强宣传,提升农户自主节水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权市场的发育以及加强黑河和疏勒河流域用水管理体制改革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杜俊平[3](2018)在《农业灌溉水价与农户承受力及补偿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农业灌溉用水又关乎农业经济发展的大局,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从灌溉用水的定价理论与依据、灌溉水价的定价原则与方法、灌溉水价的确定模式、灌溉水价的相关政策、灌溉水价的弹性值、水价改革与农户承受能力、灌溉水价的补偿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除此之外,水价调整后的精准补贴、水资源消耗的环境成本的核算、水资源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期刊2018年09期)

蒋毓琪,陈珂,陈同峰,李凯[4](2018)在《城镇居民流域生态补偿方式的接受意愿与承受能力研究——基于基础水价提升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IAD延伸模型,对居民以基础水价提升作为浑河流域生态补偿方式的接受意愿进行研究,并利用ELES模型探析居民基础水价提升幅度的承受能力以确定其承受范围。结果表明:74.6%居民愿意通过基础水价提升方式对浑河流域上游进行补偿;居民对基础水价提升作为补偿方式的接受意愿受个体及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现状评价与认知等多维度变量综合影响;居民对流域补偿的承受范围为基础水价提升幅度不超过0.18元/m~3。(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杨振亚[5](2017)在《农业水价定价与生产用水补偿耦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水价严重偏低,无法有效促进农业节水的情况,分析农业用水价格的提高对农业用水的影响,为合理制定水价提供依据。考虑到农业用水户的水价承受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用水价格的同时应辅以农业生产用水补偿,即结合政府补贴、水权转让费及虚拟水补偿费对灌区进行综合补偿。采用双层规划方法,以灌区管理单位收益和各用水户收益最大为模型的上、下层优化目标,建立双层优化模型。讨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和农业生产用水补偿对促进农业节水的可行性,利用罚函数法优化农业用水价格及与其相对应的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以河套灌区2012年各部门用水数据和收益情况为例来检验农业水价定价与生产用水补偿耦合模型的应用效果。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合理提高农业用水价格有利于促进农业用水户自发节水。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水资源压力和农业节水困境的原因,指出农业用水价格过低,往往会导致农业用水户节水意识淡薄,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合理提高农业用水价格,农业用水户取水量随着农业用水价格的提高而减少,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水。(2)综合考虑灌区节水各参与方利益,应对农业生产用水进行补偿。从农业用水户的利益角度分析了农业用水户节水积极性差的主要原因,单纯发展农业节水会出现“负效益”现象;从灌区管理单位角度来说,农业节水造成管理单位所收水费下降而不愿节水。提出在提高农业用水价格促进农业节水的情况下,应结合政府补贴、农业节水投入、水权转让费及虚拟水补偿费对灌区进行综合补偿。调节补偿分配的比例和额度,在有利于国家总体利益的情形下,实现灌区节水主体通过节水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3)建立了农业水价定价和农业生产用水补偿的耦合模型。农业用水价格改革有利于促进灌区农业节水,但价格提高会提高农业生产成本,伤害农户利益威胁农业生产;采用补偿措施,能够在农户发展节水的情况下,不增加农户用水的成本,甚至可能出现节水后收入增加的情况。建立了农业水价定价和生产用水补偿耦合模型,模型中农业用水户和灌区管理单位共同作为受偿主体,通过农产品输出和水权转让获得收益。同时,灌区管理单位和农业用水户之间也存在博弈的过程,水权转让、虚拟水补偿和灌区节水投入均需要二者共同参与,投入和收益的分摊比例是二者博弈的主要内容。(4)河套灌区案例分析表明,优化后灌区管理单位、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户收益均能得到一定提高。对河套灌区2012年各部门生产用水、作物产量、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优化。优化显示2012年河套灌区最优农业用水价格为0.65元/m3,农业节水量也就是水市场中水权交易量为1.2亿m3,转让给工业和生活用水户的水权转让价格为3.3元/m3,对农业用水户的节水补偿为4.65元/m3。优化后,灌区管理单位,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户收益均得到提高,实现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焦莉莉[6](2017)在《加快江水利用 建立水价补偿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如何充分利用江水这一宝贵资源,来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现状呢?日前,市政府印发《建立健全水价调整补偿机制实施方案》,我市将通过水价调整补偿、鼓励使用引江水、降低供水成本、封停自备井等多项措施,促进水资源税改革,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本文来源于《石家庄日报》期刊2017-03-08)

焦莉莉[7](2017)在《千方百计加快江水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焦莉莉) 2月9日上午,我市召开推进水价调整补偿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省有关会议精神,对全市水价调整补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税勇主持会议。他强调,此次水价调整补偿工作,不是单纯的价格调整,而是要通过价格调节等一(本文来源于《石家庄日报》期刊2017-02-10)

马德明,张秀娟[8](2016)在《我省将建立健全水价调整补偿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马德明 张秀娟)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水价调整补偿机制的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增强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切实解决南水北调江水使用成本高、用水量不足等突出问题,促进水资源税改革,助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促进全省生态修复(本文来源于《河北经济日报》期刊2016-12-13)

景金勇[9](2015)在《德州市现代农业水价节水补偿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德州市平原县为研究区,通过对其水文地质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了研究区主要灌溉模式;分析了研究区工程节水模式、管理节水模式和水价节水措施的主要结构及实施情况,确定了农业供水成本中工程折旧、管理费用等的组成;对农业水价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完全成本法,在对基础水价子模块和提补水价子模块分析基础上,探讨建立了补偿激励机制阶梯型水价模型;对补偿激励机制阶梯型水价模型进行了实证核算,分析了补偿激励机制阶梯型水价模型的适用性,同时对该模型的节水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一)对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900mm,平均降水量为574.1mm,蒸降差均值为450mm,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以垂直蒸发排泄为主。研究区灌溉模式包括:引黄灌溉、浅井灌溉及引黄-浅井混灌。(二)研究区现代农业主要节水模式研究:节水工程灌溉模式为:“一泵一网一卡两表一带一畦田”,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管理模式为“中心+联合会+用水户协会”,用水协会工作人员工资从水费中抽取;德州市曾经选取西烟台村和傅庄村作为水价节水试点,通过试点发现:提高农业灌溉水价可以实现节水。但这一试点没考虑农民灌溉水价承受能力,也未对不同水价可能产生的节水效果及最佳水价节水模式进行分析,需要进行相关研究。(叁)本文分析了研究区自然因素、工程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现代农业水价影响因素,在基础水价子模块和提补水价子模块分析基础上,探讨建立了补偿激励机制阶梯型水价模型:补偿激励机制阶梯型水价模型可分为引黄灌溉、浅井灌溉及引黄-浅井混灌叁个子水价模型。模型使用需注意的主要参数包括:1λ和2λ,以及混灌中用水比例1θ和2θ。(四)选取平原县张华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为典型区,对补偿激励机制阶梯型水价模型进行了实证核算。经核算:当1λ=0.4时,引黄灌溉水价符合农民水价承受能力;当2λ=0.8时,浅井灌溉水价符合农民水价承受能力;当引黄水量和浅井灌溉水量比例为0.6和0.4时,1λ=0.4、2λ=0.8时,农业混灌水价符合农民水价承受能力。采用本补偿激励机制阶梯型水价模型后,典型区每年每亩可节水140 m3,项目区总节水可达4266×10 m3。以上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补偿激励机制阶梯型水价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使用后会产生较好的节水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9)

王谢勇,宋彦丽,孙鹏,师建鹏[10](2014)在《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补偿机制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通过在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中逐步实施阶梯水价政策,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logistic函数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补偿模型研究发现,阶梯水价的定价方法对供水企业利润、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水价的承受能力都存在重要影响。短期供水企业的利润随着水价上涨而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居民节水率不再提高使得用水量不再发生变化,此时供水企业利润会因用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当居民保持正常生活用水量时,供水企业的利润最终会保持平衡不再变化。(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期刊2014年03期)

补偿水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用水需求也不断攀升,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用水占比高,农业水价长期与供水成本倒挂,导致农业水价无法实现应有的杠杆作用。通过改革现有农业水价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了破解水资源难题的关键。农业灌溉用水是关系到农业发展的基础性生产资源,兼具公共产品和商品两种属性。考虑到农业的弱质性和灌溉用水的社会属性,水价改革并不能将灌溉用水视作一般商品,即不能单纯地通过提高水价使水资源价格与其价值相匹配,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和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要考虑水价上涨对农户收入造成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执行的水价政策中,农户灌溉用水价格并不能完全覆盖政府管理、供给灌溉用水的所有成本,即政府在农户上缴水费用来弥补成本之外,还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补贴。但长期以来这种补贴并未被用水农户所了解,是典型的“暗补”模式,一方面,不足成本的低水价供应并不能有效刺激农户节水意识,另一方面,政府补贴也没有得到农户的理解,没有收到应有的补偿效应。很多研究表明农业水价提高后再实行补贴,即农业水价“明补”(实现水的基本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进行补助)有利于消除水价上涨给农户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能刺激农户节水。但农业水价“明补”的节水激励究竟受什么因素影响?探究这一问题对农业水价改革相关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河西地区的调研数据,在讨论农户对水价认知及有补贴和无补贴两种情况下水价上涨对农户行为决策的影响基础上,引入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探究农业水价“明补”的节水激励机制,结果表明:(1)河西地区农户总体对水价的认知还不够合理,且不同流域间农户对水价的认知存在差异。石羊河流域农户水价认知最为合理,黑河流域次之,疏勒河流域农户水价认知偏差最大。(2)单纯的水价上涨而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会导致很多农户减少或放弃耕地。将传统的农业水价“暗补”改为“明补”能够让农户在水价上涨的情况下主动采取相应措施节约用水,同时也降低了农户弃耕的比例。调查也显示出,节水的程度依赖于水价上涨的幅度。(3)受到不同流域管理水平和管理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对水价的敏感程度不同,石羊河流域的农户敏感度最高,疏勒河流域次之,黑河流域敏感度最低。(4)当农户认为自家灌溉用水还有节水潜力时,农业水价“明补”对有损失厌恶的农户激励作用更大。(5)农户的健康状况、水价判断、渠道评价、灌溉用水以及区域差异等因素都对农业水价“明补”的节水激励作用有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积极探索,制定和实施农业水价明补政策;加强宣传,提升农户自主节水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权市场的发育以及加强黑河和疏勒河流域用水管理体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补偿水价论文参考文献

[1].杜俊平.西部干旱区农业灌溉水价的间接补偿机制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

[2].谭艳美.农户对灌溉水价补偿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9

[3].杜俊平.农业灌溉水价与农户承受力及补偿机制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8

[4].蒋毓琪,陈珂,陈同峰,李凯.城镇居民流域生态补偿方式的接受意愿与承受能力研究——基于基础水价提升视角[J].软科学.2018

[5].杨振亚.农业水价定价与生产用水补偿耦合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6].焦莉莉.加快江水利用建立水价补偿机制[N].石家庄日报.2017

[7].焦莉莉.千方百计加快江水利用[N].石家庄日报.2017

[8].马德明,张秀娟.我省将建立健全水价调整补偿机制[N].河北经济日报.2016

[9].景金勇.德州市现代农业水价节水补偿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

[10].王谢勇,宋彦丽,孙鹏,师建鹏.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补偿机制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4

标签:;  ;  ;  ;  

补偿水价论文-杜俊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