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酮合成酶,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巨型酶,作用机理
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滕安然,李力,苏红梅[1](2019)在《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杂合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ases,NRPSs)和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s,PKSs)是两类结构较复杂的多功能巨型酶,在非核糖体多肽类化合物(Nonribosomal peptide,NRP)和聚酮类化合物(Polyketide,PK)的合成中至关重要。该文的目的是希望可以为研究NRPS和PKS的工作者提供帮助。文章论述了NRPS和I型PKS的结构,简单介绍了两者的作用机理;另外,伴随生物信息技术和测序技术手段的发展,以及PKS和NRPS基因簇信息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们对PKS-NRPS杂合的机制有了清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PKS-NRPS杂合化合物被发现,而PKS-NRPS的杂合极大地丰富了组合生物合成的领域;还综述了近年来新发现的PKSNRPS杂合的化合物。资料显示许多微生物体内都有很多PKS-NRPS杂合的基因簇,然而在标准实验条件下,由于缺少一定的刺激,这些基因簇是不表达的,但如果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也能够使这些沉默的基因簇表达,所获得的PKS-NRPS杂合化合物通常都会有抗菌或抗肿瘤或抗病毒的作用,意义重大。总的来说,PKS和NRPS是两种结构复杂、功能重要的酶,可用于研制抗生素、抗真菌剂、抗癌和抗肿瘤药物等,是当前药物领域研究的热点,希望这些新的两者杂合的化合物能够带来医药研究领域的新突破。(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杨扬,陈奕鹏,周维,蔡吉苗,王宝[2](2019)在《内生真菌HND5菌株抗香蕉枯萎病菌相关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簇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帚枝霉属内生真菌Sarocladium brachiariae HND5菌株具体的抑菌活性物质,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基因簇进行定位,通过聚类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基因簇合成产物进行鉴定,并通过基因缺失突变构建及代谢组分析确定具体的抑菌活性物质。结果显示,HND5菌株共含有7个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基因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簇29合成产物为噬铁素,基因簇30合成产物为类环孢霉素类抗菌多肽;系统发育树结合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基因簇30合成产物与已知环孢霉素结构差异大,为一个新型非核糖体多肽;将基因簇30 NRPS基因缺失突变后,HND5菌株丧失抑菌活性;同野生型菌株相比,基因簇30 NRPS基因缺失突变体缺失一个分子量为887.54 Da的多肽类物质。表明HND5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为一个分子量为887.54 Da的新型类环孢霉素非核糖体多肽,基因簇30负责该多肽的生物合成。(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康瑞姣,席靖豪,杜振林,王利民,丁胜利[3](2017)在《假禾谷镰刀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FpgNPS9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镰刀菌茎基腐病(Fusarium Crown Rot,FCR)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目前已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报道发生,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12年,李洪连等在我国首次报道假禾谷镰刀菌造成的小麦茎基腐病以来,已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发现该病菌的为害,严重地块的发病率达70%以上,该病菌不仅可以引起茎基腐病,还可以造成穗腐(赤霉病),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关于该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报道很少。过去研究发现,非核糖体(nonribosomal peptides,NRPs)可影响一些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性,如玉米小斑病菌NPS6参与铁代谢,与其致病性和抗氧化压力(oxidative stress)有关,而且在水稻胡麻斑病菌、禾谷镰刀菌和甘蓝链格孢等子囊菌中功能非常保守。敲除禾谷镰刀菌的NRPS7和假禾谷镰刀菌的NRP32分别会影响环脂肪肽类fusaristatin A及W493 A和B的合成。环脂肽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炎等广泛生物学活性,该类抗生素已经应用于临床。假禾谷镰刀菌PKS-NRPS基因簇与禾谷镰刀菌有很大的不同,许多NRPS基因的功能有待研究开发。本课题组经过转录组分析,在假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5d和15d时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PS基因显着表达,并且该基因保守性高,因此推测NPS可能影响该菌对小麦的侵染过程。作者通过Split-Marker基因敲除方法获得了FpgNPS9基因的缺失突变体,通过孢子悬浮液侵染小麦胚芽鞘和盆栽土壤接种侵染小麦试验测定了突变体和野生型菌株在致病性上的差异,发现突变体接种发病明显减轻;利用菌丝体在不同的温度和摇培时间获得粗过滤液处理发芽的小麦种子,突变体粗滤液对小麦胚根生长的抑制能力明显低于野生型菌株,具体代谢产物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测定。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PS基因对假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有一定影响,并可以调控产生影响小麦根生长的代谢产物。其影响的分子机理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刘航[4](2017)在《球孢白僵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组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虫生真菌,可以侵入6个目15个科的200多种昆虫,并在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产生白僵菌素和卵孢菌素等次生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其新陈代谢紊乱,最终导致昆虫死亡。对于球孢白僵菌侵染昆虫的作用机制,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其侵染的机理,但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学功能研究还不够深入。非核糖体多肽(nonribosomal peptide,NRP)类化合物是真菌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基因组分析表明,球孢白僵菌ARSEF 2860中含有21个非核糖体多肽的合成基因,但目前只报道了4个基因的合成产物和生物学功能,如白僵菌素等,而大部分的非核糖体多肽的生物合成基因功能未知。为了研究这些未知基因的功能,本论文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球孢白僵菌ARSEF 2860的21个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ase,NRPS),并按功能将其分为3类,通过基因敲除和感染小菜蛾实验,确定了3个参与侵染小菜蛾过程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具体结果如下:1、antiSMASH和hmmsearch等次级代谢产物分析工具对球孢白僵菌ARSEF 2860基因组进行检索,获得21个NRPS基因,和3个聚酮合酶-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ase,PKS-NRPS)杂合基因。提取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的腺苷酰化结构域(Adenylation domain,A domain)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将球孢白僵菌的NRPS按功能分成3类:基础代谢类(7个)、致病相关类(12个)和功能未知类(2个)。2、在实验室培养条件和侵染小菜蛾条件下,球孢白僵菌ARSEF 2860的NRPS表达差异非常明显,通过反转录PCR发现,BBA_08222(致病相关类)和BBA_03671(致病相关类)在侵染宿主过程中被激活,BBA_06727(致病相关类)和BBA_04028(基础代谢类)表达量增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包括基础代谢类BBA_04028与致病相关类BBA_08222、BBA_03671和BBA_06727在内的10个NRPS基因在侵染第6天表达量上调,可能参与侵染过程。3、根据荧光定量PCR和反转录PCR的结果,挑选在侵染小菜蛾期间表达量上调的NRPS基因BBA_04028(基础代谢类)、BBA_08222(致病相关类)、BBA_03671(致病相关类)和BBA_06727(致病相关类),利用同源双交换策略进行敲除。突变株和野生型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对小菜蛾幼虫侵染的实验中,BBA_04028、BBA_08222和BBA_03671这3个基因的缺失导致球孢白僵菌致病能力显着下降(p<0.05),侵染6天后小菜蛾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31.9%,37.3%和54.7%,而野生型侵染后的存活率为10.6%。BBA_06727基因的缺失没有显着降低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能力,但被该突变株侵染后的小菜蛾幼虫体表没有被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覆盖,推测其可能参与侵染后菌体对宿主资源的利用。本研究对球孢白僵菌ARSEF 2860的NRPS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合差异表达和基因敲除实验,筛选并验证了3个在侵染小菜蛾过程中发挥作用的NRPS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分离这些基因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阐明其生物合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原晓龙,赵能,陈剑,王娟,杨宇明[5](2016)在《硬枝树花中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的克隆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硬枝树花(Ramalina conduplicans)地衣型真菌为研究材料,采用简并引物扩增获得腺苷酰化结构域(A结构域),并以其为模板,通过Gene walking的方法获得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s)基因的全长,并对Rc NRPS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及RT-PCR分析。Rc NRP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总长3 150 bp,编码1 049个氨基酸残基。结构域分析显示:硬枝树花的NRPS基因含有腺苷酰化结构域(A结构域)、巯基化结构域(T结构域)、缩合结构域(C结构域)。将硬枝树花的Rc NRPS蛋白序列与曲霉属34条NRPS蛋白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为铁载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RPSs为非分泌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中。RT-PCR分析表明:酵母粉是Rc NRPS基因诱导表达所必需的,蔗糖可有效促进该基因的诱导表达。(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6年10期)
马晨琛,李正鹏,戴青青,韩青梅,黄丽丽[6](2016)在《苹果树腐烂病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VmNRPS12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在植物病原真菌与其寄主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Vm NRPS12基因在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将为今后深入研究苹果树腐烂病菌NRPS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苹果树腐烂病菌全基因组数据,得到VmNRPS12基因。运用qRT-PCR技术分析VmNRPS12在侵染初期的表达水平,利用Double-joint PCR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获得该基因抗潮霉素的突变体,对突变体进行PCR检测及Southern blot验证得到敲除突变体,进一步通过重新导入该基因全长片段获得互补突变体,最后对野生型、敲除突变体和互补突变体进行菌落、产孢及致病力观察,对检测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结果】定量分析显示该基因在侵染初期显着上调表达,且接种48 h后的表达量是对照的138.6倍。该基因的敲除突变体在营养生长及产孢方面与野生型菌株03-8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但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03-8相比显着减弱,且互补突变体致病力近似恢复至野生型水平。【结论】VmNRPS12基因与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性相关。(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李娜,黄胜,何璟[7](2015)在《链霉菌GEMSM4(6)中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的筛选及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霉菌GEMSM 4(6)的发酵产物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活性,同时还对酵母及丝状真菌尤其是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利用简并性引物对该链霉菌基因组中可能存在的聚酮合酶(PKS)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找到了3个NRPS及15个PKS基因的片段,其中PKS基因与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 Tu 4113的PKS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1%~99%;而NRPS基因与数据库中已知的NRPS基因序列同源性仅为60%~62%。为克隆NRPS生物合成基因簇,构建了链霉菌GEMSM 4(6)的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通过PCR筛选得到包含有这3个NRPS基因的克隆子,为后期的异源表达及基因组发掘分析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方剑,朱鹏,严小军[8](2013)在《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的末端硫酯酶与多肽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s,NRPSs)能以多载体巯基化模板机制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次生代谢非核糖体环肽.根据环肽末端环化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大环内酯型和内酰胺型.负责非核糖体环肽最终环化的硫酯酶(thioesterase,TE)属于α/β水解酶超家族.该家族包括:脂酶、蛋白酶、酯酶等,其共有特征是含有保守的催化叁元件(Ser-His-Asp),起到终止反应和释放产物的功能.TE具有区域定向性(regiospecific)、化学定向性(chemospecific)及立体定向性(stereospecific)的特点,在非核糖体肽(nonribosomal peptide,NRP)的合成反应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到最终环肽的生成.同时,TE由于其特有的环化和水解的双重活性,在体外的线性多肽环化中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着重从TE介导下的产物释放机制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综述非核糖体末端硫酯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赵晶,曾润颖[9](2007)在《南极宏基因组文库中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s)基因簇的克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核糖体多肽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的重要成员,是天然药物中重要家族,对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筛选是当前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非核糖体多肽合成系统通过一种由模板指导但不依赖于核酸模板的非核糖体机制进行运作,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s,NRPSs)。它们由顺序排列的组件构成,酶分子结构本身即蕴涵着多肽合成的信息。对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序列、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通过对这类酶的修(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0-21)
明镇寰,潘建伟,朱睦元[10](2002)在《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和真菌采用非核糖体系统合成一些重要的多肽类物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在该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一类分子巨大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 .它们由顺序排列的组件构成 ,酶分子结构本身即蕴涵着多肽合成的信息 .对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使人们期望可以通过对这类酶的修饰和重组来合成一些新的多肽类物质(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2年05期)
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帚枝霉属内生真菌Sarocladium brachiariae HND5菌株具体的抑菌活性物质,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基因簇进行定位,通过聚类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基因簇合成产物进行鉴定,并通过基因缺失突变构建及代谢组分析确定具体的抑菌活性物质。结果显示,HND5菌株共含有7个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基因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簇29合成产物为噬铁素,基因簇30合成产物为类环孢霉素类抗菌多肽;系统发育树结合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基因簇30合成产物与已知环孢霉素结构差异大,为一个新型非核糖体多肽;将基因簇30 NRPS基因缺失突变后,HND5菌株丧失抑菌活性;同野生型菌株相比,基因簇30 NRPS基因缺失突变体缺失一个分子量为887.54 Da的多肽类物质。表明HND5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为一个分子量为887.54 Da的新型类环孢霉素非核糖体多肽,基因簇30负责该多肽的生物合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滕安然,李力,苏红梅.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杂合体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9
[2].杨扬,陈奕鹏,周维,蔡吉苗,王宝.内生真菌HND5菌株抗香蕉枯萎病菌相关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簇的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9
[3].康瑞姣,席靖豪,杜振林,王利民,丁胜利.假禾谷镰刀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FpgNPS9的功能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4].刘航.球孢白僵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组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5].原晓龙,赵能,陈剑,王娟,杨宇明.硬枝树花中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的克隆与鉴定[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
[6].马晨琛,李正鹏,戴青青,韩青梅,黄丽丽.苹果树腐烂病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VmNRPS12的功能[J].微生物学报.2016
[7].李娜,黄胜,何璟.链霉菌GEMSM4(6)中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的筛选及克隆[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
[8].方剑,朱鹏,严小军.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的末端硫酯酶与多肽环化[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
[9].赵晶,曾润颖.南极宏基因组文库中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s)基因簇的克隆与分析[C].第六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7
[10].明镇寰,潘建伟,朱睦元.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