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粒子碰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重粒子碰撞,数值计算
重粒子碰撞论文文献综述
龙建飞,张天平,杨乐,Christophe,O,LAUX[1](2017)在《重粒子碰撞对霍尔推力器通道等离子体影响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重粒子碰撞对霍尔推力器通道等离子体影响,采用PIC/MCC/DSMC混合法对放电通道工作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建立放电通道二维数值仿真模型,模型中对重粒子碰撞进行重点考虑。估算了通道内各粒子碰撞下的平均自由程,并针对重粒子碰撞单一变量开展了2个仿真模型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重粒子碰撞对通道内离子数密度分布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离子数密度分布在电离区更为均匀,离子数密度峰值下降6.9%;离子轴向速度影响较小,出口处离子轴向平均速度下降1.3%。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重粒子碰撞因素使仿真结果与测试值之间误差由9.0%缩小到7.3%。(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洪许海[2](2014)在《重粒子碰撞电荷转移与电子损失过程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粒子碰撞过程的研究在天体物理、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等诸多实际问题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离子与原子/分子碰撞是一个包含多体耦合的复杂动力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反应通道丰富、物理机制复杂,一直以来都是原子分子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这些碰撞反应通道中,多电子关联的电荷移转和电子损失过程的研究更是一个前沿热点问题,如何精确地计算这些过程中的反应截面对理论研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框架创新性地发展了一个半经典的重粒子碰撞模型。电子动力学采用量子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描述,单粒子波函数利用实空间的均匀网格做展开,离子动力学采用经典的牛顿方程描述,其运动轨迹为开放自由度的弯曲轨道。电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模守赝势描述,电子与离子之间的反馈效应通过艾伦费斯特方法自洽耦合。整个模拟过程通过时间反演对称方法做实时间演化,碰撞反应过程中的离化电子通过模拟计算空间边界处的可调吸收势平缓吸收。我们提出的坐标空间平移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碰撞电荷转移末态入射离子与靶原子/分子的重新排布问题。在碰撞反应末态,电荷转移和电子损失的静态几率借助单粒子波函数提取。本论文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碰撞模型研究了中高能区质子(H+)、阿尔法离子(He2+)与气体原子/分子碰撞的电荷转移和电子损失截面,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重粒子碰撞模型计算了质子(H+)与氧原子(O)、氖原子(Ne)和氩原子(Ar)碰撞的单、双电荷转移截面,并对比了不同碰撞参数下碰撞电子密度的演化过程。当前理论第一次计算得到的双电荷转移截面与已有实验数据有量级差别,我们分析了其原因。2.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重粒子碰撞模型计算了阿尔法离子(He2+)与氖原子(Ne)和氩原子(Ar)碰撞的单、双电荷转移和多电子损失截面,以及电荷转移和电子损失的总截面。相比于其它理论数据,计算得到的截面在广泛的能量区间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但多于两电子的损失截面与实验偏离较大,我们分析了原因。3.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重粒子碰撞模型计算了质子(H+)与水分子(H2O)碰撞的电荷转移和电子离化的总截面。相比于其它理论数据,当前理论计算了更广泛能量范围的碰撞反应截面,并与实验符合的很好。另外,分析了不同水分子空间构象下的碰撞过程,给出了碰撞解离过程中的电子和离子的演化情况。此外,本论文还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钠四团簇(Na4)以及一系列锂团簇(Lin,n=2-11,20)的光吸收截面。分析了两组测量Na4团簇光吸收谱的实验产生分歧的原因。计算得到的锂团簇结构信息与已有理论数据符合很好,利用量子尺寸效应系统分析了锂团簇的构型与光吸收截面之间关系。最后,分析了激光极化方向对Na4团簇共振与非共振离化过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宁烨,李萍,何斌,刘春雷,王建国[3](2006)在《重粒子碰撞过程在惯性约束核聚变诊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连续扭曲波程函初态近似方法(CDW-EIS)计算了入射粒子能量从30 keV到10 MeVα粒子与各价碳原子1s壳层的碰撞电离的总截面,进而得出在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al Controlled Fusion,简称ICF)聚变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系数.同时利用Bethe公式,我们也计算了电子与各价碳原子1s壳层碰撞电离总截面及ICF环境下该反应的速率系数.通过比较α拉子及电子与碳原子碰撞K-壳层电离Kα信号贡献大小,探讨Kα信号利用诊断α粒子分布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04-01)
宁烨,何斌,刘春雷,颜君,王建国[4](2005)在《He~(2+)离子与H原子的重粒子碰撞电离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初态程函近似的连续扭曲波方法研究了He2+离子与H原子的碰撞电离过程.计算得到了入射离子能量从30keV u到2000keV u的碰撞电离总截面、随电离电子能量和角度变化的一阶和二阶微分散射截面,及随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电离电子平均能量.计算的总电离截面与其他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入射离子能量大于100keV/u的能区,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在较低的能区,各种理论结果之间有较大差别,计算结果比实验约小50%.利用计算的二阶微分散射截面讨论了软碰撞、电子俘获到入射离子连续态、两体相遇碰撞等碰撞电离机理.(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07期)
宁烨[5](2005)在《用程函初态近似连续扭曲波方法研究重粒子碰撞电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粒子碰撞过程的研究对于基础物理和应用来说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回顾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简单说明并比较了各种理论方法,重点介绍了初态程函近似的连续扭曲波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重粒子碰撞电离过程的总截面、一阶和二阶微分截面,并着重讨论了各种电离机制。首先我们研究了He~(2+)+H→He~(2+)+H~++e~-碰撞电离过程,得到了入射离子能量从30 keV/u到2MeV/u的碰撞电离总截面,并将总截面的结果与其它理论的及实验的结果作了比较。同时也得到电离电子能量从0.2 eV到4T(T为电子以入射离子速度运动的能量)、散射角从0°到180°的一阶、二阶微分散射截面,以及随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平均电离电子能量。利用二阶微分散射截面讨论了各种碰撞电离机制。在随后进行的He~(2+)+C~(5+)→He~(2+)+C~(6+)+e~-碰撞电离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入射粒子速度低于束缚电子平均速度时,电子俘获到连续态机制(electron capture to the continuum, ECC)对总截面贡献显着,而当入射粒子速度高于束缚电子平均速度时贡献逐渐减弱。我们相信这是由于ECC机制对总截面的贡献取决于入射粒子与束缚电子间“速度匹配”的原因。为研究各种电离机制随电离度变化的情况,我们计算了He~(2+)+C~(q+)→He~(2+)+C~((q+1)+)+e~-(q=0-5)的反应,给出了1s、2s壳层在0°时的二阶微分散射截面,发现在整个计算能区(30 keV/u到10 MeV/u)软碰撞机制和两体相遇机制对截面的贡献随电离度的增大而增加,而ECC只有在较高入射能量(>1 MeV/u)才有这一行为,能量较低时截面则随电离度增加而减少。不同能区ECC截面的变化产生了有趣的截面交叉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进一步证实了我们“速度匹配”概念的设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05-05-01)
王建国,何斌,刘春雷,宁烨,颜君[6](2004)在《重粒子碰撞过程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和经典径迹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从低能到高能的离子与原子和分子碰撞反应截面和速率系数。在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 ,采用从头计算法得到的绝热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转动耦合矩阵元 ,经过幺正变换后 ,求解强耦合方程组。本文以Si3 + 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为例 ,计算了重粒子碰撞过程中发生的电荷转移、碰撞电离和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 ,并与现存的理论结果和实验测量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S1期)
徐永飞[7](2004)在《用RQMD模型对高能相对论重粒子碰撞中的粒子产额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RQMD模型对高能物理中的相对论重粒子碰撞中的各种粒子的产额比进行了研究。 各种粒子产额的比率,特别是它们对快度的依赖关系与高能核核碰撞的动力学机制密切相关,它是高能核核碰撞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π介子的产额与系统总的熵密切相关,大部分产生的奇异粒子是k介子,反重子的产额与重子的产生相联系。(?)/p是用来反映重子数穿透信息的物理量,重子数穿透(或阻止)被认为是反映碰撞初期信息的一个重要物理量。重子阻止的程度影响到碰撞整体动力学演化,也影响到初态部分子平衡过程,粒子产生,热平衡和化学平衡等等。而且粒子比体现了随着体系的温度的下降,在系统快速扩张过程中在非弹性碰撞推动下的化学平衡的结果,体现了强子在冻结的时候系统的化学组份。因而研究各种粒子产额的比率对于探寻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种新物质状态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弄清楚高能核核碰撞的过程,本文借助RQMD模型来对它进行研究。我们利用RQMD模型生成了2,000,000个SNN~(1/2)=200GeV的AuAu碰撞的最小无偏事件,为了进行对比研究,我们还生成了2,000,000个SNN~(1/2)=200GeV的dAu碰撞事件。我们研究了各种常见粒子的粒子反粒子比与横动量,快嘟硕士学位论文人IASTER’51飞IESIS度以及化学势的关系。发现无论是AuAu碰撞还是dAu碰撞,各种粒子的产额比都不随横动量变化,而在和快度的关系中,我们看到在、/丽万=200GeVAuAu碰撞中出现了快度平台,这说明碰撞的重子穿透开始了。由于RQMD数据的快度平台的户/p值要低于实验数据,这是因为RQMD模型中末态粒子再散射的结果,为此,我们通过将各种能量下的实验数据与RQMD模拟数据的对比,得出了实验在RHIC能级末态粒子再散射减少。 奇异粒了的增强被认为是研究QGP是古产生的一个常用信号,而k一/7T是一个观察奇异粒子增强的一个好的量。为了研究碰掩的胶子饱和图象.,最近物理学家引入了一个实验变量、,、是一个综合考虑了碰撞能量和碰撞中心度的变量。通过各种实验数据的k一/7r和。的关系图,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在RHIC能区出现的胶子饱和的物理图景。 囚此,我们同样利用RQMDv2.纽生成了各种能量下的AuAu碰撞的事件。通过将RQMD模型生成的数据所画的k一/7T和。的关系图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RQMD很好的反映了。变量所描述的关于胶子饱和的图象,并且指出了。变量作为一个实验变量的略有简化之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重粒子碰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粒子碰撞过程的研究在天体物理、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等诸多实际问题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离子与原子/分子碰撞是一个包含多体耦合的复杂动力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反应通道丰富、物理机制复杂,一直以来都是原子分子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这些碰撞反应通道中,多电子关联的电荷移转和电子损失过程的研究更是一个前沿热点问题,如何精确地计算这些过程中的反应截面对理论研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框架创新性地发展了一个半经典的重粒子碰撞模型。电子动力学采用量子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描述,单粒子波函数利用实空间的均匀网格做展开,离子动力学采用经典的牛顿方程描述,其运动轨迹为开放自由度的弯曲轨道。电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模守赝势描述,电子与离子之间的反馈效应通过艾伦费斯特方法自洽耦合。整个模拟过程通过时间反演对称方法做实时间演化,碰撞反应过程中的离化电子通过模拟计算空间边界处的可调吸收势平缓吸收。我们提出的坐标空间平移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碰撞电荷转移末态入射离子与靶原子/分子的重新排布问题。在碰撞反应末态,电荷转移和电子损失的静态几率借助单粒子波函数提取。本论文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碰撞模型研究了中高能区质子(H+)、阿尔法离子(He2+)与气体原子/分子碰撞的电荷转移和电子损失截面,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重粒子碰撞模型计算了质子(H+)与氧原子(O)、氖原子(Ne)和氩原子(Ar)碰撞的单、双电荷转移截面,并对比了不同碰撞参数下碰撞电子密度的演化过程。当前理论第一次计算得到的双电荷转移截面与已有实验数据有量级差别,我们分析了其原因。2.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重粒子碰撞模型计算了阿尔法离子(He2+)与氖原子(Ne)和氩原子(Ar)碰撞的单、双电荷转移和多电子损失截面,以及电荷转移和电子损失的总截面。相比于其它理论数据,计算得到的截面在广泛的能量区间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但多于两电子的损失截面与实验偏离较大,我们分析了原因。3.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重粒子碰撞模型计算了质子(H+)与水分子(H2O)碰撞的电荷转移和电子离化的总截面。相比于其它理论数据,当前理论计算了更广泛能量范围的碰撞反应截面,并与实验符合的很好。另外,分析了不同水分子空间构象下的碰撞过程,给出了碰撞解离过程中的电子和离子的演化情况。此外,本论文还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钠四团簇(Na4)以及一系列锂团簇(Lin,n=2-11,20)的光吸收截面。分析了两组测量Na4团簇光吸收谱的实验产生分歧的原因。计算得到的锂团簇结构信息与已有理论数据符合很好,利用量子尺寸效应系统分析了锂团簇的构型与光吸收截面之间关系。最后,分析了激光极化方向对Na4团簇共振与非共振离化过程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粒子碰撞论文参考文献
[1].龙建飞,张天平,杨乐,Christophe,O,LAUX.重粒子碰撞对霍尔推力器通道等离子体影响数值研究[J].推进技术.2017
[2].洪许海.重粒子碰撞电荷转移与电子损失过程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模型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
[3].宁烨,李萍,何斌,刘春雷,王建国.重粒子碰撞过程在惯性约束核聚变诊断的作用[C].第十叁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4].宁烨,何斌,刘春雷,颜君,王建国.He~(2+)离子与H原子的重粒子碰撞电离过程[J].物理学报.2005
[5].宁烨.用程函初态近似连续扭曲波方法研究重粒子碰撞电离[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
[6].王建国,何斌,刘春雷,宁烨,颜君.重粒子碰撞过程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
[7].徐永飞.用RQMD模型对高能相对论重粒子碰撞中的粒子产额比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