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沥青混凝土论文-陈谦,王朝辉,樊振通,侯荣国,陈姣

导电沥青混凝土论文-陈谦,王朝辉,樊振通,侯荣国,陈姣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电沥青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材料,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预估模型

导电沥青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陈谦,王朝辉,樊振通,侯荣国,陈姣[1](2019)在《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热传导效应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确定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热传导效应及融雪化冰工作时间,系统研究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传导热基本原理,建立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上面层热传导效应预估模型,分别实测和预估了不同环境温度、结构层厚度及通电时间等条件下组合结构上面层的表面温度,确定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融雪化冰工作时间,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方法,对比分析及验证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热传导效应预估模型的准确性,为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在桥面铺装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传导热过程是一种瞬态非稳态导热过程,不同环境条件下,组合结构上面层表面温度在初期上升、中期转折、后期下降等叁阶段的预估误差分别维持在0.2~0.8℃、0.3~1.2℃和0.7~5.5℃,其融雪化冰工作时间预估误差则维持在16 min左右;不同环境温度、结构层厚度和通电时间等条件下,预估模型得出的组合结构上面层表面温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介于0.974 0~0.989 0之间,相应P值均小于0.01,判定系数R~2介于0.948 7~0.978 1之间,两者为显着相关,拟合优度较高,预估结果较为准确。(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0期)

闫东星[2](2019)在《导电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及力—电机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导电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并进一步探究其功能特性,进行水稳性能、抗裂性能、强度性能试验,对比分析普通沥青混凝土、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和复合导电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并分析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力-电机敏特性。结果表明:石墨对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均有不良影响,而碳纤维可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石墨和碳纤维复合使用能满足规范的要求;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具有显着的力-电机敏特性。(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3期)

宋鹏[3](2018)在《导电沥青混凝土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冰雪灾害对交通造成的损失与日俱增,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的研发,越来越多的道路融雪化冰方式被提出。采用导电沥青混合料路面进行融雪融冰,具有操作简单、环保、除冰效率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中逐渐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文章对导电沥青混合料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8年36期)

王朝辉,韩晓霞,陈姣,侯荣国,郑少鹏[4](2018)在《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传导热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融雪化冰的目的,制备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提出了其传导热效果的测试方法,全面研究了电极布设方式、碳纤维撒布量、导电相材料掺量对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传导热效果的影响规律,对比评价了不同类型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单层板传导热效果,并回归拟合了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温度随通电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电极材料宜采用铝电极,电压输出方式为交流电源,输出大小宜为54V;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最佳电极布设方式为竖向、碳纤维撒布量为170g/m~2、导电相材料掺量为0.8%;五种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中,竖向置入铜丝网混凝土传导热效果最优,铺设碳纤维带混凝土次之;在同一环境温度条件下,各类型混凝土中部的温度变化趋势与面层温度相同,基本呈线性变化。从而为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22期)

谭忆秋,刘凯,王英园[5](2019)在《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混凝土的非线性伏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验室制备的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胶浆及沥青混凝土,研究了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导电特性与导电行为,以及电阻与外加电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沥青胶浆及沥青混凝土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非线性导电行为,其电阻率随着电压的增大显着降低,并且非线性程度随着导电填料掺量的增大逐渐减弱.运用动态随机电阻器网络模型证明了隧道效应是造成这一非线性导电行为的主要原因,在足够强的电压作用下,原本处于绝缘状态下的部分载流子有序排列,出现了额外的导电通路.(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凯[6](2018)在《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及电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的表面功能是保障交通安全运营的基础,据统计,我国大约有43%的国土面积位于寒区,存在冰雪引起路面抗滑能力缺失、影响道路通行安全的突出问题,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隐患。针对路面积雪结冰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聚焦于导电沥青混凝土材料。目前,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研究领域,导电填料以石墨、钢渣、碳纤维、钢纤维为主,存在导电填料掺量过大、导电性能与路用性能难以兼顾等问题,限制了导电沥青混凝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在此背景下,结合碳纤维和新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旨在制备出一种在较低导电填料掺量下具备优异电热特性,同时满足融冰化雪需求和路用性能要求的导电沥青混凝土,为保障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冬季运营安全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首先,从沥青胶浆出发,研究了碳纤维及石墨烯掺量对沥青胶浆电阻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二者均能有效增强沥青胶浆的导电性能。在导电沥青混凝土层面,基于细观电流分布特征,进行了混合料类型比选,确定了AC-13型混合料级配;以马歇尔试件电阻率为指标,确定了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发现9mm的碳纤维能起到最好的导电效果,使用脂肪醇醚磷酸酯钾盐预处理可以增强碳纤维的分散性;最后通过响应曲面设计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碳纤维及石墨烯的最佳配比,制备出了电阻率低于2.5??m的导电沥青混凝土。其次,研究了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导电特性与导电行为。通过测试其导电性能对外加电压、温度、应力等因素的依赖关系,对其伏安特性、阻温特性及压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阻率随以上因素显着变化,表现出了显着的非线性特点。基于动态随机电阻器网络模型,证明了隧道效应是非线性伏安特性产生的原因。运用复合材料导电理论,对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导电行为是粒子接触导电和隧道效应导电共同作用的结果。再次,研究了导电填料的加入对沥青混凝土热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可显着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结合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分析了输入功率、恒压热容、导热系数、风速等因素对导电沥青混凝土升温情况的影响,表明输入功率对导电沥青混凝土升温速率的影响最为显着,并对融冰化雪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通过室内升温试验实际检验了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升温效果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室内试验对路用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混凝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能均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并且除了水稳定性稍有降低之外,其余指标均优于普通沥青混凝土,显示其具备实际工程运用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鹏[7](2018)在《导电沥青混凝土石墨烯电极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沥青混凝土融冰化雪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除冰雪方法具有融雪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目前导电沥青混凝土所用电极体积大,耐腐蚀性差等缺点,必须将其埋设在路面面层内部,导致导电沥青混凝土升温速率低,融冰雪过程中能量损耗大等缺点。本文将采用石墨烯作为导电沥青混凝土用电极材料,利用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开发一种设置在道路表面层、布设合理、使用性能良好的导电沥青混凝土电极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热效率,降低热量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的目的。考虑到道路沥青混凝土电极大面积、低成本的特点,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薄膜。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溶液,用涂覆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膜,采用化学还原法和热还原法对氧化石墨烯膜进行还原得到石墨烯膜。研究还原过程中膜的厚度、反应时间及还原温度对石墨烯膜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对两种还原方式进行对比,确定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采用仿真模拟结合室内升温实验的方法确定电极的布设方案。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石墨烯电极导电沥青混凝土电热模型;制备石墨烯电极,通过导电沥青混凝土板室内升温实验与仿真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电极的宽度、间距、厚度等参数对混凝土热效率的影响,并结合经济性指标确定电极的布设方案;对不同电极方式进行对比,验证石墨烯电极方案具有较高的升温速率。根据石墨烯电极所处的路面层位和工作环境,考虑荷载、温度、冻融循环等因素对电极工作性能的影响,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验证电极的路用性能。设置环氧树脂保护层保证电极的工作性能,并验证其可行性;通过研究荷载、冻融循环、高温荷载耦合作用对在沥青混凝土表面电极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验证了电极方案的路用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导电沥青混凝土用石墨烯电极方案,对石墨烯电极的材料制备、布设方案确定、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石墨烯电极方案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也扩展了石墨烯这种新材料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高秋生[8](2018)在《桥面嵌入式导电沥青混凝土铺装热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导电沥青混凝土融雪化冰原理,利用导电沥青混凝土传导热量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粘结性能的特点,将多相耦合作用下的导电沥青混凝土嵌入槽形普通混凝土中,形成一种新型桥面结构。通过实验研究,与单层导电沥青混凝土桥面对比,其热效率大幅提高,而散热损失显着降低,能即时融雪化冰,保证行车安全畅通,为桥梁冰冻灾害防治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朱泽远,王卓然,段建平,郭泽琛,马新伟[9](2018)在《钢纤维对导电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融雪混凝土对增大冬季道路通行能力,减少除冰盐使用量等均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添加石墨、钢纤维、碳纤维等材料可使普通混凝土具有导电能力,通过控制混凝土的发热功率来保证融雪功能。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对试块导电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钢纤维掺量占骨料和掺合料总量的2.5%,通电电压小于36V条件下,试件可以满足导电要求,2h内融化10mm厚的路面积雪。试验表明,搅拌时采取粗细骨料-纤维-沥青-矿粉-石墨加料顺序制得的混凝土性能优于采用其他加料顺序得到的混凝土。(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8年03期)

胡天文,霍海峰,张佩浩,王加宝,黄贵涛[10](2017)在《碳纤维沥青混凝土导电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碳纤维含量对沥青混凝土导电特性和升温性能的影响,通过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电阻率变化可知,最佳碳纤维体积含量为0.4%~0.6%;高温环境较低温环境升温效果明显,高功率较低功率升温效果明显;满足融雪化冰和成本要求的功率为500~900 W/m~2;低温环境升温过程中,导电沥青混凝土电阻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升至0℃左右时,电阻达到极大值,之后电阻随温度升高减小。(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7年10期)

导电沥青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验证导电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并进一步探究其功能特性,进行水稳性能、抗裂性能、强度性能试验,对比分析普通沥青混凝土、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和复合导电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并分析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力-电机敏特性。结果表明:石墨对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均有不良影响,而碳纤维可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石墨和碳纤维复合使用能满足规范的要求;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具有显着的力-电机敏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电沥青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陈谦,王朝辉,樊振通,侯荣国,陈姣.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组合结构热传导效应预估模型[J].材料导报.2019

[2].闫东星.导电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及力—电机敏特性研究[J].公路.2019

[3].宋鹏.导电沥青混凝土研究现状综述[J].住宅与房地产.2018

[4].王朝辉,韩晓霞,陈姣,侯荣国,郑少鹏.浇注式导电沥青混凝土传导热效果[J].材料导报.2018

[5].谭忆秋,刘凯,王英园.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混凝土的非线性伏安特性[J].建筑材料学报.2019

[6].刘凯.碳纤维/石墨烯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及电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7].刘鹏.导电沥青混凝土石墨烯电极的制备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高秋生.桥面嵌入式导电沥青混凝土铺装热效应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8

[9].朱泽远,王卓然,段建平,郭泽琛,马新伟.钢纤维对导电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

[10].胡天文,霍海峰,张佩浩,王加宝,黄贵涛.碳纤维沥青混凝土导电特性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7

标签:;  ;  ;  ;  

导电沥青混凝土论文-陈谦,王朝辉,樊振通,侯荣国,陈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