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拉索论文-何孔德,何雪辉,方子帆,杨蔚华

柔性拉索论文-何孔德,何雪辉,方子帆,杨蔚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柔性拉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斜拉索式柔性天线,柔性多体,涡激振动,疲劳寿命

柔性拉索论文文献综述

何孔德,何雪辉,方子帆,杨蔚华[1](2019)在《斜拉索式柔性天线涡激振动及疲劳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索式柔性天线是一种大跨距、多柔体结构,具有刚度小、自振频率低特点,在随机风作用下容易产生涡激大幅共振现象。在考虑拉索的垂度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涡激振动理论分析斜拉索式柔性天线在随机风载荷作用下的涡激振动。基于正弦力模型及自回归模型(AR)法,对涡激力进行模拟,并采用疲劳累积损伤原理和雨流法对结构进行疲劳寿命分析,计算出斜拉索式柔性天线的极限寿命。结果表明,斜拉索式柔性天线容易发生低风速下的高阶涡激共振,斜拉索式柔性天线满足设计寿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9期)

李明丽[2](2014)在《设置抗塌落拉索的柔性连接连体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课题来源是2010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震作用下高层柔性连接连体结构碰撞反应控制及连廊抗塌落分析》(51068008)。柔性连接连体结构是指连接体与主塔楼采用具有一定刚度和阻尼的连接支座连接而成的连体结构形式。柔性连接能有效地减小连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反应,也可能导致连接体与塔楼在强震作用下发生碰撞及连廊塌落。为防止高空连廊的塌落,目前多采用抗塌落拉索作为一种安全保护构造措施。本文以强震作用下某个连接支座发生破坏,抗塌落拉索和连接支座共同支承连廊的柔性连接连体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对整个连体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时,如果同时考虑材料弹塑性和结构几何非线性,计算量过大,且有时会出现收敛异常的情况。考虑到几何非线性主要由连廊引起,将连廊从塔楼中剥离出来,进行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动力弹塑性响应分析。分析表明:拉索的初始松弛长度主要影响连廊整体重量在拉索与支座间的分配,只要拉索的初始松弛长度选择适当,强震作用下拉索始终处于受拉状态,隔震支座始终处于受压状态,拉索可以与隔震支座协同作用;几何非线性主要影响拉索轴力、隔震支座竖向支承力以及碰撞力的大小,影响程度分别为25%、25%及15%左右。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本文在对整体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时,近似考虑几何非线性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将连廊对塔楼的P效应采用附加弯矩的方式进行输入,柔性拉索的几何非线性影响采用放大输入荷载的方式进行考虑。2、柔性连接支座的水平位移会导致连廊重力对主塔楼产生P效应,本文采用附加弯矩的方式施加此P效应,附加弯矩值采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两种作用工况得出。对两种附加弯矩作用下的连体结构进行配筋设计,然后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如果设计时采用的是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附加弯矩,罕遇地震作用下,连廊与塔楼相连的区域会出现明显的屈服性能水平过低的情况;如果设计时采用的是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附加弯矩,罕遇地震作用下,连廊与塔楼相连区域的结构承载力有显着提高,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塌落性能。因此,为提高连廊与塔楼相连的区域构件的屈服性能水平,弹性设计时应对支承连廊的塔楼节点施加罕遇地震作用下的P效应所引起的附加弯矩。3、将7度罕遇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放大1.2倍,分别对无支座失效、单个支座失效以及对角线双支座失效(在失效支座处抗塌落拉索参与工作,与其余未破坏支座共同承担连廊)的连体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在超过设防标准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连体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抗塌落拉索参与工作后,余下未破坏的连接支座位移会有较明显增大,且与只采用隔震支座支承连廊的连体结构相比,设置抗塌落拉索的柔性连接连体结构连廊上部的碰撞机会和碰撞力均有所增大。4、综合比较了多条地震波激励下抗塌落拉索参与工作后的结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各构件的屈服性能水平按破坏程度从强到弱大致为:剪力墙连梁,两端分别与剪力墙和框架柱相连的框架梁,两端与柱相连的框架梁,与连廊连接部分的塔楼框架柱及塔楼底部柱。框架梁、柱屈服性能水平均没有超过生命安全阶段,剪力墙边缘构件屈服仅限于底部加强部位,采用拉索防止连廊塌落技术上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05-31)

刘扬,龙华[3](2013)在《成品柔性拉索下料长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悬链线理论推导了斜拉索无应力长度的计算公式,以绵阳市城南新区一号桥为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准确地计算了人行桥斜拉索的下料长度,通过与实测的空间距离比较,计算所得的拉索下料长度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东公路》期刊2013年01期)

张海龙[4](2011)在《大跨度斜拉桥柔性拉索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斜拉桥柔性拉索的施工技术是斜拉桥施工难点,准确的下料长度(即无应力索长)和合理的安装方法是保证斜拉桥结构受力符合设计的两个关键工序。本文推导了柔性拉索下料长度的一种新算法,阐述了吊点法安装柔性拉索的工艺,工程实践证明了新的计算方法和安装技术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1年07期)

陈锋,陈亨庆[5](2011)在《柔性拉索下料长度计算和安装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以及悬索桥柔性拉索的施工难点是准确的下料长度和方便快捷的安装方法,这也是保证成桥结构受力符合设计的两个关键工序。本文依据数学理论,推导了柔性拉索下料长度的一种新算法,并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吊点法安装柔性拉索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建材》期刊2011年02期)

宋郁民,吴定俊,薛炳勇[6](2011)在《斜拉桥柔性拉索无应力索长的精确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柔性拉索无应力索长(即下料长度)计算在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中是保证斜拉桥结构受力合理的关键参数。既有文献中广泛采用相似算法,可很好的满足工程需要。运用微积分,重新推导了无应力索长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新的算法。新方法建立在解析求解的基础上,具有更精确、更简洁的特点。通过算例,验证了新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1年03期)

朱保兵,李国强[7](2007)在《D-V-I Bang-Bang策略在柔性张紧拉索振动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拉索由于质量轻、柔性大、阻尼小,在风荷载作用下或端部支座有移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横向振动。如果拉索很长,想要通过安放在拉索锚座附近的被动、半主动控制装置来抑制这种振动屉非常困难的。而在拉索的锚座处沿拉索轴向实施主动控制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融合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策略和传统的 Bang-Bang 单模态控制策略,提出了适用于柔性张紧拉索振动主动多模态控制的 D-V-I Bang-Bang 控制简化模型。仿真分析表明,轴向主动 D-V-I Bang-Bang 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拉索的振动。(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7-01)

郭铁能[8](2007)在《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拉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柔性结构的振动控制是航天结构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大型空间柔性结构主动拉索改造的可行性和结构振动抑制的有效性,并分析了主动拉索振动控制中自身稳定性问题。本文首先对带拉索的航天大柔性结构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主动拉索改造的可行性。为了解决如何选择已有拉索进行主动拉索改造问题,本文引入了量化指标-可控Grammian因子来衡量拉索改造后的可控性。在一个中心刚体带两对称柔性附件的常见航天器模型主动拉索改造方案择优问题上,通过计算四种改造方案的可控Grammian因子,找出了最为理想的改造方案。在主动拉索改造之中,为了不影响结构原来的构形,本文提出一种无预紧力的主动拉索控制方式。同时考虑到其力驱动元件输出力有限,则主动拉索控制器是一个单边饱和非线性作动器。本文采用一种分段非二次型性能指标,推导了带单边饱和约束最优控制方法,并证明了带有状态观测器的最优控制的稳定性。气浮台上卫星模型实验验证了文章所提的主动拉索方法及最优控制律的设计。本文针对难以准确数学建模的复杂空间柔性结构,利用主动拉索上的拉力变化进行反馈,通过控制主动拉索端部位移来增加结构阻尼从而抑制结构振动。本文提出了两种控制算法: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和力反馈微分控制算法。这两种方法均不需要受控结构的数学模型,同时控制算法不存在控制溢出,且均能显着增加结构的阻尼。JPL-MPI缩尺模型上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算法均能显着抑制结构振动。主动拉索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但在振动控制中主动拉索上是一个时变的力,当拉索横向受到干扰之后容易产生自激振动。本文建立了主动拉索横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约束参数法解析给出了拉索物理参数与稳定区域的关系,并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有限元法对解析得到的稳定区域进行验证。有限元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能较好地吻合。因此,解析结果能有效指导主动拉索设计,可以避免控制中拉索自身不稳定问题。(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7-04-01)

罗斌,郭正兴,仇荣根[9](2007)在《预应力柔性结构中拉索预张力模拟的迭代算法和无应力索长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拉索预张力对预应力柔性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迭代算法解决了预应力柔性结构计算模型中拉索预张力模拟的问题,并编制有相应的计算程序。该迭代算法的无应力索长的计算方法在江宁体育场预应力钢网壳工程中已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07年02期)

王剑华[10](2003)在《柔性拉索单臂架起重机臂架防后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中、小内河港口 ,柔性拉索单臂架起重机极易发生臂架后倾事故。采取控制臂架不平衡力矩的方向、限制臂架倾角和起升高度、设置紧接断电开关等措施能有效地防止臂架后倾事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03年04期)

柔性拉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是2010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震作用下高层柔性连接连体结构碰撞反应控制及连廊抗塌落分析》(51068008)。柔性连接连体结构是指连接体与主塔楼采用具有一定刚度和阻尼的连接支座连接而成的连体结构形式。柔性连接能有效地减小连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反应,也可能导致连接体与塔楼在强震作用下发生碰撞及连廊塌落。为防止高空连廊的塌落,目前多采用抗塌落拉索作为一种安全保护构造措施。本文以强震作用下某个连接支座发生破坏,抗塌落拉索和连接支座共同支承连廊的柔性连接连体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对整个连体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时,如果同时考虑材料弹塑性和结构几何非线性,计算量过大,且有时会出现收敛异常的情况。考虑到几何非线性主要由连廊引起,将连廊从塔楼中剥离出来,进行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动力弹塑性响应分析。分析表明:拉索的初始松弛长度主要影响连廊整体重量在拉索与支座间的分配,只要拉索的初始松弛长度选择适当,强震作用下拉索始终处于受拉状态,隔震支座始终处于受压状态,拉索可以与隔震支座协同作用;几何非线性主要影响拉索轴力、隔震支座竖向支承力以及碰撞力的大小,影响程度分别为25%、25%及15%左右。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本文在对整体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时,近似考虑几何非线性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将连廊对塔楼的P效应采用附加弯矩的方式进行输入,柔性拉索的几何非线性影响采用放大输入荷载的方式进行考虑。2、柔性连接支座的水平位移会导致连廊重力对主塔楼产生P效应,本文采用附加弯矩的方式施加此P效应,附加弯矩值采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两种作用工况得出。对两种附加弯矩作用下的连体结构进行配筋设计,然后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如果设计时采用的是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附加弯矩,罕遇地震作用下,连廊与塔楼相连的区域会出现明显的屈服性能水平过低的情况;如果设计时采用的是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附加弯矩,罕遇地震作用下,连廊与塔楼相连区域的结构承载力有显着提高,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塌落性能。因此,为提高连廊与塔楼相连的区域构件的屈服性能水平,弹性设计时应对支承连廊的塔楼节点施加罕遇地震作用下的P效应所引起的附加弯矩。3、将7度罕遇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放大1.2倍,分别对无支座失效、单个支座失效以及对角线双支座失效(在失效支座处抗塌落拉索参与工作,与其余未破坏支座共同承担连廊)的连体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在超过设防标准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连体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抗塌落拉索参与工作后,余下未破坏的连接支座位移会有较明显增大,且与只采用隔震支座支承连廊的连体结构相比,设置抗塌落拉索的柔性连接连体结构连廊上部的碰撞机会和碰撞力均有所增大。4、综合比较了多条地震波激励下抗塌落拉索参与工作后的结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各构件的屈服性能水平按破坏程度从强到弱大致为:剪力墙连梁,两端分别与剪力墙和框架柱相连的框架梁,两端与柱相连的框架梁,与连廊连接部分的塔楼框架柱及塔楼底部柱。框架梁、柱屈服性能水平均没有超过生命安全阶段,剪力墙边缘构件屈服仅限于底部加强部位,采用拉索防止连廊塌落技术上是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性拉索论文参考文献

[1].何孔德,何雪辉,方子帆,杨蔚华.斜拉索式柔性天线涡激振动及疲劳寿命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2].李明丽.设置抗塌落拉索的柔性连接连体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D].南昌大学.2014

[3].刘扬,龙华.成品柔性拉索下料长度计算[J].华东公路.2013

[4].张海龙.大跨度斜拉桥柔性拉索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11

[5].陈锋,陈亨庆.柔性拉索下料长度计算和安装的新方法[J].河南建材.2011

[6].宋郁民,吴定俊,薛炳勇.斜拉桥柔性拉索无应力索长的精确计算[J].施工技术.2011

[7].朱保兵,李国强.D-V-IBang-Bang策略在柔性张紧拉索振动控制中的应用[C].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8].郭铁能.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拉索控制[D].清华大学.2007

[9].罗斌,郭正兴,仇荣根.预应力柔性结构中拉索预张力模拟的迭代算法和无应力索长的计算[J].建筑技术.2007

[10].王剑华.柔性拉索单臂架起重机臂架防后倾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

标签:;  ;  ;  ;  

柔性拉索论文-何孔德,何雪辉,方子帆,杨蔚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